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从日本看中国传统节日
时间:2014-04-20 周日 10:00-12:00
地点:观众活动中心
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 王晓葵
时间与文化:
时间与空间,是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怡。年月日时、春夏秋冬等都是人类提醒时间的基本概念。由不回的时间观念体系形成了不同的时间制度、法律、规则和风俗习惯,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基础。
时间的文明开化: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使用的是源自中国的阴阳历。是指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阴阳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但设置闰月,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明治时代以后,日本开始酝酿改历,终于在明治五年宣布采用格里高利历,俗称公历或阳历。
明治天皇改历诏书:
我国通行历法及根据朔望立月,与太阳的运行不合,故每两三年必设闰月。闰月前后季节早晚产生差异。尤其是历书的中下段所记内容大多荒诞无稽,甚有碍人智开化。而太阳历以太阳运行六月,虽然各月日子多少有异,但是季节前后固定,每四年闰一日,七千年仅生一日之误差。与太阴历相比,最为精密。方便与否不言自明。据此,现废旧历,采用太阳历,诏旨天下永世从之。百官有可务必体悟联意。
明治五年壬申十一月九日
明治改历的真实目的:
文明开化,和欧美的文物制度接轨 ;解决财政困难,旧历的制度下每两三年就需设置闰月。公务员要发13个月的工资。导致政府支出增大。 冈田芳郎《明治改历---时间的文明开化》
节日的日本化:
五节供和盂兰盆被取代。明治流年10月14日,新设元始祭、新年宴会、孝明天皇祭、纪元节、神武天皇祭、神尝祭、天长节、新尝祭、明治十一年又增加了春秋皇灵祭。
对新节日的接受:
十一月3日的天长节以后、各家节日挂太阳旗开始成为自上而下的新风俗。(宫田登《序章日本人,生活) 《日本民俗文化大系9》小学馆
但是,民间并非马上就接受接受了这些新的 节日。当时的东京日日新闻有如下报道“这个天长节各户虽然也挂出了国旗,但是百姓一如往常,工商农各业照常运作,人人为生意活计奔忙。但是旧历的重阳节,人们都蒸红豆饭、买酒烧鱼庆贺。”(《东京日日新闻》明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对旧历节日的执著:
废止了5节句,盂兰盆等重要的日子去庆祝谁也搞不清楚的什么天长节、纪元节、4月8日是释迦的诞辰日,盂兰盆节16日是地狱盖打开的日子,这些连打狗的孩子都知道。而纪元节、天长节的由来就连那些官老爷都搞不清楚。
(林若树<改历的影响>集古会志大正四年1915年10月号)
五大节日的变迁
人日节(1月7日)
上已节(3月3日)
端午节(5月5日)
七夕节(7月7日)
重阳节(9月9日)
人日的来历:
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食用七宝羹或七草粥)
上巳春浴的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到汉代,上已节被订为节日,魏晋以后,确定三月初三为春禊,是当时重要节日之一。上巳日是祓除灾祸,祈降吉福的节日,主要内容是:祓:即祓除疾病,清洁身心。禊:修整、净身、洗浴、祓禊都要通过洗濯来完成,因此洗浴成为祓禊的主要内容。当时不但民间百姓临水洗浴,而且宫廷里的帝王后妃也赶赴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
上已节的演变:
平安时代开始,形成了三月初去山或者海选去一身污垢的习俗,插秧的季节,为了迎接田神,还用纸做了偶人轻轻擦拭的身体除去污垢以后放入海或者河漂流。
江户时代以后,放流纸人的习俗演变成装饰偶人的习惯。
日本的主要节日:正月
地点:观众活动中心
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 王晓葵
![]() |
时间与文化:
时间与空间,是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怡。年月日时、春夏秋冬等都是人类提醒时间的基本概念。由不回的时间观念体系形成了不同的时间制度、法律、规则和风俗习惯,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基础。
时间的文明开化: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使用的是源自中国的阴阳历。是指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阴阳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但设置闰月,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明治时代以后,日本开始酝酿改历,终于在明治五年宣布采用格里高利历,俗称公历或阳历。
明治天皇改历诏书:
我国通行历法及根据朔望立月,与太阳的运行不合,故每两三年必设闰月。闰月前后季节早晚产生差异。尤其是历书的中下段所记内容大多荒诞无稽,甚有碍人智开化。而太阳历以太阳运行六月,虽然各月日子多少有异,但是季节前后固定,每四年闰一日,七千年仅生一日之误差。与太阴历相比,最为精密。方便与否不言自明。据此,现废旧历,采用太阳历,诏旨天下永世从之。百官有可务必体悟联意。
明治五年壬申十一月九日
明治改历的真实目的:
文明开化,和欧美的文物制度接轨 ;解决财政困难,旧历的制度下每两三年就需设置闰月。公务员要发13个月的工资。导致政府支出增大。 冈田芳郎《明治改历---时间的文明开化》
节日的日本化:
五节供和盂兰盆被取代。明治流年10月14日,新设元始祭、新年宴会、孝明天皇祭、纪元节、神武天皇祭、神尝祭、天长节、新尝祭、明治十一年又增加了春秋皇灵祭。
对新节日的接受:
十一月3日的天长节以后、各家节日挂太阳旗开始成为自上而下的新风俗。(宫田登《序章日本人,生活) 《日本民俗文化大系9》小学馆
但是,民间并非马上就接受接受了这些新的 节日。当时的东京日日新闻有如下报道“这个天长节各户虽然也挂出了国旗,但是百姓一如往常,工商农各业照常运作,人人为生意活计奔忙。但是旧历的重阳节,人们都蒸红豆饭、买酒烧鱼庆贺。”(《东京日日新闻》明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对旧历节日的执著:
废止了5节句,盂兰盆等重要的日子去庆祝谁也搞不清楚的什么天长节、纪元节、4月8日是释迦的诞辰日,盂兰盆节16日是地狱盖打开的日子,这些连打狗的孩子都知道。而纪元节、天长节的由来就连那些官老爷都搞不清楚。
(林若树<改历的影响>集古会志大正四年1915年10月号)
五大节日的变迁
人日节(1月7日)
上已节(3月3日)
端午节(5月5日)
七夕节(7月7日)
重阳节(9月9日)
人日的来历:
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食用七宝羹或七草粥)
![]() |
![]() |
![]() |
![]() |
上巳春浴的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到汉代,上已节被订为节日,魏晋以后,确定三月初三为春禊,是当时重要节日之一。上巳日是祓除灾祸,祈降吉福的节日,主要内容是:祓:即祓除疾病,清洁身心。禊:修整、净身、洗浴、祓禊都要通过洗濯来完成,因此洗浴成为祓禊的主要内容。当时不但民间百姓临水洗浴,而且宫廷里的帝王后妃也赶赴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
上已节的演变:
平安时代开始,形成了三月初去山或者海选去一身污垢的习俗,插秧的季节,为了迎接田神,还用纸做了偶人轻轻擦拭的身体除去污垢以后放入海或者河漂流。
江户时代以后,放流纸人的习俗演变成装饰偶人的习惯。
日本的主要节日:正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