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簋铭
![]() |
秦公簋,1919年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西南秦岭、红河交界处,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共有铭文123字,蕴藏着极其重要的秦早期历史文化信息密码,是一把开启秦早期历史文化信息库的钥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向来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研究。80多年来,从柯昌济、王国维开始,先后有冯叙伦、罗振玉、郭沫若、商承祚、吴其昌、冯国瑞等人都对秦公簋进行过研究,但由于秦早期史料简略,铭文所涉及到的内容长期难以得到一致的结论。
秦公簋铭(全文):
秦公曰:不显朕皇且,受天命鼏宅禹迹,十又二公,在帝之坯。
严,恭夤天命,保业厥秦,虩事蛮獶。
余虽小子穆穆,帅秉明德,刺刺(烈)桓桓,迈民是敕。
咸畜胤士,盍盍文武,镇静不廷,虔敬朕祀。
作吻宗彝,以邵皇且,其.严御各,以受屯卤。
多厘眉寿无疆,畯疐在天,高弘有麐,灶有四方。宜。
铭文考释(论文作者:陈泽 甘肃礼县秦人西垂文化研究会):
秦公簋是前770年,襄公在西垂秦国开国大典,宗庙祭祖时所作的祭器。
秦公曰:秦,古国名,籀文秦字从双禾。“公”,这裏作爵位解,襄公於前771年被周平王始封为侯,因以秦公自谓。
丕显朕皇且:丕,大也;显,明也。丕显含正大光明之意。《诗•执竟》有“丕显成康,上帝是皇”句。朕,第一人称代词,意即我的。《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句。皇且:皇,大也;且始庙也。《诗•鲁颂•宓宫》有“皇祖后稷,享以騂”句。秦襄公所丕显的皇祖,就是西垂宗庙始庙的第一位最大、最尊显像神一般的人物——中潏。
鼏宅禹迹:鼏,通幂,是指鼎盖或覆在鼎上的布。用在这裏作覆盖解。宅,居也,指人聚居之地。禹,即大禹,姓姒,名文命。舜时秦人首领伯益,助禹平治水土,在“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嶓冢就是今天水市秦城区坪南镇东的齐寿山。禹的 字从束棘声,通迹。禹 是指嶓冢山所出西汉水,流经百里祁山周边的西垂这块地方。
十又二公:是指奉祀在西垂宗庙裏的十二位秦人祖先。他们分别是中潏、蜚廉、恶来、女妨、旁皋、太几、大骆、非子、秦侯、公伯、秦仲和庄公。十又二公的“公”字历来有尊称、諡号、爵位三解,这裏是用作諡号。如晋公 铭文中,晋曲沃武公称公之后,追諡皇祖唐叔虞为唐公。武王克殷之后,追諡西伯昌为文王,追諡季暦为大王,追諡古公亶父为太王是同样的道理。还有人认为,“十又二公”,不是实指,而是言其多也。若将“十又二公”的公字,全理解为爵位,那麽不但秦公簋铭文中的“十又二公”讲不通,而且晋公 中的“唐公”也是讲不通的。王世民先生说:“天子所封诸侯的爵号,一国只有一种。但天子允许各级诸侯在国内称公。允许诸侯臣子在安葬其君时称公。但这种‘公’,已不是爵称,而是尊称” [2] 。这话是有道理的。
在帝之坯:帝,指白帝。《封禅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昊之神,因作西畤,祀白帝”。白帝就是少昊,嬴姓,名挚。挚为黄帝曾孙帝喾妻宜常所生,是尧的异母兄。他曾继帝喾高阳氏而王天下,因暴戾,为帝尧代取。秦人自称高阳苗裔,少昊之后,所以秦作五畤,有三畤祀白帝。 ,音坯。《说文》:“ ,丘再成者也”,为人工所筑,中间凹面四周高,是城的前身。用在这裏的 ,实指犬丘。因犬丘遗址在西畤遗址天台山之下,所以说在帝之 。
严:古时对父亲的尊称,如严君、严父、家严。《易•家人》:“家人有严君为,父母之谓也”。《孝经•圣治》:“孝莫大于严父”。《商颂•殷武》“天命降临,下民有严”。青铜器铭文中多有“严在上”、“其严在上”,都是说“父亲大人在上”。后来严字又用为庄严之俨,它的字义就变了,变为“恭敬庄重”。如《离骚》:“汤禹俨面只敬兮,用论道面莫差”。严与俨是两字两义不能通转。新出《秦文化》[3] 一书,把“ 严御各”四字改为“其俨徵格”那倒讲不通了。郭沫若先生为了把严字不能释为父亲,所以他说:“严 夤天命,必为一句” [4]。而我以为,严,必为一字逗。这和《孟子•梁惠王》中:“叟 ,不远千里而来”的“叟”字,为一字逗是同样的道理。假若把“严, 夤天命”五字连读,就使诗铭的第二章缺了作为主语的首句,这就破坏了诗的体例和章法。
恭夤天命:“ ”为恭字的古文,同共。青铜器上都把共王写作 王。夤,敬也。 夤是恭敬的意思。用在这裏的天命,实际上是指周天子宣王的命令。在西周时代,周王是最高家族长,他自称天子,是受上帝派遣,代表上帝到人间主宰一切的。这句隐含著庄公恭敬地接受了周宣王的命令,带兵七千人,攻伐西戎之事。
保业厥秦:保,卫也。《孟子•梁惠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即业字。宋人薛尚功在《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卷五中已释业。《说文》“业,大版也”,篆作“ ”。业字用在这裏作疆域、版图、基业解。氏,即厥,语助词。秦,指秦国。此句隐含著庄公打败了西戎保住了秦人先公开创的基业,扩大了秦国的版图。
虩事蛮獶:虩,《说文》虎部,训为恐惧。《易》有“震来虩虩”句。事,治也,通使。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通称,也泛指四方各族,如北蛮,蛮夷,南蛮等。“ ”字已往学者多释夏,非是。夏字腰部左右从手,“ ”字从页,以止、己、戈其手足。秦公钟铭文篆作“ ”。《说文》:“獶贪兽也,亦曰母猴,似人从页,以止己戈其手足”。“獶”字古音读“君,韵在文部,夏在鱼部。据王国维先生考证, 读音夋,是殷高祖名” [5] 。“獶”字后来曾读羞,猱,《礼记•乐记》作“獶”。现音读挠。“蛮獶”一词,是对西戎的丑称。西周末,西戎是对秦的最大威胁。豲戎曾灭了犬丘大骆子成一族,邽戎曾杀了襄公祖父秦仲,豲戎和冀戎於前776年俘虏了襄公长兄世父。因此,襄公在开国祭祖时,对西戎各族有“蛮獶”一词的丑称。
余虽小子穆穆:余为襄公自称。小子,是商周时代太子、诸侯在长辈面前的谦称。穆,和也,穆穆表示俨肃庄重。
帅秉明德:《说文》:“帅,通达,先导也”。秉,“执也”。明德即美政美德。它是周公旦敬德思想的延伸。敬德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对民要宽厚,要保民,爱民;二是要慎罚,用刑要适当。《中庸》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於至善”,就是明德的含义。
刺刺桓桓:刺,通烈,双声通假。烈烈意为刚直厉害。桓字的籀文,威武貌,桓桓意为勇猛强悍。《尔雅》释训:“桓桓烈烈,威也”。《诗•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迈民是敕:迈,万字的繁文。《永孟》、《申簋盖》、《善父克鼎》万年无疆的万,亦篆作迈。民,即百姓,黔首。是,指示代词。敇,天子、诸侯发布的命令曰敇。用现代的话说:万民的要求就是(我的)政纲。这裏已闪耀著后世民本思想的曙光。
咸畜胤士:咸,全部、皆、所有之意。畜,通蓄,餋也。胤士,指聪明才智超众的人才。陈直考证“胤士为父子承袭之世官”。用在这裏却不能讲通。全句意思是说,把全部知识超群的人才,都聚集在我们国家裏了。
盍盍文武:为盍的繁文。郭沫若说:“盍盍,犹言赫赫”,这话是很对的。《诗•小雅•节南山》有“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句,孔颖达疏:“赫赫,显盛貌。《秦文化》一书中,将“ ”改写为“蔼蔼”。这是受了《金文辞典》的影响。该辞典释 为“勇猛精进”貌。但“ ”字音厥,怒走也,是有不当。文、武,是指朝廷裏的文臣和武将。
镇静不廷:前人有释锡者,非是。现多数学者释镇,可信。镇为安定之意。《史记•高祖本纪》有“镇国家,抚百姓”句为证。静,即安宁。不廷,形容朝廷之大。朝廷安宁,政局稳定,才给祭祀祖宗提供了一个客观和平环境。
虔敬朕祀:虔,即虔诚。“ ”为敬字的籀文。郑玄曰“敬,慎也”,意为慎重,不怠慢。朕,襄公自谓。祀,为祭祀宗庙。《左传•文公二年》:祀,国之大事也“。襄公在西垂始国,通聘诸侯”,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庆典,祭祀祖先,当然为国之大事了。
乍吻宗彜:乍,古文作字。《 宗彜》是秦公簋的本名。王国维作跋时,将 宗彜命名秦公簋,后人因之。 字郭沫若释铸 [6] ,冯国瑞释嘉 [7]。这在解意上来说不错,但从字形笔画上仔细研究就有问题。我以为此字右上从手,呈拥抱之形,下从勿口,表接吻之意,应释为吻。不拥抱何能接吻,至於勿口易位在金文中不乏其例。吻字的本意,是用嘴唇接触人或物,表示崇敬和亲爱。用在这裏,是说作一件宝器,紧紧地挨著置於宗庙祖牌的前面,以所铸铭文显扬列祖列宗的功德,以表示对祖先的崇敬亲爱。这无论在字形或字义上,都是说得过去的。宗彜,是宗庙祭器的通称。
以邵皇祖:邵,通昭,显扬之意。皇祖,见前文之释。以邵皇祖,就是用器铭来显扬他的祖先。
其.严御各:“其.严”二字上文已作详释。这裏须知,两周之际,秦人是不讳长辈之名的。如襄公兄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御,前人多释归,这也是很通顺的。郭沫若先生释御,更为合适。因秦仲、庄公父子都好嗜车马,行不离车,所以襄公请他父亲庄公的神魂,驾御车马回西垂宗庙享受祭祀是礼之当然。各字,通阁,阁为中央官署名,这裏借指西垂宗庙。郭沫若等人释各为格则牵强。因为释阁合韵,释格就不合韵了。阁字在鱼部,格字在铎部,两字不能通转。
以受屯卤:受,是接受、享受之意。屯,为纯洁、精美。刘文炳先生说:“鲁,为旅的古文,假借为胪” [8] 。冯国瑞先生释禄,作福字解 [9] 。我以为这个字鱼下从甘,应通卤。纯,就是用卤盐腌制而成的鱼、肉之类的祭品。《礼•曲礼下》“凡祭祀宗庙之礼,盐曰咸鹾者,土自成盐也”。西犬丘南五裏有卤城,现名盐官,是卤盐的产地。近年该地出土有“卤盐”二字的古玺。这就证明,襄公祭祀宗庙的祭品,是用卤盐腌制而成的纯。
多厘眉寿无疆:厘,通禧,作福字解。眉寿,即长寿。无疆,是没有极限和止境。
畯疐在天:畯,明朗。疐即惠字,指天上的星宿。明星朗朗出现在天空,喻秦国在西垂的建立。从此秦人站起来了,结束了为周王朝作附庸的历史。
高弘有麐:高,指规格高;弘,指规模大。高弘表示隆重。 字鹿下从文。鹿,含进爵初获政权之意。如“中原逐鹿”,就是在中原争夺政权。《说文》“ ,贺人也”。指有喜庆之事,如国庆。此句是指举行隆重的开国庆典。
灶有四方:灶有即奄有。罗君惖先生在《秦碣石刻考》中释奄,解之为:“奄,覆也,又盖也”。《周颂•清庙之什•执意》:“自彼成康,奄有四方”句可证。有字前人有释囿者,非是,这是把陶字模单个拼凑起来铸铭的痕迹,误为囿字有方框,所造成的误会。怎能在国内四方都建造园囿呢?敌人来了,难道由鹿、豕、犬、马去抵抗吗?“奄有四方”四字出口不凡,这证明了襄公在始国之时,就胸怀统一东南西北四方疆土,欲王天下的政治抱负。
来自http://math811.blog.sohu.com/95105309.html
-
jame88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4-24 01: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