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的应对
别人难过的时候,我们常常给予安慰。倾听,陪伴,或者一个拥抱,往往可以让对方的情绪得以缓解,不再那么难过,这也是我们希望发生的效果。有时却有这样的误解,以为我们只要把这个效果告诉对方就可以了。比如说“不要难过,难过对这件事的解决没有好处”。难过中的人听到这样的话,自然是很难缓解的。
一句话,一个行为有它的含义,也有它的效果。倾听与陪伴常常表示着关心,是一种共情行为,在这种合适的行为之下产生了对方情绪平复的效果。而理智分析告知对方不要难过及其理由,却潜在地要求难过中的人进行理性思考,这自然是不容易实现的,反而让对方没有被共情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不被理解与被否认的感觉。
还有一种可能回应,比如说“这种人就是十分可恶,自私自利/卑劣/粗俗野蛮,简直应该被XXX。”这种顺着说的回应是理解了难过的人的感受的,十分同仇敌忾。除了被理解的感觉,还会让当事人有一种“报仇的快感”。这种说法在意识中把对方“下位化”,同时也就把自身“上位化”,并且幻想了一种对方应遭到惩罚的情景(这会被认为是一个理智社会所应该做到的 ),从而得到一种心理补偿。
但是这种回应却是饮鸩止渴。受难者终将并反复经历到,一个在我幻想中位于下位并理应受到惩罚的人却不断地在现实中成功刺伤我,并且没有受到惩罚。这现实的经历不断发生反而最终加重主体的痛苦,因为这使得主体在理想场景中的暂时满足与超越理智的现实伤害的中不断延拓,在循环中反复并逐渐走向更深重的痛苦。
那么,我们一个人的时候又是如何安慰自己的呢?同样地,我们在尝试扮演一个他人的角色来与自己的痛苦对话。倾听陪伴、理智地压抑或者在理想中报复。
大多人似乎都是很少与自己的感受本身共处的。好的感受来了,我们去追求好的东西,享用连绵的快感。坏的感受来了,我们去回避坏的东西。我们总是直接行动了,以及思维了。在上面所说的难过状态无法通过行动改变外物来回避掉时,我们的思维行动起来。或者理智地告诉自己这是不理智的,或者便采取精神胜利法,或者别的什么方式。
一个人对待自己与对待他人的方式在这里往往是一致的。如果把自我当成一个他人来理解,那么这里只有一套结构。一个可以和自己感受静处的人,往往也能和别人的感受静处(或者反过来认识)。当安慰我们的人告诉我们“难过没有用”或“对方是个恶棍,应该遭报应”的时候,他们也常常是这么对待自己的。我们的负面情绪与不良状态,激发起了他自己内心的类似感受,他们对我们说的分析与要求,其实是在对自己说。
一个是没法通过告诉自己“难过无用”而消灭难过的,就好像一个人是也没法拽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提起来的。一个人也是没法通过胜利法让痛苦消失的,就好像一个人也没法通过给打人的人身上贴上“坏蛋”的纸条以使得他的拳头打人不疼(似乎彻底的精神分裂,即把现实地疼痛承受者指派给另一个我,倒是真的可能消除精神胜利那个我的痛苦,只是代价惨重)。
也许我们难过时别人倾听、陪伴以及拥抱可以安慰到我们这件事,可以对我们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有所启发 。我们可以看一看这个感受,听一听这个感受它想说些什么。而不是去评论、否认、鼓动它。常常是,当这份感受在我们自己营造的安全与关心的环境中释放出来后,就会发生与别人安慰时一样甚至更好地效果。当然,向他人求助是把压力给了对方,向自己求助就需要我们自己承受住情绪的阵痛。这件事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幸好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尝试、练习而进步。
一句话,一个行为有它的含义,也有它的效果。倾听与陪伴常常表示着关心,是一种共情行为,在这种合适的行为之下产生了对方情绪平复的效果。而理智分析告知对方不要难过及其理由,却潜在地要求难过中的人进行理性思考,这自然是不容易实现的,反而让对方没有被共情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不被理解与被否认的感觉。
还有一种可能回应,比如说“这种人就是十分可恶,自私自利/卑劣/粗俗野蛮,简直应该被XXX。”这种顺着说的回应是理解了难过的人的感受的,十分同仇敌忾。除了被理解的感觉,还会让当事人有一种“报仇的快感”。这种说法在意识中把对方“下位化”,同时也就把自身“上位化”,并且幻想了一种对方应遭到惩罚的情景(这会被认为是一个理智社会所应该做到的 ),从而得到一种心理补偿。
但是这种回应却是饮鸩止渴。受难者终将并反复经历到,一个在我幻想中位于下位并理应受到惩罚的人却不断地在现实中成功刺伤我,并且没有受到惩罚。这现实的经历不断发生反而最终加重主体的痛苦,因为这使得主体在理想场景中的暂时满足与超越理智的现实伤害的中不断延拓,在循环中反复并逐渐走向更深重的痛苦。
那么,我们一个人的时候又是如何安慰自己的呢?同样地,我们在尝试扮演一个他人的角色来与自己的痛苦对话。倾听陪伴、理智地压抑或者在理想中报复。
大多人似乎都是很少与自己的感受本身共处的。好的感受来了,我们去追求好的东西,享用连绵的快感。坏的感受来了,我们去回避坏的东西。我们总是直接行动了,以及思维了。在上面所说的难过状态无法通过行动改变外物来回避掉时,我们的思维行动起来。或者理智地告诉自己这是不理智的,或者便采取精神胜利法,或者别的什么方式。
一个人对待自己与对待他人的方式在这里往往是一致的。如果把自我当成一个他人来理解,那么这里只有一套结构。一个可以和自己感受静处的人,往往也能和别人的感受静处(或者反过来认识)。当安慰我们的人告诉我们“难过没有用”或“对方是个恶棍,应该遭报应”的时候,他们也常常是这么对待自己的。我们的负面情绪与不良状态,激发起了他自己内心的类似感受,他们对我们说的分析与要求,其实是在对自己说。
一个是没法通过告诉自己“难过无用”而消灭难过的,就好像一个人是也没法拽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提起来的。一个人也是没法通过胜利法让痛苦消失的,就好像一个人也没法通过给打人的人身上贴上“坏蛋”的纸条以使得他的拳头打人不疼(似乎彻底的精神分裂,即把现实地疼痛承受者指派给另一个我,倒是真的可能消除精神胜利那个我的痛苦,只是代价惨重)。
也许我们难过时别人倾听、陪伴以及拥抱可以安慰到我们这件事,可以对我们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有所启发 。我们可以看一看这个感受,听一听这个感受它想说些什么。而不是去评论、否认、鼓动它。常常是,当这份感受在我们自己营造的安全与关心的环境中释放出来后,就会发生与别人安慰时一样甚至更好地效果。当然,向他人求助是把压力给了对方,向自己求助就需要我们自己承受住情绪的阵痛。这件事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幸好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尝试、练习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