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的发现
上月去南京、丹阳访南朝陵墓,第一天看栖霞区甘家巷附近几处,顺道去了栖霞山。这里游客稀少,很好,有冷味儿,与第三天去孝陵梅花山,遭遇近几年出行经历中少见的汹涌人潮形成鲜明对比。
栖霞山下栖霞寺,山寺同名,有仨国保:舍利塔、千佛崖石窟、明征君碑,这种情况,只在四川广元千佛崖和山东济南四门塔等少数几处见过,栖霞寺本身只值一省保。大殿看起来崭崭新,知是洪杨以後修的,差点没进,里面却比想象的好,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一木雕金漆佛龛,内有不知何年代的石雕佛像,古风浓郁,僧人们跑前跑後,一派繁忙,正准备举行马航失联客机祈福法会。
明征君碑立在山门口,顶顶有名。唐高宗撰文,高正臣书丹,王知敬篆额,碑材用的是梅花石,别处没见过,近看可见碑面有梅花样的花纹。这位明征君名叫明僧绍,南朝人,先在这结茅,後舍宅为寺。唐高宗为他写碑自然有其缘故,他有个後代叫明崇俨,高宗时代的名人,太平广记里有他的故事,新旧唐书里都有他的传,此人很会法术,高宗武后都好这口儿,于是孙子英雄,爷爷好汉,一人得道,祖宗升仙。
寺後舍利塔石仿木,五级八面,始建于隋,重建于南唐,塔身遍布精美的石刻,雕栏玉砌犹在,华丽无比。释迦八相,菩萨天王,人物须眉,蓬勃若生,尤以塔西侧骑象普贤最让人喜爱。平座、底座、栏杆上的细部雕刻,也无处不彰显唐风,远非明清那些外表精致内容空虚的玩意儿可比。
塔东面山上就是千佛崖石窟,始凿于齐梁间,南朝石窟,说起来吓唬人,可经过民国的水泥重装,仅三圣殿大菩萨的衣褶尚存一点中古风致,馀者已无甚可观。
此行最惊喜者,是在舍利塔正东纱帽峰下朝南一窟东侧,无意间偶然觅到大徐徐铉徐鼎臣、小徐徐锴徐楚金的篆书题名。作为“说文控”,自然要手舞足蹈,顶礼膜拜,照相留念一阵子的,耳边似又听到当年李家浩老师在说文解字课上,操湖广荆州口音唸“达絮笨(大徐本)……消絮笨(小徐本)……”。徘徊留连之际,在徐锴的题名的左下方,蓦见黄季刚先生的题名,又是一番欢喜赞叹,摩挲凭吊。回来翻黄侃日记,果然有两天,几乎全是游栖霞并刻石的记录,文章极妙!不胜神往啊!码在下面,曲终奏个雅: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四月廿三日丙子(五月卅一号 礼拜五)
晴。午小石、伯沆、旭初来饭,饭后遂絜田子偕诸人为栖霞之游。四时半登车,半时即到,抵寺小坐,出游,经隋塔、无量殿,坐冠玉峰上观落日,还越中峰下,观珍珠泉而还。夜与诸人用谢公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韵联句,夜静山空,清景难记。寝至三时,起看残月,梵呗大作,钟磬泠然,此时之乐,真难语江宁城中人也。
廿四日丁丑(六月一日 礼拜六)
晴。晨粥后出游,仍经隋塔,观无量殿,求中大通题名,上东峰,观白鹿泉,进历试茶亭下,今有一庵,一僧居之。取泉水瀹碧螺春,久坐,予成七言古诗一章示诸人,遂越岭访天开岩、一线天诸胜。天开岩径极陡,诸人下时皆以尻代足,各题名于乾隆甲戌马曰琯、曰璐诸人题名之下。又观治平、庆历诸题名,观明人重摹伪禹碑,还观高宗纯皇帝“云片”二大字。入寺午饭,取所携鳆鱼、松菌食之,至美。饭后小眠,起舆诸人联句,未就,已五时,乃命拓工拓中大通二徐题名,又自书姓名二字于徐楚金题名之右少下,令其镌成,拓三纸以归……
(南朝陵墓石刻记录见 http://www.douban.com/note/340677461/)
![]() |
![]() |
![]() |
![]() |
![]() |
栖霞山下栖霞寺,山寺同名,有仨国保:舍利塔、千佛崖石窟、明征君碑,这种情况,只在四川广元千佛崖和山东济南四门塔等少数几处见过,栖霞寺本身只值一省保。大殿看起来崭崭新,知是洪杨以後修的,差点没进,里面却比想象的好,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一木雕金漆佛龛,内有不知何年代的石雕佛像,古风浓郁,僧人们跑前跑後,一派繁忙,正准备举行马航失联客机祈福法会。
![]() |
明征君碑立在山门口,顶顶有名。唐高宗撰文,高正臣书丹,王知敬篆额,碑材用的是梅花石,别处没见过,近看可见碑面有梅花样的花纹。这位明征君名叫明僧绍,南朝人,先在这结茅,後舍宅为寺。唐高宗为他写碑自然有其缘故,他有个後代叫明崇俨,高宗时代的名人,太平广记里有他的故事,新旧唐书里都有他的传,此人很会法术,高宗武后都好这口儿,于是孙子英雄,爷爷好汉,一人得道,祖宗升仙。
![]() |
![]() |
![]() |
![]() |
寺後舍利塔石仿木,五级八面,始建于隋,重建于南唐,塔身遍布精美的石刻,雕栏玉砌犹在,华丽无比。释迦八相,菩萨天王,人物须眉,蓬勃若生,尤以塔西侧骑象普贤最让人喜爱。平座、底座、栏杆上的细部雕刻,也无处不彰显唐风,远非明清那些外表精致内容空虚的玩意儿可比。
![]() |
塔东面山上就是千佛崖石窟,始凿于齐梁间,南朝石窟,说起来吓唬人,可经过民国的水泥重装,仅三圣殿大菩萨的衣褶尚存一点中古风致,馀者已无甚可观。
![]() |
此行最惊喜者,是在舍利塔正东纱帽峰下朝南一窟东侧,无意间偶然觅到大徐徐铉徐鼎臣、小徐徐锴徐楚金的篆书题名。作为“说文控”,自然要手舞足蹈,顶礼膜拜,照相留念一阵子的,耳边似又听到当年李家浩老师在说文解字课上,操湖广荆州口音唸“达絮笨(大徐本)……消絮笨(小徐本)……”。徘徊留连之际,在徐锴的题名的左下方,蓦见黄季刚先生的题名,又是一番欢喜赞叹,摩挲凭吊。回来翻黄侃日记,果然有两天,几乎全是游栖霞并刻石的记录,文章极妙!不胜神往啊!码在下面,曲终奏个雅:
![]() |
![]() |
![]() |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四月廿三日丙子(五月卅一号 礼拜五)
晴。午小石、伯沆、旭初来饭,饭后遂絜田子偕诸人为栖霞之游。四时半登车,半时即到,抵寺小坐,出游,经隋塔、无量殿,坐冠玉峰上观落日,还越中峰下,观珍珠泉而还。夜与诸人用谢公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韵联句,夜静山空,清景难记。寝至三时,起看残月,梵呗大作,钟磬泠然,此时之乐,真难语江宁城中人也。
![]() |
廿四日丁丑(六月一日 礼拜六)
晴。晨粥后出游,仍经隋塔,观无量殿,求中大通题名,上东峰,观白鹿泉,进历试茶亭下,今有一庵,一僧居之。取泉水瀹碧螺春,久坐,予成七言古诗一章示诸人,遂越岭访天开岩、一线天诸胜。天开岩径极陡,诸人下时皆以尻代足,各题名于乾隆甲戌马曰琯、曰璐诸人题名之下。又观治平、庆历诸题名,观明人重摹伪禹碑,还观高宗纯皇帝“云片”二大字。入寺午饭,取所携鳆鱼、松菌食之,至美。饭后小眠,起舆诸人联句,未就,已五时,乃命拓工拓中大通二徐题名,又自书姓名二字于徐楚金题名之右少下,令其镌成,拓三纸以归……
![]() |
(南朝陵墓石刻记录见 http://www.douban.com/note/340677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