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作品全集 译者:王以培 作家出版社
![]() |
阿尔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
1854~1891年。1981年初遇26岁魏尔伦,1873年7月10日魏尔伦喝醉之后,开枪打上了兰波的手臂。兰波在19岁便结束了自己的诗人生涯。他称自己为通灵者(voyant)。这本全集收录了兰波17岁到19岁的所有作品,他的早熟亦早逝的天才之中混合了儿童的怀旧与幻觉——一些诗句还含有麻醉品的影响——忧郁和眩晕标明了整个20世纪的诗歌特征。先后开启了后期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1842~1898)和瓦雷里(Paul Valery,1871~1945,认为诗永无定稿)。马拉美,这位在那个时代的一个罕见的诗人理解了他的先驱者兰波:他是“艺术史上独特的奇迹。横空出世的一颗流星,毫无目的地照亮自身的存在,转瞬即逝。”兰波崇拜波德莱尔,称他为“诗人的皇帝”。
尼采用酒神与日神表达艺术的起源,这与柏拉图的灵感说将艺术灵感的来源描述为神灵附体,陷入“迷狂”的状态正好契合。其中,日神是梦,主导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是“作为趋向幻觉的力量”。酒神是醉,主导非造型艺术(如音乐),是“趋向放纵之力”。莱辛《拉奥孔》揭露了诗歌与造型艺术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时间艺术,而后者是空间艺术。这种说法在西方语言范畴中当然成立,但作为象形文字的汉语却未必合适,汉字也能欣赏到诗中的颜色与线条之美。
选篇中我还很喜欢《惩罚达尔杜夫》、《记忆》、《孤儿的新年礼物》三篇,限于精力,等有空再慢慢把它们敲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