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和”自己“的战场
理想主义者,不怕死亡,务实主义者,想想也会发抖。死亡是未来的事,也是时刻存在的“不安全感”。
现实让人痛苦,而人之所以痛苦并不仅仅是因为现实,而是因为幻想。无知和日复一日没有增进的智力或有限的理解让人不断的构造这种偏离现实的幻想,于是各种”美好“的生活可以在短暂的个人的时间里独自创造,呈现短暂的”幸福“的场景。一旦某一件尖锐的事情戳破了种种遐想,”幻想“和”现实“的落差,便成为人痛苦的根源,而对”现实“的无法理解,是痛苦更深的缘由。
人是怎么对待这种“痛苦”的呢?我不知道,是只有我自己,还是大部分人都会这样。用自己的定义来解释生活的各种需求,各种现象,然后利用者各种“定义”构建出自己整个生活的场景。我想大概所有人都这样吧,因为偶尔浏览各种别人的发言,大概都是一种对自己生活正确性的“诠释”。
”成功“是什么?
”生活“应该怎样?
”好的男人/女人“该怎样行为?
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什么才叫做”爱“?
活着”应该“怎样?
“浪漫”是什么?
“婚姻”是什么?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对我?
我是怎样的人?
我是“对”还是“错”?
......
这些问题的归结点都是一致的,它们的答案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现在“选择”生活是有道理也是合理的,我现在的痛苦是有缘由,也是可以接受的。是吧,人若不自主消化自己的不安全感,即使是用一个个短暂的幻象来构造这样的屏障,总比每天赤裸裸地知道自己面对这一样“矛盾“的世界好吧。
与其说,每个人都有”构想“自己生活的权利,或者说这是有”个性“的缘由,倒不如说,每个人面临无法解释,无法落实的生活时,内心的恐惧催生他/她去用自己的解释去理解这样的“现实”。但毕竟“现实”不是构想出来的,于是各种悖论和矛盾,让人们不断地去体验生活的各种落差而带来的各种痛苦。“接受”或者“抗争”都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或者说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被动接受的日子,无疑是幸福的,像孩子一样,他/她每天都问我们,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子,要怎么做?孩子和我们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对未知的恐惧,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有人说这是”好奇“。但不管怎样,孩子的幸福是,他们不需要自己解释,不需要定义,旁边的人正在帮忙他们定义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所以在”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的自主意识尚未完全开启,他们的痛苦会轻微一点,即使是这样轻微的痛苦,大概也是源于他们对生活发生的事的不理解,为什么爸爸要这样对我,为什么妈妈不给我买那个礼物。不理解,依然是不理解。
如果,我承认,人的生活是由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矛盾”构成,这样地面对现实会更好吗?还是,我用儿童般的想象,这样一些支离破碎,在我脑海里不断延伸,各种动人的故事,各种幻想的“美好”的故事结尾,各种乐观主义,如此这般,我到底是在“乐观”向上的活着,还是活在幻想里呢?
各种无解的问题,就是一种永远要面对的“悖论”,人要“正确”地活在现在,大概是不能欺骗自己,不要虚构现存的各种关系,不要虚构过去发生的任何事,不要假装自己过得很好,不要假装“生活就该如此“。如果,幻想还有用武之地的话,那该是那无法预测的将来可以让它尽量渲染吧。
死亡或者疾病是人们的朋友,它不是敌人。
如果,我们要真正感谢什么的话,我们无疑要把“死亡”或者“疾病”的威胁视作生活的朋友了。当我们沉浸在自己对生活的“解释”和“定义”中,“坚持不懈”地前行的时候,“执着”或“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认为自己的“自主”不可侵犯的时候,是身体的“痛苦”或者说“疾病”把我从最后的边缘拉了回来。
如果,我懒惰了,身体会慢慢地衍生出各种疾病,警示我;如果我过于“固执”地坚持一件事时,就算精神上支撑过去了,身体的崩溃会在最后一刻提醒我有犯错的危险。
所有的痛苦,都有其生理基础,如果幻想超负荷运转,心理会出现崩溃迹象,然后生理会发出警示信号,直接抑制人继续进行这危险的行为。所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能,千百万年人的演化进程,给了人各种自我防护的系统,它们会对危险进行识别和发出警告。
当一个人收到“疾病”或”死亡“威胁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不是使用”药物“治疗,而是去发现自己哪些行为出现了差错。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但一定是有效的。
纯粹是不存在的,觉醒是最痛苦的事,也被我认为是解决痛苦的真正方式。
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以孩子的视角的观察的这个世界,但当只有我能保护我自己的时候,我选择用”务实“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世界。 纯粹的世界,掺杂太多幻想的成分了,它虽然可以保护人们心理远离伤害,却不能保证身体能够远离。如果人们的心理伤害只停留在心理上,那大概是幸福的也是危险的。因为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幻想来治愈自己的痛苦,但幻想很容易出现差错,如果痛苦一旦被治愈,差错永远不被惊醒,那越陷越深的人,会在一瞬间陨灭,没有任何警示。
所以,纯粹是不存在的,为了保护人们自己,痛苦永远不只是心里的,它的更直接表现于生理上的感受。那些抑郁,那些伤心,那些撕心裂肺从来都是通过生理表现出来。一旦自己的生活被自己错误的解释,或者无法成功的解释时,人们的脑袋里各种观念出现前所未有的冲突和矛盾,你不寝不食,你形容枯槁,你战战兢兢。有人选择药物治疗,有人选择麻痹神经,有人选择了结;但真正勇敢的人,是站出来,面对这个无法解释的自己,想变又无法马上改变的自己,这时应有的幻想,是需要的,你需要承认自己的现状,你需要明白自己需要改变,但同时你又有认清这不是一天的事,而是一条漫长的路。
这就是觉醒的过程,理解心理、生理和神经系统的相互联系,承认现实,看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在漫长的旅途里去感化自己,从心里、生理和神经系统整体进行解剖。进行冥想,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生活。
要打败敌人,你就要面对他。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面对这”自己“这个“敌人”?但很多人都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我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来“定义”这个“敌人”。我从战场开始说起,既然是敌人,那便要争斗,既然有争斗,那便有战场。我和“我”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争斗呢?
当你发脾气后,你意识到错误, 你开始谴责“自己”。可是为什么,你发脾气的时候,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当你想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懒惰和拖延一直在阻碍你前进,让你气馁,让你受挫?可是既然你想做一件事,为什么还会自己拖累自己呢?
当你意识到某种事情的发生总会引起你的恐惧,你害怕它,你身体会发抖,但你却不断告诉自己这其实没什么可怕,也不值得可怕?可是如果既然你都认为这不可怕,为什么依然会表现出恐惧的样子呢?
.......
你喜欢花菜不喜欢芹菜,你喜欢西红柿不喜欢萝卜,你对某种样貌有亲近感,而对某一种样貌有厌恶感。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除了“遗传学”的解释,你还想到什么呢?除了“理性”和“感性”的矛盾,你还在思考什么呢?
哪个自己会发脾气,哪个自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
哪个自己想前进,哪个自己会来拖后腿?
哪个自己做下理性的判断,哪个自己依然“我行我素”呢?
思考和感受,是两条路,两个变革不一致的路。据说整个社会的痛苦与一个人的痛苦是一致的。
就人类来讲,社会变革落后与科技变革,是导致人类伦理出现差错的根源。
而就个人而言,思考领先与感受是“自我”矛盾的根源。
从这一刻起,你的过去已经被完成了,代表你“自己”的是什么,是过去的一切在你这个躯壳上的烙印,一切烙印,这个烙印便是你的潜意识。 潜意识的你,因为过去的某一种体验,让你喜欢或让你厌恶,所以造成你现在偏向喜欢或讨厌,因为过去的种种经历和体会深深地在脑海里存在,现在的你,感性时所反映的“自己”,就是过去的一切在身上的体现,你有你爸妈的性格,你有各种偏好,你对某种东西会恐惧,对某种人有更有亲切感。这种由过去定义在潜意识里的,你的懒惰,你拖延,你的嗜好,你的追求,都是不能再解释它存在的合理性的。他们某种程度定义了现在的”自己“。
但这一刻的自己,依然在接受新的思想,接受新的道德标准,接受更美好的追求,也就是说这一个的“自己”是超越过去的“自己”的。但这种超越尚未进入潜意识的层面,所以你首先要打斗,你要跟过去固有的观念打斗,你要跟过去留在“自己”身上,而现在的“自己”又不喜欢的习惯打斗。不仅要打斗,现在的自己还有跟潜意识的自己沟通,你要了解他,因为即使你们共同生活在一个躯壳里,你们两也并不一定互相了解。潜意识是不知不觉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就像你一霎那的脾气一样,但你要跟他沟通,问他,你为什么会发脾气,是过去的某种经历造成现在的激烈反应吗?是自己对某一种东西特别敏感吗?为什么会敏感?敏感源是合理的吗?
你要如何和他沟通呢? 冥想是一种方式,也是某种觉醒的工具。
若要实现现在”自己“的理想,请抛弃更多的幻想吧,请尽量不去照顾潜意识里的那个”自己“吧
尊严被侵犯了吗?骄傲被否定了吗?不喜欢铜臭之味吗?厌恶现实吗?讨厌别人吗?
放弃这些述求吧,它们何曾一定是对的呢?你谁也不是,你尚未被定义,你处在不断更改的状态,你尚未拥有定义,你喜好未定,你立场未坚定,你目标尚未形成,你理想尚未成熟?
做该做的事,做正确的决定,这是两个不一样的问题?做该做的事,这是更多关于现在的事,关于理性的”自己“所该理解的现在,做最接近职责的事。做正确的决定,你要多多关照你的潜意识的”自己“,他的喜好有些已经固定,他的某些价值观已经形成,你要关照他,他便会关照你,只有并肩奋斗才是唯一出路。
所以平时做事的时候,多多思考现实的因素,做重大决定的时候问问自己的内心。
不可义愤填膺,不可时时抱怨,不可时时骄傲,不可过于时时不断表达潜意识的感受,这样你是拿有毒的粮食喂潜意识的”狼“。
不要恨,不要爱,不要怒,不要怨,保持清醒的自己,等用有营养的粮食喂饱这头潜意识的”狼“后,再拉出来遛一遛吧。
要做一个聪明的人,有底线的人,再做一个有情的人。
这是我对自己现在的解释...在经历精神紊乱的两天后给自己的安慰...愿我有勇气面对自己,不断向前...
现实让人痛苦,而人之所以痛苦并不仅仅是因为现实,而是因为幻想。无知和日复一日没有增进的智力或有限的理解让人不断的构造这种偏离现实的幻想,于是各种”美好“的生活可以在短暂的个人的时间里独自创造,呈现短暂的”幸福“的场景。一旦某一件尖锐的事情戳破了种种遐想,”幻想“和”现实“的落差,便成为人痛苦的根源,而对”现实“的无法理解,是痛苦更深的缘由。
人是怎么对待这种“痛苦”的呢?我不知道,是只有我自己,还是大部分人都会这样。用自己的定义来解释生活的各种需求,各种现象,然后利用者各种“定义”构建出自己整个生活的场景。我想大概所有人都这样吧,因为偶尔浏览各种别人的发言,大概都是一种对自己生活正确性的“诠释”。
”成功“是什么?
”生活“应该怎样?
”好的男人/女人“该怎样行为?
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什么才叫做”爱“?
活着”应该“怎样?
“浪漫”是什么?
“婚姻”是什么?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对我?
我是怎样的人?
我是“对”还是“错”?
......
这些问题的归结点都是一致的,它们的答案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现在“选择”生活是有道理也是合理的,我现在的痛苦是有缘由,也是可以接受的。是吧,人若不自主消化自己的不安全感,即使是用一个个短暂的幻象来构造这样的屏障,总比每天赤裸裸地知道自己面对这一样“矛盾“的世界好吧。
与其说,每个人都有”构想“自己生活的权利,或者说这是有”个性“的缘由,倒不如说,每个人面临无法解释,无法落实的生活时,内心的恐惧催生他/她去用自己的解释去理解这样的“现实”。但毕竟“现实”不是构想出来的,于是各种悖论和矛盾,让人们不断地去体验生活的各种落差而带来的各种痛苦。“接受”或者“抗争”都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或者说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被动接受的日子,无疑是幸福的,像孩子一样,他/她每天都问我们,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子,要怎么做?孩子和我们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对未知的恐惧,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有人说这是”好奇“。但不管怎样,孩子的幸福是,他们不需要自己解释,不需要定义,旁边的人正在帮忙他们定义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所以在”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的自主意识尚未完全开启,他们的痛苦会轻微一点,即使是这样轻微的痛苦,大概也是源于他们对生活发生的事的不理解,为什么爸爸要这样对我,为什么妈妈不给我买那个礼物。不理解,依然是不理解。
如果,我承认,人的生活是由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矛盾”构成,这样地面对现实会更好吗?还是,我用儿童般的想象,这样一些支离破碎,在我脑海里不断延伸,各种动人的故事,各种幻想的“美好”的故事结尾,各种乐观主义,如此这般,我到底是在“乐观”向上的活着,还是活在幻想里呢?
各种无解的问题,就是一种永远要面对的“悖论”,人要“正确”地活在现在,大概是不能欺骗自己,不要虚构现存的各种关系,不要虚构过去发生的任何事,不要假装自己过得很好,不要假装“生活就该如此“。如果,幻想还有用武之地的话,那该是那无法预测的将来可以让它尽量渲染吧。
死亡或者疾病是人们的朋友,它不是敌人。
如果,我们要真正感谢什么的话,我们无疑要把“死亡”或者“疾病”的威胁视作生活的朋友了。当我们沉浸在自己对生活的“解释”和“定义”中,“坚持不懈”地前行的时候,“执着”或“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认为自己的“自主”不可侵犯的时候,是身体的“痛苦”或者说“疾病”把我从最后的边缘拉了回来。
如果,我懒惰了,身体会慢慢地衍生出各种疾病,警示我;如果我过于“固执”地坚持一件事时,就算精神上支撑过去了,身体的崩溃会在最后一刻提醒我有犯错的危险。
所有的痛苦,都有其生理基础,如果幻想超负荷运转,心理会出现崩溃迹象,然后生理会发出警示信号,直接抑制人继续进行这危险的行为。所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能,千百万年人的演化进程,给了人各种自我防护的系统,它们会对危险进行识别和发出警告。
当一个人收到“疾病”或”死亡“威胁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不是使用”药物“治疗,而是去发现自己哪些行为出现了差错。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但一定是有效的。
纯粹是不存在的,觉醒是最痛苦的事,也被我认为是解决痛苦的真正方式。
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以孩子的视角的观察的这个世界,但当只有我能保护我自己的时候,我选择用”务实“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世界。 纯粹的世界,掺杂太多幻想的成分了,它虽然可以保护人们心理远离伤害,却不能保证身体能够远离。如果人们的心理伤害只停留在心理上,那大概是幸福的也是危险的。因为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幻想来治愈自己的痛苦,但幻想很容易出现差错,如果痛苦一旦被治愈,差错永远不被惊醒,那越陷越深的人,会在一瞬间陨灭,没有任何警示。
所以,纯粹是不存在的,为了保护人们自己,痛苦永远不只是心里的,它的更直接表现于生理上的感受。那些抑郁,那些伤心,那些撕心裂肺从来都是通过生理表现出来。一旦自己的生活被自己错误的解释,或者无法成功的解释时,人们的脑袋里各种观念出现前所未有的冲突和矛盾,你不寝不食,你形容枯槁,你战战兢兢。有人选择药物治疗,有人选择麻痹神经,有人选择了结;但真正勇敢的人,是站出来,面对这个无法解释的自己,想变又无法马上改变的自己,这时应有的幻想,是需要的,你需要承认自己的现状,你需要明白自己需要改变,但同时你又有认清这不是一天的事,而是一条漫长的路。
这就是觉醒的过程,理解心理、生理和神经系统的相互联系,承认现实,看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在漫长的旅途里去感化自己,从心里、生理和神经系统整体进行解剖。进行冥想,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生活。
要打败敌人,你就要面对他。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面对这”自己“这个“敌人”?但很多人都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我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来“定义”这个“敌人”。我从战场开始说起,既然是敌人,那便要争斗,既然有争斗,那便有战场。我和“我”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争斗呢?
当你发脾气后,你意识到错误, 你开始谴责“自己”。可是为什么,你发脾气的时候,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当你想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懒惰和拖延一直在阻碍你前进,让你气馁,让你受挫?可是既然你想做一件事,为什么还会自己拖累自己呢?
当你意识到某种事情的发生总会引起你的恐惧,你害怕它,你身体会发抖,但你却不断告诉自己这其实没什么可怕,也不值得可怕?可是如果既然你都认为这不可怕,为什么依然会表现出恐惧的样子呢?
.......
你喜欢花菜不喜欢芹菜,你喜欢西红柿不喜欢萝卜,你对某种样貌有亲近感,而对某一种样貌有厌恶感。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除了“遗传学”的解释,你还想到什么呢?除了“理性”和“感性”的矛盾,你还在思考什么呢?
哪个自己会发脾气,哪个自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
哪个自己想前进,哪个自己会来拖后腿?
哪个自己做下理性的判断,哪个自己依然“我行我素”呢?
思考和感受,是两条路,两个变革不一致的路。据说整个社会的痛苦与一个人的痛苦是一致的。
就人类来讲,社会变革落后与科技变革,是导致人类伦理出现差错的根源。
而就个人而言,思考领先与感受是“自我”矛盾的根源。
从这一刻起,你的过去已经被完成了,代表你“自己”的是什么,是过去的一切在你这个躯壳上的烙印,一切烙印,这个烙印便是你的潜意识。 潜意识的你,因为过去的某一种体验,让你喜欢或让你厌恶,所以造成你现在偏向喜欢或讨厌,因为过去的种种经历和体会深深地在脑海里存在,现在的你,感性时所反映的“自己”,就是过去的一切在身上的体现,你有你爸妈的性格,你有各种偏好,你对某种东西会恐惧,对某种人有更有亲切感。这种由过去定义在潜意识里的,你的懒惰,你拖延,你的嗜好,你的追求,都是不能再解释它存在的合理性的。他们某种程度定义了现在的”自己“。
但这一刻的自己,依然在接受新的思想,接受新的道德标准,接受更美好的追求,也就是说这一个的“自己”是超越过去的“自己”的。但这种超越尚未进入潜意识的层面,所以你首先要打斗,你要跟过去固有的观念打斗,你要跟过去留在“自己”身上,而现在的“自己”又不喜欢的习惯打斗。不仅要打斗,现在的自己还有跟潜意识的自己沟通,你要了解他,因为即使你们共同生活在一个躯壳里,你们两也并不一定互相了解。潜意识是不知不觉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就像你一霎那的脾气一样,但你要跟他沟通,问他,你为什么会发脾气,是过去的某种经历造成现在的激烈反应吗?是自己对某一种东西特别敏感吗?为什么会敏感?敏感源是合理的吗?
你要如何和他沟通呢? 冥想是一种方式,也是某种觉醒的工具。
若要实现现在”自己“的理想,请抛弃更多的幻想吧,请尽量不去照顾潜意识里的那个”自己“吧
尊严被侵犯了吗?骄傲被否定了吗?不喜欢铜臭之味吗?厌恶现实吗?讨厌别人吗?
放弃这些述求吧,它们何曾一定是对的呢?你谁也不是,你尚未被定义,你处在不断更改的状态,你尚未拥有定义,你喜好未定,你立场未坚定,你目标尚未形成,你理想尚未成熟?
做该做的事,做正确的决定,这是两个不一样的问题?做该做的事,这是更多关于现在的事,关于理性的”自己“所该理解的现在,做最接近职责的事。做正确的决定,你要多多关照你的潜意识的”自己“,他的喜好有些已经固定,他的某些价值观已经形成,你要关照他,他便会关照你,只有并肩奋斗才是唯一出路。
所以平时做事的时候,多多思考现实的因素,做重大决定的时候问问自己的内心。
不可义愤填膺,不可时时抱怨,不可时时骄傲,不可过于时时不断表达潜意识的感受,这样你是拿有毒的粮食喂潜意识的”狼“。
不要恨,不要爱,不要怒,不要怨,保持清醒的自己,等用有营养的粮食喂饱这头潜意识的”狼“后,再拉出来遛一遛吧。
要做一个聪明的人,有底线的人,再做一个有情的人。
这是我对自己现在的解释...在经历精神紊乱的两天后给自己的安慰...愿我有勇气面对自己,不断向前...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