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出新招,艺术治疗悄然流行
![]() |
艺术治疗悄然流行(网络图片/郑州心理咨询师) |
郑州心理咨询师(郑州仁和心理咨询中心)
瞳孔放大,表情呆滞,身体因长年吃药而虚胖,瘫坐在椅子上,说几句话就会流口水……当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胡冰霜第一次见到小陈时,马上就明白了眼前这个女病人的精神分裂症有多严重。7年过去,小陈病情大为好转。更重要的是,这个曾数次吃老鼠药自杀的姑娘,“找到了活着的价值”。这得益于胡冰霜对小陈进行的“艺术治疗”。
近年来,成都出现不少“绘画治疗工作室”、“舞蹈治疗培训班”、“音乐治疗体验坊”等艺术治疗机构,受到不少心理疾病患者和压力过大的都市白领等群体的欢迎,但质疑也随之而来。日前,媒体记者在成都展开了调查。
案例:艺术治疗获新生
在胡冰霜的画室里,记者看到小陈临摹的一幅《芥子园画谱》中的梅花图。浓墨重笔,枝干错杂,点染出的梅花纷乱不已。“也许在外人看来,这幅画很杂乱,它是心理状态的一种折射。但对小陈来说,这就是她世界里的秩序。”
在胡冰霜的鼓励和指导下,渐渐地,这个深受精神分裂症之害的姑娘不再那么焦虑,也不再经常臆想着被迫害,并且能长久地画画。
绘画治疗几个月后,小陈回到昆明。她每3个月给胡冰霜寄来一些作品,胡冰霜也会帮她把这些看起来很另类的画作进行出售,再把销售所得寄给小陈。“她渐渐找到了活在这个世界的价值。现在别人问她是做什么的,她会回答,‘我是画画的’。”如今,小陈已能独自出门散步,并会买报纸回家看。胡冰霜说:“今年小陈快结婚了。”
今年40多岁的孙女士则是音乐治疗的受益者。3年前,她因夫妻关系问题患上严重的失眠症,整宿整宿睡不着,只能靠安眠药缓解。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朋友那得知音乐治疗,决定试一试。在有多年音乐治疗经验的艺术心理顾问陈菁菁的帮助下,她心无杂念地尝试弹奏各种乐器,有时也会与一些地震经历者和志愿者共同参加“互动体验音乐会”,“大家一起打打鼓,弹弹琴,唱唱歌。”孙女士说,她大约进行了大半年的治疗,其间接触了不同的乐器,弹奏了不同的乐曲,情绪渐渐好起来。“虽然没有改善夫妻关系,但我已慢慢回归到正常生活中。”
调查:都市里悄然流行
11月9日,记者走进陈菁菁设在成都的艺术体验工作室。20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鼓、吉他、手铃、小提琴、三角铁等各式各样的乐器,20多个年轻人正在弹奏着各式乐器,但听上去并不专业。“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乐器,弹奏不同的音乐。”陈菁菁介绍,从中可以看出选择者有怎样的性格,显示出不同的心理倾向。比如选择鼓的人,比较具有控制欲,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情绪需要宣泄。在这间工作室,每周都会举办艺术治疗沙龙和音乐体验活动,每次参加者都有数十人之多,“每期活动都会很火爆”。
陈菁菁说,音乐治疗在国外比较常见,比如日本涉毒的明星酒井法子,洗心革面的途径之一,就是要考取一张音乐治疗师的执照,但在国内还远未普及。“几年前,一些人认为音乐治疗就是忽悠。”2005年,她推广音乐治疗,有时两个月也没人报名参加。而现在,已有数千人接受过她的音乐治疗,其中有老人、学生、企业精英、地震伤残人士、公司白领等。
据了解,目前在省内,大概有100多人通过工作室、培训班等机构从事音乐治疗工作。初级音乐治疗师每小时收费500元,资深的则每小时收一两千元之多。
与音乐治疗相似,绘画治疗和舞蹈治疗在国内也是近几年才起步发展的。胡冰霜告诉记者,她最早接触绘画治疗,是1992年在华西医院工作时,来自加拿大的彼得医生对她和同事进行的绘画治疗培训。而她的母亲,也是那时因绘画,逐渐摆脱了身体病痛和糟糕情绪的折磨。“据我了解,如今省内已有不少心理咨询师采用了绘画治疗的方式。”
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副会长周茹英从2006年初开始接触舞蹈治疗,并尝试引入临床实践,“中国人比较含蓄,相对于传统的语言咨询式疗法来说,不会经过大脑修饰的身体语言更能体现被治疗者的真实想法。”据她介绍,虽然目前成都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做舞蹈治疗,但一些心理咨询室会采用舞蹈治疗的方式。“如今艺术治疗的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周茹英说,在我省,艺术治疗的对象并非全部都是精神疾病患者,还有数量众多的健康人群,如孕期妇女,压力过大的白领、学生,情绪焦虑的中老年人等。
尴尬:认证还属“模糊地带”
然而,艺术治疗发展也面临一个不小的尴尬:在国内,目前并无对艺术治疗师这一职业的专门权威认证。“亿派舞蹈治疗”的周宇,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曾在成都三圣乡进行过一次舞蹈治疗的体验活动。他告诉记者,国内有的舞蹈治疗师会考取欧美等地的资格证书。“想要获得美国舞蹈治疗协会的培训认证,要满足不少条件:年龄24岁以上,学历硕士,学制3年,需为心理、艺术、教育及管理领域的海内外专业人士,还要具备2年以上工作经历等。”
要成为一名音乐治疗师,同样不容易。几年前,中央音乐学院举行过一场特别而新鲜的考试:初级音乐治疗师资格认证考试。当时,来自全国的40多名考生先后参加了音乐治疗学、解剖生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音乐乐理等多门考试,考核合格者获得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的认证书。
在西南地区,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最早开设音乐治疗专业,2005年就已正式招收本科生。据陈菁菁介绍,该专业的不少学生已在成都市的一些救助站和医院实习、工作,“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的音乐治疗师资格认证,只有一些机构和学会进行的认证。”
不少学者认为,艺术治疗是难以被证实、也难以被认证的“模糊地带”。比如艺术治疗无法量化,即使病人最终病情好转,也不能确定是艺术治疗起的作用。但很多从业者也认为,有人确实通过艺术治疗获得了心理支持,解决了心理问题。艺术治疗这种新生事物能否生存下去,还有待市场检验。
![]() |
什么是艺术治疗(网络图片/郑州心理咨询师) |
附:什么是艺术治疗?
追溯艺术治疗的起源是在在史前时代的人类因对于大自然等许多现象感到畏惧与恐慌,又不明白其道理,所以在岩洞中留下许多的壁画,以表达其敬畏之心。
到了近代精神医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如弗罗伊德与荣格等心理学大师亦采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梦境与分析。因艺术具表达、符号象征与创作等元素在,故近代将艺术应用在精神疾患者的治疗上。
根据美国艺术治疗师协会之定义:
“艺术治疗提供非语言的表达与沟通机会,在艺术治疗之领域中有二个主要取向:
一、艺术创作即是治疗:透过创作的过程,缓和情感上的冲突,提高当事人对事物的洞察力或达到情绪净化的效果;
二、把艺术作品应用于心理状态之分析,对作品产生的一些联想,有助于个体维持个人内在和外在经验的和谐,使人格获得重整。”
艺术治疗较关心的是个人的内在经验,所以治疗的过程、方式、内容和联想变得非常重要,因为每一部份都反映出个人人格发展、人格特质和潜意识的内容。
艺术治疗之内容涵括了绘画、舞蹈、音乐、文学等方面,均可当作治疗之媒介;可以是单独进行,也可以是团体形式。
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拿起笔随性涂鸦一番,或者随着音乐的旋律舞动自己的身体?
在创作的气氛下,是一无危险、无威胁性的环境,可穿越时空限制,所经历的,是自我的对话,对卸下防卫的自己有更深层的认识与了解。
许多精神疾病的患者除了如幻听与妄想等症状导致害怕、恐惧等不稳定之情绪,注意力无法集中,也有许多慢性患者已丧失对自我之自信与低自尊,在社交上表现退缩与畏惧,而艺术如绘画等活动除了可增进认知与手部精细动作等功能外,更有助于患者具体表达情绪与面对问题、建立自我之价值观,进而发展出合宜之社会行为与社会角色。
艺术治疗在国外有一些历史了,但在国内发展的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比较有代表的是韦志中,他在实践中总结出来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石头的故事》,也在绘画艺术治疗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他创造的绘画治疗技术“十年、我的六个家、前世今生”等,在个体心理咨询中,已经得到良好验证,是比较有效的本土心理咨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