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目标留学英国,收获的不仅是学历
![]() |
数字惊人!英国目前共有超过13万名中国留学生在读,其中约3.5万名就读于非高等教育类课程,而这一数字还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这个来自人民日报的报道,将这个数字推到了前端,中国的学生“向英国看”已经成为潮流。
那么,留学的花费怎样?答案是:花费不菲。
笔者的一位朋友的孩子便在两年前选择到英国读高中,每年的学费是25万人民币,如果他读完高中加上生活费以及交通费等便已花费近百万元,继续在英国升大学,4年大学留学费用又是100多万元,总计他在英国的7年花费是200多万人民币。
这是一笔咋舌的留学费用,但是中国有13万留学生就读,这难道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国还是富人多吗?
当让人羡慕的“海龟”变成备受戏谑的“海带”,留学生身上的光环似乎已经不那么神秘和耀眼,镀金的成色也显得有些参差不齐。
去海外留学究竟值不值得?如何才能达到留学效益最大化?正值“首届昆明英国周”的尾声,由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与智联招聘联合主办的“2014留英校友职业发展研讨会”19日在云南省图书馆举行,数名留英校友分享了自己的留学经验和职业规划。
正方
享受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
张磊回国两年,在伦敦和成都分别开了两家公司,承接文化交流,留学咨询方面的业务,采访他时,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摆弄桌上白色的苹果电脑,用他的话说,其他“用不习惯”。
张磊算得上是苹果最早的用户之一,国内还是诺基亚称霸的时候,苹果手机已经是他的标配。不过,相对于苹果封闭的系统设置,张磊的性格则是完全开放的,这也是他能在两个文化不同的国家如鱼得水的原因。
为什么选择去英国留学,张磊给了四个原因:英国学制短,喜欢英国口音,旅游方便,能认识很多人。高中毕业后,他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选择了一个2+2的本科项目,中国和英国各读两年。大二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英国,就读于著名的利茨大学。
“英国的教育环境很好,只要你是英国任何一个大学的学生,就能进入英国和欧洲任何一个大学图书馆、上网账号也能连入该大学网络。不少大学排名世界前列,我读的这个学校是英国罗素集团里的,相当于美国长春藤,英国的本科只有三年,研究生一年,而且被中国教育部认可学历,同样时间,能比国内同学早毕业工作,学历还比他们高,所以本科读完以后,我没有找工作,直接读了研究生。班上有10来个中国留学生,都是直接读完研究生。”
虽然张磊现在老板范十足,但刚毕业时,他能做的,只有戴着帽子,手插在衣兜里,一脸迷茫地在伦敦街头东张西望,留学生的身份让他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
“选择留在英国还是回国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自己到底凭借什么可以立足于社会,当时跟很多同学谈起,大家觉得好像在英国什么都没学到,但后来回来无论是工作生活, 接物待人才发现我们已经深深地被英国教育所改变。”
一个朋友给张磊出主意,现在中国发展这么快,文化和教育交流越来越多,不如开个公司,承接这些业务,两人一拍即合,在伦敦开了一家公司。张磊说,他是属于运气特别好的那一类人,他的公司从开起来就发展不错,拿了不少文化方面的项目,甚至还推动了重庆和伦敦一些学者和教授之间的交流往来。他还上了利茨大学的官网,参加了BBC的一档名为《中国的未来》节目。
在英国的成功让张磊信心满满,他决定回国再开一家公司,方便两边对接。现在,除了两个公司,他还准备在四川承包一大块地,发展水产养殖。谈到未来的发展,张磊说,在国内定居,两边跑。
“英国人总体比较和善,绅士。学术很严谨,我们所有论文必须过系统检查,抄袭就被记零分,当然每个人看的角度不一样,感觉也会不一样,有的同学会觉得很难融入英国社会,但他们天天中国人扎堆,怎么融入呢? 我觉得这还是每个人出发点不同的问题,既然到了英国就不要怕口语不好, 不要害羞,去跟英国人交朋友,如果老是跟中国人呆一起就不应该怪不能融入到英国人圈子了,而且求同存异,我们会在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很多方面有差异,但要学会磨合理解包容。 ”
反方
习惯不同 生活很痛苦
和张磊比起来,同样在英国留学的李芹对英国的印象就不那么“友好”,她高中毕业后就去了英国,这是家里人给她规划的,去的时候,她觉得兴奋异常,毕竟,去英国留学这件事“太洋气”了,事与愿违的是,在英国呆了一段时间,她就有些“忍无可忍”。
“我一开始是住在一个英国家庭,他们人不错,就是生活差异太大了,我特别想吃大米饭,但是他家天天都是黄油,面包,后来搬出去和同学住,因为英国大学是没有食堂的,去餐厅吃毕竟太贵,一般都要自己做饭,我们出去买食材,发现原来英国人不要的猪脚也开始要钱的,那些商人看很多中国留学生喜爱猪脚,内脏这些东西,就开始收拾起来当商品卖。”
猪脚事件还没有结束,李芹又碰到一件尴尬的事情,在英国,收看电视节目需要交费,有人为了避免交费,私自安装接收装置,李芹和室友也依法炮制,偷偷在公寓里看“免费的节目”,“好景不长”,不久就被发现了,还被罚款。
“现在想想还是挺好笑的 ,我们俩不知道,经常会有专门车辆在住宅区巡逻,检测是否有人安装接收装置,我们就中招了,东西被收,还得交罚款。”
在英国跌跌撞撞几年,李芹终于完成了学业,拿到毕业证后,立刻买了机票,跑回中国,用她的话说,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那一刻,她又活过来了。现在,她在一家商业银行做信贷业务。问她想不想英国,她顿了顿,说,“旅游可以,工作生活就算了,我还是喜欢现在的生活,隔父母近,朋友也多,还能天天吃辣的”。
专家观点
海外留学目的性很重要
留学归国后,获得成功的学子往往成为了典型案例,而像李芹那样觉得“那段经历难以忍受”的人却不在少数。这是不是意味着海外留学只是一个用时间和金钱来“刷经验”的手段呢?
英国电视研究专家、牛津大学媒体研究员周康梁用自己的“留英”经历,告诉大家,有目的的留学,会为你的人生带来巨大的财富。
投影屏幕上的周康梁穿着笔挺的黑色西装,笑得满面春风。这是他在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拍摄的照片,用他的话说,“现在已经很久没有过这么开心这么有自信的感觉了”。
留英经历对于周康梁来说,是他人生特别是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通过在英国的学习和访问,他成为了最早研究和接触英国电视新闻报道的那一批人。严肃的报道内核,先进的报道理念为他打开了一扇新闻报道的新大门。
“除了在学校学习,在英国生活的经历也改变了我的思考方式。我会从更多维度和更多层次去思考问题,接受力也大为提高。而且在英国留学形成的自学方法让我对今后工作和研究受益匪浅。”周康梁介绍,在英国大学中,教授通常是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讲解框架,为学生答疑解惑。教授通常会开一串长长的书单,你需要的就是尽最大努力把书单上的书看完,自己寻找问题研究问题。
周康梁表示,留学不是享受,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他建议计划留学的人,一定要对自己去留学的目的有清楚的认知。“只有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习才有针对性,有动力,不会觉得浪费时间碌碌无为。”周康梁说:“就像我自己,出去就是为了知道英国的电视为什么做得那么好,我带着自己的问题与理想去,得到了很大收获。”
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官员苏思很赞同周康梁的观点。她认为,英国留学生找第一份工作的周期虽然比本土毕业生要长,但实际上就业形势并不差。“95%的英国留学生毕业六个月后就找到了工作,而薪资也成逐年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