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尊重别人在画面上思索苦难表现忧郁的气质,但是我自己不这样做。现实中我经历的苦难已经太多。如果在艺术上,我还去跟苦难打交道,那我这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机会好好感受阳光、温暖。那样的话,我会觉得辜负自己的生命。毕竟,每个生命骨子里都是‘向阳’的。” ——苟乐加 走进油画家苟乐加的家中,首先会被各种姿态的灿烂玫瑰所吸引。客厅里,阳台上,玫瑰们恣意地绽放在画布上,黄色璀璨如明珠,红色娇艳像宝石。如果有阳光照进来,会发现画布上的玫瑰,瞬间变幻,无比生动。苟乐加说,“我画玫瑰,不走写实路子,主要是一种心灵姿态的表达。通过对观察得来的自然元素的取舍,加上主观自由想象,表达出一种热烈、美丽的感觉。” 苟乐加生于1944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创作《父亲》、《彝族人物系列》等油画作品,实力尽显。2003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家园》写生展;2006年在四川美术馆策划并展出“新美术展”,引起关注。苟乐加自2001年开始创作的玫瑰系列油画,在收藏界备受赞誉。制香 刀笔混用酿造“东方味道” 苟乐加画玫瑰,刀笔混用,深刻的笔触和简洁的线条,交叉混合,呈现出既铿锵又柔美的浮雕质感。 尤其是当站在合适的距离上,满眼的黄玫瑰或红玫瑰,色彩热烈,枝干交错,生机盎然。犹若真实的玫瑰登堂入室。“我没有一瓣一瓣地去按照一束玫瑰真实样子去刻画,而是以一朵玫瑰给人的娇艳整体感觉为单位,让那种花色、花瓣浑然一体的美感,表现出来。”细心的人也发现,苟乐加早期画的玫瑰,多是花朵繁密,多具有西方静物绘画的风格。而近期他的玫瑰开始空灵起来,画面也开始疏朗。他说,这是他有意的改变,“我将中国画的创作规律,用到油画中。比如更加注重写意性,做减法,这样的玫瑰,更多地具有东方味道。” 虽然玫瑰系列知音众多,但画人物更是苟乐加的强项。青年时期的苟乐加游历川西乡间市井,以画像为生。1970年,苟乐加受邀为西昌某单位画宣传画。工作之余,当地老百姓找他为他们画像,“老乡们都说我画得像!这点我还得感谢老师汪子美,他总是强调画画的基础就是,形要准。”在此期间,苟乐加创作一幅《老农》,这幅画中表现的老农充满褶皱的沧桑面孔,流露出一种苦难与忧愁的气场。很难不让人联想起罗中立的名作《父亲》,苟乐加表示,“罗中立画的是陕北的老农,我画的是四川老农。不过确实巧合,这幅作品一开始起名就是《父亲》。1980年,我看到了罗中立的《父亲》,我就把画改名为《老农》。” 2011年8月,苟乐加受相关方面邀请创作了展现陈毅元帅光辉一生的主题油画系列:《春待来年》、《大庾整编》、《推心置腹》等,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新馆开馆之时,首次展出,并被该馆永久收藏。赠香 师恩难忘汪子美唯一入室弟子 苟乐加绘画基本功扎实,善于琢磨,淡泊名利。他坦言,这与曾受上世纪30年代著名画家汪子美直接教诲分不开。汪子美,大艺术家刘海粟的高足、前重庆美协主席,曾于1935—1937年在上海从事漫画创作。抗战中加入上海漫画救亡协会,为《救亡漫画》创作不少抗日主题的讽刺漫画,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深有影响。而苟乐加正是汪子美生前亲自一对一教导过的唯一入室学生。 “1960年冬,我在院子里画宣传画,在周围的夸赞声中,我正洋洋得意,突然背后传来一个声音:‘色彩有点火,形不够准。’我心里有点不以为然,就没吭声。后来有人告诉我,那人是著名画家汪子美!感到羞愧的我赶紧找到汪先生,当面道歉。他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说:‘你有潜力的,只要努力,将来肯定能画出成就来。以后就跟我学吧,我尽自己所能教你。’就这样,每天中午休息的2个小时内,汪老师亲自指导我,连续4年。” 提起恩师,苟乐加言语中充满敬意,“汪老师极为注重绘画的基础功夫,他说,绘画要传神,首先形要准。而且他跟我说,作为画家,一定要重视艺术领域内非绘画的其他姊妹学科人士的意见。因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学术背景,可以为画家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角,启发画家的灵感。而在艺德上,则教导我不要急功近利,少说多做。这些我都牢记在心,终生受用。” 如今的苟乐加自己也带学生,“我都毫无保留地教给那些愿意学的学生们,不收学费,因为当年汪老师教我,也是一分钱未收。” 留香 悟道艺术为创作注入“阳光” 苟乐加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现在很多人喜欢他的玫瑰系列,“订单都多得来不及画,不过我也乐于画。尤其让我高兴的是,喜欢我画的玫瑰的人,多数都不是拿来炒作的收藏家,都是他们自己本人非常喜欢,愿意挂在自家欣赏。进行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当我画画的时候,通过画笔将内心所想和观察自然所得,随心所欲又不失章法地表达出来,那种成就感,是对创作者莫大的馈赠。” 苟乐加坦言,除了知音众多,促使他爱画玫瑰,更来自内心的深爱,“我喜欢玫瑰的灿烂、热烈,让人想到美好、温暖。而这些正是我的前半生所缺少的东西。”苟乐加的父亲苟怀谦曾是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参加过东征、北伐战争。苟乐加在青年时代遭遇过很多艰难岁月,“我不想再追溯苦难,我想要抓紧眼下的时光,搞好我的创作。所以我留恋阳光。阳光是我前半生缺少的。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向前看。” 2012年10月,苟乐加的画作集《阳光意象》出版,在自己的灿烂的油画前面,苟乐加还奉上对玫瑰的赞语:“金色的阳光催动花朵的力量,赋予其生长的自由;它从挺直的茎秆中长出,缓缓地展开柔软曲折的花瓣,羞涩的、委婉的、缠绵的、性感的……”人物点击苟乐加 出生于1944年,四川乐山人,现居成都。成都市民建画院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成都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成都市摄影家协会美术分会秘书长。创作《彝族人物系列》、《和谐玫瑰系列》等油画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
 |
http://www.yyao.com.cn/newshow.asp?Cid=9&Id=475 |
 |
http://www.yyao.com.cn/jpdzshow.asp?Cid=167&Id=451 |
 |
http://www.yyao.com.cn/jpdzshow.asp?Cid=167&Id=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