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凯谈经济》笔记
这本文集读了很长时间,偶有小得,却不见树林。直到读完最后一章,才终有一览杨先生经济研究的框架。
这一章是《专业化与经济组织》(1993)一书的引论,从adam smith分工理论开始,介绍其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视角(新兴古典经济学)。
1.哪里不同,或者新古典有哪些方法将得到改进。
(1)以往我们借助生产函数,假定投入产出与企业组织无关,将生产过程看作黑箱,将企业视为现成的。无法解释企业组织为何越来越复杂,半产品和中间产品为何越来越多。
(2)以往我们将消费者和生产者区分,假定前者不生产后者不消费(即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无法解释分工水平、个人间组织程度依赖程度、企业组织结构是如何确定的。为何每个人在社会中的独立技能越来越差。
(3)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学习经济学的第一章就告诉我们,经济学是有关资源配置的学问,即在给定组织结构下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而不是经济组织的形成确定问题。
2.为什么大家都关注资源配置。
公认的经济学之父斯密实际上更关注经济组织问题,但为什么经济学的发展却走上了另一条路。
(1)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被认为是对smith绝对优势的进步。这里可以称前者为外生比较优势,后者为内生比较优势。“按照斯密的概念,分工产生个人生产率的事后差异;而按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概念使得经济学家的注意力从内生比较优势转向外生比较优势,而后者与资源配置问题联系更为密切,前者则与经济组织问题有更深刻的关系。”
(2)alfred marshall将古典经济学思想在新古典框架中形式化过程中体现了3个特征: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之分;需求供给的狭义解释;规模经济概念替换专业化经济。形式化的结果是避开角点解问题(当然也与数学工具空白有关,今天可以用Kuhn Tucker条件解决)、企业成为黑箱。
(3)就规模经济而言,与资源配置有关的产品数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经济学的焦点。但以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经济而言,生产率与经济组织的关系则是焦点。
(4)当规模经济时,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与福利最大化目标的不相容使人们开始背离斯密。但斯密的分散市场的功能不仅限于配置资源,还能够寻求有效的专业化和分工水平,发现有效率的市场结构、交易分层结构、货币制度和景气循环模式。
3.研究框架。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有4层(由高到低):
福利意义分析
个人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均衡)
个人决策问题,将底层环境映射到个人行为的供求
对技术、偏好、禀赋初始分布,游戏规则,有关制度安排的规定
而新兴古典作了一些修正:用消费-生产者代替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用专业化经济概念代替规模经济概念;游戏规则的规定更具普遍性。
4.有什么用。
对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框架)、信息经济学(信息不对称与内生交易费用)、企业理论、贸易和增长理论(新古典微观无法解释国际贸易,只能由国际经济学解释,导致两种理论独立)、经济组织均衡(将管理科学和微观经济学统一结构)都有重要意义。
这一章是《专业化与经济组织》(1993)一书的引论,从adam smith分工理论开始,介绍其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视角(新兴古典经济学)。
1.哪里不同,或者新古典有哪些方法将得到改进。
(1)以往我们借助生产函数,假定投入产出与企业组织无关,将生产过程看作黑箱,将企业视为现成的。无法解释企业组织为何越来越复杂,半产品和中间产品为何越来越多。
(2)以往我们将消费者和生产者区分,假定前者不生产后者不消费(即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无法解释分工水平、个人间组织程度依赖程度、企业组织结构是如何确定的。为何每个人在社会中的独立技能越来越差。
(3)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学习经济学的第一章就告诉我们,经济学是有关资源配置的学问,即在给定组织结构下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而不是经济组织的形成确定问题。
2.为什么大家都关注资源配置。
公认的经济学之父斯密实际上更关注经济组织问题,但为什么经济学的发展却走上了另一条路。
(1)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被认为是对smith绝对优势的进步。这里可以称前者为外生比较优势,后者为内生比较优势。“按照斯密的概念,分工产生个人生产率的事后差异;而按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概念使得经济学家的注意力从内生比较优势转向外生比较优势,而后者与资源配置问题联系更为密切,前者则与经济组织问题有更深刻的关系。”
(2)alfred marshall将古典经济学思想在新古典框架中形式化过程中体现了3个特征: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之分;需求供给的狭义解释;规模经济概念替换专业化经济。形式化的结果是避开角点解问题(当然也与数学工具空白有关,今天可以用Kuhn Tucker条件解决)、企业成为黑箱。
(3)就规模经济而言,与资源配置有关的产品数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经济学的焦点。但以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经济而言,生产率与经济组织的关系则是焦点。
(4)当规模经济时,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与福利最大化目标的不相容使人们开始背离斯密。但斯密的分散市场的功能不仅限于配置资源,还能够寻求有效的专业化和分工水平,发现有效率的市场结构、交易分层结构、货币制度和景气循环模式。
3.研究框架。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有4层(由高到低):
福利意义分析
个人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均衡)
个人决策问题,将底层环境映射到个人行为的供求
对技术、偏好、禀赋初始分布,游戏规则,有关制度安排的规定
而新兴古典作了一些修正:用消费-生产者代替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用专业化经济概念代替规模经济概念;游戏规则的规定更具普遍性。
4.有什么用。
对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框架)、信息经济学(信息不对称与内生交易费用)、企业理论、贸易和增长理论(新古典微观无法解释国际贸易,只能由国际经济学解释,导致两种理论独立)、经济组织均衡(将管理科学和微观经济学统一结构)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