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短篇小说)
我还在为该如何表述痒这种感觉犯愁。嗯,之所以和这种感觉过不去,是因为今天散步时,准确地说是在某一时刻,忽然得来了写作的一点灵感。这可以说是件幸运的事罢,毕竟自从上次幻想着时间在现实中倒退的故事,并将其写下以后,突然之间整个人被手头的各种事情掩埋了,当然,灵感之类的也难以幸免。故此,在散步中得来的一点遐思真是可贵得很。不过,问题在于,当我刚刚在脑海里写下整个故事的第一个字时,遇到了雯子。把她称作不速之客自然有些过分了,毕竟大家是在路上邂逅而已,但的的确确,她的出现轻易地把我刚写下的第一个字从我的脑海里抹去了,并且更为悲哀的是,我们并没有停下来聊天或者找个地方小坐,说说好久不见之类的话语,嗯,她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扰了我。说起来,她也只是发现了长相这么多年没有多大变化的我,并且向我打了个招呼;而沉浸于构思中的我这一下忽然冲出了那个自我构筑的世界,类似于小雷蒙牧迪博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life after life》一书中谈到被判死亡之人在发生还阳奇迹之后所描述的那个自我由一个世界飞速冲向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这样不可思议的感觉。在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之前,我只是下意识地对她微笑了一下,而后与她就这么错身而过了。可是,在错身而过以后,我竟然忘记了之前得来的灵感,将既定散步路线的剩下部分走完,终于确认了丝毫都没有挽回可能的这一事实。回味这种曾经出现而最终不见的感觉,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兴许下一秒钟又会如邂逅雯子那样与灵感相会,所以说不上什么气愤之类的情绪,不过,终究是有点难受的罢?这种感觉,说不清,可能别人遇上这样的事未必会如此想,但于我而言,比较近似的应该是痒。很奇怪罢。可痒又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反正就如之前我犯愁的那样,直到现在依旧无有好的答案。
不过说起痒这种感觉,似乎人人都会有些共鸣,所以可以借用人们的直觉经验来帮助解释。比如蚊子叮咬皮肤后起的包,就是一种痒的典型。为了弄清这种奇特的感觉,记得雯子和我还做过一个课题。我曾在夏天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为我们的课题做了些贡献,没多少时日,就在手臂上呈现了不少可供研究的实体对象。雯子要我具体分析一下这种感觉,最好能写成研究报告的那种,那样也就大功告成了。可惜我终究没有能如其所愿,因为除了痒这个字的境界以外,总觉得多一个字的形容怕都是要帮倒忙的。后来,防护措施十分到位的雯子也还是被咬了,我清楚记得那个包是在她的后颈上,只被咬了一口,而且并非自愿的实验,所以于我而言,一种不公的思绪使得记忆极为清晰。我也问起她的感觉,她说我们还是放弃这个课题罢,真痒啊,说着便下意识用指尖进攻那种痒的感觉了。从心理学上说是连锁反应,导致了我也去攻击手臂上那些业已忍了很久,却失去了研究意义的实验品。后来,随着气温逐渐降低,那年的蚊子在逐渐消失,而那些鼓起的红色小包也一个个了无生趣地缩了回去,一向齐耳短发的雯子也有了想留长发的迹象,我疑心这是为了戒备剩下为数不多的打算过冬前最后输死一搏大餐一顿的蚊子罢。这些变化都是缓慢而微小的,唯有雯子后来正式说出那句我们的课题宣告失败,却像闪电和巨雷一般击倒了我。因为这意味着不再重来,从研究对象,到研究者。那种奇特的感觉,便也复归于一种常态。每年都有的蚊子,每年都被咬出红色小包的人儿,也不过如此了。
嗯,多年后准确无误地收到了雯子寄来的她的喜帖。在此之前,我只收到过她的一封信,两件事本身相隔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日期都是明摆着写在上面,非要计算也用不到甚么高深的数学公式。那封信倒是离着课题失败一事不远,可视为这个故事的续集。如果真要这样说来,还是我先做了某种续接,给她写了封信,而她的那封便是给我的回信了。在信中,我只是与她揭秘了关于为何蚊子咬的包会痒一事。彼时还没有网路这条快车道,自己是去市立图书馆找生物方面的书籍,花了一些时间寻到了昆虫纲双翅目蚊科,摘抄下了相关内容。其实,导致痒的元凶是作为身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具体说是一种名为组织胺的活性胺化合物,当蚊子得手以后,这种组织胺便会着魔似的涌来援驰被叮咬的可怜的小包,引起了痒的过敏反应。这封信并非要燃起雯子再次投入这个课题的兴致,因为明白这个道理对解读这种痒的感觉大抵也没有什么作用,甚至比柏拉图借老师之口辩难美是什么而终究只能得到什么是美的这样的美学难题还显出无关的距离。只是觉得那时候我们都懂得太少,所以应该努力去告诉对方更多不知道的东西,这便是意义所在。之后不久,我就收到了她的回信,在感谢我让她明白事理的同时,又告诉了我一个新发现,唔,其实可以看作一种新式的痒的感觉,就是当她的发留到脖颈时,会觉得痒,甚至比做课题时的她后颈上的那个包还痒,也不知道为甚么。在毕业告别之前,我和她聊过这个可能有些无聊的话题。彼时的她业已回到了齐耳的发式,说是痒得难受,所以忍不住又剪了,还是习惯以前的模样。至于想要留长发的原因,便是听得隔壁班的某男生说,喜欢长发女生。而他,便是她欢喜的人。那为甚么不忍住痒的感觉而等待长发的美好日子呢?我问。她说,这个好难忍啊,因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点像成蝶前呆在茧里的毛虫一样,只不过我还没破茧,可能已经窒息了啊,还是做自己比较好罢。真的那末痒?可惜我无法感受到,因为从来找不到男生留长发的理由,至少我是这样。哦,原来如此,那我把头发借你使使。说着,她便把头发靠近了我的后颈,让我尝尝她曾忍受的滋味。唔,到我今天为写作灵感泡汤而生发感慨之前,彼时彼刻的感觉确实占据了我的内心多年。
即使小说的灵感全无,我也不能怪雯子的罢。毕竟只是多年后的一次邂逅,她发现了长相这么多年没有多大变化的我,并且向我打了个招呼;我只是下意识地对她微笑了一下,而后与她就这么错身而过了。我还记得用来取代自己脑海里写下第一个字时的她的模样,发丝正垂顺在她的脖颈上。不知道她还有没有曾经的那种痒的感觉。其实,我更想知道,若她正带着如那次课题时后颈上被蚊子叮咬过的那个包,会不会又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a8cb60101k5d9.html
不过说起痒这种感觉,似乎人人都会有些共鸣,所以可以借用人们的直觉经验来帮助解释。比如蚊子叮咬皮肤后起的包,就是一种痒的典型。为了弄清这种奇特的感觉,记得雯子和我还做过一个课题。我曾在夏天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为我们的课题做了些贡献,没多少时日,就在手臂上呈现了不少可供研究的实体对象。雯子要我具体分析一下这种感觉,最好能写成研究报告的那种,那样也就大功告成了。可惜我终究没有能如其所愿,因为除了痒这个字的境界以外,总觉得多一个字的形容怕都是要帮倒忙的。后来,防护措施十分到位的雯子也还是被咬了,我清楚记得那个包是在她的后颈上,只被咬了一口,而且并非自愿的实验,所以于我而言,一种不公的思绪使得记忆极为清晰。我也问起她的感觉,她说我们还是放弃这个课题罢,真痒啊,说着便下意识用指尖进攻那种痒的感觉了。从心理学上说是连锁反应,导致了我也去攻击手臂上那些业已忍了很久,却失去了研究意义的实验品。后来,随着气温逐渐降低,那年的蚊子在逐渐消失,而那些鼓起的红色小包也一个个了无生趣地缩了回去,一向齐耳短发的雯子也有了想留长发的迹象,我疑心这是为了戒备剩下为数不多的打算过冬前最后输死一搏大餐一顿的蚊子罢。这些变化都是缓慢而微小的,唯有雯子后来正式说出那句我们的课题宣告失败,却像闪电和巨雷一般击倒了我。因为这意味着不再重来,从研究对象,到研究者。那种奇特的感觉,便也复归于一种常态。每年都有的蚊子,每年都被咬出红色小包的人儿,也不过如此了。
嗯,多年后准确无误地收到了雯子寄来的她的喜帖。在此之前,我只收到过她的一封信,两件事本身相隔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日期都是明摆着写在上面,非要计算也用不到甚么高深的数学公式。那封信倒是离着课题失败一事不远,可视为这个故事的续集。如果真要这样说来,还是我先做了某种续接,给她写了封信,而她的那封便是给我的回信了。在信中,我只是与她揭秘了关于为何蚊子咬的包会痒一事。彼时还没有网路这条快车道,自己是去市立图书馆找生物方面的书籍,花了一些时间寻到了昆虫纲双翅目蚊科,摘抄下了相关内容。其实,导致痒的元凶是作为身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具体说是一种名为组织胺的活性胺化合物,当蚊子得手以后,这种组织胺便会着魔似的涌来援驰被叮咬的可怜的小包,引起了痒的过敏反应。这封信并非要燃起雯子再次投入这个课题的兴致,因为明白这个道理对解读这种痒的感觉大抵也没有什么作用,甚至比柏拉图借老师之口辩难美是什么而终究只能得到什么是美的这样的美学难题还显出无关的距离。只是觉得那时候我们都懂得太少,所以应该努力去告诉对方更多不知道的东西,这便是意义所在。之后不久,我就收到了她的回信,在感谢我让她明白事理的同时,又告诉了我一个新发现,唔,其实可以看作一种新式的痒的感觉,就是当她的发留到脖颈时,会觉得痒,甚至比做课题时的她后颈上的那个包还痒,也不知道为甚么。在毕业告别之前,我和她聊过这个可能有些无聊的话题。彼时的她业已回到了齐耳的发式,说是痒得难受,所以忍不住又剪了,还是习惯以前的模样。至于想要留长发的原因,便是听得隔壁班的某男生说,喜欢长发女生。而他,便是她欢喜的人。那为甚么不忍住痒的感觉而等待长发的美好日子呢?我问。她说,这个好难忍啊,因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点像成蝶前呆在茧里的毛虫一样,只不过我还没破茧,可能已经窒息了啊,还是做自己比较好罢。真的那末痒?可惜我无法感受到,因为从来找不到男生留长发的理由,至少我是这样。哦,原来如此,那我把头发借你使使。说着,她便把头发靠近了我的后颈,让我尝尝她曾忍受的滋味。唔,到我今天为写作灵感泡汤而生发感慨之前,彼时彼刻的感觉确实占据了我的内心多年。
即使小说的灵感全无,我也不能怪雯子的罢。毕竟只是多年后的一次邂逅,她发现了长相这么多年没有多大变化的我,并且向我打了个招呼;我只是下意识地对她微笑了一下,而后与她就这么错身而过了。我还记得用来取代自己脑海里写下第一个字时的她的模样,发丝正垂顺在她的脖颈上。不知道她还有没有曾经的那种痒的感觉。其实,我更想知道,若她正带着如那次课题时后颈上被蚊子叮咬过的那个包,会不会又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a8cb60101k5d9.html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