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庵书忆230
4.29
博古斋一日。
今年上海的拍来得比往年更迟了些。又或者是因为上月北京几家拍卖扎堆开拍,因故不得去,心里多少有些痒痒的,故而这次对博古斋的小拍格外在意。早早的挑好预备竞拍的拍品,周五请了半天假,一本正经去看了预展。
去年至今,上海的古籍拍卖圈里又有了一点小小的动作,原来国拍的那几位自从去了工美,工美的古籍拍卖就变得有声有色起来,去年曾一度有压过老字号博古斋的阵仗,谁料今年一上来,听了消息工美的古籍部集体跳槽去了博古斋,好么,算是强强联合咯。听业内的朋友说,最近拍卖行日子不好过,小件受到网络拍卖的冲击,大件又受到外资拍卖行的威胁,这两年一窝蜂的冒出很多拍卖行,僧多粥少,生意也越来越难做,说是前段时间南京的一家之前做得不错的拍卖行宣布退出古籍拍卖市场。想来也是,拍卖行是很容易受到大环境影响的,古籍拍卖赚钱又少,做起来也辛苦,抗风险能力更差。本以为拍卖会是动动嘴皮子,站着就收钱的买卖,现在看来,做哪一行都不容易。
这次博古斋攒了原先两家拍卖行的东西,砍掉一些之后还有整整一千件,里面还有不少大部头,堆在一起倒也蛮壮观,到店已是下午三点,急急忙忙看了一圈,大体有了概念,舍去了几件品相不佳的拍品之后,就回酒店住宿去了。次日一早,九点半准时开拍,博古斋六楼的那一小间里坐了不下百人,还有不少人站到了屋外,乍一看济济一堂颇为热闹,其中有不少熟脸,总体来说都是四近的一些书贩,偶尔也有些像我等这般来长见识的门外汉。人家说,小拍就是跟小书贩们窜货用的,想来是有些道理的,按以往的经验,很多东西价钱都卖不过网络的,不知这次风水如何。因为这次拍品众多,拍卖会进展很快,到十二点拍掉了将近三百件东西,跟着举了几次,都因决心不够而错过了,只花了100块拍了一册八十年代线装诗集,是鲁兵签赠给丰子恺之女丰一吟的,还盖了陈梦熊先生的印,据说陈先生曾与丰女士同在一个单位,想来是丰女士转赠的吧。100元底价成交,刚一落锤,就听到后面的某位说:“就这个也拍,网上也买的到。”回头上网一看,果然,网上卖得还便宜来。中午,拿拍卖行发的汉堡做午餐,简单休息半小时后,继续开拍。中途溜出去一会,去新文化服务社扫了一箱书,总有二三十斤模样,毕竟是上海,净能看到一些品好且少见的书。回头再继续,一直拍到夜里七点多,直拍得头昏脑涨,眼冒金花。中拍五件,费金近八千,有赚有赔。总体来说,并没有出现井喷式的行情,破万者寥寥,超过五万者更是屈指可数,中拍的几种里,一种和刻明代李攀龙的《沧溟尺牍》(1751年印本),皮纸线装一厚册,通本批校,竟然底价成交,仅一百元,之前布衣书局拍过一册更便宜,只不过无批校,品更弱些。不贵的价钱拿了一堆报纸,一批抄本,算是捡了点漏,但是拍了一套和刻的《景德镇陶录》,未看预展,品又差,内容又是日文,估计是要砸手里了。晚上八点,乘晚班的高铁回苏州,辛苦的一天。
得书若干。多为上海所买。
博古斋一日。
今年上海的拍来得比往年更迟了些。又或者是因为上月北京几家拍卖扎堆开拍,因故不得去,心里多少有些痒痒的,故而这次对博古斋的小拍格外在意。早早的挑好预备竞拍的拍品,周五请了半天假,一本正经去看了预展。
去年至今,上海的古籍拍卖圈里又有了一点小小的动作,原来国拍的那几位自从去了工美,工美的古籍拍卖就变得有声有色起来,去年曾一度有压过老字号博古斋的阵仗,谁料今年一上来,听了消息工美的古籍部集体跳槽去了博古斋,好么,算是强强联合咯。听业内的朋友说,最近拍卖行日子不好过,小件受到网络拍卖的冲击,大件又受到外资拍卖行的威胁,这两年一窝蜂的冒出很多拍卖行,僧多粥少,生意也越来越难做,说是前段时间南京的一家之前做得不错的拍卖行宣布退出古籍拍卖市场。想来也是,拍卖行是很容易受到大环境影响的,古籍拍卖赚钱又少,做起来也辛苦,抗风险能力更差。本以为拍卖会是动动嘴皮子,站着就收钱的买卖,现在看来,做哪一行都不容易。
这次博古斋攒了原先两家拍卖行的东西,砍掉一些之后还有整整一千件,里面还有不少大部头,堆在一起倒也蛮壮观,到店已是下午三点,急急忙忙看了一圈,大体有了概念,舍去了几件品相不佳的拍品之后,就回酒店住宿去了。次日一早,九点半准时开拍,博古斋六楼的那一小间里坐了不下百人,还有不少人站到了屋外,乍一看济济一堂颇为热闹,其中有不少熟脸,总体来说都是四近的一些书贩,偶尔也有些像我等这般来长见识的门外汉。人家说,小拍就是跟小书贩们窜货用的,想来是有些道理的,按以往的经验,很多东西价钱都卖不过网络的,不知这次风水如何。因为这次拍品众多,拍卖会进展很快,到十二点拍掉了将近三百件东西,跟着举了几次,都因决心不够而错过了,只花了100块拍了一册八十年代线装诗集,是鲁兵签赠给丰子恺之女丰一吟的,还盖了陈梦熊先生的印,据说陈先生曾与丰女士同在一个单位,想来是丰女士转赠的吧。100元底价成交,刚一落锤,就听到后面的某位说:“就这个也拍,网上也买的到。”回头上网一看,果然,网上卖得还便宜来。中午,拿拍卖行发的汉堡做午餐,简单休息半小时后,继续开拍。中途溜出去一会,去新文化服务社扫了一箱书,总有二三十斤模样,毕竟是上海,净能看到一些品好且少见的书。回头再继续,一直拍到夜里七点多,直拍得头昏脑涨,眼冒金花。中拍五件,费金近八千,有赚有赔。总体来说,并没有出现井喷式的行情,破万者寥寥,超过五万者更是屈指可数,中拍的几种里,一种和刻明代李攀龙的《沧溟尺牍》(1751年印本),皮纸线装一厚册,通本批校,竟然底价成交,仅一百元,之前布衣书局拍过一册更便宜,只不过无批校,品更弱些。不贵的价钱拿了一堆报纸,一批抄本,算是捡了点漏,但是拍了一套和刻的《景德镇陶录》,未看预展,品又差,内容又是日文,估计是要砸手里了。晚上八点,乘晚班的高铁回苏州,辛苦的一天。
得书若干。多为上海所买。
![]() |
此书甚好,每欲得之,这次总算如愿 |
![]() |
![]() |
精装本的长生殿倒不多见 |
![]() |
第一次见 |
![]() |
![]() |
![]() |
![]() |
![]() |
![]() |
![]() |
中拍之一。 |
![]() |
![]() |
![]() |
![]() |
![]() |
![]() |
![]() |
![]() |
今天买的桃花坞木刻水印虎丘图景,八十年代本 |
![]() |
![]() |
收皮囊的恶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全福班名伶到平声社曲师——陈凤鸣生平杂记(未定稿) (9人喜欢)
- 周信芳访苏演出纪略(未定稿) (15人喜欢)
- 苏州曲友葛缉甫及其《可读庐曲谱》(2025.2.25增补一稿) (6人喜欢)
- 苏州吴平音乐团往昔琐记 (8人喜欢)
- 苏州艺声歌咏团往昔琐记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