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者于正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订阅号 《有个故事》
关注《有个故事》,看“有态度有角度有深度”的原创人物故事、热闻观察和文化述评。我们还有一个黄金子栏目【凡人来信】,欢迎你的来稿,我们的口号是:在这里,看见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出处,并给我发邮件告知。投稿以及联系邮箱:supper2004@163.com
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有个故事》,你可以用手机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侵略者于正
文/刘炎迅
1、
白羊座的琼瑶阿姨,再次展示了她好强的一面,当她将那封公开信发出时,估计有些人会忍不住去翻看一下星座分析,在描述白羊女时,有一条是这样描述的:“很多人会认为白羊座的女人总是尖嘴利牙的得理不饶人。正因为如此,她们常常会吃些暗亏,受到挫折……”
此时来看,对于76岁的琼瑶阿姨,别有一番感触在心头。她在公开信里说:“22年前,我曾经拍摄我的著作《梅花烙》,当时轰动一时。22年后的今天,我正忙着将此剧重新编撰。就在此时,惊闻湖南卫视要播出于正的《宫锁连城》,将《梅花烙》的故事全部抄袭!我们核对该剧本,这才惊知,所有《梅花烙》的剧情和桥段,全部被此剧盗用!”
《宫锁连城》的编剧,是1978年出生的浙江海宁人于正,22年前,他14岁。14岁的孩子,那时还叫余征。他是双鱼座,据说,双鱼男“有可能终生都充满着幻想,你最好选择需要幻想或想象的职业,音乐、艺术创作、电影、电视、戏剧、尤其是舞蹈。”这么看起来,于正还是入对行了,电视剧编剧,说起了不就是一个需要“充满幻想”的职业吗?通过虚构,营造一个世界,几段人生。
2、
22年前,1992年,是一个颇值得回味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好些事儿,比如有世界权威组织宣称,味精无害。又比如小平同志南巡,他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一年,中共十四大召开,高层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由此进一步加快。
这一年,大陆的电视剧市场,还刚刚起步,琼瑶的台湾言情剧,和香港TVB肥皂剧,是大众电视机里的主要消遣对象,当时,那部引发万人空巷盛况的时代神剧《渴望》,已经播出有两年,而后来另一部引发大众热潮的时代神剧《北京人在纽约》,还要过两年,才会出现。
那是个物资由匮乏逐渐转为丰盈的起步的年份,人们的思想,以及娱乐观念,都在随之慢慢丰盈,当时电视上还没有后来那么多的娱乐节目,此时人们最喜欢看的一档综艺节目,是每周六的《综艺大观》,它就像小村晚一样,寄托着辛劳一周的众生,在周六的晚上,获得一个小时的放松和娱乐。
不过那是一个即将向前飞奔的年份,大批体制内的官员下海,形成后来所谓的“92派企业家”,中国大陆的商业氛围和市场经济的逻辑,开始疯狂生长。
那时候的琼瑶,已经写出了《在水一方》、《海鸥飞处彩云飞》、《六个梦》等牛逼剧集,正是如日中天的红人,也进一步奠定了她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的地位。这其中,也包括于正。
在《梅花烙》首播后的22年后,当年少年于正,已经是大陆最红的青年编剧,他的很多剧集,被导演们视为收视率保证。他也长成了身高1米78,体重80公斤的胖子,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而此时的琼瑶,逐渐衰落,不过也在为自己的翻新的《梅花烙》忙碌着,当她看到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在说,于正的《宫锁连城》有太多桥段与《梅花烙》相似时,坐不住了,两个相似的剧集,先后播放,是否会形成收视竞争关系,我不好说,但在琼瑶看来,“已经被欺凌到无法沉默”,“心如刀绞,一气之下,已经病倒”。
在琼瑶的公开信发出2小时后,于正也通过长微博,发表了回应,他称呼琼瑶为“亲爱的阿姨”,并说:“作为您的粉丝,我们从小就看着您的戏长大……我们一直把您的审美和捧起来的演员当做学习的楷模对待。”
3、
整个90年代,都是琼瑶的年代,到了1998年,她的《还珠格格》,将她的编剧神话,伴随着巨牛逼的收视率,推向一个至尊高潮。那一年,于正最终放弃了做演员的梦想,开始跟着香港著名导演李惠民,学习影视剧编剧和拍摄。那是他入行的年份。
一路到今天,于正已经是当下最红的编剧之一。他有些口无遮拦,常常引发口水战,也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话题人物,他是收视率的保证,也是报纸版面八卦的提供者。
我为了写这篇文章,也看了很多有关于正的新闻和资料,一个基本的事实可以确认的是,于正也是用心的,去研究,据说他曾广泛的看各种流行电视剧,找出其中流行亮点,只要大家喜欢的,就拿来我用,哪管他洪水滔滔。所以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剧很山寨,很雷,很有硬伤,但只要好看,就有人买单。有收视率,就好。
对于琼瑶来说,于正是晚辈,但更是一个年轻气盛的“侵略者”。因为她看到,“眼尖的网友们发现,剧情时而有《还珠格格》的影子,时而有《韦小宝》模式,女主角连城身上还间或有甄嬛娘娘的优点。”
某种意义上说,这时候的于正,就是90年代的琼瑶。
所谓侵略者,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侵,人一步步扫地,借用步步进逼之意。略,界,经略划界,借用分界授田之意。
这么来看,对于逐渐衰老的琼瑶阿姨,自己的电视剧的地盘,其实已经被侵占了,因为一个人的看电视时间,就那么多,一个电视台愿意花巨资引进并放在黄金时代播出的电视,只能是顾此失彼。
看于正在媒体前的言论,基本可以看出,这个家伙口无遮拦,但又深谙厚黑哲学,面向商业,只要能赚钱和收视率,怎么搞都行,目的第一,手段随便。
他曾这样说:“《大长今》你说有多少原创性,就是因为漂亮,服饰好,你没见过那么唯美的东西,很精致,一下子就把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就变成他的了,这叫文化侵略。为什么中国人强调大题材,制作出来会不好看,人家不买?OK,那你就做出一个亮丽的,青春的,全球都爱看的。”
4、
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各种山寨剧,各种山寨的综艺节目,原创力不足,这当中,有些是打着买了版权的合法之作,有的是嚷着向经典致敬的诚意之作,有的则是强调不过巧合的自我创作。
孰是孰非,只有看官自己来评说。
所以这个时候琼瑶阿姨出来苦情兮兮的网络上访,能得到有些人同情,但更多人应该无所谓。对于这个时代,琼瑶太老了,她的剧集,都在时光里。她和于正恰好代表了两个时代。
模样和借鉴,遇到了商业主义时,就有了利益纠葛,就更加显性了,矛盾了。
于正曾经师从TVB编剧和导演,其实TVB剧集就是最工业化的产品,将雷同的角色,雷同的剧情,雷同的人物关系,雷同的台词,组合成一个看似崭新的电视剧,这是最普遍的情况,你看那些行业剧,扫黄也好,缉毒也好,或者廉政公署也好,在交代行业特征的基础上,基本的剧情结构是极为相似的。
最近十几年,中国的电视剧市场越发爆发,热钱涌动,一个题材火了,一窝蜂都拥挤上来,有钱的出钱,拉队伍拍片子,目的明确,手段娴熟,按照相似的剧情结构,人物关系,稍加些改动,就又是一部新电视剧了,你可以看看,抗战剧,谍战剧,婆媳剧,年代剧,每一种类型,都有一个基本的路子,基本的人物关系,基本的剧情设定。
而最新这些年,湖南卫视自制剧,就是山寨剧的开始,克隆国外,克隆港台,于正不过是这个浪潮里,做的比较极致的人。
5、
娱乐工业化推进,手段有了,但版权和细节创新的意识,还有待强化,当然前者始终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而后者,你也很难说那些爆红的电视剧,一点儿细节创新都没有,这也是不公平的,但很弱。
这次之所以成为大新闻,是于正遇到了琼瑶,这次《宫锁连城》,一个最醒目的桥段是,那个用作剧情核心的女子的朱砂痣,以及相似的一些细节。
我看到网上有一个说法,“也有不少眼尖的网友发现,琼瑶的新戏《花非花雾非雾》即将播出,而《宫3》的收视率很可能也会上涨,不管两人掐架结局如何,这两部戏现在可谓是红了。更有网友忧心这不会就是于正的炒作吧。”
仅仅就这个看法的存在,怎么看,都是于正赢了。
于是这个实用主义者,是一个医生,号准了这个时代的脉而已,你骂也好,赞也罢,都得承认,总有些时候,你会在那些肥皂剧前,轻松一下,消耗一下,压力那么大,怎么开心怎么来,仅此而已。
在回应琼瑶的公开信时,于正这样说:“请相信这绝对只是一次巧合和误伤……艺术本来是需要继承和发展的,您一直是中国言情剧的鼻祖,您对中国编剧技巧和故事架构的创新和发展无人能及……我们一直在学习,也希望能够继续仰望您。”
于正的这番话,对于白羊座的琼瑶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忍不住要抄一段星座分析,对于白羊女,“这一点你可千万要记住,她情愿听你令她心碎的忏悔,也不要接受美丽的谎言。”
关注《有个故事》,看“有态度有角度有深度”的原创人物故事、热闻观察和文化述评。我们还有一个黄金子栏目【凡人来信】,欢迎你的来稿,我们的口号是:在这里,看见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出处,并给我发邮件告知。投稿以及联系邮箱:supper2004@163.com
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有个故事》,你可以用手机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 |
侵略者于正
文/刘炎迅
1、
白羊座的琼瑶阿姨,再次展示了她好强的一面,当她将那封公开信发出时,估计有些人会忍不住去翻看一下星座分析,在描述白羊女时,有一条是这样描述的:“很多人会认为白羊座的女人总是尖嘴利牙的得理不饶人。正因为如此,她们常常会吃些暗亏,受到挫折……”
此时来看,对于76岁的琼瑶阿姨,别有一番感触在心头。她在公开信里说:“22年前,我曾经拍摄我的著作《梅花烙》,当时轰动一时。22年后的今天,我正忙着将此剧重新编撰。就在此时,惊闻湖南卫视要播出于正的《宫锁连城》,将《梅花烙》的故事全部抄袭!我们核对该剧本,这才惊知,所有《梅花烙》的剧情和桥段,全部被此剧盗用!”
《宫锁连城》的编剧,是1978年出生的浙江海宁人于正,22年前,他14岁。14岁的孩子,那时还叫余征。他是双鱼座,据说,双鱼男“有可能终生都充满着幻想,你最好选择需要幻想或想象的职业,音乐、艺术创作、电影、电视、戏剧、尤其是舞蹈。”这么看起来,于正还是入对行了,电视剧编剧,说起了不就是一个需要“充满幻想”的职业吗?通过虚构,营造一个世界,几段人生。
2、
22年前,1992年,是一个颇值得回味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好些事儿,比如有世界权威组织宣称,味精无害。又比如小平同志南巡,他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一年,中共十四大召开,高层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由此进一步加快。
这一年,大陆的电视剧市场,还刚刚起步,琼瑶的台湾言情剧,和香港TVB肥皂剧,是大众电视机里的主要消遣对象,当时,那部引发万人空巷盛况的时代神剧《渴望》,已经播出有两年,而后来另一部引发大众热潮的时代神剧《北京人在纽约》,还要过两年,才会出现。
那是个物资由匮乏逐渐转为丰盈的起步的年份,人们的思想,以及娱乐观念,都在随之慢慢丰盈,当时电视上还没有后来那么多的娱乐节目,此时人们最喜欢看的一档综艺节目,是每周六的《综艺大观》,它就像小村晚一样,寄托着辛劳一周的众生,在周六的晚上,获得一个小时的放松和娱乐。
不过那是一个即将向前飞奔的年份,大批体制内的官员下海,形成后来所谓的“92派企业家”,中国大陆的商业氛围和市场经济的逻辑,开始疯狂生长。
那时候的琼瑶,已经写出了《在水一方》、《海鸥飞处彩云飞》、《六个梦》等牛逼剧集,正是如日中天的红人,也进一步奠定了她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的地位。这其中,也包括于正。
在《梅花烙》首播后的22年后,当年少年于正,已经是大陆最红的青年编剧,他的很多剧集,被导演们视为收视率保证。他也长成了身高1米78,体重80公斤的胖子,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而此时的琼瑶,逐渐衰落,不过也在为自己的翻新的《梅花烙》忙碌着,当她看到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在说,于正的《宫锁连城》有太多桥段与《梅花烙》相似时,坐不住了,两个相似的剧集,先后播放,是否会形成收视竞争关系,我不好说,但在琼瑶看来,“已经被欺凌到无法沉默”,“心如刀绞,一气之下,已经病倒”。
在琼瑶的公开信发出2小时后,于正也通过长微博,发表了回应,他称呼琼瑶为“亲爱的阿姨”,并说:“作为您的粉丝,我们从小就看着您的戏长大……我们一直把您的审美和捧起来的演员当做学习的楷模对待。”
3、
整个90年代,都是琼瑶的年代,到了1998年,她的《还珠格格》,将她的编剧神话,伴随着巨牛逼的收视率,推向一个至尊高潮。那一年,于正最终放弃了做演员的梦想,开始跟着香港著名导演李惠民,学习影视剧编剧和拍摄。那是他入行的年份。
一路到今天,于正已经是当下最红的编剧之一。他有些口无遮拦,常常引发口水战,也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话题人物,他是收视率的保证,也是报纸版面八卦的提供者。
我为了写这篇文章,也看了很多有关于正的新闻和资料,一个基本的事实可以确认的是,于正也是用心的,去研究,据说他曾广泛的看各种流行电视剧,找出其中流行亮点,只要大家喜欢的,就拿来我用,哪管他洪水滔滔。所以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剧很山寨,很雷,很有硬伤,但只要好看,就有人买单。有收视率,就好。
对于琼瑶来说,于正是晚辈,但更是一个年轻气盛的“侵略者”。因为她看到,“眼尖的网友们发现,剧情时而有《还珠格格》的影子,时而有《韦小宝》模式,女主角连城身上还间或有甄嬛娘娘的优点。”
某种意义上说,这时候的于正,就是90年代的琼瑶。
所谓侵略者,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侵,人一步步扫地,借用步步进逼之意。略,界,经略划界,借用分界授田之意。
这么来看,对于逐渐衰老的琼瑶阿姨,自己的电视剧的地盘,其实已经被侵占了,因为一个人的看电视时间,就那么多,一个电视台愿意花巨资引进并放在黄金时代播出的电视,只能是顾此失彼。
看于正在媒体前的言论,基本可以看出,这个家伙口无遮拦,但又深谙厚黑哲学,面向商业,只要能赚钱和收视率,怎么搞都行,目的第一,手段随便。
他曾这样说:“《大长今》你说有多少原创性,就是因为漂亮,服饰好,你没见过那么唯美的东西,很精致,一下子就把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就变成他的了,这叫文化侵略。为什么中国人强调大题材,制作出来会不好看,人家不买?OK,那你就做出一个亮丽的,青春的,全球都爱看的。”
4、
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各种山寨剧,各种山寨的综艺节目,原创力不足,这当中,有些是打着买了版权的合法之作,有的是嚷着向经典致敬的诚意之作,有的则是强调不过巧合的自我创作。
孰是孰非,只有看官自己来评说。
所以这个时候琼瑶阿姨出来苦情兮兮的网络上访,能得到有些人同情,但更多人应该无所谓。对于这个时代,琼瑶太老了,她的剧集,都在时光里。她和于正恰好代表了两个时代。
模样和借鉴,遇到了商业主义时,就有了利益纠葛,就更加显性了,矛盾了。
于正曾经师从TVB编剧和导演,其实TVB剧集就是最工业化的产品,将雷同的角色,雷同的剧情,雷同的人物关系,雷同的台词,组合成一个看似崭新的电视剧,这是最普遍的情况,你看那些行业剧,扫黄也好,缉毒也好,或者廉政公署也好,在交代行业特征的基础上,基本的剧情结构是极为相似的。
最近十几年,中国的电视剧市场越发爆发,热钱涌动,一个题材火了,一窝蜂都拥挤上来,有钱的出钱,拉队伍拍片子,目的明确,手段娴熟,按照相似的剧情结构,人物关系,稍加些改动,就又是一部新电视剧了,你可以看看,抗战剧,谍战剧,婆媳剧,年代剧,每一种类型,都有一个基本的路子,基本的人物关系,基本的剧情设定。
而最新这些年,湖南卫视自制剧,就是山寨剧的开始,克隆国外,克隆港台,于正不过是这个浪潮里,做的比较极致的人。
5、
娱乐工业化推进,手段有了,但版权和细节创新的意识,还有待强化,当然前者始终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而后者,你也很难说那些爆红的电视剧,一点儿细节创新都没有,这也是不公平的,但很弱。
这次之所以成为大新闻,是于正遇到了琼瑶,这次《宫锁连城》,一个最醒目的桥段是,那个用作剧情核心的女子的朱砂痣,以及相似的一些细节。
我看到网上有一个说法,“也有不少眼尖的网友发现,琼瑶的新戏《花非花雾非雾》即将播出,而《宫3》的收视率很可能也会上涨,不管两人掐架结局如何,这两部戏现在可谓是红了。更有网友忧心这不会就是于正的炒作吧。”
仅仅就这个看法的存在,怎么看,都是于正赢了。
于是这个实用主义者,是一个医生,号准了这个时代的脉而已,你骂也好,赞也罢,都得承认,总有些时候,你会在那些肥皂剧前,轻松一下,消耗一下,压力那么大,怎么开心怎么来,仅此而已。
在回应琼瑶的公开信时,于正这样说:“请相信这绝对只是一次巧合和误伤……艺术本来是需要继承和发展的,您一直是中国言情剧的鼻祖,您对中国编剧技巧和故事架构的创新和发展无人能及……我们一直在学习,也希望能够继续仰望您。”
于正的这番话,对于白羊座的琼瑶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忍不住要抄一段星座分析,对于白羊女,“这一点你可千万要记住,她情愿听你令她心碎的忏悔,也不要接受美丽的谎言。”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