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辽国·朝阳(二)
《我不和你谈论》 词:吴晟 曲:张悬 我带你去广袤的田野 去看看遍处的幼苗 如何沉默地奋力生长 我带你去广袤的田野 去触摸清凉的河水 如何沉默地灌溉田地 我带你去广袤的田野 去探望一群群的农人 如何沉默地挥汗耕作 我带你去广袤的田野 去领略领略春风 -----------------------回忆起五月的辽西大地就想到这首歌的分割线---------------------------------- 【凌河三塔】 第二天沿着大凌河探访凌河三塔,天气晴好,视野开阔,大凌河形成的冲积平原上已经开始春耕,随处可见一簇簇花田正在怒放,一路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凌河三塔建造位置都极佳,看塔也变成了绝好的风景游。
三座塔虽然以塔下的村命名,但实际上XX塔所在的具体位置离XX村相去甚远。 如下,A是地图上搜索“东平房村”所标记的地方,红色圆圈是塔的地点:
东平房塔是辽西古塔中仅有的两座辽代六边形古塔之一。 塔身南面为券洞门,北面为砖雕假门,南门券门旁是二胁侍,北面假门旁是二天王。
其余四面皆是一坐佛二胁侍的配置,坐佛和胁侍上方皆有伞盖,大伞盖两旁有一对飞天。 其中东北、西北面的胁侍伞盖还是覆莲瓣状,比较特别。转角倚柱也是六边形(露三面)。
作为六边形塔,除了正南正北,其余四面都不正,而在不正的四面刻五方佛(四面加塔心室原本应该供奉大日如来佛),只能说明这种偏远小塔不那么讲究。 黄花滩塔与东平房塔遥遥相望,塔南坡下即为辽代建州城址。
抄一段辽建州的资料(from《辽代历史与考古》): 建州,今辽宁省大平房黄花滩古城,1978年在城址南发现辽故遂州观察使赵匡禹、赵为于父子(赵思温后代)墓志铭,志文称:“以开泰八年(公元1019年)岁次巳未九月戊午朔十月薨于建州私第……以十年四月九日葬于州之南白杨口(今台子乡山咀村),从先茔。” 建州为辽早期太祖时所建,在凌河之南,因遭水害,圣宗迁于凌河以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北蕃地理》载:建州,东北至霸州九十里,即指老建州。《元一统志》:建州,东到兴中州八十里,当为迁移后的新建州。《热河志》指出,初置之建州,故址在今朝阳县治南五十家子菲城;后迁之建州,故址地名黄河滩,有废城址,东西二百七十丈,南北三百六十丈,周十里有奇,四门,蒙古名喀喇城。城西北有浮图,十七级,周二十丈,其旁又有小浮图,七级,周四丈。日人白鸟库吉等人《满洲历史地理》和近人张博泉《东北历代疆城史》皆主此说。但朝阳五十家为安德州,并非建州。早期建州在今朝阳市西九十里大凌河南岸之木头城,地表城垣遗迹尚存,散布辽代遗物。 走到黄花滩塔得穿过山坡下一片花树,远远望去,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塔身刷得雪白,跟原貌照片对比,属于维修过度那种。
塔基两层束腰,每层每面两个壶门,第一层因破坏严重,维修后全是垒的砖头。第二层壶门内有精致小坐佛。
正南开券门,上雕有飞天、花台,形状颇粗糙。
另外七面浮雕佛像,站立于莲台之上,佛像无龛。佛像雕刻也比较粗糙简单,七面佛大体相同,只有手印略有区别。 佛像旁边刻有榜题,榜题的内容是一些世俗的名字,如刘中节度、刘节度母、王君才、王俊臣、李佳祥等等,显示此塔应该是刘中节度为首的一群居士出资兴建的民间土塔。整座建筑出于村野工匠之手,难怪布局随意,雕刻的工艺水平也远在其他辽塔平均水准之下。“辽塔”君的博客就认为黄花滩塔应该是金代或者更后期修建的。
虽然塔不怎么样,但此地风景挺好,不知“黄花滩”的名字怎么来的,但山下四周的平原上,的确有一片片“花滩”。
八棱观塔与八棱观村就离得更远了,搜地图上一个叫“塔子前”的地方还离得近一点
新修后的八棱观塔和黄花滩塔一样刷得雪白雪白,阳光下要细看必须得戴太阳镜。
下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人关野贞和竹岛卓一拍摄的照片以及最后一次维修前的原貌(from“辽塔”博客)
八棱观塔也是八角实心十三层密檐,与前几座密檐不同的是,八棱观塔每层塔檐下都有仿木斗拱,每面斗拱补间铺作一至三朵不等,且样式各异。 具体补间铺作数目是:第一层3朵;第二~四层2朵;第五~六层1朵,第七~八层3朵;第九~十三层1朵。
不过八棱观塔最引人注目的是还是它那视觉上很有存在感的塔座。塔座跟塔身比起来显得很高大,束腰多达三层。每层束腰上下均雕刻着仰覆莲花和连球纹图案。 资料上说“中层素面无雕饰,上下两层每面砌三个壶门”,但维修后的塔基,中间层束腰也被摆弄成了三个壶门的样子。这样每面就有九个壶门!
最上面一层束腰最为精致和有意思,每个壶门都有两层龛,龛形是花哨的卷云,壶门里是伎乐人,或手持净瓶,或弹奏乐器。 壶门外两旁是供养人,或手举幡盖,或手执麾仗。壶门之间相隔的蜀柱处各雕刻了座方形十三层密檐式小塔。小塔塔身一小尊坐佛,塔后面还祥云缭绕。
塔身每面中央都有高浮雕坐佛一尊,共八尊坐佛。每面坐佛的莲座和华盖都是凸出塔身的半圆形,佛像头冠离华盖很近,结跏跌坐,两侧均有胁侍菩萨、飞天、灵塔、祥云,胁侍和飞天均较小。 灵塔样子与塔座束腰上的小塔相似,这样塔身加塔座每面四座小塔,整座塔上就有三十二座小塔! 南面浮雕比较完整,华盖之下还有垂幡,可惜山顶南坡无立足之地,塔身图像不好拍。
其他面佛像有的头部毁坏严重,维修时直接就在头像处垒上了砖块= =|||
八棱观塔所在的地方是这一片大凌河北岸的制高点,温热的春风从四面八方吹来。
过凌河大桥,前往大凌河南岸找双塔寺双塔。看资料和别人博客以为双塔不好找,实际上却非常顺利。 不用进木头城子镇,过了桥后往西碰到第一个丁字路口,转往南,顺着公路开不到20公路,双塔就在路边朝南的小山崖壁上,度娘地图上可搜“大召苏沟”。
双塔呈东西分布,东塔为八角形楼阁覆钵复合式,西塔为八角形三层密檐塔。 视觉上看,东塔的相轮又大又长,几乎占全塔高一半,覆钵在上下两层仰莲间显得极不明显。
塔身正面开券门,背面假门,东西两面是盲窗,四隅面各雕一坐佛,占据整个面,如果这也是五方佛设置,那么跟东平房塔一样,方位并不正。 坐佛有头光、身光,面目及手印已模糊。坐佛的华盖也是凸出塔身的一个小半圆,跟八棱观塔类似。
西塔理论上应该是密檐覆钵复合式,但维修后的覆钵和相轮看着太小,而密檐看着又是上大下小,覆钵顶就变成普通塔刹了。
西塔每层檐下都有仿木斗拱,第二层密檐斗拱下还有一层仰莲作为平座。
西塔塔身除了南面开券门,其余各面均雕一小塔。小塔是三层密檐与覆钵结合式塔,也许是大塔原来的形制。 小塔两旁的墙面上各有一壶门小龛,里面应该有坐佛,现都被挖掉。
看完双塔,正值下午两点半,回到木城子镇,因过路客车只有通向喀左镇的,于是放弃北边的建平和凌源,去看喀左的大城子塔。 结果到喀左的路况不怎么样,客车慢摇到喀左已是下午四点,不禁担心晚上没车到天义。 倒霉的是,待赶到喀左一中,门口的大爷又非常严厉的拒入,怎么说好话都不行,只能趴在中学围墙栏杆外匆匆看几眼大城子塔。
大城子塔是少见的阁楼密檐复合式,阁楼两层,密檐七层,共九层,外形略有点像正定的天宁寺凌霄塔。 两层阁楼式塔身上,南面辟券门,东、西、北三面为假门,券门和假门旁各有尊天王立像,双手扶剑。 四隅面各有两尊菩萨立像,离太远看不太清,只感觉第二层东南面的两座菩萨高度出众,头部和头光都盖住了砖雕阑额。
回到喀左汽车站,果然没车去天义,研究了下列车时刻表,临时决定去凌源,再坐火车到叶柏寿(建平县县城),第二天一大早再坐火车去天义(宁城县县城),so折腾~
本文参考: 辽代历史与考古 “辽塔”博客 “江河湖海四方客”博客 ------------------------------------- 本坑其他篇: 春游辽国·锦州 春游辽国·朝阳(一) 春游辽国·辽中京(一):舔跪大明塔 春游辽国·辽中京(二):脑洞大明塔 春游辽国·辽中京(三):历史神游 春游辽国·辽中京(四):遗址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