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中的温情
![]() |
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这是文章的开始,亦是结尾。读完第一遍,又马上重复的读了一遍,最深的感受便是:苍凉中透着温情。
白流苏,一个中国式的美丽女子,一个有头脑的女子,也是一个在旧社会大环境下无奈忍受痛苦的女子。离婚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面对哥哥嫂子的冷嘲热讽,指桑骂槐,只能独自承受。机缘巧合,一颗枯萎的心,却因范柳原的出现而重新充满希望。范柳原,一个受过伤的放荡不羁的男子。一个懂得如何暧昧的人。却也是一个不敢爱的人。
记得书中有这么个细节。在海边,她突然生气的离开,而柳原却未追来。那时的她应该是因为失望而变得理性。流苏是经历过一些事情的女人,受过伤的心,早已不像少女般相信爱情,她更想自己给自己安全感。她任性的离开更像是一种试探。试探柳原对她的感情。柳原为追来,却与其他女性走的很近。这一表现足以让流苏压制自己的情感,变得更清醒,更为自己打算。而同样不相信长久爱情的柳原必然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他们都不愿承认对对方的感情,流苏于柳原便是个富有挑战的游戏。两个“自私”的人,都的更懂得保护自己。好像谁先爱了,谁就输了。
流苏第一次到香港时,某个夜晚,柳原给流苏三个电话,第一个电话柳原对流苏说“我爱你”,接下来他为流苏解释:“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觉得那是最悲伤的诗,生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可我们偏要说:我们一生一世都不分开。那晚的他是真的在心里承认了对流苏的情感,所以他愿意与流苏分享他对永恒、纯真的爱情的矛盾感,他在向她敞开心扉。他喜欢她,可他不相信爱情。两件矛盾的事情,同一时间的存在。可那时的流苏却不理解,她想要的是通过婚姻远离痛苦。她带有目的,所以她把他的话误认为是他不想与她结婚的借口。他带着对爱情的矛盾与迷茫,想找个懂自己的人,而她带着结婚的目的接近他。一个不想委屈求全,一个因未达目的而怨恨。所以她走了,他放她走。所以张爱玲说,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这场景似曾相识,现在我懂了他的温柔,而他,却已远去他乡。
如果故事的结尾是他们就这么散了,流苏回到她没有爱的世界,柳原继续他的放荡。那这便是个苍凉的故事。也是很多人经历过的故事。可让人羡慕的是,他们有机会一起经历了场改变他们思想的战争。一座城池的倾倒却成就了一对人。在那面挡子弹的墙倒塌的瞬间,他们的防备,试探跟着一起倒塌了吧。所以流苏才会有这样的感慨“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这结局真让人羡慕,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一起经历浩劫,最终放下执着,放下防备,有了与子偕老的幸福。更多的都是带着遗憾,相忘于江湖。如果有一份爱情,就别怕受伤的好好珍惜,多付出些吧,
我们毕竟年
轻。无论结果如何,过程都让它美些,再美些......
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