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原生家庭,建立与父母的连结
1、
“你的恋爱关系,你的情绪处理方式,你与别人的相处,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认知……都是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
这是我所看过的心理学书籍中,普遍提到的观点。也就是说:人在关系里中出现的一切问题的核心,都要追溯到你的童年,即你的原生家庭。因为那是你的根,你在那里出生。父母给了你什么原生资源,以便成为了现在你的雏形;父母给了你什么质量的细胞,比便你带着那样的条件成长为了现在的你。
我们身上的特质,包括优点缺点,通常也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也形成于童年时期与家人的互动。比如一个在家庭关系和谐民主、与父母沟通互重的家庭长大的女生,在恋爱中会认为与对方互相尊重与相爱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人对虐恋有一种天生的免疫能力;相反,在一个不被鼓励、被控制与不受重视的家庭中长大的女生,会潜意识认为自己价值感低,不值得被别人爱,也容易陷入糟糕的关系中,纠结痛苦而无法轻易放弃。
再比如,如果你认为你的母亲对父亲经常咆哮、发火,虽然你很厌恶母亲这种行为,也提醒自己以后绝对不要如此。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自己对男朋友或丈夫也同样如此。理性上你不明白为什么,你却做了。
其实,我们做了很多和我们父母一样的事情。甚至有过之而不不及。我们会挑像父亲一样的男友,或像母亲一样的女友。这都是家族遗传病。
2、
“否定父母等于否定自己,我们都是彼此的镜子。”
“如果你不接受父母,也就是没有接受你自己,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
--素黑在《爱在136.1》
“与家人和解”这简单五个字,却是需要经过多少修炼和觉悟才能做到的事。这在以前,于我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家,我想起的时候更多的是沉重。小时候的训斥,父母的争吵,与姐弟的吵架打架,为各种事包括为钱的忧虑,家庭内部的各种纷争。反正,形容词大多会是负面的。你问我没有开心的时候吗?当然有,但我的记忆却被这种恐惧、紧张充斥着。
我不满父亲,因为他喜欢以发脾气的方式教训我,小时候我连跟他平常的对话都胆战心惊,生怕他下一句又批判我“连这点事都不会做”,我和他之间很少能以开玩笑的方式对谈,只有在关键问题上,他以导师的身份来教导我。有时候妈妈要我打电话问他是否回家吃晚饭,我也拒绝,因为这种“温馨”的话,我对他说不出口。
我用了将近二十多年的时间,才接受了弟弟的病状。我清晰的记得小时候,我才四五岁,来了几个计划生育的人,把我家当时唯一的资产——一台黑白电视机搬走了。我当时无助的跟奶奶说,我要去找爸爸妈妈。奶奶说他们带你弟弟去城里治病了。我当时的无助与恐惧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慢慢长大,知道弟弟的现实情况,但我却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面对。小学时,我们读一个小学,当时我们班几个热心的男生每天送他回家,这种小孩子的单纯情谊让我感动。读初中后,虚荣心作祟,我再也不敢跟他一起出去了。我怕我的同学看到,破坏了我“幸福”的形象。
我可怜我妈妈,觉得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这种对她的“可怜”又加重了我对弟弟的无法接受和怨恨,因此,我应该一直都不是一个那么称职和有爱的姐姐。
尤其在县城工作那两年,我更是对家里不满到了极点。我怨恨父亲强行安排我的人生,让我的理想破碎。我当时特别抗拒生活,抗拒工作,抗拒家人。就在一个县城,我也不愿回家。从家里我感觉不到一点温暖和希望。我当时甚至都有自己怎么投胎到这样子的家庭的无奈。
我豪无办法,好想找个人拯救我,带我逃离这个苦难的世界。偏偏那个时候还真出现了一个我当时眼中“完美”的男人。他就像一个窗口,让我看到了外面精彩美好的世界,然后他还告诉我,我也可以去。于是在对他的仰慕与激励下,在真心想逃离的渴望下,我找到了考研这个目标。一鼓作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似乎摆脱了我所抗拒的命运。
3、
读研后,我确实过得很快乐,有理想实现的幸福感。但在新鲜感过后,那些暂时忘掉但一直停留在我内心的创伤又复发了。我似乎逃离了家庭,但依然不敢面对它。每当我放假回家时,我过得很不快乐,觉得人生灰暗,毫无希望,命运似乎是改变不了的,根基在此,只想逃离。
家,是温暖的港湾吗?大家都这么说,但我的心里却告诉我,家,是让我厌倦的家,不愿面对的家。每个人都在催促着你变好,变强大,却没人在乎你过得是否快乐。我觉得自己很悲催,很想改变,却有那么那么多的负面情绪啃噬着我,让我对未来一片迷茫,感情也处理得很糟糕。
感情处理得很糟糕,依然源自于与家庭的对战。暂不详说。
4、
读中文系的缘故,让我阅读了大量的书,其中包括心理学和灵修书籍。我知道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即便有些人功成名就,看上去金光熠熠,完美无缺,但只要去观察下他与家庭的关系和状况,就可以推测出他有哪些问题。父母是什么,你便是自己,你们不过是彼此的镜子。
素黑在书中第一次清楚明白的把原生家庭这个议题阐述清楚了,她说“不要忽略、抗拒、讨厌或瞧不起家庭的根源,把那些你抗拒的、讨厌的、瞧不起的问题都找出来,这会对肯定和稳定自己非常有帮助。如果我们没有调理好、修补好跟原生家庭的关系,我们其实很难改善自己现在各种不同的问题,包括混乱、病痛、贪欲、逃避、懦弱、暴力和负面情绪等,这种否定而衍生的病态遗传,力度可以非常强烈。”
通过之前看书的积累与自身一些觉知,我知道家庭这个议题是我该处理的时候了,也是我有能力去面对的时候了。我想起了很多童年的事情,让我受伤的事,让我恐惧的事,让我无助的事,以及告诉自己,那些事并不是谁的错,也无需责怪家人或自责。不做任何道德上或理性上的评判,只是单纯的体会当时的受伤、恐惧、无助,单纯的接纳那种情绪。
那些都是受伤的源头,只有面对它,接纳它,安抚它,那些因伤口而衍生出来的负面行为模式才能解除,我也才会真正解脱和活得自在。也才会学懂爱的功课,具备爱的能力,去爱家人爱恋人爱朋友,让自己具备力量,好好生活。
“如果你没有调整好自己,你身边的人会感染你的混乱和情绪而受罪,亲密的人便会更遭殃。相反,假如你散发的是稳定的正能量,你身边的人便会受益,感到舒服自在,跟你在一起自能感到幸福和放松。”
要照顾好自己,先要肯定自己;要肯定自己,先要接受父母,好的丑的也接受,然后调校自己。原谅、体谅、感恩、接受父母,包容他们的好与丑。别想调校或改变他们,我们没有能力改变谁,我们只能先调校自己。
是的,我之所以一直都与家庭没有深刻的连结,就是因为我一直在回避与不愿面对。我不接受父母教育我的方式,不接受我的家庭状况,只接受他们的好,而不愿看到他们的丑,也抗拒他们的丑。
所以我会无端的羡慕那些看上起和谐共处、其乐融融的家庭,就以为别人是完满无缺的,而自己的家庭是千疮百孔的。
我想到的只是不去面对,装作没看到,而没有想过每个人包括我自己,是有机会修正、修补和修养好上一代,甚至上几代的遗憾和缺失的,而这也是我们神圣的责任。
素黑说:“你可以挽救和修正你家庭的病历和不幸,同时也是为自己好,因为当原生家庭的问题还未解决时,我们的生命只会变得复杂,带来混乱和情绪冲击,无法找到平静的依靠,无法从容的爱与被爱。你和家庭割裂了,即和生命的根源割裂了,你将陷入混乱,自我分裂,无法肯定、尊重和爱自己。
爱自己的核心便在此:当我们不接受生命从哪里来时,我们不可能去爱好它。正如当你说:“我很爱你。”但你若不能接受对方的家庭背景时,你并没有真正接受他,也不能真正爱他。当你很介意你来自你的家庭时,你便很介意自己;当你很介意自己时,便不懂得和别人坦诚的相处与交往,你可能会通过不断说谎和变换面孔,制造不同的面具,装饰不同的内在分裂,怕别人识穿你对活着的羞怯感和无力感。人活的分裂,源头也在此。
5、
我必须接受我自己,接受我的家族历史和生命根源。接受我的原生家庭,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我经他们而来。
父亲他出生寒碜,能混到现在这个样子,算是努力与尽力的一生。他对家庭尽职尽责,努力上进,为人真诚。他的缺点是脾气暴躁,控制欲强,耐心不够,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弟弟的命运不是他选择的,为什么要把他的病看成是不幸呢?就算真的是不幸,就不能有幸福了吗?天底下那么多更加不幸的人。不要因为这一个弱点就给家庭幸福生死权画上死刑。他那么的聪明,渴望被接纳,被爱,那么的热爱生命,为什么不能一起共创美好生活?
妈妈虽然要照顾弟弟,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她是个尽职的母亲。并且她把自己收拾得很好,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保养身材,美容,歌舞交际,46岁了还不像46岁的女人。她把家庭关系打理得和谐圆融,上得厅堂,进得厨房。(缺点就不在此说了)
是的,我们家似乎每个人都是火药包,这是不好的家族病。
6、
而我自己,一方面想“拯救”家庭,一方面又受童年阴影的影响,使自己一直背负沉重的压力。还总是向家人发泄这种不满与怨恨,我忽视和否定我的根源,以致一直难以发展自我,只能重复旧有,恶性循环,家庭的性格和疾病史也是这样承袭下来。
你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暴躁吗?请看看你的家人。你是父母或更上一代的复制品,你会承受和延续他们还没解开的心结。生育其中一个重大意义,更是协助处理上一代还未解开的心结。
原谅家人,也原谅我自己。我有不好的地方,不再跟自己纠缠和过不去,也不再浸淫在内疚和自责的痛苦里不能自拔,不然无法管理管理好自己,也不能完成基本的责任:照顾好自己,爱自己。
其实我还是很感谢父母的,他们对我很好,也一直希望我好。哪些需要改善,哪些需要清理和隔断。承袭了什么,好的坏的都看清楚。决心改掉筵席于父母的坏习惯,认真的治疗遗传自家庭的疾病(如火爆的脾气),坚拒重复他们犯过的错,我们是可以决定自己是否要跟他们一样的。
另外家族的好也要发扬,和原生家庭修复关系是一种修养,在这意义下,你才有爱自己的动力和理由,才能肯定你是谁,你是你。
完完全全的接受生命,学习接受生命给我们的一切,不论好丑,接受你自己,这是自爱的先决条件。
7、
接受原生家庭,让我们放下自我,谦虚的接受没选择的生命,这份谦虚建立爱生命的和谐振频。全然的接受无权选择的原生家庭是一股强大的勇气和生命力,在选择原生家庭命运的那一刻,它认证了我们成为自己生命真正的主人,生命被解放了,我们自由了。在确定了生命的归依和重心后,这时候的我们,在面对生命中种种挑战时,便有力量掏出勇气,选择进取、留守还是放下,不再害怕失去什么,生命从此不再软弱。
假如你否定原生家庭,你将永远介意自己,否定自己。当你肯定了、接受了你的家庭后,你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你,因为你不再需要活在否定家庭的阴影下,像未还请债务一样,只想逃避。不用逃避就是自由。
为了自爱,我们愿意改善自己,让自己超越既定的原生条件,比上一代更进步,活的更好,生命的延续因而变得更有意义。
跟原生家庭修好关系和感情,重新整合,解开心结,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安全感和自我价值。在这一刻,你不再和谁分裂了,你解放了负面的原生枷锁,这自由和幸福感,激活了愿意自爱的动力,也能让你从容的享受自爱,持续自爱。
8、
不再做受害者了,也不再归咎于过去的事件了——85%的家庭都是不健全的。所以,我变得也不是那么特别。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经历,真正的问题是,你现在要做的是什么?现在你的选择是什么?因为你可以继续专注在过去,你可以专注在你想要的事物上。当人们开始专注于他们想要的事物,他们不想要的部分就会褪去。他们想要的会扩张,不想要的则会消失。
一个人若是一直想着人生的黑暗面,不断的活在过去的不幸和失望中,他就是在祈求未来有着相同的不幸和失望。如果你认为未来只有噩运,你就是在祈求它,当然就会得到噩运。
你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你就是作者,你撰写故事。笔在你手上,结局就是你所选择的一切。 ————莉莎.妮可丝
我不要再与家人对立了,人生短暂,修好自己该修的功课。一步步拿回生命的自主权,把过去的伤口清理好,,真正接收来自家庭的力量。也优化好生命,完成其独特的意义。
我在一步步做,这种进步让我欢喜。在此,也感谢我生命中所有的导师。
感谢家人,感谢Y,感谢XG,感谢L,感谢其他很多……
“你的恋爱关系,你的情绪处理方式,你与别人的相处,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认知……都是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
这是我所看过的心理学书籍中,普遍提到的观点。也就是说:人在关系里中出现的一切问题的核心,都要追溯到你的童年,即你的原生家庭。因为那是你的根,你在那里出生。父母给了你什么原生资源,以便成为了现在你的雏形;父母给了你什么质量的细胞,比便你带着那样的条件成长为了现在的你。
我们身上的特质,包括优点缺点,通常也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也形成于童年时期与家人的互动。比如一个在家庭关系和谐民主、与父母沟通互重的家庭长大的女生,在恋爱中会认为与对方互相尊重与相爱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人对虐恋有一种天生的免疫能力;相反,在一个不被鼓励、被控制与不受重视的家庭中长大的女生,会潜意识认为自己价值感低,不值得被别人爱,也容易陷入糟糕的关系中,纠结痛苦而无法轻易放弃。
再比如,如果你认为你的母亲对父亲经常咆哮、发火,虽然你很厌恶母亲这种行为,也提醒自己以后绝对不要如此。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自己对男朋友或丈夫也同样如此。理性上你不明白为什么,你却做了。
其实,我们做了很多和我们父母一样的事情。甚至有过之而不不及。我们会挑像父亲一样的男友,或像母亲一样的女友。这都是家族遗传病。
2、
“否定父母等于否定自己,我们都是彼此的镜子。”
“如果你不接受父母,也就是没有接受你自己,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
--素黑在《爱在136.1》
“与家人和解”这简单五个字,却是需要经过多少修炼和觉悟才能做到的事。这在以前,于我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家,我想起的时候更多的是沉重。小时候的训斥,父母的争吵,与姐弟的吵架打架,为各种事包括为钱的忧虑,家庭内部的各种纷争。反正,形容词大多会是负面的。你问我没有开心的时候吗?当然有,但我的记忆却被这种恐惧、紧张充斥着。
我不满父亲,因为他喜欢以发脾气的方式教训我,小时候我连跟他平常的对话都胆战心惊,生怕他下一句又批判我“连这点事都不会做”,我和他之间很少能以开玩笑的方式对谈,只有在关键问题上,他以导师的身份来教导我。有时候妈妈要我打电话问他是否回家吃晚饭,我也拒绝,因为这种“温馨”的话,我对他说不出口。
我用了将近二十多年的时间,才接受了弟弟的病状。我清晰的记得小时候,我才四五岁,来了几个计划生育的人,把我家当时唯一的资产——一台黑白电视机搬走了。我当时无助的跟奶奶说,我要去找爸爸妈妈。奶奶说他们带你弟弟去城里治病了。我当时的无助与恐惧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慢慢长大,知道弟弟的现实情况,但我却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面对。小学时,我们读一个小学,当时我们班几个热心的男生每天送他回家,这种小孩子的单纯情谊让我感动。读初中后,虚荣心作祟,我再也不敢跟他一起出去了。我怕我的同学看到,破坏了我“幸福”的形象。
我可怜我妈妈,觉得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这种对她的“可怜”又加重了我对弟弟的无法接受和怨恨,因此,我应该一直都不是一个那么称职和有爱的姐姐。
尤其在县城工作那两年,我更是对家里不满到了极点。我怨恨父亲强行安排我的人生,让我的理想破碎。我当时特别抗拒生活,抗拒工作,抗拒家人。就在一个县城,我也不愿回家。从家里我感觉不到一点温暖和希望。我当时甚至都有自己怎么投胎到这样子的家庭的无奈。
我豪无办法,好想找个人拯救我,带我逃离这个苦难的世界。偏偏那个时候还真出现了一个我当时眼中“完美”的男人。他就像一个窗口,让我看到了外面精彩美好的世界,然后他还告诉我,我也可以去。于是在对他的仰慕与激励下,在真心想逃离的渴望下,我找到了考研这个目标。一鼓作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似乎摆脱了我所抗拒的命运。
3、
读研后,我确实过得很快乐,有理想实现的幸福感。但在新鲜感过后,那些暂时忘掉但一直停留在我内心的创伤又复发了。我似乎逃离了家庭,但依然不敢面对它。每当我放假回家时,我过得很不快乐,觉得人生灰暗,毫无希望,命运似乎是改变不了的,根基在此,只想逃离。
家,是温暖的港湾吗?大家都这么说,但我的心里却告诉我,家,是让我厌倦的家,不愿面对的家。每个人都在催促着你变好,变强大,却没人在乎你过得是否快乐。我觉得自己很悲催,很想改变,却有那么那么多的负面情绪啃噬着我,让我对未来一片迷茫,感情也处理得很糟糕。
感情处理得很糟糕,依然源自于与家庭的对战。暂不详说。
4、
读中文系的缘故,让我阅读了大量的书,其中包括心理学和灵修书籍。我知道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即便有些人功成名就,看上去金光熠熠,完美无缺,但只要去观察下他与家庭的关系和状况,就可以推测出他有哪些问题。父母是什么,你便是自己,你们不过是彼此的镜子。
素黑在书中第一次清楚明白的把原生家庭这个议题阐述清楚了,她说“不要忽略、抗拒、讨厌或瞧不起家庭的根源,把那些你抗拒的、讨厌的、瞧不起的问题都找出来,这会对肯定和稳定自己非常有帮助。如果我们没有调理好、修补好跟原生家庭的关系,我们其实很难改善自己现在各种不同的问题,包括混乱、病痛、贪欲、逃避、懦弱、暴力和负面情绪等,这种否定而衍生的病态遗传,力度可以非常强烈。”
通过之前看书的积累与自身一些觉知,我知道家庭这个议题是我该处理的时候了,也是我有能力去面对的时候了。我想起了很多童年的事情,让我受伤的事,让我恐惧的事,让我无助的事,以及告诉自己,那些事并不是谁的错,也无需责怪家人或自责。不做任何道德上或理性上的评判,只是单纯的体会当时的受伤、恐惧、无助,单纯的接纳那种情绪。
那些都是受伤的源头,只有面对它,接纳它,安抚它,那些因伤口而衍生出来的负面行为模式才能解除,我也才会真正解脱和活得自在。也才会学懂爱的功课,具备爱的能力,去爱家人爱恋人爱朋友,让自己具备力量,好好生活。
“如果你没有调整好自己,你身边的人会感染你的混乱和情绪而受罪,亲密的人便会更遭殃。相反,假如你散发的是稳定的正能量,你身边的人便会受益,感到舒服自在,跟你在一起自能感到幸福和放松。”
要照顾好自己,先要肯定自己;要肯定自己,先要接受父母,好的丑的也接受,然后调校自己。原谅、体谅、感恩、接受父母,包容他们的好与丑。别想调校或改变他们,我们没有能力改变谁,我们只能先调校自己。
是的,我之所以一直都与家庭没有深刻的连结,就是因为我一直在回避与不愿面对。我不接受父母教育我的方式,不接受我的家庭状况,只接受他们的好,而不愿看到他们的丑,也抗拒他们的丑。
所以我会无端的羡慕那些看上起和谐共处、其乐融融的家庭,就以为别人是完满无缺的,而自己的家庭是千疮百孔的。
我想到的只是不去面对,装作没看到,而没有想过每个人包括我自己,是有机会修正、修补和修养好上一代,甚至上几代的遗憾和缺失的,而这也是我们神圣的责任。
素黑说:“你可以挽救和修正你家庭的病历和不幸,同时也是为自己好,因为当原生家庭的问题还未解决时,我们的生命只会变得复杂,带来混乱和情绪冲击,无法找到平静的依靠,无法从容的爱与被爱。你和家庭割裂了,即和生命的根源割裂了,你将陷入混乱,自我分裂,无法肯定、尊重和爱自己。
爱自己的核心便在此:当我们不接受生命从哪里来时,我们不可能去爱好它。正如当你说:“我很爱你。”但你若不能接受对方的家庭背景时,你并没有真正接受他,也不能真正爱他。当你很介意你来自你的家庭时,你便很介意自己;当你很介意自己时,便不懂得和别人坦诚的相处与交往,你可能会通过不断说谎和变换面孔,制造不同的面具,装饰不同的内在分裂,怕别人识穿你对活着的羞怯感和无力感。人活的分裂,源头也在此。
5、
我必须接受我自己,接受我的家族历史和生命根源。接受我的原生家庭,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我经他们而来。
父亲他出生寒碜,能混到现在这个样子,算是努力与尽力的一生。他对家庭尽职尽责,努力上进,为人真诚。他的缺点是脾气暴躁,控制欲强,耐心不够,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弟弟的命运不是他选择的,为什么要把他的病看成是不幸呢?就算真的是不幸,就不能有幸福了吗?天底下那么多更加不幸的人。不要因为这一个弱点就给家庭幸福生死权画上死刑。他那么的聪明,渴望被接纳,被爱,那么的热爱生命,为什么不能一起共创美好生活?
妈妈虽然要照顾弟弟,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她是个尽职的母亲。并且她把自己收拾得很好,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保养身材,美容,歌舞交际,46岁了还不像46岁的女人。她把家庭关系打理得和谐圆融,上得厅堂,进得厨房。(缺点就不在此说了)
是的,我们家似乎每个人都是火药包,这是不好的家族病。
6、
而我自己,一方面想“拯救”家庭,一方面又受童年阴影的影响,使自己一直背负沉重的压力。还总是向家人发泄这种不满与怨恨,我忽视和否定我的根源,以致一直难以发展自我,只能重复旧有,恶性循环,家庭的性格和疾病史也是这样承袭下来。
你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暴躁吗?请看看你的家人。你是父母或更上一代的复制品,你会承受和延续他们还没解开的心结。生育其中一个重大意义,更是协助处理上一代还未解开的心结。
原谅家人,也原谅我自己。我有不好的地方,不再跟自己纠缠和过不去,也不再浸淫在内疚和自责的痛苦里不能自拔,不然无法管理管理好自己,也不能完成基本的责任:照顾好自己,爱自己。
其实我还是很感谢父母的,他们对我很好,也一直希望我好。哪些需要改善,哪些需要清理和隔断。承袭了什么,好的坏的都看清楚。决心改掉筵席于父母的坏习惯,认真的治疗遗传自家庭的疾病(如火爆的脾气),坚拒重复他们犯过的错,我们是可以决定自己是否要跟他们一样的。
另外家族的好也要发扬,和原生家庭修复关系是一种修养,在这意义下,你才有爱自己的动力和理由,才能肯定你是谁,你是你。
完完全全的接受生命,学习接受生命给我们的一切,不论好丑,接受你自己,这是自爱的先决条件。
7、
接受原生家庭,让我们放下自我,谦虚的接受没选择的生命,这份谦虚建立爱生命的和谐振频。全然的接受无权选择的原生家庭是一股强大的勇气和生命力,在选择原生家庭命运的那一刻,它认证了我们成为自己生命真正的主人,生命被解放了,我们自由了。在确定了生命的归依和重心后,这时候的我们,在面对生命中种种挑战时,便有力量掏出勇气,选择进取、留守还是放下,不再害怕失去什么,生命从此不再软弱。
假如你否定原生家庭,你将永远介意自己,否定自己。当你肯定了、接受了你的家庭后,你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你,因为你不再需要活在否定家庭的阴影下,像未还请债务一样,只想逃避。不用逃避就是自由。
为了自爱,我们愿意改善自己,让自己超越既定的原生条件,比上一代更进步,活的更好,生命的延续因而变得更有意义。
跟原生家庭修好关系和感情,重新整合,解开心结,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安全感和自我价值。在这一刻,你不再和谁分裂了,你解放了负面的原生枷锁,这自由和幸福感,激活了愿意自爱的动力,也能让你从容的享受自爱,持续自爱。
8、
不再做受害者了,也不再归咎于过去的事件了——85%的家庭都是不健全的。所以,我变得也不是那么特别。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经历,真正的问题是,你现在要做的是什么?现在你的选择是什么?因为你可以继续专注在过去,你可以专注在你想要的事物上。当人们开始专注于他们想要的事物,他们不想要的部分就会褪去。他们想要的会扩张,不想要的则会消失。
一个人若是一直想着人生的黑暗面,不断的活在过去的不幸和失望中,他就是在祈求未来有着相同的不幸和失望。如果你认为未来只有噩运,你就是在祈求它,当然就会得到噩运。
你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你就是作者,你撰写故事。笔在你手上,结局就是你所选择的一切。 ————莉莎.妮可丝
我不要再与家人对立了,人生短暂,修好自己该修的功课。一步步拿回生命的自主权,把过去的伤口清理好,,真正接收来自家庭的力量。也优化好生命,完成其独特的意义。
我在一步步做,这种进步让我欢喜。在此,也感谢我生命中所有的导师。
感谢家人,感谢Y,感谢XG,感谢L,感谢其他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