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叔说聊斋·瞎眼篇·咬鬼
上一篇有朋友回复说:“昼卧”真是一个危险的活动啊。诚如斯言。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称,午后小睡似乎是相当无害的消遣,但研究人员说它可能会让你的寿命减少好几年。报道称,科学家发现,白天睡一小时或以上的英国成年人早死的几率提高了近三分之一。最大的风险似乎与肺病有关,比如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炎。每天小睡的成年人死于呼吸道疾病的几率最高是那些白天不睡的人的2.5倍。研究人员说,这可能是因为小睡会引发体内的炎症。不过,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这一发现还称,白天打盹可能是此人已得了肺病的信号。据报道,剑桥的专家在13年间追踪了1.6万名英国成年男女。专家发现,白天小睡不超过一小时的人死亡风险略微上升了14%左右。但若小睡时间超过一小时,死亡风险会提高32%。←#囧叔读报#乱入。
聊斋中的瞎眼向鬼故事中,有很多都是因为“昼卧”引起的。今天再来说这么一篇:《咬鬼》
----------------------------------------------------------
沈麟生云:其友某翁者,夏月昼寝,朦胧间见一女子搴帘入,以白布裹首,缞服麻裙,向内室去,疑邻妇访内人者。又转念,何遽以凶服入人家?正自皇惑,女子已出。细审之,年可三十余,颜色黄肿,眉目蹙蹙然,神情可畏。又逡巡不去,渐逼近榻。遂伪睡以观其变。无何,女子摄衣登床压腹上,觉如百钧重。心虽了了,而举其手,手如缚;举其足,足如痿也。急欲号救,而苦不能声。女子以喙嗅翁面,颧鼻眉额殆遍。觉喙冷如冰,气寒透骨。翁窘急中思得计:待嗅至颐颊,当即因而啮之。未几果及颐。翁乘势力龁其颧,齿没于肉。女负痛身离,且挣且啼。翁龁益力。但觉血液交颐,湿流枕畔。相持正苦,庭外忽闻夫人声,急呼有鬼,一缓颊而女子已飘忽遁去。 夫人奔入,无所见,笑其魇梦之诬。翁述其异,且言有血证焉。相与检视,如屋漏之水流浃枕席。伏而嗅之,腥臭异常。翁乃大吐。过数日,口中尚有余臭云。
----------------------------------------------------------
沈麟生曾经曰过:说他有一个朋友,是一老头。夏净天儿睡午觉(这回说的不是“昼卧”,是“昼寝”),要睡没睡之际,见一女子挑帘笼进得屋来。搴,音[qiān],原意为采摘。可见,昼卧是一项危险的运动,而要睡没睡之际是其中最危险的时刻。该女子一身缟素,披麻戴孝,先往里屋走了一圈。老头寻思,这是不是街坊大嫂子找我们当家的啊,甭搭理她。但是又一琢磨,能够吗?披麻戴孝者,访朋友家,一般不进内堂,连院门都很少进;进门时,男的当磕丧头,女子敛衽作泣者,先报丧,再说要借某某物或求街坊帮忙。哪有直接往里闯的啊?当然,我说的这都是北京农村规矩,沈麟生安徽人也,我不太了解他们那的风俗。
这位老者正琢磨呢,那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又从里屋出来了。观其面貌,“年可三十余,颜色黄肿,眉目蹙蹙然,神情可畏。”这地方我就得给您引原文,因为后人的描述没法超越这种原文,精简传神,绝了。女子溜达来,溜达去,就是不走,而且越溜达离床越近。老头心说,这是要上我床吗?于是便装睡,静观其变。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这时候你们都要装睡,非得到鬼上床了才想辙?也真是够瞧的。
果不出所料,女子忽然撩袍端带,迈步上床,压在老头身上。这就是货真价实的鬼压床吧!老头只觉身上百钧之重,而且虽然神清目明,但是手脚瘫痪,全身动转不灵,想喊也喊不出来。现代医学解释“鬼压床”,认为这是一种睡眠瘫痪(sleep paralysis)的症状。但是蒲松龄先生认为这真是鬼压所至。其时虽然四野蝉声鸣鸣,但屋内阒寂无声,只见女子俯下身,把鼻子往老头脸上一贴,丝丝抽气,从颧骨到眉眼,闻了个遍。其鼻尖口唇冷如冰雪,气若寒风。老头心中,浮现出一位唐代先贤的声音:“别出声,这是黑山老妖,他在吸阳气呀!快装睡,他吸饱了别人就不吸我们了。”可是转念一想,哪有别人啊!紧要关头,忽然福至心灵,想出一条妙计:等你敢闻我嘴,我就咬你丫的!正想着,女子果然凑过脸来。老头拼死一搏,吭哧就是一口,咬上就不撒嘴,上下门牙齐着牙根儿没进肉里。
女子吃痛大惊,翻身要走,可是脸被老头咬死,怎么挣吧也挣脱不了,急得直哭。老头心说,这时候你知道哭了,想走没门儿!越发用力,只觉血水顺着牙关嘴角往下直淌,脸跟枕头都湿了。恰逢此时,忽听门外有女子说笑声,仔细一听,是自己的夫人。老头连忙喊道:来人哪!救命啊!有鬼啊!这三个发花辄喊将出来,嘴自然张开了。女子趁机倏然而去。老头的夫人,要说也是条汉子,听见有鬼,更不打话,挑帘儿就进。进来一看啥也没有,惟见老头一人直挺挺躺在床上。夫人笑道:直娘贼,大白天发什么癔症!唬嚯哈哈哈。捋须而去。老头大喊:夫人莫走!真他妈有鬼!你过来瞧瞧。夫人回身道:瞧什么呀?老头说:有鬼流之血迹为证!说着起身一指枕边,自己也愣了。只见水痕斑斑,像是屋漏时滴在床上的痕迹而已。老头心说,哎哟我*,玩我哪?俯身一闻,只觉恶臭扑鼻,直刺脑际,一刻也忍不得,哇哇大吐起来。一连数天,嘴里仍有余臭,喝粥不用就咸菜。
沈麟生,抗清人士沈寿岳之子,崇祯隐士沈寿民之侄。其父被诛之后,复明无望,在苏州灵岩寺出家,法号筇[qióng]在。后圆寂于苏州虎丘甘露院。这个沈麟生是明朝遗老,安徽宣城人,在苏州出家。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崇祯十三年生人,一辈子都在考试,不是赴济南试,就是赴青州试。这段“沈麟生云”不知道是他从哪听来的,来源十分可疑。据我考证,蒲松龄在康熙九年,曾经南下宝应,任孙蕙的幕僚,一共干了一年。宝应在康熙朝属扬州府,不过离苏州不远。上次有朋友指出,我所谓的不远,实际上开车也需要几个小时,何况古人假舆马乎?不过这也算是蒲松龄一生跟苏州有了一次交集。据王洪谋《柳泉居士行略》载,蒲松龄在这一年里,“登北固,涉大江, 游广陵,泛邵伯”,走了不少路,估计正事没怎么干。康熙八年,黄淮并决,孙蕙就任后组织人力疏浚河道,抗洪救灾,忙得翻蹄亮掌,蒲松龄此时来任幕僚,却跑去涉大江,这也不知道真的假的。王士禛讲话了,“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聊斋中的瞎眼向鬼故事中,有很多都是因为“昼卧”引起的。今天再来说这么一篇:《咬鬼》
----------------------------------------------------------
沈麟生云:其友某翁者,夏月昼寝,朦胧间见一女子搴帘入,以白布裹首,缞服麻裙,向内室去,疑邻妇访内人者。又转念,何遽以凶服入人家?正自皇惑,女子已出。细审之,年可三十余,颜色黄肿,眉目蹙蹙然,神情可畏。又逡巡不去,渐逼近榻。遂伪睡以观其变。无何,女子摄衣登床压腹上,觉如百钧重。心虽了了,而举其手,手如缚;举其足,足如痿也。急欲号救,而苦不能声。女子以喙嗅翁面,颧鼻眉额殆遍。觉喙冷如冰,气寒透骨。翁窘急中思得计:待嗅至颐颊,当即因而啮之。未几果及颐。翁乘势力龁其颧,齿没于肉。女负痛身离,且挣且啼。翁龁益力。但觉血液交颐,湿流枕畔。相持正苦,庭外忽闻夫人声,急呼有鬼,一缓颊而女子已飘忽遁去。 夫人奔入,无所见,笑其魇梦之诬。翁述其异,且言有血证焉。相与检视,如屋漏之水流浃枕席。伏而嗅之,腥臭异常。翁乃大吐。过数日,口中尚有余臭云。
----------------------------------------------------------
沈麟生曾经曰过:说他有一个朋友,是一老头。夏净天儿睡午觉(这回说的不是“昼卧”,是“昼寝”),要睡没睡之际,见一女子挑帘笼进得屋来。搴,音[qiān],原意为采摘。可见,昼卧是一项危险的运动,而要睡没睡之际是其中最危险的时刻。该女子一身缟素,披麻戴孝,先往里屋走了一圈。老头寻思,这是不是街坊大嫂子找我们当家的啊,甭搭理她。但是又一琢磨,能够吗?披麻戴孝者,访朋友家,一般不进内堂,连院门都很少进;进门时,男的当磕丧头,女子敛衽作泣者,先报丧,再说要借某某物或求街坊帮忙。哪有直接往里闯的啊?当然,我说的这都是北京农村规矩,沈麟生安徽人也,我不太了解他们那的风俗。
这位老者正琢磨呢,那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又从里屋出来了。观其面貌,“年可三十余,颜色黄肿,眉目蹙蹙然,神情可畏。”这地方我就得给您引原文,因为后人的描述没法超越这种原文,精简传神,绝了。女子溜达来,溜达去,就是不走,而且越溜达离床越近。老头心说,这是要上我床吗?于是便装睡,静观其变。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这时候你们都要装睡,非得到鬼上床了才想辙?也真是够瞧的。
果不出所料,女子忽然撩袍端带,迈步上床,压在老头身上。这就是货真价实的鬼压床吧!老头只觉身上百钧之重,而且虽然神清目明,但是手脚瘫痪,全身动转不灵,想喊也喊不出来。现代医学解释“鬼压床”,认为这是一种睡眠瘫痪(sleep paralysis)的症状。但是蒲松龄先生认为这真是鬼压所至。其时虽然四野蝉声鸣鸣,但屋内阒寂无声,只见女子俯下身,把鼻子往老头脸上一贴,丝丝抽气,从颧骨到眉眼,闻了个遍。其鼻尖口唇冷如冰雪,气若寒风。老头心中,浮现出一位唐代先贤的声音:“别出声,这是黑山老妖,他在吸阳气呀!快装睡,他吸饱了别人就不吸我们了。”可是转念一想,哪有别人啊!紧要关头,忽然福至心灵,想出一条妙计:等你敢闻我嘴,我就咬你丫的!正想着,女子果然凑过脸来。老头拼死一搏,吭哧就是一口,咬上就不撒嘴,上下门牙齐着牙根儿没进肉里。
女子吃痛大惊,翻身要走,可是脸被老头咬死,怎么挣吧也挣脱不了,急得直哭。老头心说,这时候你知道哭了,想走没门儿!越发用力,只觉血水顺着牙关嘴角往下直淌,脸跟枕头都湿了。恰逢此时,忽听门外有女子说笑声,仔细一听,是自己的夫人。老头连忙喊道:来人哪!救命啊!有鬼啊!这三个发花辄喊将出来,嘴自然张开了。女子趁机倏然而去。老头的夫人,要说也是条汉子,听见有鬼,更不打话,挑帘儿就进。进来一看啥也没有,惟见老头一人直挺挺躺在床上。夫人笑道:直娘贼,大白天发什么癔症!唬嚯哈哈哈。捋须而去。老头大喊:夫人莫走!真他妈有鬼!你过来瞧瞧。夫人回身道:瞧什么呀?老头说:有鬼流之血迹为证!说着起身一指枕边,自己也愣了。只见水痕斑斑,像是屋漏时滴在床上的痕迹而已。老头心说,哎哟我*,玩我哪?俯身一闻,只觉恶臭扑鼻,直刺脑际,一刻也忍不得,哇哇大吐起来。一连数天,嘴里仍有余臭,喝粥不用就咸菜。
![]() |
妈蛋,你给老娘等着 |
沈麟生,抗清人士沈寿岳之子,崇祯隐士沈寿民之侄。其父被诛之后,复明无望,在苏州灵岩寺出家,法号筇[qióng]在。后圆寂于苏州虎丘甘露院。这个沈麟生是明朝遗老,安徽宣城人,在苏州出家。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崇祯十三年生人,一辈子都在考试,不是赴济南试,就是赴青州试。这段“沈麟生云”不知道是他从哪听来的,来源十分可疑。据我考证,蒲松龄在康熙九年,曾经南下宝应,任孙蕙的幕僚,一共干了一年。宝应在康熙朝属扬州府,不过离苏州不远。上次有朋友指出,我所谓的不远,实际上开车也需要几个小时,何况古人假舆马乎?不过这也算是蒲松龄一生跟苏州有了一次交集。据王洪谋《柳泉居士行略》载,蒲松龄在这一年里,“登北固,涉大江, 游广陵,泛邵伯”,走了不少路,估计正事没怎么干。康熙八年,黄淮并决,孙蕙就任后组织人力疏浚河道,抗洪救灾,忙得翻蹄亮掌,蒲松龄此时来任幕僚,却跑去涉大江,这也不知道真的假的。王士禛讲话了,“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
豆友60382094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15 19:10:34
-
想多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15 15:22:12
-
惯使仙鹤掌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15 14:00:10
-
kaw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15 13:49:40
-
好样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15 13: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