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仙”和“牙牙仙女”
翻译做到字面准确---“信”---已然不易,而要“达”更难。中、英文语感都必须很好,还再加上一撮“活泼泼地”作料,才能生动。刚刚看到一位风趣的豆瓣对某书将tooth fairy 译为的调侃,说是让他想起两颗小板儿牙的Steve Buscemi......确实,“牙仙”传递的是港片风格的成人调侃,而非原文的那种童稚想象。“牙牙仙女”是否更好,待议。不过从这个例子看出,英文理解准确,依然会出“牙仙”这样的洋相;说错吧,也没错,只是可笑;中文语感不济尔。
这样的译者在当前的出版物界很常见。读起来经常要挠头,不过不能算字面硬伤,略想一想就能猜出原文怎么说的。只是一段一段,一页一页,难免别扭,最终只好苦笑着“废卷”而王顾其他。所以我买译作从不买英文译过来的:不像法语、德语,既没有其他选择,“姑妄信之”的自欺较容易。最终的解决方法,加入做不到一门一门的语言学过来,那么就去读原作的英译本。中译本除非专业需要,不读也罢。
仆以为,英文好,又认真,庶几可以“信”;而“达”则不但要求中文极好,另外更要求语言组织能力高,才能顾及语气,并且做出最佳变通。共勉。
这样的译者在当前的出版物界很常见。读起来经常要挠头,不过不能算字面硬伤,略想一想就能猜出原文怎么说的。只是一段一段,一页一页,难免别扭,最终只好苦笑着“废卷”而王顾其他。所以我买译作从不买英文译过来的:不像法语、德语,既没有其他选择,“姑妄信之”的自欺较容易。最终的解决方法,加入做不到一门一门的语言学过来,那么就去读原作的英译本。中译本除非专业需要,不读也罢。
仆以为,英文好,又认真,庶几可以“信”;而“达”则不但要求中文极好,另外更要求语言组织能力高,才能顾及语气,并且做出最佳变通。共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听候清退旧精魂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关于“pussy”的考证 (4人喜欢)
- 尼安德特人就在我们中间 (3人喜欢)
- “意.料.之.中.”系列 之五 教皇风味宽面(Fettuccine alla Papalina)——加上一点考古来调味 (1人喜欢)
- “意料之中”系列之三:意大利狂欢节脆饼(Chiacchiere di Carnevale) (2人喜欢)
- “意料之中”系列之四:经典罗马意面Carbonara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