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反脆弱】在思考中超越
【书评-反脆弱】在思考中超越
看完整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作为一个人,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是no zuo no die。有时候活的粗糙一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那些大神们的“帮忙”也许是最大的脆弱推手。盲目从众,崇拜权威的人们一定要小心被躺枪。
布里丹之驴
千万别做一只“布里丹之驴”,一头又饥又渴的驴子刚好站在距离食物和水一样远的地方,由于在先喝水还是先吃草这两个选择间难以取舍,最终死于饥渴。在某些时候,随机性还是能帮大忙的,如果它会掷筛子,那么问题就解决了。遇到一件事情,要么思考,(思考无果)要么让随机性解决。
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
现代化:人类大规模地治理环境,系统性平整世界的凹凸不平,以及控制波动和排除压力。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因噎废食停步不前,也不能无视自然。事实上,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比如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有成就,人民生活最富足的封建时期。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宋朝政治的无为而治,一人掌权,皇帝不做事,官员不敢做事的局面客观上反而成就了宋朝的繁荣发展。
天真的干预
医源性损伤是最愚蠢的天真干预。比如私人医生的过度用药,过度防护,从而使人体丧失了抵抗力。老爸去年因脚伤去积水潭医院治疗,原本不是很严重,没有外伤口,只有脚内骨头损伤,医生的解决办法是动大手术,切开3个10厘米左右的伤口,加入固定钢板,4个钉子,并在手术中途通知要放置外固定支架(术后自己去其他医疗器械机构归还部分可继续利用器材并退回押金),但术后3个月伤口未愈合,复查时,主治医生很平常地说这种情况很多,可以转入烫伤科进行植皮,不再负责。虽然我不懂医学,但也能感到这绝对是一次过度治疗的手术,并且怀疑主刀医生有和医疗器械机构有代理关系(没有经过术前商议,在手术中途通知,并单独收钱,医疗器材机构是个很小的地方,只有不到10个人,在一个居民楼的某一间屋子里)。不过对于这种医源性损伤,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得需要系统的行为。比如医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不是工资而是灰色代理收入。
非天真的干预
对于一个编辑来说,纠正错别字就是非天真的干预,改变作者的语言习惯就是天真的干预。
大V效应
当今的话语权越来越集中,官员,媒体,大v。赢家通吃的大v效应愈演愈烈。一个名人出书会很畅销,一无名作者的作品却无人问津,一家大公司可以利用规模优势并购收购打通垂直行业,如现在的三大互联网巨头BAT。99%的互联网流量是由不到1%的网站创造的,99%的图书销量是不到1%的作者贡献的…… 一个普通的微博账号如果没有大v帮转,下场就是石沉大海。这很像长尾理论,极端斯坦永远是少数。80-20法则亦是如此。这样的好处是我们的机会很大也很小,拿个人来说,如果做成功了那么你就是自媒体,如果失败了,你就是茫茫人海。
脆弱性—反脆弱性
如果你失去的比得到的少,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少,那么你会喜欢波动性,同时你也具有反脆弱性,脆弱性即反之。
对于脆弱性的物体而言,温和冲击的累积效应低于等量的单一严重冲击所造成的单一影响,即极端事件对脆弱性事物的伤害程度远高于一列列温和事件造成的伤害。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采用杠铃策略,即选择利大于弊的做法,从而驯化不确定性。
如何做选择
首先要揭穿副现象,即如果你看到大多数时候都是A和B同时出现,但是不等于说是A出现导致了B的发生,一定要分析证据,揭露现象的本质。不要轻易被忽悠。
另外理论其实是解决问题后的产物,但不能反过来说。作者说只要在思想史中运用些许逻辑和实证思考,摆脱教育的洗脑,就可以注意到反知识的形成过程。
另外作者谈到试错的方法。一但看某本书或研究某个课题时感觉无趣,就转移到下一个目标,而不是完全放弃阅读。即使失败了也不要停滞不前,必要时向其他方向摸索,跟随那种广阔的自由感和机会主义的引领,试错就是一种自由。
预估与预测
我们先确定事件的趋势曲线,变量和结果,线性还是非线性(大多为非线性),凹性还是凸性。然后再做出自己的选择,保证自己的选择无论如何都是收益大于损失。可以取一个平均值作为参考。举个小例子,比如我上班如果超过7点半到达地铁那么就至少需要10分钟才能挤上地铁,而从上地铁到公司最长需要1个小时(平均值),所以我必须保证在七点半之前抵达并进入地铁。如果因不可抗力抵达晚了,按公司制度,迟到15分钟以下扣10元,迟到15~30分钟扣20元,迟到30分钟以上按半天扣。那么如果我不能保证30分钟内到公司,我会选择请假半天,或直接去找选题,见作者,逛书店等。
要考虑成本效益
在做选择时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如一种用于减轻孕吐的药物沙利度胺,孕妇用后效果明显,立竿见影,但是却造成了畸形儿。有些病症还会等到3/4个世代后才会出现。这也是作者坚持不喝少于1000年历史的饮料的原因——因为人体对古老饮料的适应性已经过测试。如酒,水和咖啡。不喝软饮料的理由是厂商通过大量营销手段说服他们这是“健康的”,被称为“健康”食品的东西一般都不健康,破坏了人类从水果食物中直接分解糖的功能,就像社交网络阻碍了人类的正常社交一样。
另外书中有个例子用的有点问题,谈到中国大跃进时期产量越高的地区受灾越严重,作者想证明脆弱的随机性,少即是多,伤害的非线性等,在我看来其实是因为这个官方产量数字其实是虚报的,虚报的越高,政府征粮税越多,当然人们就越没得吃了,饥荒就更严重。
看完整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作为一个人,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是no zuo no die。有时候活的粗糙一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那些大神们的“帮忙”也许是最大的脆弱推手。盲目从众,崇拜权威的人们一定要小心被躺枪。
布里丹之驴
千万别做一只“布里丹之驴”,一头又饥又渴的驴子刚好站在距离食物和水一样远的地方,由于在先喝水还是先吃草这两个选择间难以取舍,最终死于饥渴。在某些时候,随机性还是能帮大忙的,如果它会掷筛子,那么问题就解决了。遇到一件事情,要么思考,(思考无果)要么让随机性解决。
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
现代化:人类大规模地治理环境,系统性平整世界的凹凸不平,以及控制波动和排除压力。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因噎废食停步不前,也不能无视自然。事实上,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比如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有成就,人民生活最富足的封建时期。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宋朝政治的无为而治,一人掌权,皇帝不做事,官员不敢做事的局面客观上反而成就了宋朝的繁荣发展。
天真的干预
医源性损伤是最愚蠢的天真干预。比如私人医生的过度用药,过度防护,从而使人体丧失了抵抗力。老爸去年因脚伤去积水潭医院治疗,原本不是很严重,没有外伤口,只有脚内骨头损伤,医生的解决办法是动大手术,切开3个10厘米左右的伤口,加入固定钢板,4个钉子,并在手术中途通知要放置外固定支架(术后自己去其他医疗器械机构归还部分可继续利用器材并退回押金),但术后3个月伤口未愈合,复查时,主治医生很平常地说这种情况很多,可以转入烫伤科进行植皮,不再负责。虽然我不懂医学,但也能感到这绝对是一次过度治疗的手术,并且怀疑主刀医生有和医疗器械机构有代理关系(没有经过术前商议,在手术中途通知,并单独收钱,医疗器材机构是个很小的地方,只有不到10个人,在一个居民楼的某一间屋子里)。不过对于这种医源性损伤,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得需要系统的行为。比如医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不是工资而是灰色代理收入。
非天真的干预
对于一个编辑来说,纠正错别字就是非天真的干预,改变作者的语言习惯就是天真的干预。
大V效应
当今的话语权越来越集中,官员,媒体,大v。赢家通吃的大v效应愈演愈烈。一个名人出书会很畅销,一无名作者的作品却无人问津,一家大公司可以利用规模优势并购收购打通垂直行业,如现在的三大互联网巨头BAT。99%的互联网流量是由不到1%的网站创造的,99%的图书销量是不到1%的作者贡献的…… 一个普通的微博账号如果没有大v帮转,下场就是石沉大海。这很像长尾理论,极端斯坦永远是少数。80-20法则亦是如此。这样的好处是我们的机会很大也很小,拿个人来说,如果做成功了那么你就是自媒体,如果失败了,你就是茫茫人海。
脆弱性—反脆弱性
如果你失去的比得到的少,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少,那么你会喜欢波动性,同时你也具有反脆弱性,脆弱性即反之。
对于脆弱性的物体而言,温和冲击的累积效应低于等量的单一严重冲击所造成的单一影响,即极端事件对脆弱性事物的伤害程度远高于一列列温和事件造成的伤害。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采用杠铃策略,即选择利大于弊的做法,从而驯化不确定性。
如何做选择
首先要揭穿副现象,即如果你看到大多数时候都是A和B同时出现,但是不等于说是A出现导致了B的发生,一定要分析证据,揭露现象的本质。不要轻易被忽悠。
另外理论其实是解决问题后的产物,但不能反过来说。作者说只要在思想史中运用些许逻辑和实证思考,摆脱教育的洗脑,就可以注意到反知识的形成过程。
另外作者谈到试错的方法。一但看某本书或研究某个课题时感觉无趣,就转移到下一个目标,而不是完全放弃阅读。即使失败了也不要停滞不前,必要时向其他方向摸索,跟随那种广阔的自由感和机会主义的引领,试错就是一种自由。
预估与预测
我们先确定事件的趋势曲线,变量和结果,线性还是非线性(大多为非线性),凹性还是凸性。然后再做出自己的选择,保证自己的选择无论如何都是收益大于损失。可以取一个平均值作为参考。举个小例子,比如我上班如果超过7点半到达地铁那么就至少需要10分钟才能挤上地铁,而从上地铁到公司最长需要1个小时(平均值),所以我必须保证在七点半之前抵达并进入地铁。如果因不可抗力抵达晚了,按公司制度,迟到15分钟以下扣10元,迟到15~30分钟扣20元,迟到30分钟以上按半天扣。那么如果我不能保证30分钟内到公司,我会选择请假半天,或直接去找选题,见作者,逛书店等。
要考虑成本效益
在做选择时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如一种用于减轻孕吐的药物沙利度胺,孕妇用后效果明显,立竿见影,但是却造成了畸形儿。有些病症还会等到3/4个世代后才会出现。这也是作者坚持不喝少于1000年历史的饮料的原因——因为人体对古老饮料的适应性已经过测试。如酒,水和咖啡。不喝软饮料的理由是厂商通过大量营销手段说服他们这是“健康的”,被称为“健康”食品的东西一般都不健康,破坏了人类从水果食物中直接分解糖的功能,就像社交网络阻碍了人类的正常社交一样。
另外书中有个例子用的有点问题,谈到中国大跃进时期产量越高的地区受灾越严重,作者想证明脆弱的随机性,少即是多,伤害的非线性等,在我看来其实是因为这个官方产量数字其实是虚报的,虚报的越高,政府征粮税越多,当然人们就越没得吃了,饥荒就更严重。
-
骑着我的小电电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3 23: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