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听豆瓣FM,祭奠我半死不活的QQ空间
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空间里的某些动态简直是低俗可恶到了极致了呢?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而且不停地会有人除了转发转发转发转发转发转发还是转发就算不停的刷屏都刷不到那些令人作呕的动态。要是说把好友动态屏蔽掉的话那更没意思了,本来社交网络就是用来分享动态的,可是一打开空间满页的不是朋友或同学的心情动态什么的,是一条一条接着一条的“不转全家会怎样怎样”“有爸的转没爸的飘过(有时也会用其他重要的人来要挟别人去转发他的动态)”,还有带着民族仇恨的“中国人转,日本狗飘过”,还有不把别人当人看的“看了不转枉为人”••••••••••••••••••••••••••••••••••••••••••••••••••••••••••••••••••••••••••••••••••••••••••••我都不知道要用多少个省略号才能表达出类似动态的数量之多。对于已经被那些爱慕虚荣的人弄得乌烟瘴气的空间,我只能说:“Enough!!!!!!!”
大概就是初中毕业的那个夏天吧?我自己跑去网吧给自己申请了一个QQ号,然后还很热血地每天都要在线不少于两小时就好像万一有一天不在线的话第二天就再也登不上去了似的。之前一直跟老爸共享一个QQ账号,总觉得会泄露隐私,到现在我爸的好友里还有好几个我的初中同学。高一的时候我疯狂地加同学为好友,我本以为我申请QQ的时间够晚了,后来才知道还有高一的同学都不知道QQ为何物。尽管这样,我还是生拉硬扯地加到了七百多个好友,然后每周末在空间分享各种电影,音乐,书籍甚至是自己的心情。可是没人看。我表哥的话:“你那帮傻逼同学有几个人懂看空间啊?”是啊!我的那帮同学有几个可以向我一样一放假就趴在电脑前整天都可以不用动一下。但是,我还是会想自言自语一样,一有空就空间里边刷新自己的动态,结果也没几个人会浏览。
高二的时候表哥说我是个文艺青年,恩!那时候我挺痴迷于文字的。那段时间我以平均每天十条动态的速度不停地刷新自己的空间,直到有一天我打开自己的空间发现整页正页的都是我一个人的动态。然后当我跟前后位的同学谈及文艺的时候她们和他们一脸茫然地望着我。我想那时的我最孤独不过了。
高三的时候每天碌碌无为,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我在干嘛,据说是为了高考在奋战!然后也没心思在空间里边自言自语了 。渐渐地把自己“文艺青年”的外套脱下来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然后穿上一件俗不可耐的普通人的外衣。
到了大学后,突然发现空间里别人的动态越来越多了起来,我觉得好像他们和她们终于发现了这块陆地,然后陆陆续续好多人都开始着陆了。直到那种动态越来越多,总是被迫着做了别人的访客。好不甘心啊!
有一天在空间里看见有个人在大喊着要去豆瓣不要空间里,我觉得好搞笑。高二的时候我也有过豆瓣,只是我觉得豆瓣里边的那些东西离那时的我太远,所以没有坚持。
2013年的寒假,我又注册了一个豆瓣,并且申请了一个小站。慢慢的我发现豆瓣里边适合我的越来越多,当然我可不是用文艺青年的眼光去看豆瓣的。豆瓣里有我喜欢着的人,有我喜欢的文字,有我喜欢的电影和音乐•••••••
我也忘记了在什么时候发现的,原来好多话好多心情就算不写在空间里我也不会死掉。后来的一些动态基本上就不再空间里刷新了,因为,连我都很少再去看空间了。我曾经那么依恋它好像一天不刷新心里边就会长毛了似的。
《十七八岁的夏天,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已经从五万多字被我大刀阔斧的剪到两万了,季暖阳也写了好多在里边,基本上算是最终版了。我还记得之前我在空间里边做宣传的时候好多同学都想看看我是怎么写我的某条回忆的。可是,我可不打算在空间发表,尽管空间里百分之九十都是我认识的人。但是,我又有一点不想放弃空间,毕竟我的大部分同学和朋友空间刚玩的火热。就当跟他们保持联系吧!
每次打开豆瓣FM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我也不知道它算法有多么强大,每首歌曲都是我没听过但却很喜欢的。或许有一天,我的那帮同学也会发现这块没被污染土地然后空降到我的豆瓣小站——旅驿
大概就是初中毕业的那个夏天吧?我自己跑去网吧给自己申请了一个QQ号,然后还很热血地每天都要在线不少于两小时就好像万一有一天不在线的话第二天就再也登不上去了似的。之前一直跟老爸共享一个QQ账号,总觉得会泄露隐私,到现在我爸的好友里还有好几个我的初中同学。高一的时候我疯狂地加同学为好友,我本以为我申请QQ的时间够晚了,后来才知道还有高一的同学都不知道QQ为何物。尽管这样,我还是生拉硬扯地加到了七百多个好友,然后每周末在空间分享各种电影,音乐,书籍甚至是自己的心情。可是没人看。我表哥的话:“你那帮傻逼同学有几个人懂看空间啊?”是啊!我的那帮同学有几个可以向我一样一放假就趴在电脑前整天都可以不用动一下。但是,我还是会想自言自语一样,一有空就空间里边刷新自己的动态,结果也没几个人会浏览。
高二的时候表哥说我是个文艺青年,恩!那时候我挺痴迷于文字的。那段时间我以平均每天十条动态的速度不停地刷新自己的空间,直到有一天我打开自己的空间发现整页正页的都是我一个人的动态。然后当我跟前后位的同学谈及文艺的时候她们和他们一脸茫然地望着我。我想那时的我最孤独不过了。
高三的时候每天碌碌无为,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我在干嘛,据说是为了高考在奋战!然后也没心思在空间里边自言自语了 。渐渐地把自己“文艺青年”的外套脱下来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然后穿上一件俗不可耐的普通人的外衣。
到了大学后,突然发现空间里别人的动态越来越多了起来,我觉得好像他们和她们终于发现了这块陆地,然后陆陆续续好多人都开始着陆了。直到那种动态越来越多,总是被迫着做了别人的访客。好不甘心啊!
有一天在空间里看见有个人在大喊着要去豆瓣不要空间里,我觉得好搞笑。高二的时候我也有过豆瓣,只是我觉得豆瓣里边的那些东西离那时的我太远,所以没有坚持。
2013年的寒假,我又注册了一个豆瓣,并且申请了一个小站。慢慢的我发现豆瓣里边适合我的越来越多,当然我可不是用文艺青年的眼光去看豆瓣的。豆瓣里有我喜欢着的人,有我喜欢的文字,有我喜欢的电影和音乐•••••••
我也忘记了在什么时候发现的,原来好多话好多心情就算不写在空间里我也不会死掉。后来的一些动态基本上就不再空间里刷新了,因为,连我都很少再去看空间了。我曾经那么依恋它好像一天不刷新心里边就会长毛了似的。
《十七八岁的夏天,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已经从五万多字被我大刀阔斧的剪到两万了,季暖阳也写了好多在里边,基本上算是最终版了。我还记得之前我在空间里边做宣传的时候好多同学都想看看我是怎么写我的某条回忆的。可是,我可不打算在空间发表,尽管空间里百分之九十都是我认识的人。但是,我又有一点不想放弃空间,毕竟我的大部分同学和朋友空间刚玩的火热。就当跟他们保持联系吧!
每次打开豆瓣FM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我也不知道它算法有多么强大,每首歌曲都是我没听过但却很喜欢的。或许有一天,我的那帮同学也会发现这块没被污染土地然后空降到我的豆瓣小站——旅驿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