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24 “大导”其人,其书。
好长好长时间,不写东西了,应该有三四年了吧。现在看来先前我是在写一些无病呻吟的东西,后来干脆不写了。直到现在,我觉得应该练练笔了,做一行爱一行,好歹是顶着编辑这一顶“大帽子”待了好几年,好赖别给同行丢人。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码字生涯。
以前的我是爱写一些个看似高大上的理论的东西,现在看来返璞归真的才是最真最简单的。最近公司出版了一本“小人书”,这个“小人书”出自于一位年近八旬的老顽童。说起“小人书”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知道,在我的印象当中就是小时候看的那些黑白小人书,当时能看到小人书也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爹娘实在没有多余的银子给我们买小人书,在大人看来这些是“闲”书,课本才是真正应该学的。现在看来爹娘的教育思路实在是太老套了,我应该多看些这样的闲书才不至于活得呆头呆脑,所以以后我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能言必称课本,三句话不离分数。为了这各种考试可是给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啊。如今看到这本“小人书”格外的感觉亲切,最起码不是正统的体制内的东西,首先让我们80后生人释放了心理压力。这本“小人书”前面还有一个定语“导演”,这位不平凡的导演,在业界有一大名叫“大导”。恕我无知,刚接到这个选题,真不知道大导是谁,马上百度,哦,现在这年月导演很多,但是能担“大导”这称号的,只有话剧界的林兆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大导林兆华年近八旬是导演话剧的,话剧也是一个在我看来小众的高大上的东西,我只看过一次,还是别人送的宣传党国的票。话剧的感觉真的和电影电视是不一样,他很亲切,用大导的话说就是“话剧他是‘活’的”,关于话剧门外汉自然也不敢班门弄斧,有关话剧不多聊。就说说大导其人。我想我是幸运的,有机会跟采访。对于采访,大导也是十分不情愿的,只是迫于各方面的情面采答应做一两次采访,这大导的老顽童形象就这么出来啦,他说,“话剧,就是游戏,怎么玩好就怎么玩。这就像放烟火,砰嘎,一下就完了,放完就完了,别去多想。”他就活的这么纯天然,这么坦诚,我好生的羡慕。
有人问说,大导从40几岁开始排戏,现在为止已经排了70多部,总之是部部出彩,部部惊心,各方面绝无重复。这让我想起了金庸、想起了福克纳,能做到部部创新,真是少有的天才,这也明白了大导说的“灵感”,灵感来了就排,大导不看重经验。这颇似禅宗的“顿悟”说和“修炼”说,为和六祖慧能能够继承衣钵,开枝散叶。又好似千百年来各自呈现各自之美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他们一个是心灵的真实流露,一个是反映现实的批判现实的有使命感的文字。这很难分上下,但是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前者是不可模仿的,后者是可以模仿可以学会的,就好像千百年来中国只有一个李白,但是可以有N多个杜甫、苏轼、黄庭坚,只有一个徐志摩,可以有多个梁启超。同样,话剧界只有一个大导林兆华,可以有多个人艺后来人。这就是我眼中的大导,他低调,真实,坦然,淡定,活得如此纯天然。这就是返璞归真的八旬老顽童,爱之惜之敬之。
以前的我是爱写一些个看似高大上的理论的东西,现在看来返璞归真的才是最真最简单的。最近公司出版了一本“小人书”,这个“小人书”出自于一位年近八旬的老顽童。说起“小人书”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知道,在我的印象当中就是小时候看的那些黑白小人书,当时能看到小人书也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爹娘实在没有多余的银子给我们买小人书,在大人看来这些是“闲”书,课本才是真正应该学的。现在看来爹娘的教育思路实在是太老套了,我应该多看些这样的闲书才不至于活得呆头呆脑,所以以后我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能言必称课本,三句话不离分数。为了这各种考试可是给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啊。如今看到这本“小人书”格外的感觉亲切,最起码不是正统的体制内的东西,首先让我们80后生人释放了心理压力。这本“小人书”前面还有一个定语“导演”,这位不平凡的导演,在业界有一大名叫“大导”。恕我无知,刚接到这个选题,真不知道大导是谁,马上百度,哦,现在这年月导演很多,但是能担“大导”这称号的,只有话剧界的林兆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大导林兆华年近八旬是导演话剧的,话剧也是一个在我看来小众的高大上的东西,我只看过一次,还是别人送的宣传党国的票。话剧的感觉真的和电影电视是不一样,他很亲切,用大导的话说就是“话剧他是‘活’的”,关于话剧门外汉自然也不敢班门弄斧,有关话剧不多聊。就说说大导其人。我想我是幸运的,有机会跟采访。对于采访,大导也是十分不情愿的,只是迫于各方面的情面采答应做一两次采访,这大导的老顽童形象就这么出来啦,他说,“话剧,就是游戏,怎么玩好就怎么玩。这就像放烟火,砰嘎,一下就完了,放完就完了,别去多想。”他就活的这么纯天然,这么坦诚,我好生的羡慕。
有人问说,大导从40几岁开始排戏,现在为止已经排了70多部,总之是部部出彩,部部惊心,各方面绝无重复。这让我想起了金庸、想起了福克纳,能做到部部创新,真是少有的天才,这也明白了大导说的“灵感”,灵感来了就排,大导不看重经验。这颇似禅宗的“顿悟”说和“修炼”说,为和六祖慧能能够继承衣钵,开枝散叶。又好似千百年来各自呈现各自之美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他们一个是心灵的真实流露,一个是反映现实的批判现实的有使命感的文字。这很难分上下,但是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前者是不可模仿的,后者是可以模仿可以学会的,就好像千百年来中国只有一个李白,但是可以有N多个杜甫、苏轼、黄庭坚,只有一个徐志摩,可以有多个梁启超。同样,话剧界只有一个大导林兆华,可以有多个人艺后来人。这就是我眼中的大导,他低调,真实,坦然,淡定,活得如此纯天然。这就是返璞归真的八旬老顽童,爱之惜之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