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异文化的一点想法
好像还没有做好任何准备,便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由陌生到熟悉,再从熟悉转为陌生,不得不让自己审视期间所发生的变化。差异当然是可以看到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在那些自己平时都不怎么注意的地方,马上就可以感觉出来。
问题是,所有这些差异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背景,或者说中日两国国民所展现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其根底究竟在哪里呢?一个大而不当的问题,当然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分析。文化,有时甚至觉得一切可观可闻可感可思的东西,都可以归于它的名下。随便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者现象,比较分析后总会产生一些感想,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
日本之于中国,“一言以蔽之”式的阐释几乎不存在,没有中国的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如同没有日本的中国一样不可想象。“了解他国的过程同时也是了解自己国家的过程”,也可以反驳:连自己国家都不了解谈何了解别的国家!这个时候最容易忘的就是,了解他国可能会给了解自己国家带来一个契机,并以此为参照,建立一个类似坐标轴的东西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国家及文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我们的老邻居认识的还是太少了。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程度有时候会令国人大吃一惊,不,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日本放送协会(NHK)所拍摄制作的大量有关中国国情的纪录片,我在观看的时候不时会感到汗颜,而且会让自己觉得对于中国的了解和认识过于狭窄和肤浅。尽管可能不是全部真实可信,但至少让自己注意到了这个国家许多面孔中的另一侧面。
有时候会思考,国家到底是什么?民族,体制,自我的身份认同与归属,个体与集体,民众与政府,这些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自己总不能在没搞清状况的情况下,不明不白地跟着大家一起呐喊或者旁观吧,有时候这是自己对自己一种交代。
理解的起点是要有理解的意欲和兴趣,一旦开始,将不仅仅是某些知性和感觉方面的满足,带给我们的还有思想方面的深化及智识方面的拓展。虽然“我们只是路过世间万物”,但我想最重要的是路过之后的反思与回味吧。
问题是,所有这些差异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背景,或者说中日两国国民所展现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其根底究竟在哪里呢?一个大而不当的问题,当然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分析。文化,有时甚至觉得一切可观可闻可感可思的东西,都可以归于它的名下。随便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者现象,比较分析后总会产生一些感想,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
日本之于中国,“一言以蔽之”式的阐释几乎不存在,没有中国的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如同没有日本的中国一样不可想象。“了解他国的过程同时也是了解自己国家的过程”,也可以反驳:连自己国家都不了解谈何了解别的国家!这个时候最容易忘的就是,了解他国可能会给了解自己国家带来一个契机,并以此为参照,建立一个类似坐标轴的东西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国家及文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我们的老邻居认识的还是太少了。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程度有时候会令国人大吃一惊,不,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日本放送协会(NHK)所拍摄制作的大量有关中国国情的纪录片,我在观看的时候不时会感到汗颜,而且会让自己觉得对于中国的了解和认识过于狭窄和肤浅。尽管可能不是全部真实可信,但至少让自己注意到了这个国家许多面孔中的另一侧面。
有时候会思考,国家到底是什么?民族,体制,自我的身份认同与归属,个体与集体,民众与政府,这些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自己总不能在没搞清状况的情况下,不明不白地跟着大家一起呐喊或者旁观吧,有时候这是自己对自己一种交代。
理解的起点是要有理解的意欲和兴趣,一旦开始,将不仅仅是某些知性和感觉方面的满足,带给我们的还有思想方面的深化及智识方面的拓展。虽然“我们只是路过世间万物”,但我想最重要的是路过之后的反思与回味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