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读书会】4月27日:《团体心理咨询》第三次
团体咨询读书会
2014年4月27日
上海心理咨询师团体心理咨询读书与督导工作坊第二期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第三次
时间:2014年4月27日 9:30-12:00
地点:上海群众艺术馆(宜山路附近)
人数:10人
伴随着上海依然微微的小雨,我们的心理咨询师聚会又开始了。这次首先要欢迎一位新朋友,章老师,章老师也参加过许多心理类的活动,有较为丰富参加团体的经验,相信有她的加入,我们的团体会变得更为丰富。
根据安排,这次的团体体验是由晓琴老师带来。晓琴老师的活动很有新意,大家玩得都忘记了时间。:)团体带领中涌现的讨论点也非常多。多位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讨论这个活动和活动带领过程中大家的感受。虽然花费了许多时间,大大超出了原定热身活动的时间,不过大家的感受很多,这对于一个团体心理咨询师来说,是很难能可贵的体验。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学习小组一开始的时候,就奠定这种讨论问题的气氛,尤为重要。与表面的和和气气相比,我们更希望看到彼此真正的成长。
这里特别提醒一句,对于咨询师来说,“失败”和“挫折”是很珍贵的体验,每个咨询师,都有被否定的时候。特别是对于团体心理咨询师来说,因为受众很广,影响面比较大,这个“失败”也会成倍增加,而且团体中会出现什么,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这点也需要心理咨询师心里有个底,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能囫囵吞枣。在恰当的时候,顺其自然会更好些。
正如,团体也有其过程一般。
而这正是本次学习的主题。对于一个团体心理咨询来说,会经历怎么样的发展过程呢?
在罗杰斯看来,团体发展可分为14个阶段。这里不详细叙述。咨询师提到两个点,其一,罗杰斯提出,无结构的形式下,让成员随意走动去接触和认识别人。咨询师提出,这在中国这样的社会,要自然发生这些,是很有难度的事情,一般而言,咨询师更需要主动推动这些接触发生,而不是等待,因为中国人很可能是面面相觑,一动不动的,最后绕回到最原始的方法,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其二,在团体中要成员表达当下的感受,有咨询师问,这个感受其实很难表达出来,特别是中国人,非常含蓄,有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当下的感受,可以怎么办?有咨询师提出,可以采用情绪卡片的形式,咨询师先要做点功课,把有关的内容,写在卡片上,让团体成员选择。要当下说出感受,是很困难的事情,不过如果是从卡片上做选择,一来比较有趣,二来也没有直接说出来这么大的压力。
cory柯里是团体心理咨询领域的大师,他提出的四个阶段的理论:初期阶段、转换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虽然咨询师们还在探索的阶段,但是提前预知这个团体会发生点什么,对咨询师来说是有意义的。
咨询师们提到,有离别情绪,有倒退,是不是说明咨询是比较失败的?有咨询师表示,这对于咨询师来说,是一大挑战,有离别就就会有情绪,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是如何协助来访者不是依赖团体而是能独立于团体,依然过得很好?曹老师提供了一个思路,其实很多时候,缺席也是一种离别,如果在团体中有人缺席的时候,一点点地处理这种“离别”,那么等到“离别”真的发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好接受一些?正如,宜花所说,道别要趁早,否则到分别的时候就没法好好道别了。
超时到12点20多了,就此打住,期待下次相见。
2014年4月27日
上海心理咨询师团体心理咨询读书与督导工作坊第二期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第三次
时间:2014年4月27日 9:30-12:00
地点:上海群众艺术馆(宜山路附近)
人数:10人
伴随着上海依然微微的小雨,我们的心理咨询师聚会又开始了。这次首先要欢迎一位新朋友,章老师,章老师也参加过许多心理类的活动,有较为丰富参加团体的经验,相信有她的加入,我们的团体会变得更为丰富。
根据安排,这次的团体体验是由晓琴老师带来。晓琴老师的活动很有新意,大家玩得都忘记了时间。:)团体带领中涌现的讨论点也非常多。多位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讨论这个活动和活动带领过程中大家的感受。虽然花费了许多时间,大大超出了原定热身活动的时间,不过大家的感受很多,这对于一个团体心理咨询师来说,是很难能可贵的体验。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学习小组一开始的时候,就奠定这种讨论问题的气氛,尤为重要。与表面的和和气气相比,我们更希望看到彼此真正的成长。
这里特别提醒一句,对于咨询师来说,“失败”和“挫折”是很珍贵的体验,每个咨询师,都有被否定的时候。特别是对于团体心理咨询师来说,因为受众很广,影响面比较大,这个“失败”也会成倍增加,而且团体中会出现什么,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这点也需要心理咨询师心里有个底,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能囫囵吞枣。在恰当的时候,顺其自然会更好些。
正如,团体也有其过程一般。
而这正是本次学习的主题。对于一个团体心理咨询来说,会经历怎么样的发展过程呢?
在罗杰斯看来,团体发展可分为14个阶段。这里不详细叙述。咨询师提到两个点,其一,罗杰斯提出,无结构的形式下,让成员随意走动去接触和认识别人。咨询师提出,这在中国这样的社会,要自然发生这些,是很有难度的事情,一般而言,咨询师更需要主动推动这些接触发生,而不是等待,因为中国人很可能是面面相觑,一动不动的,最后绕回到最原始的方法,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其二,在团体中要成员表达当下的感受,有咨询师问,这个感受其实很难表达出来,特别是中国人,非常含蓄,有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当下的感受,可以怎么办?有咨询师提出,可以采用情绪卡片的形式,咨询师先要做点功课,把有关的内容,写在卡片上,让团体成员选择。要当下说出感受,是很困难的事情,不过如果是从卡片上做选择,一来比较有趣,二来也没有直接说出来这么大的压力。
cory柯里是团体心理咨询领域的大师,他提出的四个阶段的理论:初期阶段、转换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虽然咨询师们还在探索的阶段,但是提前预知这个团体会发生点什么,对咨询师来说是有意义的。
咨询师们提到,有离别情绪,有倒退,是不是说明咨询是比较失败的?有咨询师表示,这对于咨询师来说,是一大挑战,有离别就就会有情绪,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是如何协助来访者不是依赖团体而是能独立于团体,依然过得很好?曹老师提供了一个思路,其实很多时候,缺席也是一种离别,如果在团体中有人缺席的时候,一点点地处理这种“离别”,那么等到“离别”真的发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好接受一些?正如,宜花所说,道别要趁早,否则到分别的时候就没法好好道别了。
超时到12点20多了,就此打住,期待下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