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译后记
注:本篇以发泄为主,如有功课没有做好的地方,欢迎指正。特别感谢森纳乔同学的批评,以下是不排除bug的2.0版。
经过了九个月的时间,这本五百页的书终于变成了将近三十万汉字。除了如释重负之外,一时间也真的没有别的感慨。还有七八处小问题要解决,但是基本是画上了句号。
对于好奇的看客,我先大概介绍下剧情:
故事发生在三个时间段里,要的情节以一战为背景。事实上书本来还有个副标题,叫“爱与战争的故事”,所以里面当然还有各种情事。如果你对一战有所好奇,那么还是推荐一看的,毕竟里面的战争场面很写实,而且不少细节是居高临下的历史学家们一笔带过的。比如,翻译之前我对一战中的地道运用就完全不了解,至于死了多少人,到底怎么个死法,我也缺乏直观概念。
但是话说回来,写实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这让我想到了几个问题。
1)对于人们共有的体验,还有必要花大量笔墨细细描绘吗?
【上述两个问题针对文章中的性爱和血腥描写。】
2)快速的写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成功?
【这本书的作家Sebastian Faulks是速写高手,估计他写的时间没有我翻译的时间长。】
3)母语作家的英文是否真的无可挑剔?
【我曾经长期抱着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永远也比不上母语作者,这个问题是替与我相似的英文学习者问的。】
对于问题一,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有新意也倒罢了,就怕把情色写成了色情,而且还是不大高明的色情。本书的作者似乎很惧怕用朴素的语言描写生殖器以及做爱的实质,结果是用一些荒唐可笑的词组和从句搪塞过去,自以为隐晦,其实冗长恶俗,看的时候我只想跳过,翻译的时候呕进呕出。下面随便举几个例子:
p. 60
In her left hand she grasped the part of him she wanted to feel inside her...
"The part of him she wanted to feel inside her"这个除了用“雷”字,还真没有别的办法形容。
The shock and intimacy of what he had done, leaving this deposit of him, precipitated a shuddering response in her, like the first time, only shorter, fiercer...
Deposit是什么,这个是人都知道,为什么不直接说,还找个假正经的词?当然了,我觉得整段都是可以删除。除非是写电影剧本,或者是青少年读物,不然就算没做过,也知道他说的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性爱写不好是因为有难度(作者曾因为另一部小说,荣获英国年度“最差性爱描写奖”),战争写得赤裸是因为场面确实残酷,那么结尾的时候生个孩子为什么也写得那么血腥呢?
P.502
Elizabeth gasped and he looked to where the top of the skull pushed and bore down again, demanding entrance. The body split and parted for it; the head emerged, whole, straked with blood and slime, trapped around the neck by Elizabethe's divided flesh.
这个"divided flesh"是什么,所有的读者也都知道吧,非要描写的话,直接说“阴道”也未尝不可,真是何苦来着。
p.503
The baby's shoulders were slippery between his palms, but as he increased the pressure, it suddenly burst free with a sound like a giant cork being released.
把分娩比作开酒瓶,这个实在是不太高妙的比方,何况这个比方前面已经用过了(上一章,主人公把一个工兵从土堆里拔出来,作者也说像瓶塞一样)。
再说速写。去年夏天听到BBC采访本书作者,因为他当时刚为007写了续集。印象中他一天就能写好几千字,所以应该是落了笔就没有时间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上面这些文字也就一点也不令人惊奇了。与这类作家成对比的是福楼拜这种吹毛求疵的人,据说一天只能写几十个字,因为他偏执到每一页都删去一大半。相比之下,我当然更喜欢福楼拜,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有强迫症,一方面是觉得连自己都不看第二遍的东西,怎么好意思给读者看呢。
说到不看第二遍,我在翻译接近尾声的时候与作者有过一次间接的“接触”,起因是我看不懂故事尾声处地道的结构,而他在前言里提到自己画过一个图表,所以我写邮件去问他的经纪人公司索取。公司的人倒是很热心地帮我联络,结果却等来一封简短的回信,大意是,这个故事是他十几年前写的,已经不愿意去回想了,让我想怎么翻就怎么翻。我尽量礼貌地给中间人写了邮件,感谢她的帮助,同时忍不住丢了一句“这样的回答是令人失望的,因为我毕竟花了九个月时间”。我不喜欢给无辜的人施加压力,但是对于他们代理的作家,给点反馈意见或许并不过分……
去年翻译的莱辛也很多产,但是她的多产来源于有话要说,而那些话是直指心灵的,不是自我陶醉的细节描写。当然了,Faulks写一战是抱着“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的态度,动笔前也做过大量的研究——我不知道他是故意降低了自己的智商,迎合大众的品位,还是本来就是中等智商,所以只能写出平庸的书。
再说点和作者不太相关的话,如果出版社非要出版一本速写出来的书,那么也起码雇一个牛逼一点的编辑来审稿。我手头的这本书并不是第一版,但是里面还是有不少拼错的单词:
p.353
The horror of the entr'acte was bearable; they shuddered with the joy of survival, and chafed each other with the exhilaration of their relief. Their young voices rose like the squawl of starlings beneath the chandeliers.
这里chafed应该是chaffed,看上去只是个双写的问题,但是chafe的意思是“摩擦”,而chaff则是“揶揄”。squawl则有两种可能,一个是squall,是"哇哇叫"的意思,另一个是squawk,意为“刺耳地尖叫”,对照原文,觉得可能squawk更贴切。
最后说说母语问题,还是举例吧。
p.368
He wondered if he would ever refind his ease and naturalness in normal surroundings, or whether he had now evolved into a creature whose natural habitat was corrugated-iron ceilings, wooden walls and food hanging in rat-proof parcels from the rafters.
后半段缩句之后就变成了"natural habitat was ceilings, walls and food。我想大部分由基础的非母语写作者都不会写出这种质量不高的句子。话说回来,翻译美术馆画册的那段时间里,我也充分领教了中国人写中文的夸张,基本上句子一长,词语搭配就全乱套了,所以有时候距离感反而会迫使人选择精确的表达。
p.439
Evans lay tight against the tunnel wall, like and unwashed and unqualified doctor listening for signs of hostile life.
这个句子的上下文是,工兵Evans怀疑有敌情,所以掏出了一个听诊器一样的东西来听动静。“unwashed”是说不干净,“unqualified”是说不合格,那么又不干净又不合格,这个工兵还和医生有什么相似点呢?我看就只剩下那个听诊器了。总之这句话放在文中很突兀,本来是中性偏褒义的语气,这两个否定的词一用,立刻给人贬义的印象。所以说,母语写作不全都是精华,里面的糟粕静下心来就能看到了。
还有前后不一致:
p.421
In the set of the eyes of some conscripted boy I see a look of Douglas or [name illeg. Reeve?]. I can see that man's skull opening as he bent down to his friend that summer morning.
但是前文那个弯腰去搀扶同伴的既不是Douglas也不是Reeves,而是另外一个叫Studd的人。
总结一下第三个问题,我只想说,其实母语写作未必就说明没有错误,想想看我们自己提笔忘字,前言不答后语的时候,就可以想象这些英语作家们也是分等级的,力道深的当然最后就成了大师,力道浅的未必不流行,但是终究是抵不过时间和仔细的阅读的。
我这篇译后记里面举的例子大都出现在文章的最后几个章节,因为先前我也没有质疑过作者的能力,毕竟这是上了“英国史上最受欢迎小说排行榜”前二十位的作品。可是翻着翻着,我开始觉得不满,觉得作者用太多的感官描写刺激着一帮懒惰的读者,这些读者把这本书当成严肃的文学来读,但是说到底这都只是一本流行小说,当故事看看是可以的,要做文学范本,恐怕还有很大的距离。
我承认拆房子容易,造房子难,也知道挑几个错误并不见得有代表性。我的翻译,自己不好评价,只由大家拆去。
经过了九个月的时间,这本五百页的书终于变成了将近三十万汉字。除了如释重负之外,一时间也真的没有别的感慨。还有七八处小问题要解决,但是基本是画上了句号。
对于好奇的看客,我先大概介绍下剧情:
故事发生在三个时间段里,要的情节以一战为背景。事实上书本来还有个副标题,叫“爱与战争的故事”,所以里面当然还有各种情事。如果你对一战有所好奇,那么还是推荐一看的,毕竟里面的战争场面很写实,而且不少细节是居高临下的历史学家们一笔带过的。比如,翻译之前我对一战中的地道运用就完全不了解,至于死了多少人,到底怎么个死法,我也缺乏直观概念。
但是话说回来,写实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这让我想到了几个问题。
1)对于人们共有的体验,还有必要花大量笔墨细细描绘吗?
【上述两个问题针对文章中的性爱和血腥描写。】
2)快速的写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成功?
【这本书的作家Sebastian Faulks是速写高手,估计他写的时间没有我翻译的时间长。】
3)母语作家的英文是否真的无可挑剔?
【我曾经长期抱着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永远也比不上母语作者,这个问题是替与我相似的英文学习者问的。】
对于问题一,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有新意也倒罢了,就怕把情色写成了色情,而且还是不大高明的色情。本书的作者似乎很惧怕用朴素的语言描写生殖器以及做爱的实质,结果是用一些荒唐可笑的词组和从句搪塞过去,自以为隐晦,其实冗长恶俗,看的时候我只想跳过,翻译的时候呕进呕出。下面随便举几个例子:
p. 60
In her left hand she grasped the part of him she wanted to feel inside her...
"The part of him she wanted to feel inside her"这个除了用“雷”字,还真没有别的办法形容。
The shock and intimacy of what he had done, leaving this deposit of him, precipitated a shuddering response in her, like the first time, only shorter, fiercer...
Deposit是什么,这个是人都知道,为什么不直接说,还找个假正经的词?当然了,我觉得整段都是可以删除。除非是写电影剧本,或者是青少年读物,不然就算没做过,也知道他说的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性爱写不好是因为有难度(作者曾因为另一部小说,荣获英国年度“最差性爱描写奖”),战争写得赤裸是因为场面确实残酷,那么结尾的时候生个孩子为什么也写得那么血腥呢?
P.502
Elizabeth gasped and he looked to where the top of the skull pushed and bore down again, demanding entrance. The body split and parted for it; the head emerged, whole, straked with blood and slime, trapped around the neck by Elizabethe's divided flesh.
这个"divided flesh"是什么,所有的读者也都知道吧,非要描写的话,直接说“阴道”也未尝不可,真是何苦来着。
p.503
The baby's shoulders were slippery between his palms, but as he increased the pressure, it suddenly burst free with a sound like a giant cork being released.
把分娩比作开酒瓶,这个实在是不太高妙的比方,何况这个比方前面已经用过了(上一章,主人公把一个工兵从土堆里拔出来,作者也说像瓶塞一样)。
再说速写。去年夏天听到BBC采访本书作者,因为他当时刚为007写了续集。印象中他一天就能写好几千字,所以应该是落了笔就没有时间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上面这些文字也就一点也不令人惊奇了。与这类作家成对比的是福楼拜这种吹毛求疵的人,据说一天只能写几十个字,因为他偏执到每一页都删去一大半。相比之下,我当然更喜欢福楼拜,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有强迫症,一方面是觉得连自己都不看第二遍的东西,怎么好意思给读者看呢。
说到不看第二遍,我在翻译接近尾声的时候与作者有过一次间接的“接触”,起因是我看不懂故事尾声处地道的结构,而他在前言里提到自己画过一个图表,所以我写邮件去问他的经纪人公司索取。公司的人倒是很热心地帮我联络,结果却等来一封简短的回信,大意是,这个故事是他十几年前写的,已经不愿意去回想了,让我想怎么翻就怎么翻。我尽量礼貌地给中间人写了邮件,感谢她的帮助,同时忍不住丢了一句“这样的回答是令人失望的,因为我毕竟花了九个月时间”。我不喜欢给无辜的人施加压力,但是对于他们代理的作家,给点反馈意见或许并不过分……
去年翻译的莱辛也很多产,但是她的多产来源于有话要说,而那些话是直指心灵的,不是自我陶醉的细节描写。当然了,Faulks写一战是抱着“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的态度,动笔前也做过大量的研究——我不知道他是故意降低了自己的智商,迎合大众的品位,还是本来就是中等智商,所以只能写出平庸的书。
再说点和作者不太相关的话,如果出版社非要出版一本速写出来的书,那么也起码雇一个牛逼一点的编辑来审稿。我手头的这本书并不是第一版,但是里面还是有不少拼错的单词:
p.353
The horror of the entr'acte was bearable; they shuddered with the joy of survival, and chafed each other with the exhilaration of their relief. Their young voices rose like the squawl of starlings beneath the chandeliers.
这里chafed应该是chaffed,看上去只是个双写的问题,但是chafe的意思是“摩擦”,而chaff则是“揶揄”。squawl则有两种可能,一个是squall,是"哇哇叫"的意思,另一个是squawk,意为“刺耳地尖叫”,对照原文,觉得可能squawk更贴切。
最后说说母语问题,还是举例吧。
p.368
He wondered if he would ever refind his ease and naturalness in normal surroundings, or whether he had now evolved into a creature whose natural habitat was corrugated-iron ceilings, wooden walls and food hanging in rat-proof parcels from the rafters.
后半段缩句之后就变成了"natural habitat was ceilings, walls and food。我想大部分由基础的非母语写作者都不会写出这种质量不高的句子。话说回来,翻译美术馆画册的那段时间里,我也充分领教了中国人写中文的夸张,基本上句子一长,词语搭配就全乱套了,所以有时候距离感反而会迫使人选择精确的表达。
p.439
Evans lay tight against the tunnel wall, like and unwashed and unqualified doctor listening for signs of hostile life.
这个句子的上下文是,工兵Evans怀疑有敌情,所以掏出了一个听诊器一样的东西来听动静。“unwashed”是说不干净,“unqualified”是说不合格,那么又不干净又不合格,这个工兵还和医生有什么相似点呢?我看就只剩下那个听诊器了。总之这句话放在文中很突兀,本来是中性偏褒义的语气,这两个否定的词一用,立刻给人贬义的印象。所以说,母语写作不全都是精华,里面的糟粕静下心来就能看到了。
还有前后不一致:
p.421
In the set of the eyes of some conscripted boy I see a look of Douglas or [name illeg. Reeve?]. I can see that man's skull opening as he bent down to his friend that summer morning.
但是前文那个弯腰去搀扶同伴的既不是Douglas也不是Reeves,而是另外一个叫Studd的人。
总结一下第三个问题,我只想说,其实母语写作未必就说明没有错误,想想看我们自己提笔忘字,前言不答后语的时候,就可以想象这些英语作家们也是分等级的,力道深的当然最后就成了大师,力道浅的未必不流行,但是终究是抵不过时间和仔细的阅读的。
我这篇译后记里面举的例子大都出现在文章的最后几个章节,因为先前我也没有质疑过作者的能力,毕竟这是上了“英国史上最受欢迎小说排行榜”前二十位的作品。可是翻着翻着,我开始觉得不满,觉得作者用太多的感官描写刺激着一帮懒惰的读者,这些读者把这本书当成严肃的文学来读,但是说到底这都只是一本流行小说,当故事看看是可以的,要做文学范本,恐怕还有很大的距离。
我承认拆房子容易,造房子难,也知道挑几个错误并不见得有代表性。我的翻译,自己不好评价,只由大家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