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游记:沙拂兰堡
阳光出奇骄艳,气温却凉爽宜人,且没有英格兰那种要把人脖子吹扭曲的风。我们下了大巴,稀里糊涂又跟了一个小巴,进了镇中心。
沙拂兰堡原本只是我们从安卡拉到伊斯坦堡的取道。事前没做功课,到了一头雾水。只能四下放眼去瞎看。这一条街显然是全镇的最大最繁华的街了,路过的孩童毫不顾忌的盯着我们看,但沙拂兰堡的小男孩小女孩都浓眉长睫的,像欧洲娃娃,可爱的很。人群中只有一小部分妇女包了头巾,除此以外,看打扮,他们也同中国一个普通乡镇的居民所差无几。
从找厕所再到吃饭,统共没有遇到可以流利讲一句英语的人。但是饭店小哥那么热情的“welcome”,实在无法不回以笑容。没有菜单没关系,因为有了也是看不懂的。老板直接拉我们进厨房,指着一个大饼乌拉一通讲。Ok嘛,我看到旁边一个小孩正抱着一瓶玻璃瓶装的酸奶,又指又比划,沟通的很无碍。
再然后,我发现周围的店连人都没有,独独这家店坐满了人,而且人人吃的都是同样的一张红色大饼。我坐下,任阳光洒在涂好防晒霜的脸,看行人,看他们异国的美色,同时也被人看。
店里:一群穿着校服,嘻嘻哈哈的少女。带着孙子孙女来吃午饭的老爷爷。说笑个不停,衣着鲜艳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妈妈和儿子。抱着头巾的年轻妇人。神态张扬的年轻女孩。大家都在吃着红色大饼。吃法很简单:自然没有刀叉碗筷,用手卷成卷,大口大口拿着吃下去。
生活在地球任一个角落都自然的流淌着。来到每一个陌生的地方都像又一次回到家乡。如果说笑的女们有一天流连异国他乡,这张普通的大饼,这瓶酸奶,也许也会成为她们所想念的事物吧。
用过大饼后我们随意转,决定沿着这条大路向上走。是上山的方向。这镇子很小,走过几十分钟,就觉得像是到了村子里。午后阳光浓烈却不燥热,无风,土路亦不会觉得甚嚣尘上。
民居趣致,新旧交映。这边土坯房连片的红瓦做栅栏和屋子的顶,那边新公寓在建,平地起了一个灰色的水泥雏形。但圆顶的清真寺不会少,而且旁边必竖着一个塔。走着走着,这些塔里就放出祈祷的音乐和咏颚之声,散布在全镇的清真寺一起放,让你感觉那声音绵绵不绝,无法一下辩出是哪里来的,便像是从四面八方来,此曲只应天上有那般。
走着走着,迎面来了两个十二三的小女孩,一人掏出一部手机,非要和我们合影。
我固然喜欢伊斯坦堡的错综,几座大清真寺的壮观,一条河,一边是欧洲一边是亚洲,伊菲丝古迹的希腊式废墟,及数十只睡在废墟之城的猫,卡帕多其亚那极不寻常的地理,千年前修建的地下城堡,种种,但是边远小镇平静的生活状态也令人愉悦(虽然我甚是想念抽水马桶)。
这样无头苍蝇一样,一边走来一个小哥,要献热心,帮我们。我们虽然无法交流,但见他掏出一部廉价的智能手机,打开谷歌翻译,我打英文,一点,翻成土语,他看了不住点头。这样交流虽然很慢,但是有趣的很。有了谷歌智能手机和3G网,人类去到巴别塔之前的美好岁月一定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小哥非要推荐我们去一个景点,迷迷糊糊也没搞清到底是什么,反正这样一直走上山去就会到。
一小时后,我们果然迷失在村庄边的在建的开发区。腿发酸,背打弯。一辆轿车徐徐开过,我大挥手,才发现自己连要去的地方叫什么都不知道。但傻人自有傻人的运气。司机哥哥竟然领会了,豪爽的叫我们上车。车在村路上几个扭。
但见此地。周围一无所有,突然多了一个口子,原来是悬崖上建了一个玻璃台子,旁边一个浪漫餐厅。台子上有一男一女,男的站在台上笑,女的不敢走上来,就站在边边上为他照相。那玻璃台子,对一些人来说,也许是比较可怕的。我的同伴便连靠近都不敢。其实无非是层玻璃,脚下是碎石深崖,看得令人有些目眩,台子边只一圈矮护栏,个子高又站不稳的人有一个筋斗翻落之虞。但我偏要站在拦边又照相又挥手。
宿舍里一直半个指甲大的小飞蛾都吓得到我,现在却嘻嘻哈哈的对着深崖吹风,我享受着这种快乐的感觉,幼稚的刺激。想起以前跟男生去做过山车,他明明那么怕,脸色都变了,腿脚也不利落了,依然一定要陪我。那些情意节,其实也是稀松无奇的,我都辜负了它们,也是很寻常的。我并不愧疚,但是现在想起来,发觉当是觉得他胆小是不对的,他如果胆小就不会来陪我。不必愧疚是因为,谁又是谁前世的绛株草呢?做华人,有这个好处,一切都能推给缘分,缘分不够。
今天读亦舒(从十七岁开始一直在看也还没都看完),说,他若爱你,连你的缺点一并痛惜。若不爱你,你的任何优点都无关。
变的更好,不一定就保证收获更好的爱情。好,只为自己。开心,也只为自己。
浮光掠影,沙拂兰堡。
沙拂兰堡原本只是我们从安卡拉到伊斯坦堡的取道。事前没做功课,到了一头雾水。只能四下放眼去瞎看。这一条街显然是全镇的最大最繁华的街了,路过的孩童毫不顾忌的盯着我们看,但沙拂兰堡的小男孩小女孩都浓眉长睫的,像欧洲娃娃,可爱的很。人群中只有一小部分妇女包了头巾,除此以外,看打扮,他们也同中国一个普通乡镇的居民所差无几。
从找厕所再到吃饭,统共没有遇到可以流利讲一句英语的人。但是饭店小哥那么热情的“welcome”,实在无法不回以笑容。没有菜单没关系,因为有了也是看不懂的。老板直接拉我们进厨房,指着一个大饼乌拉一通讲。Ok嘛,我看到旁边一个小孩正抱着一瓶玻璃瓶装的酸奶,又指又比划,沟通的很无碍。
再然后,我发现周围的店连人都没有,独独这家店坐满了人,而且人人吃的都是同样的一张红色大饼。我坐下,任阳光洒在涂好防晒霜的脸,看行人,看他们异国的美色,同时也被人看。
店里:一群穿着校服,嘻嘻哈哈的少女。带着孙子孙女来吃午饭的老爷爷。说笑个不停,衣着鲜艳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妈妈和儿子。抱着头巾的年轻妇人。神态张扬的年轻女孩。大家都在吃着红色大饼。吃法很简单:自然没有刀叉碗筷,用手卷成卷,大口大口拿着吃下去。
生活在地球任一个角落都自然的流淌着。来到每一个陌生的地方都像又一次回到家乡。如果说笑的女们有一天流连异国他乡,这张普通的大饼,这瓶酸奶,也许也会成为她们所想念的事物吧。
用过大饼后我们随意转,决定沿着这条大路向上走。是上山的方向。这镇子很小,走过几十分钟,就觉得像是到了村子里。午后阳光浓烈却不燥热,无风,土路亦不会觉得甚嚣尘上。
民居趣致,新旧交映。这边土坯房连片的红瓦做栅栏和屋子的顶,那边新公寓在建,平地起了一个灰色的水泥雏形。但圆顶的清真寺不会少,而且旁边必竖着一个塔。走着走着,这些塔里就放出祈祷的音乐和咏颚之声,散布在全镇的清真寺一起放,让你感觉那声音绵绵不绝,无法一下辩出是哪里来的,便像是从四面八方来,此曲只应天上有那般。
走着走着,迎面来了两个十二三的小女孩,一人掏出一部手机,非要和我们合影。
我固然喜欢伊斯坦堡的错综,几座大清真寺的壮观,一条河,一边是欧洲一边是亚洲,伊菲丝古迹的希腊式废墟,及数十只睡在废墟之城的猫,卡帕多其亚那极不寻常的地理,千年前修建的地下城堡,种种,但是边远小镇平静的生活状态也令人愉悦(虽然我甚是想念抽水马桶)。
这样无头苍蝇一样,一边走来一个小哥,要献热心,帮我们。我们虽然无法交流,但见他掏出一部廉价的智能手机,打开谷歌翻译,我打英文,一点,翻成土语,他看了不住点头。这样交流虽然很慢,但是有趣的很。有了谷歌智能手机和3G网,人类去到巴别塔之前的美好岁月一定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小哥非要推荐我们去一个景点,迷迷糊糊也没搞清到底是什么,反正这样一直走上山去就会到。
一小时后,我们果然迷失在村庄边的在建的开发区。腿发酸,背打弯。一辆轿车徐徐开过,我大挥手,才发现自己连要去的地方叫什么都不知道。但傻人自有傻人的运气。司机哥哥竟然领会了,豪爽的叫我们上车。车在村路上几个扭。
但见此地。周围一无所有,突然多了一个口子,原来是悬崖上建了一个玻璃台子,旁边一个浪漫餐厅。台子上有一男一女,男的站在台上笑,女的不敢走上来,就站在边边上为他照相。那玻璃台子,对一些人来说,也许是比较可怕的。我的同伴便连靠近都不敢。其实无非是层玻璃,脚下是碎石深崖,看得令人有些目眩,台子边只一圈矮护栏,个子高又站不稳的人有一个筋斗翻落之虞。但我偏要站在拦边又照相又挥手。
宿舍里一直半个指甲大的小飞蛾都吓得到我,现在却嘻嘻哈哈的对着深崖吹风,我享受着这种快乐的感觉,幼稚的刺激。想起以前跟男生去做过山车,他明明那么怕,脸色都变了,腿脚也不利落了,依然一定要陪我。那些情意节,其实也是稀松无奇的,我都辜负了它们,也是很寻常的。我并不愧疚,但是现在想起来,发觉当是觉得他胆小是不对的,他如果胆小就不会来陪我。不必愧疚是因为,谁又是谁前世的绛株草呢?做华人,有这个好处,一切都能推给缘分,缘分不够。
今天读亦舒(从十七岁开始一直在看也还没都看完),说,他若爱你,连你的缺点一并痛惜。若不爱你,你的任何优点都无关。
变的更好,不一定就保证收获更好的爱情。好,只为自己。开心,也只为自己。
浮光掠影,沙拂兰堡。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