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集2 重要
因其本由性现,极乐世界,华藏世界,六道轮回都是性现的,这些幻象就看我们自己如何去转变,转变之权操作在我们自己手中,不执着即不为相所转,我们凡夫最可怜的地方,就是心不能作主,不但是身不由主,心不由主,随着外面境界变,这个很糟糕,外面的境界,现在的境界跟从前不一样,现在讲的是民主自由开放,就是无法无天,种种境界都是诱惑,都是诱惑你做坏事,里面有烦恼,外面有诱惑,你怎么不造罪业,造罪业,来生就搞三途,所以要有高度的觉悟,要有真实的智慧,外面的五欲六尘,都是妖魔鬼怪,都是时时刻刻要害我的,把我往地狱里拉,你要有这个警觉心,所以一起心动念,就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受它的诱惑,自己能在这个境界里能做了主,主是清净心,主是平等心,保持得住才能做得了主,如果我们不被外界所转,外界就能被我们所转,我们能让妖魔鬼怪改邪归正,来接引他,来诱导它走向佛法,这就是菩萨普渡众生。所以你要发心度众生,两个样子,一个被众生度去了,一个你度众生,这两个样子就是一迷一觉。
凡夫执着,住法相生烦恼。把幻相当真,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幻想中去追求,全是假的。
修行人厌恶世法,住非法相生烦恼。这是讲二乘,修行人跟在家人一样也住法相生烦恼。这些佛都给我们在经上指出,怎么得到快乐幸福呢,离一切相,当下即离,身也不执着,这个身在这个世间活一天,活两天,于我不相干,身还在这个世间,自己不需要,大家需要,佛法需要。
在家,家人需要你,佛法需要你,佛法需要你弘扬,家人需要你度他,你现在的身已经跟你的命运脱离了,你超越命运了,你现在是什么身,乘愿再来身,就在日常生活中,这一转念头,从凡夫转成菩萨了。念头一转,业消掉了,苦乐都不受,身弘法利生,普度众生。
所以转凡成圣,转生死成菩提,就在当下一念,这一念转过来,统统都转过来了。果然转过来,就不辜负世尊所讲的金刚经。
佛教人不可执着,亦不可厌恶,处顺境,在里面修,把贪爱之心断掉,逆境里修,把瞋恚心断掉,由此可知,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是我们修行最好的境界。就要在境界上修,所谓历心锻心。
吾人用功,须先观照,久久方能照住,最后能照见。这是讲整个功夫过程的三个阶段。初学的人要用观照的功夫,观照就是前面所讲的提高警觉,常常想着佛的教训,一句两句就可以,不要太多,太多反而用不上,越简单越好。金刚经上随便哪句经文都可以,一两句,境界现前,马上就提起来,不要忘记,念佛人就用一句阿弥陀佛,这个方法非常之妙,顺境恶境,善缘恶缘,遇到的时候才起心动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境界恢复到平静。换句话,时时处处,念念之中,要保持心里的清净,心里不可有一样东西,真正做到心地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常常保持,心里面只许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外,什么也不牵挂,什么也不放在心上,生活一切都随缘,就可以快快乐乐,这就是观照功夫,观照久了就得定,也就是不要用这个功夫,心都能保持清净,心在一切境界里,都不会为外境所转,不会为外境所动,就叫得定,照住就叫得定,用多长时间呢,因人而异,根性不同,环境不同,功夫不一样,有人三年五年得定,有人二十年三十年得定,最后照见,这到第三个阶段,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证得本性,这三个阶段,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也不例外,但是名词不一样,净土宗里面讲功夫成片,就是观照 ,比这个功夫再往上提升一层,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再往上提升,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只是用的名词不同,但是净宗的方法比一般大乘巧妙,方法简单容易,所以叫易行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修学,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六个字也可以,四个字也可以,大声念小声念,快念慢念,都可以,念到自己很欢喜就如法了,一句佛号念到底,自自然然念到不被外面环境所转,就成片了,心里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念念都是佛号,还有在境界上有这个情形,确实我没有念佛,心里也没念头,耳朵里听到佛号,这个是正常现象,是功夫得定,不要欢喜,不要傲慢,继续念下去,如果有这个境界,三天不念,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要常常念,这个境界会常常现前,念到妄念都不生,无论什么境界现前都不会起心动念,不会起分别,就是得定,就是事一心不乱,念到见本性,破无明,这是理一心不乱,就是禅宗照见,就是大乘佛法里讲的止观圆满的境界。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5MDEyNDc2.html?f=5366137
凡夫执着,住法相生烦恼。把幻相当真,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幻想中去追求,全是假的。
修行人厌恶世法,住非法相生烦恼。这是讲二乘,修行人跟在家人一样也住法相生烦恼。这些佛都给我们在经上指出,怎么得到快乐幸福呢,离一切相,当下即离,身也不执着,这个身在这个世间活一天,活两天,于我不相干,身还在这个世间,自己不需要,大家需要,佛法需要。
在家,家人需要你,佛法需要你,佛法需要你弘扬,家人需要你度他,你现在的身已经跟你的命运脱离了,你超越命运了,你现在是什么身,乘愿再来身,就在日常生活中,这一转念头,从凡夫转成菩萨了。念头一转,业消掉了,苦乐都不受,身弘法利生,普度众生。
所以转凡成圣,转生死成菩提,就在当下一念,这一念转过来,统统都转过来了。果然转过来,就不辜负世尊所讲的金刚经。
佛教人不可执着,亦不可厌恶,处顺境,在里面修,把贪爱之心断掉,逆境里修,把瞋恚心断掉,由此可知,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是我们修行最好的境界。就要在境界上修,所谓历心锻心。
吾人用功,须先观照,久久方能照住,最后能照见。这是讲整个功夫过程的三个阶段。初学的人要用观照的功夫,观照就是前面所讲的提高警觉,常常想着佛的教训,一句两句就可以,不要太多,太多反而用不上,越简单越好。金刚经上随便哪句经文都可以,一两句,境界现前,马上就提起来,不要忘记,念佛人就用一句阿弥陀佛,这个方法非常之妙,顺境恶境,善缘恶缘,遇到的时候才起心动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境界恢复到平静。换句话,时时处处,念念之中,要保持心里的清净,心里不可有一样东西,真正做到心地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常常保持,心里面只许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外,什么也不牵挂,什么也不放在心上,生活一切都随缘,就可以快快乐乐,这就是观照功夫,观照久了就得定,也就是不要用这个功夫,心都能保持清净,心在一切境界里,都不会为外境所转,不会为外境所动,就叫得定,照住就叫得定,用多长时间呢,因人而异,根性不同,环境不同,功夫不一样,有人三年五年得定,有人二十年三十年得定,最后照见,这到第三个阶段,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证得本性,这三个阶段,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也不例外,但是名词不一样,净土宗里面讲功夫成片,就是观照 ,比这个功夫再往上提升一层,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再往上提升,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只是用的名词不同,但是净宗的方法比一般大乘巧妙,方法简单容易,所以叫易行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修学,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六个字也可以,四个字也可以,大声念小声念,快念慢念,都可以,念到自己很欢喜就如法了,一句佛号念到底,自自然然念到不被外面环境所转,就成片了,心里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念念都是佛号,还有在境界上有这个情形,确实我没有念佛,心里也没念头,耳朵里听到佛号,这个是正常现象,是功夫得定,不要欢喜,不要傲慢,继续念下去,如果有这个境界,三天不念,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要常常念,这个境界会常常现前,念到妄念都不生,无论什么境界现前都不会起心动念,不会起分别,就是得定,就是事一心不乱,念到见本性,破无明,这是理一心不乱,就是禅宗照见,就是大乘佛法里讲的止观圆满的境界。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5MDEyNDc2.html?f=5366137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