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絮叨叨地说——致我最爱的李许
看过的那么多书后,终于发现原来自己只喜欢看欢笑的部分,因为害怕悲伤。
觉得人有时候真是贱的可以,明明害怕的要死,还是会受好奇心的诱惑,去掀开自己最胆小、怯懦的一面。
在第四次看完这本书后,明明最先开始看的是那篇经典的《妖孽横生》,《许君一世》只是一本小作,还是被俗称“感动”的词语搞到流了最近几年来难得的水,不喜欢泪水这个词。即使在今年,不,是去年那个可以说是灾难深重的时间里都没有怎么出现的,额,东西。
我喜欢李祝融,所以会在心理想属于我的李祝融在哪里?甚至会幼稚到真的将这个付诸到生活中来,去对比着,其实在大部分时候我都不是个文艺的人,甚至是十分俗气,从我会和陌生人谈我的不如意甚至会相信陌生人随便编出来的故事就可以看出。
其实像李祝融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存在的,在现实里不会有谁离不开谁,那句很流行的话就告诉过我们,“这个世界离开了谁都是照样转”。就算退一步讲,就是现实世界真的出了这么一个奇葩,那么他喜欢的也只会是许煦,因为李祝融许煦就像是太阳和月亮,都是那么优秀,这个比喻不好,但是我想不出更好的话来说,我想说的就是他们就是分不开的,嗯,对,就是分不开。
我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过一句话,那句话是我看到还是我自己原创的我忘记了,“那些加诸在我身上的沉重的绝望”说的就是许煦,书里一直在说许煦是个好人,但是一直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但就是这样,才更让我相信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好人,但是这个老好人和我有一个共同点:只对自己真正在乎的人不好,对其他人不好不起来。我自己也觉得这句话很欠揍,我也总是对自己说,要对自己好的人好,其他人就不要在乎了,这句话我和很多陌生人说过,但从来没和我身边的人说过,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开口。
一整本书,都在说许煦是怎么纠结,李祝融是怎么霸道、野蛮不讲理,很有些虐心,但看到最后,发现一本书到头了,还是会忍不住到处去找番外,然后一个一个近乎自虐般的看完后,还在想,怎么就这么完了呢?为什么就不能再写,其实写到最后,基本都可以猜到他们以后的相处模式,因为即使过了十年,除了许煦还是那么纠结,李祝融更加蛮横以外,真的不作他想。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们一定不会分开。
许煦告诉李祝融,自己喜欢的不是他的那张长的很好,很讨女人喜欢的脸,而是他的性格,其实还是说错了,也不是性格,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只能说就是李祝融。李祝融就是李祝融,就是这个人,开始让他心疼,他就试着对他好,因为他过的不快乐,尽管他是李祝融,他什么都有,但是他还是不快乐。许煦是好人,所以他想让李祝融过的快乐,就对他好,对他好的原因还有就是他爱他,所以不管他爷爷是不是反对,他是不是同性恋,他一无反顾的爱上他,对他好。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李祝融不是同性恋,所以有了“他开始炸毛,继而接受,然后就是近乎偏执的占有”,这一切许煦应该都明白,但是所谓好人其实就是这样,说白了,就是有些傻,总以为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可以用说理来讲明白,不懂有些事是怎么说都说不明白的。所以他越是和李祝融讲道理就越是被吃的死死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是不在乎所谓的“伦理”“道德”的。
文章最后的番外里有许煦的内心独白,对这十年里两人的纠葛做的解释,长篇大段的道理,因为许煦喜欢说,然后也给李祝融写了番外,但是什么都没有,因为李祝融从来不说,只是做。其实这样是最吃亏的,对此我是深有感触的,但是现在我不想说,但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个道理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光说不做的人很讨嫌,光做不说的很委屈,尽管李祝融从来不觉得自己委屈,但是事实如此。
我是个很不聪明的人,从我只考上二类本科就可以看出,我智商一般,从我大学没进任何社团,基本也没参加任何活动,交到的朋友也只是少数,没有认真谈过一次恋爱,可以看出我情商也很低,所以,我只能羡慕许煦,尽管他花了十年时间才最终和李祝融在一起,尽管他中途被全世界抛弃过,还差点死掉,尽管他前半生总是被说成是灾难深重,但是我还是羡慕他,因为这才是人生。都是要死的,为什么还要挣扎,为什么还要努力?我们不明白,但是还是要努力,因为我们过去的20多年里,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告诉我们,要努力读书,尽管也许你喜欢的是艺术,画画,你还是要考上名牌大学,尽管都是为了果腹,但是我们还要努力挣钱争取吃最高级的食材,尽管最后我们都是要被黄土覆盖,还是要艰难生活下来···不明白的事太多太多。但是,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妈妈把你生下来然后你努力的活下去。我知道很俗,但是很实际。
所以,尽管知道不实际,但是知道今天,甚至是漫长的以后,我都会等着我的李祝融,不管那时我是不是已经结婚或者是几个孩子的妈妈。许煦的父亲教会教会了他“信仰”,我活了23年到今天才想到要“信仰”,但是我不后悔。
看过很多书后还是喜欢李祝融这个人,不,应该是这类人,这类人有个通称“腹黑男”,腹黑是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但是我想不出更红的词来概述,所以我用了这个据说是很fashion的词。被这类人讨厌通称会死的很惨,被这类人喜欢在被人眼里很幸福,但是其实也是很痛苦的。怎么说呢,很简单,因为这类人太有目标,太聪明,太聪明的人通常是不会很幸福的。慧极必伤一直就是真理,不管你信不信。他们会很容易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开始计划,然后事情基本就会向他们计划的那样一步一步发展,不管中间发生多少事,在这里,过程不重要,他们关心的是结果,而结果通常就是他们想要的。这类人在书里很多,李祝融、季野、郑野狐、林佐栖、后来的佑栖、夏宸、齐景、李貅、卓臻、夏知非都是,虽然他们都基本上和另一半走到了一起,结果是一样,但是过程还是千差万别,最惨烈的就是许煦和李祝融,因为李祝融是火,许煦是水,最后都是变成水蒸气,但是蒸发的过程必然是惨烈异常的。
之所以喜欢这本书,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喜欢,尽管书里错漏百出,bug随处可见,甚至很多时候有些作,过于啰嗦,有些无病呻吟的感觉,尽管如此,我还是在看到第四次的时候觉得眼睛酸胀的难受。最心疼的就是林佑栖。我总想着要是林佐栖还活着,他会不会就能开心些。答案是肯定的。林佑栖是最好的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天纵英才,促狭毒舌傲娇的林太后,一个眼神能让人肝颤,脸皮比城墙还厚,毒舌得让人想死,骄傲的几乎没人能入他的眼,但就是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不敢看《我们经历的那场漫长的离别》。一直孤单一个人。因为曾经有人给了他一辈子的承诺,最后却爽约了。所以他辞了职,一年不出门,只是一个人呆着。
沈宛宜说:这世上的人,总是把寂寞和孤独混为一谈。寂寞是寂寞,寂寞是你不知道那个人到底存不存在,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来,你一直等着等着,看着身边的人成双成对,就觉得自己很寂寞。然后你可能也会加入他们,随随便便地找一个人。
她说:而孤独不同,孤独是你知道那个人存在,但是他不在。不在你身边,不喜欢你,或者,干脆就已经死了。
她说:寂寞的人脆弱,容易将就,孤独的人坚强。
她叫沈宛宜。当过许煦的未婚妻,没结成婚,是个专攻民事诉讼的律师,她曾经有个让整个法学界都震动的俞铮,“肝胆难全以血荐,天下法学同一哭”。我说他和太后交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经历过生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站在我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你活着,你最爱的人却不在了。
听过的那么多情诗里,最傻的一句就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无法决定的就是生死,多傻,可是最傻的是我们自己居然还信的那么真。我们都信爱情,但他们却把爱情当成信仰。但是,沈宛宜是女人,于是会和许煦作伴,即使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太后还是一个人,不是因为他是男人,而是佐栖太自私了,给了佑栖希望,却又一声不吭的走了,还带走了佑栖的心,让他一个人留在回忆里,活生生熬白了头发。即使太后再怎么扭曲,都是应该的。
这个让人心疼到骨子里的角色,总是让我想哭。尽管他不是主角,尽管他只在番外里出现,他越美,越招人喜欢,就越可怜,因为那都不是他想要的。
最美不过夕阳,不是因为夕阳真的很美,而是因为到了快结束的时候,还能和最爱的人在一起。
大一的时候曾经去武大看樱花,人山人海,搞得人兴趣索然,于是往竹林深处行,发现一对白发苍苍的夫妻,妻子唱曲,老公在一旁拉二胡伴奏,曲子是《上邪》,唱腔不见得多么好听,还夹杂着两人的讨论和不时的笑骂声,我却感动的不知所措,站在那里就像被雷劈中一般,动也不能动,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老了能不能也这样。
我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最后给了佑栖那么一个结果,尽管我喜欢悲剧,但还是给佐栖一个机会去弥补佑栖这么多年的艰难。
不要让他一个人。
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我也是羡慕他的,因为在这世上,茫茫人海,古往今来无垠虚空,偌大世界,六十亿人,恰好有一个人喜欢你,从小就护着你,替你用脑子,替你算计,不让别人欺负你,帮你做作业,带你回家,替你管零用钱……由着你变得天真,不谙世事,只要每天跟在他身后,什么都不用想。而你也喜欢他,你们之间有一种叫做爱情的信仰。只想和对方在一起,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因为在我晃晃悠悠的20多年里从来没有这种感觉,世界这么大,那么巧,你们互相爱着对方,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们两个一样,然后你们一起在老了的时候在竹林里唱曲拉琴。互相讥讽对方却记得帮对方拉直因为坐久起皱的衣角,然后互相搀扶着回家。
觉得人有时候真是贱的可以,明明害怕的要死,还是会受好奇心的诱惑,去掀开自己最胆小、怯懦的一面。
在第四次看完这本书后,明明最先开始看的是那篇经典的《妖孽横生》,《许君一世》只是一本小作,还是被俗称“感动”的词语搞到流了最近几年来难得的水,不喜欢泪水这个词。即使在今年,不,是去年那个可以说是灾难深重的时间里都没有怎么出现的,额,东西。
我喜欢李祝融,所以会在心理想属于我的李祝融在哪里?甚至会幼稚到真的将这个付诸到生活中来,去对比着,其实在大部分时候我都不是个文艺的人,甚至是十分俗气,从我会和陌生人谈我的不如意甚至会相信陌生人随便编出来的故事就可以看出。
其实像李祝融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存在的,在现实里不会有谁离不开谁,那句很流行的话就告诉过我们,“这个世界离开了谁都是照样转”。就算退一步讲,就是现实世界真的出了这么一个奇葩,那么他喜欢的也只会是许煦,因为李祝融许煦就像是太阳和月亮,都是那么优秀,这个比喻不好,但是我想不出更好的话来说,我想说的就是他们就是分不开的,嗯,对,就是分不开。
我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过一句话,那句话是我看到还是我自己原创的我忘记了,“那些加诸在我身上的沉重的绝望”说的就是许煦,书里一直在说许煦是个好人,但是一直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但就是这样,才更让我相信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好人,但是这个老好人和我有一个共同点:只对自己真正在乎的人不好,对其他人不好不起来。我自己也觉得这句话很欠揍,我也总是对自己说,要对自己好的人好,其他人就不要在乎了,这句话我和很多陌生人说过,但从来没和我身边的人说过,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开口。
一整本书,都在说许煦是怎么纠结,李祝融是怎么霸道、野蛮不讲理,很有些虐心,但看到最后,发现一本书到头了,还是会忍不住到处去找番外,然后一个一个近乎自虐般的看完后,还在想,怎么就这么完了呢?为什么就不能再写,其实写到最后,基本都可以猜到他们以后的相处模式,因为即使过了十年,除了许煦还是那么纠结,李祝融更加蛮横以外,真的不作他想。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们一定不会分开。
许煦告诉李祝融,自己喜欢的不是他的那张长的很好,很讨女人喜欢的脸,而是他的性格,其实还是说错了,也不是性格,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只能说就是李祝融。李祝融就是李祝融,就是这个人,开始让他心疼,他就试着对他好,因为他过的不快乐,尽管他是李祝融,他什么都有,但是他还是不快乐。许煦是好人,所以他想让李祝融过的快乐,就对他好,对他好的原因还有就是他爱他,所以不管他爷爷是不是反对,他是不是同性恋,他一无反顾的爱上他,对他好。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李祝融不是同性恋,所以有了“他开始炸毛,继而接受,然后就是近乎偏执的占有”,这一切许煦应该都明白,但是所谓好人其实就是这样,说白了,就是有些傻,总以为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可以用说理来讲明白,不懂有些事是怎么说都说不明白的。所以他越是和李祝融讲道理就越是被吃的死死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是不在乎所谓的“伦理”“道德”的。
文章最后的番外里有许煦的内心独白,对这十年里两人的纠葛做的解释,长篇大段的道理,因为许煦喜欢说,然后也给李祝融写了番外,但是什么都没有,因为李祝融从来不说,只是做。其实这样是最吃亏的,对此我是深有感触的,但是现在我不想说,但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个道理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光说不做的人很讨嫌,光做不说的很委屈,尽管李祝融从来不觉得自己委屈,但是事实如此。
我是个很不聪明的人,从我只考上二类本科就可以看出,我智商一般,从我大学没进任何社团,基本也没参加任何活动,交到的朋友也只是少数,没有认真谈过一次恋爱,可以看出我情商也很低,所以,我只能羡慕许煦,尽管他花了十年时间才最终和李祝融在一起,尽管他中途被全世界抛弃过,还差点死掉,尽管他前半生总是被说成是灾难深重,但是我还是羡慕他,因为这才是人生。都是要死的,为什么还要挣扎,为什么还要努力?我们不明白,但是还是要努力,因为我们过去的20多年里,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告诉我们,要努力读书,尽管也许你喜欢的是艺术,画画,你还是要考上名牌大学,尽管都是为了果腹,但是我们还要努力挣钱争取吃最高级的食材,尽管最后我们都是要被黄土覆盖,还是要艰难生活下来···不明白的事太多太多。但是,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妈妈把你生下来然后你努力的活下去。我知道很俗,但是很实际。
所以,尽管知道不实际,但是知道今天,甚至是漫长的以后,我都会等着我的李祝融,不管那时我是不是已经结婚或者是几个孩子的妈妈。许煦的父亲教会教会了他“信仰”,我活了23年到今天才想到要“信仰”,但是我不后悔。
看过很多书后还是喜欢李祝融这个人,不,应该是这类人,这类人有个通称“腹黑男”,腹黑是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但是我想不出更红的词来概述,所以我用了这个据说是很fashion的词。被这类人讨厌通称会死的很惨,被这类人喜欢在被人眼里很幸福,但是其实也是很痛苦的。怎么说呢,很简单,因为这类人太有目标,太聪明,太聪明的人通常是不会很幸福的。慧极必伤一直就是真理,不管你信不信。他们会很容易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开始计划,然后事情基本就会向他们计划的那样一步一步发展,不管中间发生多少事,在这里,过程不重要,他们关心的是结果,而结果通常就是他们想要的。这类人在书里很多,李祝融、季野、郑野狐、林佐栖、后来的佑栖、夏宸、齐景、李貅、卓臻、夏知非都是,虽然他们都基本上和另一半走到了一起,结果是一样,但是过程还是千差万别,最惨烈的就是许煦和李祝融,因为李祝融是火,许煦是水,最后都是变成水蒸气,但是蒸发的过程必然是惨烈异常的。
之所以喜欢这本书,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喜欢,尽管书里错漏百出,bug随处可见,甚至很多时候有些作,过于啰嗦,有些无病呻吟的感觉,尽管如此,我还是在看到第四次的时候觉得眼睛酸胀的难受。最心疼的就是林佑栖。我总想着要是林佐栖还活着,他会不会就能开心些。答案是肯定的。林佑栖是最好的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天纵英才,促狭毒舌傲娇的林太后,一个眼神能让人肝颤,脸皮比城墙还厚,毒舌得让人想死,骄傲的几乎没人能入他的眼,但就是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不敢看《我们经历的那场漫长的离别》。一直孤单一个人。因为曾经有人给了他一辈子的承诺,最后却爽约了。所以他辞了职,一年不出门,只是一个人呆着。
沈宛宜说:这世上的人,总是把寂寞和孤独混为一谈。寂寞是寂寞,寂寞是你不知道那个人到底存不存在,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来,你一直等着等着,看着身边的人成双成对,就觉得自己很寂寞。然后你可能也会加入他们,随随便便地找一个人。
她说:而孤独不同,孤独是你知道那个人存在,但是他不在。不在你身边,不喜欢你,或者,干脆就已经死了。
她说:寂寞的人脆弱,容易将就,孤独的人坚强。
她叫沈宛宜。当过许煦的未婚妻,没结成婚,是个专攻民事诉讼的律师,她曾经有个让整个法学界都震动的俞铮,“肝胆难全以血荐,天下法学同一哭”。我说他和太后交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经历过生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站在我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你活着,你最爱的人却不在了。
听过的那么多情诗里,最傻的一句就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无法决定的就是生死,多傻,可是最傻的是我们自己居然还信的那么真。我们都信爱情,但他们却把爱情当成信仰。但是,沈宛宜是女人,于是会和许煦作伴,即使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太后还是一个人,不是因为他是男人,而是佐栖太自私了,给了佑栖希望,却又一声不吭的走了,还带走了佑栖的心,让他一个人留在回忆里,活生生熬白了头发。即使太后再怎么扭曲,都是应该的。
这个让人心疼到骨子里的角色,总是让我想哭。尽管他不是主角,尽管他只在番外里出现,他越美,越招人喜欢,就越可怜,因为那都不是他想要的。
最美不过夕阳,不是因为夕阳真的很美,而是因为到了快结束的时候,还能和最爱的人在一起。
大一的时候曾经去武大看樱花,人山人海,搞得人兴趣索然,于是往竹林深处行,发现一对白发苍苍的夫妻,妻子唱曲,老公在一旁拉二胡伴奏,曲子是《上邪》,唱腔不见得多么好听,还夹杂着两人的讨论和不时的笑骂声,我却感动的不知所措,站在那里就像被雷劈中一般,动也不能动,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老了能不能也这样。
我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最后给了佑栖那么一个结果,尽管我喜欢悲剧,但还是给佐栖一个机会去弥补佑栖这么多年的艰难。
不要让他一个人。
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我也是羡慕他的,因为在这世上,茫茫人海,古往今来无垠虚空,偌大世界,六十亿人,恰好有一个人喜欢你,从小就护着你,替你用脑子,替你算计,不让别人欺负你,帮你做作业,带你回家,替你管零用钱……由着你变得天真,不谙世事,只要每天跟在他身后,什么都不用想。而你也喜欢他,你们之间有一种叫做爱情的信仰。只想和对方在一起,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因为在我晃晃悠悠的20多年里从来没有这种感觉,世界这么大,那么巧,你们互相爱着对方,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们两个一样,然后你们一起在老了的时候在竹林里唱曲拉琴。互相讥讽对方却记得帮对方拉直因为坐久起皱的衣角,然后互相搀扶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