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胆
翻到一个旧小说。
韦·记
韦氏成为寡妇的那夜,长安的云色灰如死者身盖的丝衾。或许是由于初次操作谋杀,她一度非常紧张,错过了回忆丈夫遗言的最佳时刻。三名御医弓着背走入大殿时,随进来的月光盘绕在每个人的脚边,清薄如溪水。韦氏与御医面面相觑,彼此感觉尴尬:御医们在踌躇,不知应当先拜见那面色难看的妇人,还是将手指伸向病人的腕脉。而韦氏则在思量,如何在御医为丈夫诊疗时,流露恰倒好处的哀伤:如此方能微妙的掩饰,当御医随着灯笼,穿过夜色下迷宫般的殿宇与园林之时,她早已无数次的确认了丈夫的死亡。
云翳的流动造成了月光与烛光的交会,于是御医枯柴般的指端搭上死者腕脉时,韦氏看到丈夫的脸上神色变幻。虽然早已藏起了残留绿色孔雀胆的白玉方碗,韦氏还是觉得脊背上闪过了一片冬雪。她生怕丈夫忽然沙沙的发出笑声,随即坐起身来,朝她做一个鬼脸。所以,当御医检查完毕,面带哀容的向她宣布她已是寡妇的事实时,她来不及演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女人丧夫应有的哭喊,便急不可耐的发出命令,让三位御医暂且充任信使,急速离开,冒着沉湿的夜色,去向长安宣布圣上驾崩的消息。
事后被问讯起当夜的情景,三名御医都承认他们对死去的圣上观察潦草。在大略得出圣上魂灵归天的结果后,他们身子发抖,背汗透湿锦袍。三人逃也似的窜出殿门时,喘息未定,仿佛逃脱了一次滚烫的淋浴。虽然天色阴郁,他们却一致赞同殿外阶前月明如水,沁人心脾。他们共同的回忆是,殿内的兽头吐出缭绕的碧烟,香气氤氲沉重已极,仿佛夏日湖水。圣上像一条远国沉舟,娘娘似一条白鳞鲷鱼。被问得急时,一名御医甚至粗鲁反问:“世上有几个人能面诊死去的皇上,还能心平气和、不慌不忙?”
快马在夏夜奔达四方,高声呼喊圣上的死讯,点亮家家户户的烛光。婴儿被吓得大哭,男人们披衣起床,女人们急急忙忙,翻箱倒柜寻找香烛与扫帚,以便打扫大门,祭祀死去的圣上。最扫兴的是波斯胡人,他们正在酒肆中操持生硬的汉语,勾引着唐朝的姑娘,一边寻思她们丰腴的肢体在帷帐中能带来多少欢乐。可是一个神色严肃的人在门口喝了一声旨意,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欢快的弦乐被一道死讯中断,胡人们只好捻着胡须骑上他们的骆驼。因为国家正当多事之秋,蛮夷之人必须接受审查。当然也有不争气的唐朝人顺手牵羊,从骆驼的背囊里偷掉了白银与檀香。
此时去黎明尚远,韦氏只得独自陪伴着已故的君王,在长窗泻落的朦胧月色下发呆。她很想掬起殿前的池水来洗净白玉方碗,却又怕孔雀胆流散会让池水变绿,鱼群肚皮翻白、成群死亡。风不时吹熄烛光,每一次阴影流动,死者的表情便变得严肃一些。他的脸色终于与身披的月白袍子一样惨淡。韦氏回想起自己的指尖最后一次触及死者的感觉,都感觉到齿根一阵阵酸冷。她难以确认丈夫确切的死期,也就是说,在她阻绝他垂死呼喊的时刻,她难以确认自己手按住的嘴唇,何时由一个生者的器官,变成死者多余肢体的部分。确实是燃了太多的香,她想,这些沉郁的香味将凝固起来,可以将死者托上流云。
由于天色阴郁,夏季的黎明望去有着盲人眼白般的色调。她知道,她和她的丈夫必须暂时远离唐朝,远离唐朝的田赋、制度、兵役、符节、礼仪与祭祀,远离兵戈、戍卒、粮食、箭束与马匹。倘若她冒然出现在朝殿之上,势必被朝臣的利舌追问刺得体无完肤。而死去的丈夫以及寡妇的哀伤,恰好是她逃避朝臣的借口。她已安排下旨意,使朝臣们远聚在殿上,对殿宇望眼欲穿,像一群被圈禁的小羊,彼此咩咩乱叫。她眼睛疼痛,只想睡上一觉。可是在此之前,她还必须等来她的女儿。就在这单调的等候中,她发现丈夫的袖口,露出了一根女子用的金簪。然后,她首次不再退避,回忆起丈夫的遗言。
芈·记:
许姬者,齐之族也,姓姜氏。齐献于楚,庄王芈侣爱之,常幸从。周定王元年,楚斗越椒反,庄王芈侣击之,破,传其首,乃大宴群臣,号为“太平宴”。群臣皆再拜,依次就坐。庖人进食,太史奏乐。饮 至日落西山,兴尚未已。庄王命秉烛再酌,使许姬遍送诸大夫之酒,众俱起席立饮。忽然一阵怪风,将堂烛尽灭,左右取火未至。席中有一人,见许姬美貌,暗中以手牵其袂。许姬左手绝袂,右手揽其冠缨,缨绝,其人惊惧放手。许姬取缨在手,循步至庄王之前,附耳奏曰:“妾奉大王命,敬百官之酒,内有一人无礼,乘烛灭,强牵妾袖。妾已揽得其缨,王可促火察之。”庄王急命掌灯者:“且莫点烛!寡人今日之会,约与诸卿尽欢,诸卿俱去缨痛饮,不绝缨者不欢。”于是百官皆去其缨,方许秉烛,竟不知牵袖者为何人也。
韦·记
唐时的长安像一块青色的围棋盘,雨季到来时,撑伞的人群像一把洒下的棋子。街巷纵横交错,像富有几何头脑的蜘蛛勤奋所做。每一道纵横是一个十字路口,隔出的空间是一片青灰的屋檐,屋檐下藏着胡姬、乐师、屏风、毛笔、茶叶、丝绸与染料,也藏着刀剑、黑猫、弓弩、匕首与毒药。五月的午后,一片片雨从屋檐坠下,有一只手犹豫着,敲响了邱每木的房门。
来客是一个年轻的女人,斗笠边缘的雨水沾湿了她的妆容。邱每木抛去一张坐席,自己则坐在帘幕后绿色的阴影中。女人用手帕擦拭着眼角,斜飞的双眉下模糊出淡金之色,就像黄昏的流水。邱每木并不知道这个东张西望的女人就是安乐公主。他只是觉得意外:这个季节前来寻求死亡的人并不太多,因为潮湿与炎热会影响死者的容颜。
“什么样的毒药才能杀死丈夫?”安乐公主问。
“只要是毒药,就可以杀死任何人的丈夫。”邱每木说。
“那就孔雀胆好了。”安乐公主假充内行的说。
在等邱每木爬梯子翻药柜的时候,安乐公主无聊的解开木屐索带。她的脚趾上沾了青苔,带有雨水的味道,这让她感觉不好,像被猫的舌头舔舐。然后,她开始对房间产生了兴趣。她东张西望,看着墙上悬挂的、一幅幅绿油油的卷轴,以及屋檐下被风吹动的,装有鹦鹉的鸟笼。有两只鹦鹉在彼此对话。“什么样的毒药才能杀死丈夫?”“杀死丈夫!杀死丈夫!”它们的声音很绵软,在雨声里听来飘飘摇摇。邱每木转过身来,将一个盅放在席前。
“孔雀胆。”邱每木说。
“新鲜吗?”安乐公主看着这盅绿色的汁液,发表了疑问。“如果不新鲜,会不会杀不死人?”
邱每木只得向安乐公主解释,她所要的毒药,并非用刀剖开孔雀的肚子后所取得的胆囊,然后趁着鸟儿惨叫、尾羽颤抖的时刻提取胆汁,而是将一种碧绿的矿石研磨成粉,加上其他秘制的药物,调配而成。“杀死丈夫!杀死丈夫!”鹦鹉的叫声不时打断邱每木的叙述。安乐公主带着疑惑的神情接过盅来,小心的望了又望。她很想凑上鼻尖去嗅一嗅,如果可以,喝一口感觉下也不错。她跃跃欲试的神情被邱每木误会了,邱每木一把夺回了孔雀胆。
“有许多人会死于我的毒药,但都不是在这里。”他说。
墙角摆放着许多色彩明丽的瓶盅,有一些散发着熏人的浓甜,有一些则散发着苦涩的香味。安乐公主蹑步走在这些瓶盅旁,像怕看见怪蛇一样,目光躲躲闪闪的望着。对一个制毒专家来说,这样的客人相当讨嫌,但邱每木没有讨厌她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这是他所接待的客人中,罕见的年轻女子——在此之前,他已经厌倦了年老色衰、满面怨毒的妇人,相貌猥琐、不断咳嗽的老头子,做贼心虚、叮咛保密的青年男子。他们对他爱若珍宝的瓶盅避若蛇蝎,而这个女人却光着白玉般的双足,在墙角跑来跑去。她已经收起了孔雀胆,她显然要谋杀一个作为丈夫的男人。鹦鹉在尖叫着:“杀死丈夫。”
这种奇妙的对比,像雨水刺激了青苔的生长。邱每木深感这个女人毒如蛇蝎。他理应感到畏惧,就像疏林中的旅人望见斑斓的毒蛇,急忙敛起衣服、快步离开。可是,在这个房间里,她就像一只无法脱笼而出的猫。于是——也许是受了她光洁足踝的诱惑——他想象到她的丈夫,在某一个光线沉暗的房中,面对窗外扶疏的幽林,全无知觉服下孔雀胆后死去的模样。这种景象使他感到快乐无比。趁她尚未谋杀丈夫,他可以杀死自己虚想的男人。所以,当安乐公主问及孔雀胆的价钱,邱每木没有报出他预想的价码。
“我不愿意杀死不属于我的女人的男人。”他说。
如果他事先知道她是唐朝的公主,他未必敢这样说话。一个从多雨的湘南花垣走来的青年,在长安僻静的角落从事罪恶的勾当,就像一只随处飞舞的麻雀,不应该过于眷恋雪地中的稻米。但是在这个雨季午后,他却感觉到对思考死亡、谋杀、盗窃和伦理的倦怠。他与这个女人席地而坐,彼此相去不远。只要他伸出手,他就可以得到她,哪怕在雨过天晴之后,他们便互不相识……他当然不知道安乐公主的丈夫早已死去,他以为,这个女人会因为丈夫被列入死亡日程,而与他一样感受到漫长夏季与独处带来的寂寞。但是,当这个女人对他的要求莞尔一笑,执起他的手抚在她的脸上时,他却后悔了——因为她的眼角流出了泪水,滑过淡金的胡妆。他并不知道这两道泪水来自于往昔,来自于公主对故去的驸马武崇训的思念。然而,当你已经将一只手抚上一个女人的脸时,距离与阴影已经消失,就像一道门在背后关上,你已无法回头。
在缱绻缠绵的过程中,安乐公主有几次望见了她死去的丈夫。雨声使鹦鹉烦躁,于是它们鸣叫不已。公主双眸朦胧,望见她的丈夫从灰白的云间踏雨而来,微笑着在她身旁坐下,观赏他们的交欢,并且拿起了孔雀胆,像把玩茶水一样爱不释手。亡夫与死亡的毒药交相辉映,这让安乐公主感到自己身处梦境的边际。她的舌尖发涩,沉郁的香味在鼻端游动,鹦鹉们念叨着,“杀死丈夫,杀死丈夫”。她很想抱紧邱每木,大声告诉他:“我要杀的是我的父亲。”这是她始终缄口不言、不敢吐露的秘密,每天醒来,都要观看侍婢的神色,担心自己的梦话被她们听去。他们的交欢悠长缓慢,直到黄昏到临,雨过天晴。在最后彼此筋疲力尽时,安乐公主发出了悠长的叹息。她觉得自己的灵魂已经悠然如烟,氤氲而起。她握紧了邱每木的胳膊,想将所有秘密都朝他的耳朵倾诉出来——当然,她最后没有这样做。门外的车马鸾铃提醒她,长安近在身旁。这场奸情在黄昏时分匆迫结束,她披衣而起,重新穿上她的木屐,绑上斗笠的缨带。这些动作意味着,她想起了自己是顾客,而他没有阻止她继续考虑到,他不过是个毒贩子。
邱每木倚在榻上,目送她离开。等到房间里重新留下他一个人时,他才觉得自己倏然老了几岁。鹦鹉们在重温着他们俩欢好时的呢喃,像一片朦胧不清的云烟一样若断若续。他收拾榻上的丝衾,却抖下了一枚簪子。“傻女人。”他说,将簪子上盘缕的发丝抖去,用手拈着反复玩味。他已经记不起是如何拨乱她的头发,将簪子取下的了。这是午后的奸情发生的唯一证据,他想,是孔雀胆的交换。他将簪子插上了自己的发髻,然后长长的叹了口气。第二天还有一个尊贵的客人在等候他,他想——在此之前,还有一整天可以用来想念那个女人。
芈·记
席散回宫,许姬奏曰:“妾闻‘男女不渎。’况君臣乎?今大王使妾献觞于诸臣,以示敬也。牵妾之袂,而王不加察,何以肃上下之礼,而正男女之别乎?”庄王笑曰:“此非妇人所知也!古者,君臣为享,礼不过三爵,但卜其昼,不卜其夜。今寡人使群臣尽欢,继之以烛,酒后狂态,人情之常。若察而罪之,显妇人之节,而伤国士之心,使群臣俱不欢,非寡人出令之意也。”许姬叹服。后世名此宴为“绝缨会”。
韦·记
男人对政治如此敏感,就像饥饿的鹿嗅到青草时会欢跃不已。韦氏杀死丈夫李显的行为在多年后被归咎于对权力的渴望,因为人们铭记着李显在死亡之前,是唐朝的圣上。由于死者奇妙的身份,使这桩案件有别于某个县城的卧室内,妻子伙同奸夫,为丈夫灌下毒药的故事。人们很少想起,当初羸弱的瘦马拖着残破的车驾,在长安通向房陵的道路上驱驰时,二十五年后为李显死去而义愤填膺的人们,没有一个在他的身旁——为他在车中掀起车帷,望见老树、昏鸦、稻田、凉亭、流水、山峦,为他用手帕遮鼻以挡红尘,陪伴他一路的,只有韦氏一个人。
从李显被赶出长安的那天,韦氏就下定了决心。她打定了主意,有生之年一定要带着她的丈夫回到长安。从那一天起,她与李显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李显与大多数失势的政治家一样,在离开大明宫的当天失去了所有雄心壮志。就像一只被阉割后恢复良好,忘记自己鸣叫习惯的公鸡。韦氏却忽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远大前程,这种坚定的决心使她在离开长安的黄昏,人人心灰意懒的时刻,依然死死的望着长安的灰色远影。她知道,自己与丈夫即将没入命运的丛林,但她已经下定决心:在她闭上双眼,离开人世之前,必须要先等到武则天的死讯。
这种强大的生命力使她在房陵生活得虎虎生风,面对丫鬟、侍从、官僚、商贩乃至鸡、鸭、猫、犬,她都精神蓬勃,双眸如星。她顶天立地的生活,威风凛凛的驱动着狭窄的天地中,她可以驱动的一切。李显倚在榻上,半睡半醒的度过清晨至黄昏的时间,望着她足不点地、飞檐走壁的在房间内外穿梭。日落之后李显昏沉入眠,而韦氏则面对铜镜,仔细的查看鬓边的白发,一一拔去。她对于衰老与平庸决死的抵抗,使李显多少有所触动。当韦氏多余精力无处泄耗,在庭院中挥汗如雨种植牡丹、重现洛阳气象时,李显无法置身事外。即便他不再相信自己有生之年可以回归长安,他也必须对韦氏口口声声称呼的“陛下”点头答应。甚至在韦氏要求他表现出帝王风范时,他也只得勉为其难的上榻去,对那已现衰老的夫人身体表示亲近。他忍受着妻子精力充沛的拥抱,专心致志的观望窗棂上开放的牡丹,以期能够满足妻子的盼望。在这些时刻,他能够闻到一些代表死亡与衰老的,当他的父亲、已逝的高宗度过漫长的盲目岁月,回光返照时,身上的袍带散出的味道。他无法辨认这味道来自于自己或是妻子身上。最后,当虚弱不堪的他仰望南窗星辰,喝着妻子殷勤烹就的团茶时,他还得对妻子的话语不断点头。“回到长安,重新坐上显德殿时,”韦氏说,“我们要在廷前种满牡丹,燃起这些檀香。这是为了要你记得,记得我们在房陵的岁月,这是古代帝王必经的生活磨难。”
二十年后,当他重新抚摸显德殿属于圣上的桌案时,李显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妻子歇斯底里的激励,他也许早就在房陵的潮湿、炎热、蚊虫、糜软的饭食与不分明的四季中死去,尸体沉入某一片浑浊的水潭。他像一匹被竭力抽打的老马,从死尸、乌鸦、树枝与长矛遍布的战场上舍命逃出,来到草原之时,已经耗尽了所有的体能,他的臀部伤痕累累,双腿已折,无能为力。理应阳刚雄健的他在二十年间已经习惯了屈居和柔的一面,而韦氏则像一棵不知苍老为何物的怪树,枝叶蓬勃,不知疲倦。他没有力量违背她的任何决定:二十年间,他已经习惯了对她言听计从。所有的药材、香料、珠宝、白银与丝绸,都被搬到了她的脚边。大明宫的榻对他而言毫无区别,一闭上眼睛,他还是可以听见房陵的蝉声,仿佛口中又流过枯涩的夏日茶水。这些对他并无区别,他的身体像不再发芽的树,徒留着高大的躯干。他只想好好睡去,闭上眼睛之后的世界对他而言都一样。一如他苦于风疾、盲目多年的父亲所说:闭上眼睛,你分不清长安和江南。
李显在拥有天下莫大权力之后,变得无欲无求,这大出韦氏的意外:她发现李显在拥有帝王的权力后,第一次使用便是拒绝了她同榻欢好的要求。她一度怀疑李显兔死狗烹,会废掉她的皇后位置,但经过多个夜晚的仔细观察,她发觉这个男人确实已经疲倦至极。当磨牙说梦话时,当朝圣上居然冒出了房陵方言。韦氏看到了自己的战果,她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斗胜了武则天,将这个男人从死亡的泥淖中拖回了长安。可是,这种胜利却又成为空虚的阴影。丈夫将权力轻易交由自己分享,与此同时,决然的断开了夫妻的关联。
某一个春夜,武三思入宫奏事。李显早已安眠,韦氏正襟危坐,听着琐碎冗长的奏事。没有人知道武三思是否故意,反正那一天,平日聪慧果决的他,将一些无聊话重复了许多遍。殿上的烛换了一盏又一盏,灯油续了又续。你当然可以禁止宫女们胡言乱语,却难让春之夜鸟不发出声音。暖风流动,香炉里甜涩的烟让人肌肤发腻。韦氏眼帘沉重,耳边武三思的声音越走越远。绵软的疲惫绕着她旋转,像二十年来所有错失的睡眠,一起来找到了她,她倦极了,身体第一次回忆起它的衰老……他们也许说了一些关于季节、药材和茶的闲话,也许没有……然后,武三思就得到了亲近的机会。
关于具体的细节无人知晓,但从这夜开始,明月照临的时候,武三思会穿过宫廷的牡丹丛,来到韦氏的面前。有时,武三思会遇到李显,在殿门口,一个即将踏入,一个负手走出。李显会对武三思恭敬的礼仪摆一摆手,独自踏进月光里。在他的背后,韦氏与她的寝殿迎入了武三思,随即关上殿门。
在韦氏与武三思那些靡靡之夜,有多少次,她能够想到门外的丈夫?这个答案,我们将无从知晓。她经历了二十年的流放,对一个被放逐的平庸帝子表达了二十年的忠诚与爱情,也许从与武三思相会的时刻起,她已经下决心,要让曾经折磨她的命运,弥补她缺失的一切。在那些昏天黑地的夜晚,她与她的情夫纵情声色。在开初的时间,她会在欢好时听见房陵的鸦声。后来,这些阴影逐渐消失了。她燃起了有别于往昔的香火,抹上从未相识的妆容。她将房陵、丈夫以及流放的岁月,那些鸡鸭鸣叫、蚊虫滋扰的昏黄季节,一起抛诸脑后。
只有一次,在送武三思离去时,她与她的丈夫有过对话。当夜流萤滑过汉白玉阶梯,武三思甚至没有点灯笼,便独自离去。韦氏送到太液池边,望见她的丈夫,独望着水中残月。星汉落在池中,连绵如珠光织锦。明亮的光芒使李显的容颜复活了,他的侧影回归二十年前,初登帝位的模样。韦氏知道要和他对话并不容易,但她决定尝试一下。她在星辰烂漫的池边蹲下,对李显说:
“在房陵的时候,我总是梦见,你做了皇上,就把我杀了。”
李显似乎用了很长时间,才明白韦氏是在对他,而非对着池水,说出这句不祥的话。等他听明白后,这个借着星光返老还童的男人说:
“我觉得,一定会死在你的前头。”
最终,这个夜晚没有能够成为夫妻感情重归和睦的开始。一夜睡眠让韦氏忘记了这些对白。宫女们聪明伶俐,发觉了圣上与皇后间不言而喻的秘密。有一些多嘴的女人有意无意,向韦氏说及一些男人的姓名。这些男人无不长有花瓣般的手指、秋月般的脸庞,精通下棋、饮酒、品曲、吟诗等风雅之事,夜半吹烛之后,他们更从心自如,融入夜色的被衾如鱼得水。武三思在神龙三年的小规模政变中死去,却并未妨碍韦氏继续寻欢作乐。李显依然会提起笔来,在妻子递来的奏折上署名按玺。老来的李显成为昼夜颠倒的动物,像蝙蝠一样,白昼沉睡,夜晚观看星空。当后宫陷入岑寂的时刻,他是最后一个游魂,在园林与池塘间散步。有许多内侍会手持绵纸灯笼,尾随着他,尾随着唐朝的圣上,独自在木兰花园中散步。他会独自对着流水自语,或是折端青竹在沙上写字。他曾经撞见太监们互相调情,却只是摆摆手不予过问。人们谈论说,老之将至,也许李显在追寻已逝父母的足迹。即使夜雨浩浩,他也会撑着一把纸伞,在皇宫中夜游。
这一切的结束,是在李显重回帝位的第五年。他的夜游症忽然痊愈,开始怀恋夜间的枕席。当韦氏与安乐公主问及他睡眠良好的原因时,他冷静的拍打枕头,说:“因为朕在枕头里塞了干百合花瓣。”为了方便睡眠,他自做主张,对寝殿与前廷加以装饰。马车辚辚,从房陵运来了盆盆牡丹、欢叫的鸡鸭以及久贮的香料。那些夜半前来的男子现在裹足不前,无法再与皇后私通款曲,只得去向丧夫的安乐公主献媚。垂老之年的韦氏发觉,自己的享用再度被剥夺之后,白发丛生,迅速步入老年。重新与这个男人生活在一起并不快乐,他梦境中的房陵方言呓语,让她不断想起在房陵的枯涩岁月。当夏季的某天,她在他枕下发现一本题曰《芈侣绝缨记》的册子。当她看到故事的结尾时,她全身发冷。多年的磨难使她比历秋的昆虫更为敏感。故事的结尾饶有寓意,使她似乎感到命运的阴影。她发现自己正处身于新的牢笼:李显正一步步复制房陵的生活,无论是熏香、牡丹、茶水,还是宫人们饲养的蝉。她感觉死期正远远而来。倘若不想束手就死,她必须主动出击。
在房陵的漫长岁月中,扶植她度过苦难岁月与绝望前程,使她活着回到长安的伟大品质,现在一一复苏了。她当机立断的做了决定。她与安乐公主进行了细密周到的谋划,她们选择着准确的时机。她们不动声色的驱逐了一部分朝臣,外调了另一批朝臣。最后,她让女儿去到长安城中,寻找一瓶孔雀胆。这个药物名称是她们假做不相干的问讯过若干个御医与太监,才最终拟定的结论。
安乐公主去寻找邱每木的下午,韦氏在寝宫等候回音,却意外的发现丈夫一反常态,没有在宫中散步。他仿佛预感到有什么即将发生,在殿中望着檐下的雨脚。雨过天晴的黄昏,太液池水泛起。李显像孩子一样脱去丝履,赤脚在水边走着。青灰色的夕云被橙色落日所破,使西天色彩斑斓。他回过头来,对韦氏喊道:
“二十五年前,我们离开长安时,天色也是这样的。”
韦氏没来得及回想二十五年前的落拓故事,便望见安乐公主快步走来。她紧张得胸口发疼,因为李显正走过去,向女儿伸出手去。“女儿,那是什么?”李显指着公主怀中的绿瓶,问。安乐与韦氏迅速的交换了一下目光,彼此领会到了对方的紧张。安乐微笑着,用手指拟了拟父亲的咽喉。
“孔雀胆,用来杀父亲的。”
李显的目光闪了一闪,他右手伸出,无限爱怜的抚摸着这碧玉的瓶子。然后他咧开嘴,发出因年纪老迈、肺部无力而变得沙沙的笑声。
“淘气。”他说。
芈·记
庄王以陈虽南附,郑犹从晋,未肯服楚,乃悉起三军两广之众, 浩浩荡荡,杀奔荥阳而来,连尹襄老为前部。临发时,健将唐狡请曰:“郑小国,不足烦大军,狡愿自率部下百人,前行一日,为三军开路。”襄老壮其志,许之。唐狡所至力战,当者辄败,兵不留行,每夕扫除营地,以待大军。庄王率诸将直抵郑郊,未曾有一兵之阻,一日之稽。
庄王怪其神速,谓襄老曰:“不意卿老而益壮,勇于前进如此!”襄老对曰:“非臣之力,乃副将唐狡力战所致也。”庄王即召唐狡,欲厚赏之。唐狡对曰:“臣受君王之赐已厚,今日聊以报效,敢复叨赏乎?”庄王讶曰:“寡人未尝识卿,何处受寡人之赐?”唐狡对曰:“绝缨会
上,牵美人之袂者,即臣也。蒙君王不杀之恩,故舍命相报。”庄王叹息曰:“嗟乎!使寡人当时明烛治罪,安得此人之死力哉?”命军正纪其首功,俟平郑之后,将重用之。
韦·记
在李显生命的最后一天中,长安的夏季如往昔一样阴郁。由于前一天已经假托疾病,他免去了当天上朝做傀儡的任务,得以在中午大快朵颐,吃了一顿鱼羹,喝了橘酒。过午时分,他一枕黑甜,享用了数年来罕见的甜香梦境。在这个梦里,他回到了少年时节的春宴园。父母与兄长招呼他与韦氏入座,劝他们饮酒为乐。这些已故的亲人绝口不提多年后彼此的仇视、阴谋、陷害与杀戮,打趣着他与他的伴侣。等他醒来,望见垂暮夕阳时,不由长叹一声。侍侯的宦官小心翼翼递来手帕,让他擦拭眼角渗出的、为死者而流的泪水。
黄昏时他让内侍们远离,在空荡荡的显德殿悄悄接见了一位客人。这是他私人的秘密:久居后宫,他清楚的知道御医们写方时胆小如鼠。他们的性命与药房上的药重休戚相关,一旦君王被虎狼之药催出一口鲜血,他们的首级不免会像前朝企图与武则天争宠的宫女一样就此失踪。李显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这位来自南方的青年不依常理,装神弄鬼,但却颇能博得老年人的喜爱:只有老人才明白,不循理路的偏方有时可以救得小命。虽然他开的药经常让误服的麻雀或麋鹿死去,但李显却依靠着他的药治愈了失眠。实际上,医生的许多意见都很有装神弄鬼的风范。比如,在听说他在阅读《绝缨记》这一系列小说时,医生劝他不要阅读结尾。因为“一个故事没有结尾才能意韵悠远,看罢结尾只能让你心情不快。”
当然,这一天黄昏,医生呈上的并非失眠药物。他递上药物时,压抑着一丝装神弄鬼的微笑。这是一个月前,李显支支吾吾,想他索要的东西——君王并不想把自己在后宫的尴尬完全暴露。幸好游医深明此道,看着圣上的尴尬表情,一切自然明了。当然,如果呈送药物时显得面带讥嘲,一定会使圣上恼羞成怒。双方都不愿多有拖延,于是在显德殿的阴影下,一老一少的交接像两个窃贼一样迅捷。医生在李显耳旁轻轻叮嘱了几句秘要,便打算告辞——有许多人只愿踏入宫廷,但也有许多人知道,这种是非之地,多呆一刻都是错处。
医生在离别前所面露的微笑,出于年轻人惯有的傲慢:尚未看到自己老去后的颓唐,总是会对垂老男人床第间的无力与贪婪表示轻蔑。每当念及这位帝王苦于失眠与老迈,还打算借药物之力去染指后宫的嫔妃,青年便觉妙趣横生。他当然不知道,李显早已经失去了对男欢女爱的兴趣。他这有损帝王威严的宵小勾当,乃是为了挽回韦氏的爱情。
或者,这是李显私人的想法。在那些独自凝望太液池、容忍年轻的男人与妻子欢好的夜晚,他的嫉妒之情日渐衰减。他对生命的热情本已夕阳西下,能够回到长安,全依赖着韦氏的鞭打与劝诱。当他对女人失去兴趣时,他越发像一个老迈的妻子,希望依靠坚强的丈夫。然而,他的自卑使他怯于向韦氏坦承这一点。他盼望取悦他的妻子,她对他的在意与关怀将使他的生命重归浑圆美满。在此之前,他需要让她回忆起在房陵的一切,回忆起他们曾经的幸福生活——他当然不知道,他视做美好的房陵之旅,却是她最厌恶去面对的生命阴影。
然而,当他执手步送医生踏入黄昏时,多事的夕阳却闪到了李显的眼睛。他看见医生的髻上有一根金簪,似曾相识。他拍打着医生的肩膀,令他摘下簪子来,端详一遍后,他严肃的盯着医生的眼睛:
“邱每木,你好大的胆。皇家的御品,你也敢偷?”
韦氏并不知道在显德殿发生的一切。她只是发挥了一个女人的想象力,为丈夫安排一场华丽的死亡仪式。她命令内侍在寝宫前后的园圃饰满牡丹,在寝宫内排起黄金兽头。瑞脑、蘼芜与白檀,一块块经了宫女的玉手燃起。床榻上铺着月白色的丝衾,因为入夏,斟上了木犀荷花酒。孔雀胆混合了荷叶汤,盛放在白玉方碗中。
入夜时分,宫人开道,执明黄色灯笼,护送圣上而来。韦氏并不知道,此时李显已经了解一切。甚至在踏入寝宫的第一步,李显就已经注意到了白玉方碗。前一天黄昏与女儿的笑言对答划过记忆。他知道这个白玉碗中的绿色汤汁剧毒无比,只需要饮上一口,他便会死于非命,魂归西天。午睡时的梦仿佛是个暗示,死者正在往昔的春宴园等他归去。
韦氏不知道李显了解一切的阴谋,韦氏更不知道,李显已经打算死亡。在邱每木说出公主的阴谋之后,李显略加思索,便对爱妻与女儿的思绪一目了然。他早已经遗忘了那种叫做愤怒的情感,早在行尸走肉去到房陵时,他就已经丧失了喜怒哀乐的能力。老去的君王像孩子一样,贪恋着爱妻的一切。所以,他没有多加延误。他知道爱妻的目的:甚至没有去动木犀荷花酒,他直接了当、视死如归的端起了白玉方碗,然后一饮而尽。
他有过犹豫吗?也许。在端起碗的刹那,也许某一念间,他对死亡产生了恐惧。然而,他的眼角瞥见了妻子眉间的紧张与喜色。他的心软了,就像在房陵时,他勉为其难与妻子享床第之欢时,还会故做快活的发出吼叫。此时此刻,他知道,想要讨好妻子,只需要饮下这碗汤。妻子将重现初归长安、与男宠偷欢、与自己新婚时的那些明媚笑容。而他自己,也将从此脱离这猜疑、猥琐、颟顸、懦弱、失眠的生活,他的灵魂将被风吹散,有些回到春宴园,有些回到房陵,有些留在长安,留在他妻子的身旁。
韦氏在那晚遭受的第一个惊吓,来自于李显喝罢荷叶汤后,忽然绽出的微笑。当死亡的阴影逼近时,李显忽然发觉,邱每木所给的药产生了作用。他的生命火焰回光返照,在那一刻无限高大,无限明亮,肌体如被大风吹得鼓胀一样,朝远方澎湃而去。他企图用强有力的双手去拥抱妻子,让她感觉到自己肉体在死亡前的最后复活。这是二十五年来,他作为男人意志的首次复活。他对于生命的眷恋由此而生:即便只有一瞬:他摇摇摆摆的直起身体,大唐垂死君王像一头狗熊一样摇摇摆摆,覆盖在他妻子的身上。然而,他没有来得及展现他久违的力量。孔雀胆的绿色阴影遮天蔽日而来,挟裹着死亡的浪潮,飞速侵蚀了他的肢体。在双臂拥抱妻子的刹那,李显感觉到自己死了。在舌尖彻底冰冷前的刹那,他竭尽全力喊了一句:
“我说过,我是要死在你前头的。”
之后的事情已经与他无关,他倒在了床榻之上,倒在了沉郁的香氲中,甚至来不及闭上眼睛。在送邱每木出宫时,他不无幽默的问了一句“孔雀胆是什么滋味?”邱每木则回答他:“我所经手的,至少有十三个人已经知道了。”邱每木也不知道他当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成为第十四个。这两句对白将只留存于邱每木的记忆中,韦氏显然将永远不会知道。当李显干净利落的死去时,他的妻子却像所有谋杀丈夫的女人一样,收拾着衣服的褶皱,察看是否有旁观者,整理杯盘,然后召唤医生,作为先发制人的证据。
直到死去,李显都没有将金簪在妻子面前露相。这个男人在临死前,表现出一生罕见的细心。他当然知道,露出金簪将使他一心求死的事实难以隐瞒。他最后的一丝悔意,乃是没有在踏入死亡之殿前,将簪子抛在太液池的星辰之下。因为在他死去之后,他势必无法阻止妻子发现金簪的存在,无法阻止谋杀他的妻子和女儿聚在一起讨论,随后发觉他死亡的真相。他知道她们无法理解他愚蠢的、软弱的、性别逆反的爱情。出于羞涩,他甚至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他就这样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听任御医做出迟到的判断,听任妻子在他的脚边躺下。黎明到来的时刻,唐朝将为君王的死亡而表示礼仪上的祭奠,而他的妻子将发现他的苦心孤诣,然后为了他愚蠢的爱情,深感哀伤。
芈·记:
楚庄王重唐狡之功,以为车右。或进谗曰:“唐狡勤王,意在许姬。昔日扪袖,而遭绝缨。今王奈何引狼入室?”芈侣嘿然:盖庄王虽宽厚,然好妒,意不能平。适唐狡入侍,见许姬,瞠目而视,呆若木鸡。许姬问:“何人无礼?”曰:“臣唐狡也。当日绝缨会初见夫人,牵夫人之袂,臣之过也。幸君王不问,录臣功勋而用,臣固知今日富贵,其在夫人矣。”许姬有赧色,还走,闭户不复出。或言于庄王,曰:“今有人见唐狡与夫人对答,似有奸情。”芈侣乃大怒,曰:“匹夫敢尔!”或曰:“王已赦唐狡,不宜治罪,恐失人心。”芈侣怒气不息,乃令人至后宫,缢杀许姬。唐狡知之,料君王之怒,亦自刎而死。
韦·记
韦氏成为寡妇的那夜,长安的云色灰如死者身盖的丝衾。或许是由于初次操作谋杀,她一度非常紧张,错过了回忆丈夫遗言的最佳时刻。三名御医弓着背走入大殿时,随进来的月光盘绕在每个人的脚边,清薄如溪水。韦氏与御医面面相觑,彼此感觉尴尬:御医们在踌躇,不知应当先拜见那面色难看的妇人,还是将手指伸向病人的腕脉。而韦氏则在思量,如何在御医为丈夫诊疗时,流露恰倒好处的哀伤:如此方能微妙的掩饰,当御医随着灯笼,穿过夜色下迷宫般的殿宇与园林之时,她早已无数次的确认了丈夫的死亡。
云翳的流动造成了月光与烛光的交会,于是御医枯柴般的指端搭上死者腕脉时,韦氏看到丈夫的脸上神色变幻。虽然早已藏起了残留绿色孔雀胆的白玉方碗,韦氏还是觉得脊背上闪过了一片冬雪。她生怕丈夫忽然沙沙的发出笑声,随即坐起身来,朝她做一个鬼脸。所以,当御医检查完毕,面带哀容的向她宣布她已是寡妇的事实时,她来不及演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女人丧夫应有的哭喊,便急不可耐的发出命令,让三位御医暂且充任信使,急速离开,冒着沉湿的夜色,去向长安宣布圣上驾崩的消息。
事后被问讯起当夜的情景,三名御医都承认他们对死去的圣上观察潦草。在大略得出圣上魂灵归天的结果后,他们身子发抖,背汗透湿锦袍。三人逃也似的窜出殿门时,喘息未定,仿佛逃脱了一次滚烫的淋浴。虽然天色阴郁,他们却一致赞同殿外阶前月明如水,沁人心脾。他们共同的回忆是,殿内的兽头吐出缭绕的碧烟,香气氤氲沉重已极,仿佛夏日湖水。圣上像一条远国沉舟,娘娘似一条白鳞鲷鱼。被问得急时,一名御医甚至粗鲁反问:“世上有几个人能面诊死去的皇上,还能心平气和、不慌不忙?”
快马在夏夜奔达四方,高声呼喊圣上的死讯,点亮家家户户的烛光。婴儿被吓得大哭,男人们披衣起床,女人们急急忙忙,翻箱倒柜寻找香烛与扫帚,以便打扫大门,祭祀死去的圣上。最扫兴的是波斯胡人,他们正在酒肆中操持生硬的汉语,勾引着唐朝的姑娘,一边寻思她们丰腴的肢体在帷帐中能带来多少欢乐。可是一个神色严肃的人在门口喝了一声旨意,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欢快的弦乐被一道死讯中断,胡人们只好捻着胡须骑上他们的骆驼。因为国家正当多事之秋,蛮夷之人必须接受审查。当然也有不争气的唐朝人顺手牵羊,从骆驼的背囊里偷掉了白银与檀香。
此时去黎明尚远,韦氏只得独自陪伴着已故的君王,在长窗泻落的朦胧月色下发呆。她很想掬起殿前的池水来洗净白玉方碗,却又怕孔雀胆流散会让池水变绿,鱼群肚皮翻白、成群死亡。风不时吹熄烛光,每一次阴影流动,死者的表情便变得严肃一些。他的脸色终于与身披的月白袍子一样惨淡。韦氏回想起自己的指尖最后一次触及死者的感觉,都感觉到齿根一阵阵酸冷。她难以确认丈夫确切的死期,也就是说,在她阻绝他垂死呼喊的时刻,她难以确认自己手按住的嘴唇,何时由一个生者的器官,变成死者多余肢体的部分。确实是燃了太多的香,她想,这些沉郁的香味将凝固起来,可以将死者托上流云。
由于天色阴郁,夏季的黎明望去有着盲人眼白般的色调。她知道,她和她的丈夫必须暂时远离唐朝,远离唐朝的田赋、制度、兵役、符节、礼仪与祭祀,远离兵戈、戍卒、粮食、箭束与马匹。倘若她冒然出现在朝殿之上,势必被朝臣的利舌追问刺得体无完肤。而死去的丈夫以及寡妇的哀伤,恰好是她逃避朝臣的借口。她已安排下旨意,使朝臣们远聚在殿上,对殿宇望眼欲穿,像一群被圈禁的小羊,彼此咩咩乱叫。她眼睛疼痛,只想睡上一觉。可是在此之前,她还必须等来她的女儿。就在这单调的等候中,她发现丈夫的袖口,露出了一根女子用的金簪。然后,她首次不再退避,回忆起丈夫的遗言。
芈·记:
许姬者,齐之族也,姓姜氏。齐献于楚,庄王芈侣爱之,常幸从。周定王元年,楚斗越椒反,庄王芈侣击之,破,传其首,乃大宴群臣,号为“太平宴”。群臣皆再拜,依次就坐。庖人进食,太史奏乐。饮 至日落西山,兴尚未已。庄王命秉烛再酌,使许姬遍送诸大夫之酒,众俱起席立饮。忽然一阵怪风,将堂烛尽灭,左右取火未至。席中有一人,见许姬美貌,暗中以手牵其袂。许姬左手绝袂,右手揽其冠缨,缨绝,其人惊惧放手。许姬取缨在手,循步至庄王之前,附耳奏曰:“妾奉大王命,敬百官之酒,内有一人无礼,乘烛灭,强牵妾袖。妾已揽得其缨,王可促火察之。”庄王急命掌灯者:“且莫点烛!寡人今日之会,约与诸卿尽欢,诸卿俱去缨痛饮,不绝缨者不欢。”于是百官皆去其缨,方许秉烛,竟不知牵袖者为何人也。
韦·记
唐时的长安像一块青色的围棋盘,雨季到来时,撑伞的人群像一把洒下的棋子。街巷纵横交错,像富有几何头脑的蜘蛛勤奋所做。每一道纵横是一个十字路口,隔出的空间是一片青灰的屋檐,屋檐下藏着胡姬、乐师、屏风、毛笔、茶叶、丝绸与染料,也藏着刀剑、黑猫、弓弩、匕首与毒药。五月的午后,一片片雨从屋檐坠下,有一只手犹豫着,敲响了邱每木的房门。
来客是一个年轻的女人,斗笠边缘的雨水沾湿了她的妆容。邱每木抛去一张坐席,自己则坐在帘幕后绿色的阴影中。女人用手帕擦拭着眼角,斜飞的双眉下模糊出淡金之色,就像黄昏的流水。邱每木并不知道这个东张西望的女人就是安乐公主。他只是觉得意外:这个季节前来寻求死亡的人并不太多,因为潮湿与炎热会影响死者的容颜。
“什么样的毒药才能杀死丈夫?”安乐公主问。
“只要是毒药,就可以杀死任何人的丈夫。”邱每木说。
“那就孔雀胆好了。”安乐公主假充内行的说。
在等邱每木爬梯子翻药柜的时候,安乐公主无聊的解开木屐索带。她的脚趾上沾了青苔,带有雨水的味道,这让她感觉不好,像被猫的舌头舔舐。然后,她开始对房间产生了兴趣。她东张西望,看着墙上悬挂的、一幅幅绿油油的卷轴,以及屋檐下被风吹动的,装有鹦鹉的鸟笼。有两只鹦鹉在彼此对话。“什么样的毒药才能杀死丈夫?”“杀死丈夫!杀死丈夫!”它们的声音很绵软,在雨声里听来飘飘摇摇。邱每木转过身来,将一个盅放在席前。
“孔雀胆。”邱每木说。
“新鲜吗?”安乐公主看着这盅绿色的汁液,发表了疑问。“如果不新鲜,会不会杀不死人?”
邱每木只得向安乐公主解释,她所要的毒药,并非用刀剖开孔雀的肚子后所取得的胆囊,然后趁着鸟儿惨叫、尾羽颤抖的时刻提取胆汁,而是将一种碧绿的矿石研磨成粉,加上其他秘制的药物,调配而成。“杀死丈夫!杀死丈夫!”鹦鹉的叫声不时打断邱每木的叙述。安乐公主带着疑惑的神情接过盅来,小心的望了又望。她很想凑上鼻尖去嗅一嗅,如果可以,喝一口感觉下也不错。她跃跃欲试的神情被邱每木误会了,邱每木一把夺回了孔雀胆。
“有许多人会死于我的毒药,但都不是在这里。”他说。
墙角摆放着许多色彩明丽的瓶盅,有一些散发着熏人的浓甜,有一些则散发着苦涩的香味。安乐公主蹑步走在这些瓶盅旁,像怕看见怪蛇一样,目光躲躲闪闪的望着。对一个制毒专家来说,这样的客人相当讨嫌,但邱每木没有讨厌她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这是他所接待的客人中,罕见的年轻女子——在此之前,他已经厌倦了年老色衰、满面怨毒的妇人,相貌猥琐、不断咳嗽的老头子,做贼心虚、叮咛保密的青年男子。他们对他爱若珍宝的瓶盅避若蛇蝎,而这个女人却光着白玉般的双足,在墙角跑来跑去。她已经收起了孔雀胆,她显然要谋杀一个作为丈夫的男人。鹦鹉在尖叫着:“杀死丈夫。”
这种奇妙的对比,像雨水刺激了青苔的生长。邱每木深感这个女人毒如蛇蝎。他理应感到畏惧,就像疏林中的旅人望见斑斓的毒蛇,急忙敛起衣服、快步离开。可是,在这个房间里,她就像一只无法脱笼而出的猫。于是——也许是受了她光洁足踝的诱惑——他想象到她的丈夫,在某一个光线沉暗的房中,面对窗外扶疏的幽林,全无知觉服下孔雀胆后死去的模样。这种景象使他感到快乐无比。趁她尚未谋杀丈夫,他可以杀死自己虚想的男人。所以,当安乐公主问及孔雀胆的价钱,邱每木没有报出他预想的价码。
“我不愿意杀死不属于我的女人的男人。”他说。
如果他事先知道她是唐朝的公主,他未必敢这样说话。一个从多雨的湘南花垣走来的青年,在长安僻静的角落从事罪恶的勾当,就像一只随处飞舞的麻雀,不应该过于眷恋雪地中的稻米。但是在这个雨季午后,他却感觉到对思考死亡、谋杀、盗窃和伦理的倦怠。他与这个女人席地而坐,彼此相去不远。只要他伸出手,他就可以得到她,哪怕在雨过天晴之后,他们便互不相识……他当然不知道安乐公主的丈夫早已死去,他以为,这个女人会因为丈夫被列入死亡日程,而与他一样感受到漫长夏季与独处带来的寂寞。但是,当这个女人对他的要求莞尔一笑,执起他的手抚在她的脸上时,他却后悔了——因为她的眼角流出了泪水,滑过淡金的胡妆。他并不知道这两道泪水来自于往昔,来自于公主对故去的驸马武崇训的思念。然而,当你已经将一只手抚上一个女人的脸时,距离与阴影已经消失,就像一道门在背后关上,你已无法回头。
在缱绻缠绵的过程中,安乐公主有几次望见了她死去的丈夫。雨声使鹦鹉烦躁,于是它们鸣叫不已。公主双眸朦胧,望见她的丈夫从灰白的云间踏雨而来,微笑着在她身旁坐下,观赏他们的交欢,并且拿起了孔雀胆,像把玩茶水一样爱不释手。亡夫与死亡的毒药交相辉映,这让安乐公主感到自己身处梦境的边际。她的舌尖发涩,沉郁的香味在鼻端游动,鹦鹉们念叨着,“杀死丈夫,杀死丈夫”。她很想抱紧邱每木,大声告诉他:“我要杀的是我的父亲。”这是她始终缄口不言、不敢吐露的秘密,每天醒来,都要观看侍婢的神色,担心自己的梦话被她们听去。他们的交欢悠长缓慢,直到黄昏到临,雨过天晴。在最后彼此筋疲力尽时,安乐公主发出了悠长的叹息。她觉得自己的灵魂已经悠然如烟,氤氲而起。她握紧了邱每木的胳膊,想将所有秘密都朝他的耳朵倾诉出来——当然,她最后没有这样做。门外的车马鸾铃提醒她,长安近在身旁。这场奸情在黄昏时分匆迫结束,她披衣而起,重新穿上她的木屐,绑上斗笠的缨带。这些动作意味着,她想起了自己是顾客,而他没有阻止她继续考虑到,他不过是个毒贩子。
邱每木倚在榻上,目送她离开。等到房间里重新留下他一个人时,他才觉得自己倏然老了几岁。鹦鹉们在重温着他们俩欢好时的呢喃,像一片朦胧不清的云烟一样若断若续。他收拾榻上的丝衾,却抖下了一枚簪子。“傻女人。”他说,将簪子上盘缕的发丝抖去,用手拈着反复玩味。他已经记不起是如何拨乱她的头发,将簪子取下的了。这是午后的奸情发生的唯一证据,他想,是孔雀胆的交换。他将簪子插上了自己的发髻,然后长长的叹了口气。第二天还有一个尊贵的客人在等候他,他想——在此之前,还有一整天可以用来想念那个女人。
芈·记
席散回宫,许姬奏曰:“妾闻‘男女不渎。’况君臣乎?今大王使妾献觞于诸臣,以示敬也。牵妾之袂,而王不加察,何以肃上下之礼,而正男女之别乎?”庄王笑曰:“此非妇人所知也!古者,君臣为享,礼不过三爵,但卜其昼,不卜其夜。今寡人使群臣尽欢,继之以烛,酒后狂态,人情之常。若察而罪之,显妇人之节,而伤国士之心,使群臣俱不欢,非寡人出令之意也。”许姬叹服。后世名此宴为“绝缨会”。
韦·记
男人对政治如此敏感,就像饥饿的鹿嗅到青草时会欢跃不已。韦氏杀死丈夫李显的行为在多年后被归咎于对权力的渴望,因为人们铭记着李显在死亡之前,是唐朝的圣上。由于死者奇妙的身份,使这桩案件有别于某个县城的卧室内,妻子伙同奸夫,为丈夫灌下毒药的故事。人们很少想起,当初羸弱的瘦马拖着残破的车驾,在长安通向房陵的道路上驱驰时,二十五年后为李显死去而义愤填膺的人们,没有一个在他的身旁——为他在车中掀起车帷,望见老树、昏鸦、稻田、凉亭、流水、山峦,为他用手帕遮鼻以挡红尘,陪伴他一路的,只有韦氏一个人。
从李显被赶出长安的那天,韦氏就下定了决心。她打定了主意,有生之年一定要带着她的丈夫回到长安。从那一天起,她与李显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李显与大多数失势的政治家一样,在离开大明宫的当天失去了所有雄心壮志。就像一只被阉割后恢复良好,忘记自己鸣叫习惯的公鸡。韦氏却忽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远大前程,这种坚定的决心使她在离开长安的黄昏,人人心灰意懒的时刻,依然死死的望着长安的灰色远影。她知道,自己与丈夫即将没入命运的丛林,但她已经下定决心:在她闭上双眼,离开人世之前,必须要先等到武则天的死讯。
这种强大的生命力使她在房陵生活得虎虎生风,面对丫鬟、侍从、官僚、商贩乃至鸡、鸭、猫、犬,她都精神蓬勃,双眸如星。她顶天立地的生活,威风凛凛的驱动着狭窄的天地中,她可以驱动的一切。李显倚在榻上,半睡半醒的度过清晨至黄昏的时间,望着她足不点地、飞檐走壁的在房间内外穿梭。日落之后李显昏沉入眠,而韦氏则面对铜镜,仔细的查看鬓边的白发,一一拔去。她对于衰老与平庸决死的抵抗,使李显多少有所触动。当韦氏多余精力无处泄耗,在庭院中挥汗如雨种植牡丹、重现洛阳气象时,李显无法置身事外。即便他不再相信自己有生之年可以回归长安,他也必须对韦氏口口声声称呼的“陛下”点头答应。甚至在韦氏要求他表现出帝王风范时,他也只得勉为其难的上榻去,对那已现衰老的夫人身体表示亲近。他忍受着妻子精力充沛的拥抱,专心致志的观望窗棂上开放的牡丹,以期能够满足妻子的盼望。在这些时刻,他能够闻到一些代表死亡与衰老的,当他的父亲、已逝的高宗度过漫长的盲目岁月,回光返照时,身上的袍带散出的味道。他无法辨认这味道来自于自己或是妻子身上。最后,当虚弱不堪的他仰望南窗星辰,喝着妻子殷勤烹就的团茶时,他还得对妻子的话语不断点头。“回到长安,重新坐上显德殿时,”韦氏说,“我们要在廷前种满牡丹,燃起这些檀香。这是为了要你记得,记得我们在房陵的岁月,这是古代帝王必经的生活磨难。”
二十年后,当他重新抚摸显德殿属于圣上的桌案时,李显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妻子歇斯底里的激励,他也许早就在房陵的潮湿、炎热、蚊虫、糜软的饭食与不分明的四季中死去,尸体沉入某一片浑浊的水潭。他像一匹被竭力抽打的老马,从死尸、乌鸦、树枝与长矛遍布的战场上舍命逃出,来到草原之时,已经耗尽了所有的体能,他的臀部伤痕累累,双腿已折,无能为力。理应阳刚雄健的他在二十年间已经习惯了屈居和柔的一面,而韦氏则像一棵不知苍老为何物的怪树,枝叶蓬勃,不知疲倦。他没有力量违背她的任何决定:二十年间,他已经习惯了对她言听计从。所有的药材、香料、珠宝、白银与丝绸,都被搬到了她的脚边。大明宫的榻对他而言毫无区别,一闭上眼睛,他还是可以听见房陵的蝉声,仿佛口中又流过枯涩的夏日茶水。这些对他并无区别,他的身体像不再发芽的树,徒留着高大的躯干。他只想好好睡去,闭上眼睛之后的世界对他而言都一样。一如他苦于风疾、盲目多年的父亲所说:闭上眼睛,你分不清长安和江南。
李显在拥有天下莫大权力之后,变得无欲无求,这大出韦氏的意外:她发现李显在拥有帝王的权力后,第一次使用便是拒绝了她同榻欢好的要求。她一度怀疑李显兔死狗烹,会废掉她的皇后位置,但经过多个夜晚的仔细观察,她发觉这个男人确实已经疲倦至极。当磨牙说梦话时,当朝圣上居然冒出了房陵方言。韦氏看到了自己的战果,她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斗胜了武则天,将这个男人从死亡的泥淖中拖回了长安。可是,这种胜利却又成为空虚的阴影。丈夫将权力轻易交由自己分享,与此同时,决然的断开了夫妻的关联。
某一个春夜,武三思入宫奏事。李显早已安眠,韦氏正襟危坐,听着琐碎冗长的奏事。没有人知道武三思是否故意,反正那一天,平日聪慧果决的他,将一些无聊话重复了许多遍。殿上的烛换了一盏又一盏,灯油续了又续。你当然可以禁止宫女们胡言乱语,却难让春之夜鸟不发出声音。暖风流动,香炉里甜涩的烟让人肌肤发腻。韦氏眼帘沉重,耳边武三思的声音越走越远。绵软的疲惫绕着她旋转,像二十年来所有错失的睡眠,一起来找到了她,她倦极了,身体第一次回忆起它的衰老……他们也许说了一些关于季节、药材和茶的闲话,也许没有……然后,武三思就得到了亲近的机会。
关于具体的细节无人知晓,但从这夜开始,明月照临的时候,武三思会穿过宫廷的牡丹丛,来到韦氏的面前。有时,武三思会遇到李显,在殿门口,一个即将踏入,一个负手走出。李显会对武三思恭敬的礼仪摆一摆手,独自踏进月光里。在他的背后,韦氏与她的寝殿迎入了武三思,随即关上殿门。
在韦氏与武三思那些靡靡之夜,有多少次,她能够想到门外的丈夫?这个答案,我们将无从知晓。她经历了二十年的流放,对一个被放逐的平庸帝子表达了二十年的忠诚与爱情,也许从与武三思相会的时刻起,她已经下决心,要让曾经折磨她的命运,弥补她缺失的一切。在那些昏天黑地的夜晚,她与她的情夫纵情声色。在开初的时间,她会在欢好时听见房陵的鸦声。后来,这些阴影逐渐消失了。她燃起了有别于往昔的香火,抹上从未相识的妆容。她将房陵、丈夫以及流放的岁月,那些鸡鸭鸣叫、蚊虫滋扰的昏黄季节,一起抛诸脑后。
只有一次,在送武三思离去时,她与她的丈夫有过对话。当夜流萤滑过汉白玉阶梯,武三思甚至没有点灯笼,便独自离去。韦氏送到太液池边,望见她的丈夫,独望着水中残月。星汉落在池中,连绵如珠光织锦。明亮的光芒使李显的容颜复活了,他的侧影回归二十年前,初登帝位的模样。韦氏知道要和他对话并不容易,但她决定尝试一下。她在星辰烂漫的池边蹲下,对李显说:
“在房陵的时候,我总是梦见,你做了皇上,就把我杀了。”
李显似乎用了很长时间,才明白韦氏是在对他,而非对着池水,说出这句不祥的话。等他听明白后,这个借着星光返老还童的男人说:
“我觉得,一定会死在你的前头。”
最终,这个夜晚没有能够成为夫妻感情重归和睦的开始。一夜睡眠让韦氏忘记了这些对白。宫女们聪明伶俐,发觉了圣上与皇后间不言而喻的秘密。有一些多嘴的女人有意无意,向韦氏说及一些男人的姓名。这些男人无不长有花瓣般的手指、秋月般的脸庞,精通下棋、饮酒、品曲、吟诗等风雅之事,夜半吹烛之后,他们更从心自如,融入夜色的被衾如鱼得水。武三思在神龙三年的小规模政变中死去,却并未妨碍韦氏继续寻欢作乐。李显依然会提起笔来,在妻子递来的奏折上署名按玺。老来的李显成为昼夜颠倒的动物,像蝙蝠一样,白昼沉睡,夜晚观看星空。当后宫陷入岑寂的时刻,他是最后一个游魂,在园林与池塘间散步。有许多内侍会手持绵纸灯笼,尾随着他,尾随着唐朝的圣上,独自在木兰花园中散步。他会独自对着流水自语,或是折端青竹在沙上写字。他曾经撞见太监们互相调情,却只是摆摆手不予过问。人们谈论说,老之将至,也许李显在追寻已逝父母的足迹。即使夜雨浩浩,他也会撑着一把纸伞,在皇宫中夜游。
这一切的结束,是在李显重回帝位的第五年。他的夜游症忽然痊愈,开始怀恋夜间的枕席。当韦氏与安乐公主问及他睡眠良好的原因时,他冷静的拍打枕头,说:“因为朕在枕头里塞了干百合花瓣。”为了方便睡眠,他自做主张,对寝殿与前廷加以装饰。马车辚辚,从房陵运来了盆盆牡丹、欢叫的鸡鸭以及久贮的香料。那些夜半前来的男子现在裹足不前,无法再与皇后私通款曲,只得去向丧夫的安乐公主献媚。垂老之年的韦氏发觉,自己的享用再度被剥夺之后,白发丛生,迅速步入老年。重新与这个男人生活在一起并不快乐,他梦境中的房陵方言呓语,让她不断想起在房陵的枯涩岁月。当夏季的某天,她在他枕下发现一本题曰《芈侣绝缨记》的册子。当她看到故事的结尾时,她全身发冷。多年的磨难使她比历秋的昆虫更为敏感。故事的结尾饶有寓意,使她似乎感到命运的阴影。她发现自己正处身于新的牢笼:李显正一步步复制房陵的生活,无论是熏香、牡丹、茶水,还是宫人们饲养的蝉。她感觉死期正远远而来。倘若不想束手就死,她必须主动出击。
在房陵的漫长岁月中,扶植她度过苦难岁月与绝望前程,使她活着回到长安的伟大品质,现在一一复苏了。她当机立断的做了决定。她与安乐公主进行了细密周到的谋划,她们选择着准确的时机。她们不动声色的驱逐了一部分朝臣,外调了另一批朝臣。最后,她让女儿去到长安城中,寻找一瓶孔雀胆。这个药物名称是她们假做不相干的问讯过若干个御医与太监,才最终拟定的结论。
安乐公主去寻找邱每木的下午,韦氏在寝宫等候回音,却意外的发现丈夫一反常态,没有在宫中散步。他仿佛预感到有什么即将发生,在殿中望着檐下的雨脚。雨过天晴的黄昏,太液池水泛起。李显像孩子一样脱去丝履,赤脚在水边走着。青灰色的夕云被橙色落日所破,使西天色彩斑斓。他回过头来,对韦氏喊道:
“二十五年前,我们离开长安时,天色也是这样的。”
韦氏没来得及回想二十五年前的落拓故事,便望见安乐公主快步走来。她紧张得胸口发疼,因为李显正走过去,向女儿伸出手去。“女儿,那是什么?”李显指着公主怀中的绿瓶,问。安乐与韦氏迅速的交换了一下目光,彼此领会到了对方的紧张。安乐微笑着,用手指拟了拟父亲的咽喉。
“孔雀胆,用来杀父亲的。”
李显的目光闪了一闪,他右手伸出,无限爱怜的抚摸着这碧玉的瓶子。然后他咧开嘴,发出因年纪老迈、肺部无力而变得沙沙的笑声。
“淘气。”他说。
芈·记
庄王以陈虽南附,郑犹从晋,未肯服楚,乃悉起三军两广之众, 浩浩荡荡,杀奔荥阳而来,连尹襄老为前部。临发时,健将唐狡请曰:“郑小国,不足烦大军,狡愿自率部下百人,前行一日,为三军开路。”襄老壮其志,许之。唐狡所至力战,当者辄败,兵不留行,每夕扫除营地,以待大军。庄王率诸将直抵郑郊,未曾有一兵之阻,一日之稽。
庄王怪其神速,谓襄老曰:“不意卿老而益壮,勇于前进如此!”襄老对曰:“非臣之力,乃副将唐狡力战所致也。”庄王即召唐狡,欲厚赏之。唐狡对曰:“臣受君王之赐已厚,今日聊以报效,敢复叨赏乎?”庄王讶曰:“寡人未尝识卿,何处受寡人之赐?”唐狡对曰:“绝缨会
上,牵美人之袂者,即臣也。蒙君王不杀之恩,故舍命相报。”庄王叹息曰:“嗟乎!使寡人当时明烛治罪,安得此人之死力哉?”命军正纪其首功,俟平郑之后,将重用之。
韦·记
在李显生命的最后一天中,长安的夏季如往昔一样阴郁。由于前一天已经假托疾病,他免去了当天上朝做傀儡的任务,得以在中午大快朵颐,吃了一顿鱼羹,喝了橘酒。过午时分,他一枕黑甜,享用了数年来罕见的甜香梦境。在这个梦里,他回到了少年时节的春宴园。父母与兄长招呼他与韦氏入座,劝他们饮酒为乐。这些已故的亲人绝口不提多年后彼此的仇视、阴谋、陷害与杀戮,打趣着他与他的伴侣。等他醒来,望见垂暮夕阳时,不由长叹一声。侍侯的宦官小心翼翼递来手帕,让他擦拭眼角渗出的、为死者而流的泪水。
黄昏时他让内侍们远离,在空荡荡的显德殿悄悄接见了一位客人。这是他私人的秘密:久居后宫,他清楚的知道御医们写方时胆小如鼠。他们的性命与药房上的药重休戚相关,一旦君王被虎狼之药催出一口鲜血,他们的首级不免会像前朝企图与武则天争宠的宫女一样就此失踪。李显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这位来自南方的青年不依常理,装神弄鬼,但却颇能博得老年人的喜爱:只有老人才明白,不循理路的偏方有时可以救得小命。虽然他开的药经常让误服的麻雀或麋鹿死去,但李显却依靠着他的药治愈了失眠。实际上,医生的许多意见都很有装神弄鬼的风范。比如,在听说他在阅读《绝缨记》这一系列小说时,医生劝他不要阅读结尾。因为“一个故事没有结尾才能意韵悠远,看罢结尾只能让你心情不快。”
当然,这一天黄昏,医生呈上的并非失眠药物。他递上药物时,压抑着一丝装神弄鬼的微笑。这是一个月前,李显支支吾吾,想他索要的东西——君王并不想把自己在后宫的尴尬完全暴露。幸好游医深明此道,看着圣上的尴尬表情,一切自然明了。当然,如果呈送药物时显得面带讥嘲,一定会使圣上恼羞成怒。双方都不愿多有拖延,于是在显德殿的阴影下,一老一少的交接像两个窃贼一样迅捷。医生在李显耳旁轻轻叮嘱了几句秘要,便打算告辞——有许多人只愿踏入宫廷,但也有许多人知道,这种是非之地,多呆一刻都是错处。
医生在离别前所面露的微笑,出于年轻人惯有的傲慢:尚未看到自己老去后的颓唐,总是会对垂老男人床第间的无力与贪婪表示轻蔑。每当念及这位帝王苦于失眠与老迈,还打算借药物之力去染指后宫的嫔妃,青年便觉妙趣横生。他当然不知道,李显早已经失去了对男欢女爱的兴趣。他这有损帝王威严的宵小勾当,乃是为了挽回韦氏的爱情。
或者,这是李显私人的想法。在那些独自凝望太液池、容忍年轻的男人与妻子欢好的夜晚,他的嫉妒之情日渐衰减。他对生命的热情本已夕阳西下,能够回到长安,全依赖着韦氏的鞭打与劝诱。当他对女人失去兴趣时,他越发像一个老迈的妻子,希望依靠坚强的丈夫。然而,他的自卑使他怯于向韦氏坦承这一点。他盼望取悦他的妻子,她对他的在意与关怀将使他的生命重归浑圆美满。在此之前,他需要让她回忆起在房陵的一切,回忆起他们曾经的幸福生活——他当然不知道,他视做美好的房陵之旅,却是她最厌恶去面对的生命阴影。
然而,当他执手步送医生踏入黄昏时,多事的夕阳却闪到了李显的眼睛。他看见医生的髻上有一根金簪,似曾相识。他拍打着医生的肩膀,令他摘下簪子来,端详一遍后,他严肃的盯着医生的眼睛:
“邱每木,你好大的胆。皇家的御品,你也敢偷?”
韦氏并不知道在显德殿发生的一切。她只是发挥了一个女人的想象力,为丈夫安排一场华丽的死亡仪式。她命令内侍在寝宫前后的园圃饰满牡丹,在寝宫内排起黄金兽头。瑞脑、蘼芜与白檀,一块块经了宫女的玉手燃起。床榻上铺着月白色的丝衾,因为入夏,斟上了木犀荷花酒。孔雀胆混合了荷叶汤,盛放在白玉方碗中。
入夜时分,宫人开道,执明黄色灯笼,护送圣上而来。韦氏并不知道,此时李显已经了解一切。甚至在踏入寝宫的第一步,李显就已经注意到了白玉方碗。前一天黄昏与女儿的笑言对答划过记忆。他知道这个白玉碗中的绿色汤汁剧毒无比,只需要饮上一口,他便会死于非命,魂归西天。午睡时的梦仿佛是个暗示,死者正在往昔的春宴园等他归去。
韦氏不知道李显了解一切的阴谋,韦氏更不知道,李显已经打算死亡。在邱每木说出公主的阴谋之后,李显略加思索,便对爱妻与女儿的思绪一目了然。他早已经遗忘了那种叫做愤怒的情感,早在行尸走肉去到房陵时,他就已经丧失了喜怒哀乐的能力。老去的君王像孩子一样,贪恋着爱妻的一切。所以,他没有多加延误。他知道爱妻的目的:甚至没有去动木犀荷花酒,他直接了当、视死如归的端起了白玉方碗,然后一饮而尽。
他有过犹豫吗?也许。在端起碗的刹那,也许某一念间,他对死亡产生了恐惧。然而,他的眼角瞥见了妻子眉间的紧张与喜色。他的心软了,就像在房陵时,他勉为其难与妻子享床第之欢时,还会故做快活的发出吼叫。此时此刻,他知道,想要讨好妻子,只需要饮下这碗汤。妻子将重现初归长安、与男宠偷欢、与自己新婚时的那些明媚笑容。而他自己,也将从此脱离这猜疑、猥琐、颟顸、懦弱、失眠的生活,他的灵魂将被风吹散,有些回到春宴园,有些回到房陵,有些留在长安,留在他妻子的身旁。
韦氏在那晚遭受的第一个惊吓,来自于李显喝罢荷叶汤后,忽然绽出的微笑。当死亡的阴影逼近时,李显忽然发觉,邱每木所给的药产生了作用。他的生命火焰回光返照,在那一刻无限高大,无限明亮,肌体如被大风吹得鼓胀一样,朝远方澎湃而去。他企图用强有力的双手去拥抱妻子,让她感觉到自己肉体在死亡前的最后复活。这是二十五年来,他作为男人意志的首次复活。他对于生命的眷恋由此而生:即便只有一瞬:他摇摇摆摆的直起身体,大唐垂死君王像一头狗熊一样摇摇摆摆,覆盖在他妻子的身上。然而,他没有来得及展现他久违的力量。孔雀胆的绿色阴影遮天蔽日而来,挟裹着死亡的浪潮,飞速侵蚀了他的肢体。在双臂拥抱妻子的刹那,李显感觉到自己死了。在舌尖彻底冰冷前的刹那,他竭尽全力喊了一句:
“我说过,我是要死在你前头的。”
之后的事情已经与他无关,他倒在了床榻之上,倒在了沉郁的香氲中,甚至来不及闭上眼睛。在送邱每木出宫时,他不无幽默的问了一句“孔雀胆是什么滋味?”邱每木则回答他:“我所经手的,至少有十三个人已经知道了。”邱每木也不知道他当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成为第十四个。这两句对白将只留存于邱每木的记忆中,韦氏显然将永远不会知道。当李显干净利落的死去时,他的妻子却像所有谋杀丈夫的女人一样,收拾着衣服的褶皱,察看是否有旁观者,整理杯盘,然后召唤医生,作为先发制人的证据。
直到死去,李显都没有将金簪在妻子面前露相。这个男人在临死前,表现出一生罕见的细心。他当然知道,露出金簪将使他一心求死的事实难以隐瞒。他最后的一丝悔意,乃是没有在踏入死亡之殿前,将簪子抛在太液池的星辰之下。因为在他死去之后,他势必无法阻止妻子发现金簪的存在,无法阻止谋杀他的妻子和女儿聚在一起讨论,随后发觉他死亡的真相。他知道她们无法理解他愚蠢的、软弱的、性别逆反的爱情。出于羞涩,他甚至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他就这样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听任御医做出迟到的判断,听任妻子在他的脚边躺下。黎明到来的时刻,唐朝将为君王的死亡而表示礼仪上的祭奠,而他的妻子将发现他的苦心孤诣,然后为了他愚蠢的爱情,深感哀伤。
芈·记:
楚庄王重唐狡之功,以为车右。或进谗曰:“唐狡勤王,意在许姬。昔日扪袖,而遭绝缨。今王奈何引狼入室?”芈侣嘿然:盖庄王虽宽厚,然好妒,意不能平。适唐狡入侍,见许姬,瞠目而视,呆若木鸡。许姬问:“何人无礼?”曰:“臣唐狡也。当日绝缨会初见夫人,牵夫人之袂,臣之过也。幸君王不问,录臣功勋而用,臣固知今日富贵,其在夫人矣。”许姬有赧色,还走,闭户不复出。或言于庄王,曰:“今有人见唐狡与夫人对答,似有奸情。”芈侣乃大怒,曰:“匹夫敢尔!”或曰:“王已赦唐狡,不宜治罪,恐失人心。”芈侣怒气不息,乃令人至后宫,缢杀许姬。唐狡知之,料君王之怒,亦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