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的一条鱼
《玫瑰门》3月就开始看了,但是上课随便看看对于小说有种轻浮的感觉,所以还是决定大把时间集中看完。铁凝的作品一直停留在《哦,香雪》的层面上,而这本书绝对是刷新对铁凝印象的最好例证。文章从苏眉的叙述视角切入,说明作者从现代视角来审视历史变迁之下女性的"生命体验",相同的都是为人妻人母,都有过青春躁动的季节。但不同的是,老一辈的司绮纹最终囿于了她的磨难,转而施加给比她年轻的女性;中年一代的竹西感情放纵,又坚韧回归到现实上来;苏眉呢?和苏玮相比她是那么的中道。不同代间,不同的血缘化合为各异的情感。苏眉和司绮纹的关系最为微妙:一方面,她们是血浓于水的亲人(包括外貌、体态的相似和苏眉孩子出生、司绮纹去世这一轮回的吊诡);另一方面,她们又是紧张、敌对,剑拔弩弓的分裂。可是最后,苏眉以一种发自内心的“虚伪”,是司绮纹在与自己的搏斗当中走向了彼岸。这也可以归结为家庭同性版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同时,文章叙述语言流畅,多变,人物心理的揣摩也十分精准(对于文革的求同灭异,对于男女心理的把握),且京味十足。虽有人说铁凝继承孙犁一脉,文风的清谈、唯美确唯如此。但是铁凝关于代际女性之间关系的独到,似乎又是托了张爱玲的眼光。当然,2006年的作品一定会比张爱玲的视角更为宽广,现代人的在城市中的迷惘和匆忙,使文章就关乎于我们的生活。
新月升起。
同时,文章叙述语言流畅,多变,人物心理的揣摩也十分精准(对于文革的求同灭异,对于男女心理的把握),且京味十足。虽有人说铁凝继承孙犁一脉,文风的清谈、唯美确唯如此。但是铁凝关于代际女性之间关系的独到,似乎又是托了张爱玲的眼光。当然,2006年的作品一定会比张爱玲的视角更为宽广,现代人的在城市中的迷惘和匆忙,使文章就关乎于我们的生活。
新月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