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倦
看书和写文字,哪样相对令我更累?
答案是看书。
因为我看书蛮专注。且因为近些年来看的书都是非常有选择性的作家,人因性情相近而在精神上感觉熟悉,在这一点上,我看书就会因为投入而感觉精神稍累。愈是平淡无华的文字,因着此为作家的性情和经历所历练出来的文字,这种杀伤力就很大。譬如我这两年喜欢的高尔泰、齐邦嫒都是此种类型。劳神伤心就伤身,这是真的。我每每看完他们的文字,因为那点感触觉得震撼不已,内心的那点很真实的感受又压抑着久久不能散。他们的文字自然不伤怀,甚至算是豁达。可是,那么所谓看起来平淡的文字,那种过千山万水隐忍后的情感慢慢地小心的渲泄一般完全渗透在字里行间,这一点文字的力量很可怕。我能看到那点东西,那种味道,明了那些一看就明白的所谓的参悟。看书就是这样。看博尔赫斯,也是这样。我时常需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冲淡内心里压抑住的那种情愫。
写文字呢?很少这么累。
从前写小说,最真实的是《十年》,写一段哭一段,那段时间太真实了,人要走,生离死别,此生最爱,知道没了,知道没办法了,知道必须得面对最真实的内心……转折点就在这里。
后来我再写差不多篇幅长度的《空城》,淡了很多,轻描淡写一般,甚至自我调侃,我常常觉得那篇小说是一桶水,哗啦地冲到地板上,地板是“十年”,要冲淡上面流淌的痕迹。
再比较满意的是《天望》。终于写了一本长篇了,五十多万字。开头难,后来越写越顺,我记得那段日子,写完预定的字数抬头看看窗外,晨曦出现,索性等天亮叫猪欢起床上学,一人坐在水池边默默地长时间地静坐,等着重新缓过神来——写文章,变成了做梦一般,要重新唤醒。
其余呢?影评、乐评和书评,散文、杂文。好些文章最后给送到什么地方发表或者给我一个链接寄一本杂志一本书过来才知道,哦,去那里了……这样的文字,写完了就写完了,花了心思看完、听完也构思完,写完,交付出去,就是那么一回事。
平日微信、空间,或是豆瓣上偶尔调侃的那些碎念,或是突然想说几句,灵感涌上来记下的那么几段点滴,随录而已,有了想法,记录了下来,忠诚的。
但我却不太觉得累。甚至可以这么说,在一种正常的工作状态之下,累了写几段文字,没灵感了,又写几段文字,翻翻书,感觉心又静下来,也找到感觉知道怎么把工作做下去了。调剂的方式居然是如此。
写文字,随手写,不过是为了放松。其实真实的我并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凭自己的影响来试图解读或者了解我。这些都不重要。我也不介意是否因为文字而保持了一种距离,从内心来说,我也习惯了对生活和所有的人保持一种清醒的自制般的距离。我需要离得远些才可以真实的感受一切。包括我自己。
答案是看书。
因为我看书蛮专注。且因为近些年来看的书都是非常有选择性的作家,人因性情相近而在精神上感觉熟悉,在这一点上,我看书就会因为投入而感觉精神稍累。愈是平淡无华的文字,因着此为作家的性情和经历所历练出来的文字,这种杀伤力就很大。譬如我这两年喜欢的高尔泰、齐邦嫒都是此种类型。劳神伤心就伤身,这是真的。我每每看完他们的文字,因为那点感触觉得震撼不已,内心的那点很真实的感受又压抑着久久不能散。他们的文字自然不伤怀,甚至算是豁达。可是,那么所谓看起来平淡的文字,那种过千山万水隐忍后的情感慢慢地小心的渲泄一般完全渗透在字里行间,这一点文字的力量很可怕。我能看到那点东西,那种味道,明了那些一看就明白的所谓的参悟。看书就是这样。看博尔赫斯,也是这样。我时常需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冲淡内心里压抑住的那种情愫。
写文字呢?很少这么累。
从前写小说,最真实的是《十年》,写一段哭一段,那段时间太真实了,人要走,生离死别,此生最爱,知道没了,知道没办法了,知道必须得面对最真实的内心……转折点就在这里。
后来我再写差不多篇幅长度的《空城》,淡了很多,轻描淡写一般,甚至自我调侃,我常常觉得那篇小说是一桶水,哗啦地冲到地板上,地板是“十年”,要冲淡上面流淌的痕迹。
再比较满意的是《天望》。终于写了一本长篇了,五十多万字。开头难,后来越写越顺,我记得那段日子,写完预定的字数抬头看看窗外,晨曦出现,索性等天亮叫猪欢起床上学,一人坐在水池边默默地长时间地静坐,等着重新缓过神来——写文章,变成了做梦一般,要重新唤醒。
其余呢?影评、乐评和书评,散文、杂文。好些文章最后给送到什么地方发表或者给我一个链接寄一本杂志一本书过来才知道,哦,去那里了……这样的文字,写完了就写完了,花了心思看完、听完也构思完,写完,交付出去,就是那么一回事。
平日微信、空间,或是豆瓣上偶尔调侃的那些碎念,或是突然想说几句,灵感涌上来记下的那么几段点滴,随录而已,有了想法,记录了下来,忠诚的。
但我却不太觉得累。甚至可以这么说,在一种正常的工作状态之下,累了写几段文字,没灵感了,又写几段文字,翻翻书,感觉心又静下来,也找到感觉知道怎么把工作做下去了。调剂的方式居然是如此。
写文字,随手写,不过是为了放松。其实真实的我并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凭自己的影响来试图解读或者了解我。这些都不重要。我也不介意是否因为文字而保持了一种距离,从内心来说,我也习惯了对生活和所有的人保持一种清醒的自制般的距离。我需要离得远些才可以真实的感受一切。包括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