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达到至高之道的路,无他,无分别心即可。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仁义出,大道废。一切分别皆因比较而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我们所理解的丑,是先有一个美的概念,理解的长,是因为有一个短的概念。而这诸多概念因地域、因时间的不同也发生着各种变化,唐代以胖为美,近代以瘦为美,都是定义的不一样。这里首先就有一个bug。
在长、短;美、丑;快、慢等等诸多二元概念中,有一个概念是最难破除却又是最关键的,“你与我”,自我的概念。据心理学家描述:自我的概念形成于婴儿时期,刚生下的小孩子没有自我的概念,我动世界与我一起动,我饿,世界与我一起饿,妈妈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才知道,我饿了,妈妈未必饿,未必过来喂我。我是我,妈妈是妈妈,自我的概念逐渐开始形成,长大过程中,父母的灌输,比如,你很聪明;和别人的比较:我没有她漂亮;接受的外界定义:我只有1.5,在亚洲身高中,我这是矮子。等等之类,于是,形成自我的边界与自我的画像,形成自我。
自我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塑造会不断的坚固,又由于习气的困扰,会逐渐坚固不破,分别心常在。这是你的,这是我的,这是我讨厌的,这是我喜欢的。等等之类。于是执着于我喜欢的,坏的事情过来,就会痛哭流涕和悲伤。但是,好与坏?黑夜与白天,睡觉与醒着,真的界限有那么清晰吗?醒时恋梦梦恋醒,做梦是一场小梦,人生是一场大梦。真实与虚幻,影影绰绰幻化其中,人生如梦幻泡影,我们抓住虚幻的概念和定义,在得与失之间患得患失。其实好也罢,坏也罢,无非硬币两个面,谁能说得好,你的美丽就是好?你的丑陋就是不好呢?美丽也可以红颜祸水,丑陋也可以得一生平实的幸福。我们认为自己的不幸也只是比较而来,你没有鞋,还有脚,你没有脚,还有命。你没有命,你也没有生老病死之苦了。更何况,祸福相依的际遇,让人生又痛苦又搞笑。
执着于诸多无常而有限的二元分类,是造成我们困惑的来源之一,不如抛弃二元分类,世界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逍遥自在的与世界的频率共振,和谐而生。破除各种概念,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最终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仁义出,大道废。一切分别皆因比较而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我们所理解的丑,是先有一个美的概念,理解的长,是因为有一个短的概念。而这诸多概念因地域、因时间的不同也发生着各种变化,唐代以胖为美,近代以瘦为美,都是定义的不一样。这里首先就有一个bug。
在长、短;美、丑;快、慢等等诸多二元概念中,有一个概念是最难破除却又是最关键的,“你与我”,自我的概念。据心理学家描述:自我的概念形成于婴儿时期,刚生下的小孩子没有自我的概念,我动世界与我一起动,我饿,世界与我一起饿,妈妈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才知道,我饿了,妈妈未必饿,未必过来喂我。我是我,妈妈是妈妈,自我的概念逐渐开始形成,长大过程中,父母的灌输,比如,你很聪明;和别人的比较:我没有她漂亮;接受的外界定义:我只有1.5,在亚洲身高中,我这是矮子。等等之类,于是,形成自我的边界与自我的画像,形成自我。
自我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塑造会不断的坚固,又由于习气的困扰,会逐渐坚固不破,分别心常在。这是你的,这是我的,这是我讨厌的,这是我喜欢的。等等之类。于是执着于我喜欢的,坏的事情过来,就会痛哭流涕和悲伤。但是,好与坏?黑夜与白天,睡觉与醒着,真的界限有那么清晰吗?醒时恋梦梦恋醒,做梦是一场小梦,人生是一场大梦。真实与虚幻,影影绰绰幻化其中,人生如梦幻泡影,我们抓住虚幻的概念和定义,在得与失之间患得患失。其实好也罢,坏也罢,无非硬币两个面,谁能说得好,你的美丽就是好?你的丑陋就是不好呢?美丽也可以红颜祸水,丑陋也可以得一生平实的幸福。我们认为自己的不幸也只是比较而来,你没有鞋,还有脚,你没有脚,还有命。你没有命,你也没有生老病死之苦了。更何况,祸福相依的际遇,让人生又痛苦又搞笑。
执着于诸多无常而有限的二元分类,是造成我们困惑的来源之一,不如抛弃二元分类,世界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逍遥自在的与世界的频率共振,和谐而生。破除各种概念,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最终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