克莱尔暗室
克莱尔暗室已经没有了。
这儿,老城,德拉古曼街121号。十九世纪的房子,门外是旧码头、航船、流水。
手工作坊,老字号。冲洗底片、放大、修版、着色。
那些年,拍照和洗相还是带着仪式感的神秘过程,照片还是珍贵的事物。
来的多是专业人士,得意的、失意的,都有。
眼前,它是一家珠宝行。
走进,走进与我无关的光芒。来自钻石、金子、玛瑙、珍珠,绝对地一尘不染,这种绝对同样来自禁锢它们的玻璃,一尘不染。
本来,克莱尔暗室也是清洁的,看不见尘埃,却有尘埃带来的感受。抽象的。褪色的墙皮,刻度磨浅的铁尺子,铜柄放大镜,旧裁刀,老式唤铃。都带着自尊和岁月的杂质,所以迷人。
卖首饰的姑娘走向我。
她微笑,妆容完美,她真漂亮,配得上那些光芒。因此,她也是与我无关的。
克莱尔暗室的人不是这样。他们是一些像这间暗室的人。老板的长相符合左拉或者巴尔扎克的描述,又像《生活》杂志里的路人,永远一副把所有事都搞砸了的样子。老板娘有着挪威的村妇那样的冷静,直接。她从不微笑。
多么古怪的鞋子都会有另外一只。
一直迷信这个男人的幸存完全是因为这个女人表现出来的沉著。
总之,他们是旧的。
“先生,您想买什么?”姑娘说话了。
“我在找一个叫克莱尔暗室的地方。”
“对不起,不在这里。”她说。
“它就在这里,只是,不在这时罢了。”我说。
我知道为什么对她毫无兴趣了,因为,她是“塑料”的,她声音的质地也是。
克莱尔暗室的人不这样说话。老板从不掩饰他的绝望之情,老板娘也没有多余的热络和怜悯。
“这不可能,一定要等到明天。”她说。
“如果,明天能准时到来。”他说。
一对情人走进珠宝行。小心而谦卑地穿行在光芒之中。很显然,他们愿意服从于这些石头或者金属,相信它们具有的力量,并成为信徒。但首先,他们必须跨越价签上数字的长度。
克莱尔暗室的顾客可能会嘲笑他们。
摄影师多是偏执者和不知容忍的人。在等着取底片的时候,在等待之中,他们是作为被告的。一旦底片到手,判决书也就送达。他们得自己宣读,仆倒在亮桌之上,一帧一帧,看,来自时间的奖赏,来自时间的愚弄。这个过程决定了那一天之后的时光,是像君王一样活着,还是像耻辱者。
他们不太交谈,没有艺术家是喜欢他人的。偶尔,他们在小黑板上写字,转让一部相机、镜头、三角架、别的小配件。既使被迫成了熟人,也会永远陌生。
最过分的顾客是一个叫劳埃德的摄影师。他检视底片时的神情,分明是在寻找某种永不磨灭的东西。他的右手始终有一把打孔器。只要看到了毫无价值的影像,即刻销毁,那张底片就万劫不复了。无意中看过一条这样的底片,一连串的肖像,很糟,而那些打在脸上的孔洞,却使这些影像有了全新的意义。当然,它建立在劳埃德的痛苦之上。
回到现实情境。
姑娘接待这对情人,服务无可挑剔。可是,他们什么也没有买,走了。可是,看得出他们是真心喜欢的。
我也受够了自己的格格不入,跟着出门,闻着姑娘或是这对情人留下的香水味,“奇迹”,或是“毒药”。
在真正暗室操作的人像些大鱼,不常见。只记得一个青年。鲍勃⋅马利样的脏辫,毛发很重,左臂的丛林中刺青繁体汉字“变”。他有一辆小破摩托,豆子绿色,拴在门外。总是,周五打烊时分,有个女人会走进,按响唤铃,青年就从暗室出来,跑向她。身后留下一股强烈的酸楚。知道那不过是定影液的味道,化学的。可,依然充满着情感。每次,他跑过的时候,我都试图定义这种气味,它的对应物。我不能。唯一可以明确的,那是属于人的气味,是容器无论如何也发不出的。
当,感伤还在,摩托车已经转过街角,投入了另一种柔肠百转的生活。
只记得这么多。其实,我对克莱尔暗室并不了解,它的起始和历程。
围绕着这里的落寞之情也早就有了,如同老板和老板娘的年纪,与日俱增。时代是不谈条件的,多美,都不行。
而我的一场遥远的旅行,又最后错过了与暗室的告别时刻。更不知道,人的下落。背后,德拉古曼街121号。像一场完美的罪案现场,抹去了所有痕迹。
还是,找到一张收据。仔细看,2005年9月9日,我洗了七个胶卷,黑白,伊尔福,感光度400。那天发生了什么,底片上拍的又是哪一天,拍了什么,都忘了。第一次注意到,克莱尔(Clair)这个名字,法语意思是“光明的、明亮的”,罗兰⋅巴特所谓的“明室”。这一层转折,这太迟解开的风情。
胶片有一天也会消失的,成为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的历史的一部分。包括,我手中仍在黑暗中的不能示人的影像。
值得我们痛哭着失去的东西是很有限的,多数人与事物都是在岁月的流逝中不辞而别了。我们不知情,不想了解,也并不在乎。偶然,想起时,感伤不过一转身。比如,此时,我对克莱尔暗室和来自它的根本无法定义的酸楚。
这儿,老城,德拉古曼街121号。十九世纪的房子,门外是旧码头、航船、流水。
手工作坊,老字号。冲洗底片、放大、修版、着色。
那些年,拍照和洗相还是带着仪式感的神秘过程,照片还是珍贵的事物。
来的多是专业人士,得意的、失意的,都有。
眼前,它是一家珠宝行。
走进,走进与我无关的光芒。来自钻石、金子、玛瑙、珍珠,绝对地一尘不染,这种绝对同样来自禁锢它们的玻璃,一尘不染。
本来,克莱尔暗室也是清洁的,看不见尘埃,却有尘埃带来的感受。抽象的。褪色的墙皮,刻度磨浅的铁尺子,铜柄放大镜,旧裁刀,老式唤铃。都带着自尊和岁月的杂质,所以迷人。
卖首饰的姑娘走向我。
她微笑,妆容完美,她真漂亮,配得上那些光芒。因此,她也是与我无关的。
克莱尔暗室的人不是这样。他们是一些像这间暗室的人。老板的长相符合左拉或者巴尔扎克的描述,又像《生活》杂志里的路人,永远一副把所有事都搞砸了的样子。老板娘有着挪威的村妇那样的冷静,直接。她从不微笑。
多么古怪的鞋子都会有另外一只。
一直迷信这个男人的幸存完全是因为这个女人表现出来的沉著。
总之,他们是旧的。
“先生,您想买什么?”姑娘说话了。
“我在找一个叫克莱尔暗室的地方。”
“对不起,不在这里。”她说。
“它就在这里,只是,不在这时罢了。”我说。
我知道为什么对她毫无兴趣了,因为,她是“塑料”的,她声音的质地也是。
克莱尔暗室的人不这样说话。老板从不掩饰他的绝望之情,老板娘也没有多余的热络和怜悯。
“这不可能,一定要等到明天。”她说。
“如果,明天能准时到来。”他说。
一对情人走进珠宝行。小心而谦卑地穿行在光芒之中。很显然,他们愿意服从于这些石头或者金属,相信它们具有的力量,并成为信徒。但首先,他们必须跨越价签上数字的长度。
克莱尔暗室的顾客可能会嘲笑他们。
摄影师多是偏执者和不知容忍的人。在等着取底片的时候,在等待之中,他们是作为被告的。一旦底片到手,判决书也就送达。他们得自己宣读,仆倒在亮桌之上,一帧一帧,看,来自时间的奖赏,来自时间的愚弄。这个过程决定了那一天之后的时光,是像君王一样活着,还是像耻辱者。
他们不太交谈,没有艺术家是喜欢他人的。偶尔,他们在小黑板上写字,转让一部相机、镜头、三角架、别的小配件。既使被迫成了熟人,也会永远陌生。
最过分的顾客是一个叫劳埃德的摄影师。他检视底片时的神情,分明是在寻找某种永不磨灭的东西。他的右手始终有一把打孔器。只要看到了毫无价值的影像,即刻销毁,那张底片就万劫不复了。无意中看过一条这样的底片,一连串的肖像,很糟,而那些打在脸上的孔洞,却使这些影像有了全新的意义。当然,它建立在劳埃德的痛苦之上。
回到现实情境。
姑娘接待这对情人,服务无可挑剔。可是,他们什么也没有买,走了。可是,看得出他们是真心喜欢的。
我也受够了自己的格格不入,跟着出门,闻着姑娘或是这对情人留下的香水味,“奇迹”,或是“毒药”。
在真正暗室操作的人像些大鱼,不常见。只记得一个青年。鲍勃⋅马利样的脏辫,毛发很重,左臂的丛林中刺青繁体汉字“变”。他有一辆小破摩托,豆子绿色,拴在门外。总是,周五打烊时分,有个女人会走进,按响唤铃,青年就从暗室出来,跑向她。身后留下一股强烈的酸楚。知道那不过是定影液的味道,化学的。可,依然充满着情感。每次,他跑过的时候,我都试图定义这种气味,它的对应物。我不能。唯一可以明确的,那是属于人的气味,是容器无论如何也发不出的。
当,感伤还在,摩托车已经转过街角,投入了另一种柔肠百转的生活。
只记得这么多。其实,我对克莱尔暗室并不了解,它的起始和历程。
围绕着这里的落寞之情也早就有了,如同老板和老板娘的年纪,与日俱增。时代是不谈条件的,多美,都不行。
而我的一场遥远的旅行,又最后错过了与暗室的告别时刻。更不知道,人的下落。背后,德拉古曼街121号。像一场完美的罪案现场,抹去了所有痕迹。
还是,找到一张收据。仔细看,2005年9月9日,我洗了七个胶卷,黑白,伊尔福,感光度400。那天发生了什么,底片上拍的又是哪一天,拍了什么,都忘了。第一次注意到,克莱尔(Clair)这个名字,法语意思是“光明的、明亮的”,罗兰⋅巴特所谓的“明室”。这一层转折,这太迟解开的风情。
胶片有一天也会消失的,成为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的历史的一部分。包括,我手中仍在黑暗中的不能示人的影像。
值得我们痛哭着失去的东西是很有限的,多数人与事物都是在岁月的流逝中不辞而别了。我们不知情,不想了解,也并不在乎。偶然,想起时,感伤不过一转身。比如,此时,我对克莱尔暗室和来自它的根本无法定义的酸楚。
![]() |
![]() |
-
Arsenal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03 07: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