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三月记
从果壳知道公开课,知道courser,edx等mooc类型的公开课平台,已经过去了2年了。2011-2012年,我极度的懒惰。失去了上份工作后,盘算了手头的积蓄,大概可以支撑很长的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我对房子和车子都没有感觉,觉得日子无穷尽,加上之前的班也挺无聊。同时身为一个三流的计算机人员,不太勤快但总能混口饭吃,所以我干脆的放了很长很长的一个假。宅了一个四季。身为一个赚多少花多少的二货,不流落街头就可以了。
那个时候正是刷豆瓣的好时光,出于某种默认的懒散,关注了一些有趣的人,但交流非常少。仅有的几个也很搞笑。比如某个认识了好几年,很早就互相关注的家伙:danyboy,居然在长达4,5年里一直以为我是男生,,甚至试图给我介绍他的师妹。。当然,他不干这件事我也不会意识到我的看上去性别。进而稍微反省自己。毕竟以前一直抱着反正我是读理科的所以理性思维很强明明是件好事嘛==这种二货的想法。
网易公开课是最早开始看的,完整的看过一遍的是哈佛的《幸福课》。后来钱花光了,我就滚回去找工作上班了。12年中来了现在的公司,我一直都在做二次开发。虽然也关心互联网和比特币,但从来都觉得看上去好高深,我还是混日子吧。所以是绝不承认我是个程序员的。虽然我确实凭真实考了java的认证,并且获得了程序员的头衔。
上班就没啥好说了,反正是凭能力混饭,尽管做了一段时间到现在又开始懈怠了。
然后就开始继续上课了。去年底上了台大的《红楼梦》并以83分拿到了证书。今年报了吕世浩老师的《史记》,这个老师是台大学生票选的最受欢迎的老师。而他的课同时也非常有趣。应该说老师自己非常的乐在其中,你听他的课,就能感觉到他上课上得很快乐,而且也对参加课程的学生很有兴趣同时交流也乐在其中。与之对比,红楼的老师就十分令人失望了。同时红楼的课程也出了诸多纰漏。老师和助教呢,给我的感觉也喜欢推卸责任。排错时间本来不是大事,但总以课业繁忙或者已花心血,未免令人不快。此课果壳推荐的时候,大波人去报名,最后颇有些人失望。课程不错,但老师不上心。
但《史记》完全打破了我以为台大的老师都是那种高贵冷艳的调调。吕老师真的很有趣也真切热爱也很喜欢学生。这种喜欢能够通过屏幕传递出来。而课程的内容,宣讲方式,也举重若轻。难怪之前好评多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而且《史记》,,,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理解也和我们相关的书。我总觉得我和中国,或者说华夏是隔着一层的,很大程度是因为十年的文革断裂带使得我们的传统全完蛋了,现在的课程也没有恢复。但听《史记》我有一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来去哪里的归属感。先人在那里,我们是其子孙,我们也会成为子孙的先人,有一种绵延和传承,来何处来,去何处去。
清华的有一门基础的《财务分析与决策》放在edx和他们自己的课程平台上,教课的老师是MBA教师,而这门课达到了惊人的10分评价。全中文,而且是为未有基础财务知识的人准备的。就是很可惜我发现的时候已经开了一段时间了。估计拿不到证书了。
《怪诞心理学》是杜克大学的,正在借公司的网络下,coursera平台上的课有APP安卓,所以用手机看基本上就是我每晚的必修内容。。通常是看半个小时,2-3小节。
chinaX是哈佛大学的一门大课,分十个阶段,每个阶段一个证书,从2013年上到2015年,这门课也很可惜,我发现的时候已经上到了第四门了。
交大的《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和港大的《中国人文经典导读》分别于4.8和4.24日开课,同样的很有兴趣。
至于本人专业内的课程,不知为啥,总提不起兴趣来,虽然我也很喜欢玩数独和2046这样的“理科”游戏,但关于学习编程这样的,,,其实嘛,绝大部分人的水平都在造轮子,所以真心不差我这一个了。
优秀良好的创意,基本上不是靠学习理科得来的,最好的都是无意中前来。
就像作家几乎不会从正规的大学的培训里生长出来一样。
清华的《心理学概论》于4.10日开课。
感谢世界上有公开课。
那个时候正是刷豆瓣的好时光,出于某种默认的懒散,关注了一些有趣的人,但交流非常少。仅有的几个也很搞笑。比如某个认识了好几年,很早就互相关注的家伙:danyboy,居然在长达4,5年里一直以为我是男生,,甚至试图给我介绍他的师妹。。当然,他不干这件事我也不会意识到我的看上去性别。进而稍微反省自己。毕竟以前一直抱着反正我是读理科的所以理性思维很强明明是件好事嘛==这种二货的想法。
网易公开课是最早开始看的,完整的看过一遍的是哈佛的《幸福课》。后来钱花光了,我就滚回去找工作上班了。12年中来了现在的公司,我一直都在做二次开发。虽然也关心互联网和比特币,但从来都觉得看上去好高深,我还是混日子吧。所以是绝不承认我是个程序员的。虽然我确实凭真实考了java的认证,并且获得了程序员的头衔。
上班就没啥好说了,反正是凭能力混饭,尽管做了一段时间到现在又开始懈怠了。
然后就开始继续上课了。去年底上了台大的《红楼梦》并以83分拿到了证书。今年报了吕世浩老师的《史记》,这个老师是台大学生票选的最受欢迎的老师。而他的课同时也非常有趣。应该说老师自己非常的乐在其中,你听他的课,就能感觉到他上课上得很快乐,而且也对参加课程的学生很有兴趣同时交流也乐在其中。与之对比,红楼的老师就十分令人失望了。同时红楼的课程也出了诸多纰漏。老师和助教呢,给我的感觉也喜欢推卸责任。排错时间本来不是大事,但总以课业繁忙或者已花心血,未免令人不快。此课果壳推荐的时候,大波人去报名,最后颇有些人失望。课程不错,但老师不上心。
但《史记》完全打破了我以为台大的老师都是那种高贵冷艳的调调。吕老师真的很有趣也真切热爱也很喜欢学生。这种喜欢能够通过屏幕传递出来。而课程的内容,宣讲方式,也举重若轻。难怪之前好评多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而且《史记》,,,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理解也和我们相关的书。我总觉得我和中国,或者说华夏是隔着一层的,很大程度是因为十年的文革断裂带使得我们的传统全完蛋了,现在的课程也没有恢复。但听《史记》我有一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来去哪里的归属感。先人在那里,我们是其子孙,我们也会成为子孙的先人,有一种绵延和传承,来何处来,去何处去。
清华的有一门基础的《财务分析与决策》放在edx和他们自己的课程平台上,教课的老师是MBA教师,而这门课达到了惊人的10分评价。全中文,而且是为未有基础财务知识的人准备的。就是很可惜我发现的时候已经开了一段时间了。估计拿不到证书了。
《怪诞心理学》是杜克大学的,正在借公司的网络下,coursera平台上的课有APP安卓,所以用手机看基本上就是我每晚的必修内容。。通常是看半个小时,2-3小节。
chinaX是哈佛大学的一门大课,分十个阶段,每个阶段一个证书,从2013年上到2015年,这门课也很可惜,我发现的时候已经上到了第四门了。
交大的《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和港大的《中国人文经典导读》分别于4.8和4.24日开课,同样的很有兴趣。
至于本人专业内的课程,不知为啥,总提不起兴趣来,虽然我也很喜欢玩数独和2046这样的“理科”游戏,但关于学习编程这样的,,,其实嘛,绝大部分人的水平都在造轮子,所以真心不差我这一个了。
优秀良好的创意,基本上不是靠学习理科得来的,最好的都是无意中前来。
就像作家几乎不会从正规的大学的培训里生长出来一样。
清华的《心理学概论》于4.10日开课。
感谢世界上有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