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
最近把胖咸鱼在TED演讲的音频保存在手机里面,没事拿出来听。
从第一次只听懂一点,到现在慢慢能听出第一次没听懂的东西,一方面,中国人的英语我们自己听得懂,如果同样的一段话,外国人说,就要打折扣了。
她其实也还是挺不容易的,我看过考拉的书,当时考拉出国学习,她坚定了自己毕业后要先工作的意向,从22岁大学毕业,到27岁出国,先是在家乡的一个银行工作,再去北京工作,用了5年的时间,做到经理的职位,有不错的薪水,不错的工作,在27岁那年,她都放弃了。现在在美国学习2年,接近30的年龄了,她下一个目标,是先工作一段时间,然后有机会再开自己的咨询公司。
我倒是很喜欢她梦想的建立方式,从8岁时候朦胧的白日梦,觉得自己以后想做个企业家,到一步步摸索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尽管中间经历了上大学没达到喜欢专业的分数线,学了英语去了。5年的工作经验里面肯定也有很多痛苦。但是在梦想这个事情上面,她一直在坚持着,如今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一步步向自己8岁时候的梦想走近。
我就老是会做些白日梦,不找边际的白日梦。
刚毕业的时候,室友跟随男朋友的脚步去北京找工作,当时我没想回家工作,就想先去省内大点的城市工作,而现在3年过去了,我回到了家乡,有时候会看到北京有一些优秀的工作机会,也有很多优秀的、我喜欢的人在北京生活、工作,就遗憾到,为什么当初没斗个胆,去北京找工作呢?事实上,就算时光倒回到刚毕业时,我肯定还是不敢去北京工作。
当时周围同学,包括辅导员,对那女孩要去北京工作的决定,都表示惊讶,带一点点敬佩。实际上,北京的资源很多,机会也很多,同时人也很多。我曾经去北京玩过几天,带着游客的角度去欣赏这座城市时,确实很美好,那么多旅游资源,美景,地道的京味儿,数不清的小文艺地儿。可是当我看到下班高峰潮时,地铁上面挤满了人,上下自动电梯上全是人时,我心情就不美好了~
我去年年末去北京培训了一次,早晨6点左右的地铁上,已经没有空位了。不知道这些人起这么早干嘛,也许是赶上班的车,总之,如果是在北京工作、生活,带着这种身份在这个城市生活的话,我觉得会有点累。
当时,北京优秀、丰富的工作机会和其他资源就是吸引这么多人去的原因。
以前在外面工作,和朋友租房子的时候,吃完饭我们在小区里面散步,看到人家屋子里面亮着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总觉得特别羡慕。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好多书、电影里面都会描述到这样的一个画面:希望有一个那么多万家灯火里面,有一盏灯是属于我的,来自我的家,在等着我。中国人觉得房子就是安全感(特别是好多女孩儿),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受,总觉得有了房子,就是能在这个城市扎稳站住脚了,不再是漂浮在这个城市中的外乡人,有了房子,确实有安全感。
而此时,我坐在离家很近的公司宿舍里,再反观我当时的心情,应该是特别幸福的那种。可是遥想到今后的不确定性,我更该好好珍惜,现在这样可以离家这么近的幸福!
我们每个人生来就一次机会。该怎么生活,其实好多人活着,每天日子过的都一样,有多少人,每天晚上临睡前,会做反思,今天完成了哪些事,有什么是没做的,留有遗憾的?明天要做哪些事情,要达到什么目标?
好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浑浑噩噩的生活着,没有目标,像行尸走肉。
而周围,社交网络上,总有很多正能量、励志的心灵鸡汤文。虽然多到麻木,看一眼便扫过,其实有时候真是应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看完一篇文章,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对比和反思。
那些比我们更优秀的人都在努力。
而我们一些人还是每天重复着昨天。
一天其实过得好快,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每天到下班回到宿舍的时候,都感慨,一天又过去了,好快~
等忙完这段时间,得多读书。
人丑,就要多读书。
多读书,从做笔记、多反思,希望能早点找到能支撑内心的力量。
从第一次只听懂一点,到现在慢慢能听出第一次没听懂的东西,一方面,中国人的英语我们自己听得懂,如果同样的一段话,外国人说,就要打折扣了。
她其实也还是挺不容易的,我看过考拉的书,当时考拉出国学习,她坚定了自己毕业后要先工作的意向,从22岁大学毕业,到27岁出国,先是在家乡的一个银行工作,再去北京工作,用了5年的时间,做到经理的职位,有不错的薪水,不错的工作,在27岁那年,她都放弃了。现在在美国学习2年,接近30的年龄了,她下一个目标,是先工作一段时间,然后有机会再开自己的咨询公司。
我倒是很喜欢她梦想的建立方式,从8岁时候朦胧的白日梦,觉得自己以后想做个企业家,到一步步摸索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尽管中间经历了上大学没达到喜欢专业的分数线,学了英语去了。5年的工作经验里面肯定也有很多痛苦。但是在梦想这个事情上面,她一直在坚持着,如今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一步步向自己8岁时候的梦想走近。
我就老是会做些白日梦,不找边际的白日梦。
刚毕业的时候,室友跟随男朋友的脚步去北京找工作,当时我没想回家工作,就想先去省内大点的城市工作,而现在3年过去了,我回到了家乡,有时候会看到北京有一些优秀的工作机会,也有很多优秀的、我喜欢的人在北京生活、工作,就遗憾到,为什么当初没斗个胆,去北京找工作呢?事实上,就算时光倒回到刚毕业时,我肯定还是不敢去北京工作。
当时周围同学,包括辅导员,对那女孩要去北京工作的决定,都表示惊讶,带一点点敬佩。实际上,北京的资源很多,机会也很多,同时人也很多。我曾经去北京玩过几天,带着游客的角度去欣赏这座城市时,确实很美好,那么多旅游资源,美景,地道的京味儿,数不清的小文艺地儿。可是当我看到下班高峰潮时,地铁上面挤满了人,上下自动电梯上全是人时,我心情就不美好了~
我去年年末去北京培训了一次,早晨6点左右的地铁上,已经没有空位了。不知道这些人起这么早干嘛,也许是赶上班的车,总之,如果是在北京工作、生活,带着这种身份在这个城市生活的话,我觉得会有点累。
当时,北京优秀、丰富的工作机会和其他资源就是吸引这么多人去的原因。
以前在外面工作,和朋友租房子的时候,吃完饭我们在小区里面散步,看到人家屋子里面亮着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总觉得特别羡慕。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好多书、电影里面都会描述到这样的一个画面:希望有一个那么多万家灯火里面,有一盏灯是属于我的,来自我的家,在等着我。中国人觉得房子就是安全感(特别是好多女孩儿),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受,总觉得有了房子,就是能在这个城市扎稳站住脚了,不再是漂浮在这个城市中的外乡人,有了房子,确实有安全感。
而此时,我坐在离家很近的公司宿舍里,再反观我当时的心情,应该是特别幸福的那种。可是遥想到今后的不确定性,我更该好好珍惜,现在这样可以离家这么近的幸福!
我们每个人生来就一次机会。该怎么生活,其实好多人活着,每天日子过的都一样,有多少人,每天晚上临睡前,会做反思,今天完成了哪些事,有什么是没做的,留有遗憾的?明天要做哪些事情,要达到什么目标?
好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浑浑噩噩的生活着,没有目标,像行尸走肉。
而周围,社交网络上,总有很多正能量、励志的心灵鸡汤文。虽然多到麻木,看一眼便扫过,其实有时候真是应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看完一篇文章,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对比和反思。
那些比我们更优秀的人都在努力。
而我们一些人还是每天重复着昨天。
一天其实过得好快,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每天到下班回到宿舍的时候,都感慨,一天又过去了,好快~
等忙完这段时间,得多读书。
人丑,就要多读书。
多读书,从做笔记、多反思,希望能早点找到能支撑内心的力量。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