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小感-红楼梦
整理控总觉得还是要来梳理下。
注册MOOC的第一门课,当时正好读了红楼梦,了解了一些红学,自觉对红楼梦至少是有概念的,Racha携领进入mooc后随手翻到的课程,正好又是中文授课不费力就学了起来。
课程内容设置和我预先的设想不太一样,本来以为会偏重文本的部分(比较无知),其实整个的高度和内涵要比我想的更高阶很多呢,总之是收获了不少。
第一周内容关于如何读书的领悟,读者之难打脸无数(1容易用直觉的反应在常识的阶层上理解文本,即用所熟悉的时空背景、个人的人生经验、乃至于对世界的常识性的理解来解读经典。2注意细节。读者往往被渲染力十足的所谓经典画面所吸引沉溺,以致被局限。3不自觉地用现代价值观分析具有传统背景的经典文本。4不自觉地用现代价值观分析具有传统背景的经典文本。),其中的觉悟就和《如何阅读一本书》类似,要区分意见与知识,在没有充分的了解不随意批评,批评要确有所指。
插一句,台大史记的课程在正式上课之前也有先修知识的学习(关于学历史的作用),通过先修部分更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以及这门课所能带给你的东西,而不是一股脑的扔货给你的教学方式,我很欣赏。
第二周是一些外围信息,应该算背景资料的补充。包括曹雪芹其人、旗人贵族、创作意图等的介绍和了解,与红楼梦文本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算是补缺了这一块的知识。
第三周是对贵族世家的一个整体介绍,包括他们的礼法观、旗人习俗,结合了文本内容相印证。真心感到自己所读甚浅,有了这些时代背景的补充,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人物。就如第一堂课所说,我们真的会不自觉的将现代的价值观代入其中而随意的评论,真心的不尊重。
第四周通过宝钗的嫁祸论,勾画了世族家庭的人际网络。前半段分析宝钗嫁祸论这个事情的不合理(讲真本来也没觉得是嫁祸),后半段分析了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虽然有小部分内容不同意,但总是的分析提出了很多自己没有细想过观点。
第五周的爱情论,实在是讲的太棒了。红楼梦中所推崇的爱情是怎样的?从古代言情小说牡丹亭西厢记说起,不由发现原来中国古代的言情小说都是此类的一见钟情式的,这与古时男女无法私相授受的时代背景有关,男女一见倾心二见上床,什么“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听着特别有意境实则荒唐可笑,混淆了情欲与爱情。再联系红楼梦中的一见钟情的案例,几乎没有好的ending,不难看出曹公对此的不齿。再回看宝玉与黛玉的感情,有其日久生情的长度、深度与厚度,又观藕官,一味因死不续之类的反叫死者不安,能够对抗时间、对抗遗忘的爱才是至情,无关形式。虽为解读,但谈的也是老师的爱情观,实在是很很成熟很有见地。
生命教给我们,爱并非存在于互相的凝视,二是两个人一起望向外在的同一方向。——《风沙星辰》最后的结语,真美好。
第六周继续人际网络,研究袭人告密说。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事,课程容量有限,所以挑选一些点来讲。
这门课课程和作业针对的不是扫盲人群,基本要至少通读过一遍红楼梦才能跟吧。
作业的部分都是开放题,跟我们从小到大接触过的试题都完全不同,与我来说很新颖有趣。题目对老师的见解,同意或者不同意都可以,但无论同意与否都请举出文本中的例子。还有一次作业是续写一小段红楼梦,可以选择任何未尽桥段,也特别开放有趣。最后两周的题目分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基本就是总结课堂内容,主观题会比较思辨,让你推理告密说的凶手之类的拿出文本证明。我比较懒都做了客观题。作业总体都是需要耗费时间的那种,感觉很像国外的课堂,如果要把作业做好,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形成一定的观点再整理出来,相信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可以收获很多。
批作业时候也就比较欢乐了,牛人满多的,牛人都去做主观题了哈哈,真是各显身手。第一周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明白作业得分点,后来算是明白了,反正不管你说啥,请拿出证据,逼得你去读文本,真正是践行了“在没有充分的了解不随意批评,批评要确有所指。”互评特别好处的地方就是可以看别人的思维,也会很有启发,还可以留言哈哈。
比较交大数学课和台大红楼梦,数学课概括性强,不深入,可以说学到的东西不多,了解的多是概念,不知道其他国内课程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情况。台大最近还有上史记,加上之前的红楼梦感受,觉得老师还是很用心在做的,东西会讲的很细很深入,又注重一些思辨的部分,真的能有收获体悟的那种。所以以后都会多考虑台大有兴趣的课程来跟。
注册MOOC的第一门课,当时正好读了红楼梦,了解了一些红学,自觉对红楼梦至少是有概念的,Racha携领进入mooc后随手翻到的课程,正好又是中文授课不费力就学了起来。
课程内容设置和我预先的设想不太一样,本来以为会偏重文本的部分(比较无知),其实整个的高度和内涵要比我想的更高阶很多呢,总之是收获了不少。
第一周内容关于如何读书的领悟,读者之难打脸无数(1容易用直觉的反应在常识的阶层上理解文本,即用所熟悉的时空背景、个人的人生经验、乃至于对世界的常识性的理解来解读经典。2注意细节。读者往往被渲染力十足的所谓经典画面所吸引沉溺,以致被局限。3不自觉地用现代价值观分析具有传统背景的经典文本。4不自觉地用现代价值观分析具有传统背景的经典文本。),其中的觉悟就和《如何阅读一本书》类似,要区分意见与知识,在没有充分的了解不随意批评,批评要确有所指。
插一句,台大史记的课程在正式上课之前也有先修知识的学习(关于学历史的作用),通过先修部分更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以及这门课所能带给你的东西,而不是一股脑的扔货给你的教学方式,我很欣赏。
第二周是一些外围信息,应该算背景资料的补充。包括曹雪芹其人、旗人贵族、创作意图等的介绍和了解,与红楼梦文本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算是补缺了这一块的知识。
第三周是对贵族世家的一个整体介绍,包括他们的礼法观、旗人习俗,结合了文本内容相印证。真心感到自己所读甚浅,有了这些时代背景的补充,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人物。就如第一堂课所说,我们真的会不自觉的将现代的价值观代入其中而随意的评论,真心的不尊重。
第四周通过宝钗的嫁祸论,勾画了世族家庭的人际网络。前半段分析宝钗嫁祸论这个事情的不合理(讲真本来也没觉得是嫁祸),后半段分析了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虽然有小部分内容不同意,但总是的分析提出了很多自己没有细想过观点。
第五周的爱情论,实在是讲的太棒了。红楼梦中所推崇的爱情是怎样的?从古代言情小说牡丹亭西厢记说起,不由发现原来中国古代的言情小说都是此类的一见钟情式的,这与古时男女无法私相授受的时代背景有关,男女一见倾心二见上床,什么“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听着特别有意境实则荒唐可笑,混淆了情欲与爱情。再联系红楼梦中的一见钟情的案例,几乎没有好的ending,不难看出曹公对此的不齿。再回看宝玉与黛玉的感情,有其日久生情的长度、深度与厚度,又观藕官,一味因死不续之类的反叫死者不安,能够对抗时间、对抗遗忘的爱才是至情,无关形式。虽为解读,但谈的也是老师的爱情观,实在是很很成熟很有见地。
生命教给我们,爱并非存在于互相的凝视,二是两个人一起望向外在的同一方向。——《风沙星辰》最后的结语,真美好。
第六周继续人际网络,研究袭人告密说。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事,课程容量有限,所以挑选一些点来讲。
这门课课程和作业针对的不是扫盲人群,基本要至少通读过一遍红楼梦才能跟吧。
作业的部分都是开放题,跟我们从小到大接触过的试题都完全不同,与我来说很新颖有趣。题目对老师的见解,同意或者不同意都可以,但无论同意与否都请举出文本中的例子。还有一次作业是续写一小段红楼梦,可以选择任何未尽桥段,也特别开放有趣。最后两周的题目分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基本就是总结课堂内容,主观题会比较思辨,让你推理告密说的凶手之类的拿出文本证明。我比较懒都做了客观题。作业总体都是需要耗费时间的那种,感觉很像国外的课堂,如果要把作业做好,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形成一定的观点再整理出来,相信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可以收获很多。
批作业时候也就比较欢乐了,牛人满多的,牛人都去做主观题了哈哈,真是各显身手。第一周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明白作业得分点,后来算是明白了,反正不管你说啥,请拿出证据,逼得你去读文本,真正是践行了“在没有充分的了解不随意批评,批评要确有所指。”互评特别好处的地方就是可以看别人的思维,也会很有启发,还可以留言哈哈。
比较交大数学课和台大红楼梦,数学课概括性强,不深入,可以说学到的东西不多,了解的多是概念,不知道其他国内课程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情况。台大最近还有上史记,加上之前的红楼梦感受,觉得老师还是很用心在做的,东西会讲的很细很深入,又注重一些思辨的部分,真的能有收获体悟的那种。所以以后都会多考虑台大有兴趣的课程来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