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书评
第三次工业革命
【美】杰里米·里夫金 张体伟 孙豫宁(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6
ISBN 978-7-5086-3312-1
CIP(2012)第059006号
扉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拔地而起的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城郊大片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把每一栋楼房转变成住房和微型发电厂
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新的通信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再次出现——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将结合起来,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
我们将步入一个“后碳”时代。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未来的希望。
中文版序
PXIV 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分散式生产、储存(以氢的形式)、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分配和零排放的交通方式,构成了新经济模式的五个支柱。
PXV 中国也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对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却仅仅在近些年才提上日程。中国的生物能与地热能的总量也相当可观,但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对其漫长海岸线所蕴藏的潮汐能,中国也未开展有效的利用。
PXVI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了权力关系本质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均采用垂直结构,倾向于中央集权、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大权掌握在少数工业巨头手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组织模式却截然不同,其采取的是扁平化结构,由遍布全国、各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数千个中小型企业组成的网络与国际商业巨头一道共同发挥着作用。
推荐序:迎接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
PXIX 大自然的报复发出警示:人类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攫取和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再沿袭历史上少数国家以集聚世界多数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人类需要寻求更加集约、更可持续、更符合自然和社会伦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PXX 变革的动力同样来自金融和经济危机。发生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这场危机,凸显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病症;科技创新滞后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创新滞后于虚拟经济,以致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而失去平衡。越来越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依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方式,是摆脱危机和求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危机或许正在加快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到来。
PXXI 但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能源资源消耗巨大、经济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日趋脆弱……一言以蔽之,化石能源时代的负面效应表现得淋漓尽致。换言之,不调整经济结构,不推进产业升级,不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局面势将难以为继。
第一部分 即将爆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章 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危机:你一定不知道
第二章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构想
第三章 世界大趋势:第三次工业革命从理论到实践
◇“去碳化”的乌德勒支
P105 在这个新的时代,竞争的市场将越来越向合作网络让步。随着分散型资本主义的崛起,自上而下的垂直资本主义模式将逐渐被边缘化。
第二部分 新能源:将改变我们做生意的方式
第四章 能源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
P109 能源机制塑造了文明的本质,决定了文明的结构组织、商业和贸易成果的分配、政治力量的作用形式,指导社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在21世纪,对能源生产与分配的控制将由石化能源巨头转向数百万自我生产并将盈余通过信息与能源网络共享的小生产者手中。能源的民主化对我们如何在下一个世纪安排人类生活的架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正迈入分散性资本主义的时代。
◇网络时代的合作经济
P118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日渐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分布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可再生能源为基础,而这些可再生能源大部分是免费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资源、地热、生物能、海浪和潮汐能等。这些分散的资源被数百万个不同的能源采集点收集起来,通过智能网络进行整合、分配,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并维持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这种分散式的本质更需要合作性的组织结构而不是层级结构。
第五章 能源革命:无法躲避的只能面对
第六章 从全球化到洲际化
◇泛大陆的回归
P170 正如互联网将全人类连接到一个分散、合作市的虚拟空间一样,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类连接到一个与其平行的泛大陆政治空间之中。而这个政治空间是什么样的呢?作为洲际性市场和洲际治理焦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具有扁平化的组织特征和分散、合作式及网络化的特点,洲际治理和全球治理也具有同样的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结构是垂直的,组织形态是等级制和集中化的,因此单一世界政府的设想在逻辑上比较适用、当今世界的能源、通信基础设施具有节点化、相互依赖和扁平化的特征,单一世界政府的设想便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了。网络通信、新能源和新兴商业模式在全世界的发展,必将促进网络化治理在洲际和全球的发展。
◇从地缘政治到生物圈政治
P197 在这历史性的新时期,生存意味着的不是竞争而是合作,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你我相连。如果说地球更像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生态关系所组成的生命有机体,那么我们的生存则依赖于彼此合作共同保卫身处其中的全球生态系统。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含义,也是生物圈政治的的本质所在。
P197 生物圈政治为政治版图的结构性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开始开拓自己的视野,并将自己视为在同一个生物圈中生活的地球公民。全球性人权网络、全球性健康网络、全球性救灾网络、全球基因库、世界粮食银行、全球信息网络、全球网络环境、全球物种保护网络,所有的一切都是传统地缘政治向生物圈政治转变的有力证明。
第三部分 我们将进入一个合作时代
第七章 渐渐远去的亚当·斯密
◇重新定义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财富
P225 生物圈之中的新型争端将越来越多地围绕接入的权利展开。这一变化也反映出与全球化相互依赖相关的私有制的重要性正在逐渐降低。
P225 2011年1月和2月,社会媒体打碎威权统治的力量在埃及开始显现。
P226 在扁平结构的世界中,即使是知识产权这一资本最核心的特色,在商业的舞台上也已经开始瓦解,逐渐被边缘化。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信息可以自由流动”,版权和专栏越来越为人们所忽视。商业和社会生活越来越在开源社区中开展,无论从哪一点来看,知识产权都已经过时了。音乐公司是最先感受到冲击的行业。面对数百万年轻人开始在网络上免费共享歌曲的情况,音乐公司试图通过音乐版权的行为提起诉讼和利用新的编码技术创建防火墙来保护版权,但很可惜收效甚微。
P229当然,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金融资本不再起作用。它仍然担任重要的角色,只不过作用的方式截然不同了。当经济日益扁平化、分散化,对等关系逐渐取代了自由交换,企业获利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
P229 生产可交换的财富这一资本主义的基石在交换成本日益低廉、最终可能免费的智能经济之中逐渐变得无利可图。这一进程正处于发展之中,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的成熟,在未来的数十年中速度会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中财富的交换将会让位于合作性网络之中的关系获得,商品的生产将会被即时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所取代。
P229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信息和通信科技则大幅降低了商业供应链之中的交易成本,分散式可再生能源也很快会如此,新型的绿色能源工业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仅信息的生产和分配的成本几乎为零,可再生能源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太阳能和风能,而且几乎用之不竭。
◇对空间和时间的重新定位
P234 启蒙经济学家基于牛顿定律建立起新经济理论的决心与尝试使其以非常机械和功利的视角对空间和时间进行定义。空间被视为一个装满等待开发的有用资源的容器(储藏室)。时间则被认为是可以用来加速生产过程、创造无限经济财富的工具。人类动因被认为是作用于空间内广泛分布的资源之上的外部力量,利用科级将资源尽可能高效地转变为生产效用。这种对空间和时间的工具性观点就是经典经济理论的核心时空观。
现在这一理论已经被质疑了。
空间应该是由活跃关系所组成的共同体。在时间的安排中,效率也需要让位于可持续性。对于管理模式,我们也要重新界定,使其同自然界的再生周期相符合,而不是单一地追求生产效率。
这种从生产率到传承性、从效率到可持续性的转变,将使人类再次同我们所居住的更大的生物圈的起伏、节奏和周期保持一致。这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所在,同时也是现有的经济理论不足以成为指导新经济时代发展、创造生物圈意识的理论框架的原因所在。
◇世界上最容易落伍的东西:观念与意识
P246
【美】杰里米·里夫金 张体伟 孙豫宁(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6
ISBN 978-7-5086-3312-1
CIP(2012)第059006号
扉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拔地而起的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城郊大片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把每一栋楼房转变成住房和微型发电厂
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新的通信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再次出现——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将结合起来,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
我们将步入一个“后碳”时代。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未来的希望。
中文版序
PXIV 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分散式生产、储存(以氢的形式)、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分配和零排放的交通方式,构成了新经济模式的五个支柱。
PXV 中国也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对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却仅仅在近些年才提上日程。中国的生物能与地热能的总量也相当可观,但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对其漫长海岸线所蕴藏的潮汐能,中国也未开展有效的利用。
PXVI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了权力关系本质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均采用垂直结构,倾向于中央集权、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大权掌握在少数工业巨头手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组织模式却截然不同,其采取的是扁平化结构,由遍布全国、各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数千个中小型企业组成的网络与国际商业巨头一道共同发挥着作用。
推荐序:迎接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
PXIX 大自然的报复发出警示:人类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攫取和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再沿袭历史上少数国家以集聚世界多数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人类需要寻求更加集约、更可持续、更符合自然和社会伦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PXX 变革的动力同样来自金融和经济危机。发生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这场危机,凸显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病症;科技创新滞后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创新滞后于虚拟经济,以致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而失去平衡。越来越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依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方式,是摆脱危机和求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危机或许正在加快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到来。
PXXI 但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能源资源消耗巨大、经济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日趋脆弱……一言以蔽之,化石能源时代的负面效应表现得淋漓尽致。换言之,不调整经济结构,不推进产业升级,不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局面势将难以为继。
第一部分 即将爆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章 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危机:你一定不知道
第二章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构想
第三章 世界大趋势:第三次工业革命从理论到实践
◇“去碳化”的乌德勒支
P105 在这个新的时代,竞争的市场将越来越向合作网络让步。随着分散型资本主义的崛起,自上而下的垂直资本主义模式将逐渐被边缘化。
第二部分 新能源:将改变我们做生意的方式
第四章 能源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
P109 能源机制塑造了文明的本质,决定了文明的结构组织、商业和贸易成果的分配、政治力量的作用形式,指导社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在21世纪,对能源生产与分配的控制将由石化能源巨头转向数百万自我生产并将盈余通过信息与能源网络共享的小生产者手中。能源的民主化对我们如何在下一个世纪安排人类生活的架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正迈入分散性资本主义的时代。
◇网络时代的合作经济
P118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日渐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分布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可再生能源为基础,而这些可再生能源大部分是免费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资源、地热、生物能、海浪和潮汐能等。这些分散的资源被数百万个不同的能源采集点收集起来,通过智能网络进行整合、分配,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并维持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这种分散式的本质更需要合作性的组织结构而不是层级结构。
第五章 能源革命:无法躲避的只能面对
第六章 从全球化到洲际化
◇泛大陆的回归
P170 正如互联网将全人类连接到一个分散、合作市的虚拟空间一样,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类连接到一个与其平行的泛大陆政治空间之中。而这个政治空间是什么样的呢?作为洲际性市场和洲际治理焦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具有扁平化的组织特征和分散、合作式及网络化的特点,洲际治理和全球治理也具有同样的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结构是垂直的,组织形态是等级制和集中化的,因此单一世界政府的设想在逻辑上比较适用、当今世界的能源、通信基础设施具有节点化、相互依赖和扁平化的特征,单一世界政府的设想便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了。网络通信、新能源和新兴商业模式在全世界的发展,必将促进网络化治理在洲际和全球的发展。
◇从地缘政治到生物圈政治
P197 在这历史性的新时期,生存意味着的不是竞争而是合作,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你我相连。如果说地球更像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生态关系所组成的生命有机体,那么我们的生存则依赖于彼此合作共同保卫身处其中的全球生态系统。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含义,也是生物圈政治的的本质所在。
P197 生物圈政治为政治版图的结构性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开始开拓自己的视野,并将自己视为在同一个生物圈中生活的地球公民。全球性人权网络、全球性健康网络、全球性救灾网络、全球基因库、世界粮食银行、全球信息网络、全球网络环境、全球物种保护网络,所有的一切都是传统地缘政治向生物圈政治转变的有力证明。
第三部分 我们将进入一个合作时代
第七章 渐渐远去的亚当·斯密
◇重新定义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财富
P225 生物圈之中的新型争端将越来越多地围绕接入的权利展开。这一变化也反映出与全球化相互依赖相关的私有制的重要性正在逐渐降低。
P225 2011年1月和2月,社会媒体打碎威权统治的力量在埃及开始显现。
P226 在扁平结构的世界中,即使是知识产权这一资本最核心的特色,在商业的舞台上也已经开始瓦解,逐渐被边缘化。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信息可以自由流动”,版权和专栏越来越为人们所忽视。商业和社会生活越来越在开源社区中开展,无论从哪一点来看,知识产权都已经过时了。音乐公司是最先感受到冲击的行业。面对数百万年轻人开始在网络上免费共享歌曲的情况,音乐公司试图通过音乐版权的行为提起诉讼和利用新的编码技术创建防火墙来保护版权,但很可惜收效甚微。
P229当然,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金融资本不再起作用。它仍然担任重要的角色,只不过作用的方式截然不同了。当经济日益扁平化、分散化,对等关系逐渐取代了自由交换,企业获利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
P229 生产可交换的财富这一资本主义的基石在交换成本日益低廉、最终可能免费的智能经济之中逐渐变得无利可图。这一进程正处于发展之中,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的成熟,在未来的数十年中速度会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中财富的交换将会让位于合作性网络之中的关系获得,商品的生产将会被即时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所取代。
P229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信息和通信科技则大幅降低了商业供应链之中的交易成本,分散式可再生能源也很快会如此,新型的绿色能源工业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仅信息的生产和分配的成本几乎为零,可再生能源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太阳能和风能,而且几乎用之不竭。
◇对空间和时间的重新定位
P234 启蒙经济学家基于牛顿定律建立起新经济理论的决心与尝试使其以非常机械和功利的视角对空间和时间进行定义。空间被视为一个装满等待开发的有用资源的容器(储藏室)。时间则被认为是可以用来加速生产过程、创造无限经济财富的工具。人类动因被认为是作用于空间内广泛分布的资源之上的外部力量,利用科级将资源尽可能高效地转变为生产效用。这种对空间和时间的工具性观点就是经典经济理论的核心时空观。
现在这一理论已经被质疑了。
空间应该是由活跃关系所组成的共同体。在时间的安排中,效率也需要让位于可持续性。对于管理模式,我们也要重新界定,使其同自然界的再生周期相符合,而不是单一地追求生产效率。
这种从生产率到传承性、从效率到可持续性的转变,将使人类再次同我们所居住的更大的生物圈的起伏、节奏和周期保持一致。这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所在,同时也是现有的经济理论不足以成为指导新经济时代发展、创造生物圈意识的理论框架的原因所在。
◇世界上最容易落伍的东西:观念与意识
P246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