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古琴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参考
好几年前的文章了,毕竟书画是主业,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练习,因此至今也不过多学了一首梅花。。。
众同学青眼此篇,那多说几句,以免误人。
如果有条件,能找老师是比较好的。
自学的坏处在于进度慢,也可能出很多错误。但不要怕出错,学琴就是慢慢改错的过程。
好处在于自学很有趣,可以慢慢读书慢慢学慢慢琢磨,不急功近利。
难处在于需要有一定的自学和自省能力,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自我反省去解决一个别人老师一句话就点破的问题。不过一旦学会了自学的方法,你不就比别人多了好多的老师了么?
自学不代表自闭,有条件应多与人交流请教。
这篇文章写的比较笼统,只是提个大方向,细节方面应以名师教材为确。
请各位多挑毛病,我好修改。
祝学琴愉快!
补:经菜鸟学琴童鞋提点,她通过看照片,指出我跪指的部位略有偏上,经查书后确如此,真是个严谨心细的姑凉,再次感谢指教!
节录《琴学备要》跪指:“名指屈曲中、末二节,以末节指背按弦。。。。。。按的处所,也有甲肉两用,用甲则于甲中按之,用肉则在末节近硬骨处按之,须能甲、肉兼按两弦为要。按时都宜侧左,才能运用得力。。。。。。”
又补:我已经不留照片上那么长的指甲了,留一点就可以了,半甲半肉,这样甲音不会太过。
开门见山,先贴自己录的音 :
酒狂
酒狂
管平湖先生版《良宵引》: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W7EtXUBw7I
梅曰强先生版本《秋夜读易》(有节奏不对的地方):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sOZNuf4VqE
然后再贴我爸比弹滴:
渔樵问答:http://www.tudou.com/listplay/-mstkmEEzdc.html
长门怨:http://www.tudou.com/listplay/-mstkmEEzdc/-B3O7Ov4qd8.html
之所以贴爸比弹的,是因为严格来说,一来他才是纯自学,他动辄就打击我,我不得不被指点。二来他确实弹的比我好,会的比我多的多。我的学习主要也是以书与视频为主,我爹没指点过我啥,负责的主要是打击我这一块。
现在也不怎么管豆瓣了,只是看到好多童鞋因为对琴有兴趣而不知如何起手,未免感到可惜,写一些自己学琴的方法和体会,抛砖引玉,大家多指点!
04年我爹开始自学琴,至今十年了。我一开始对琴并没有多大兴趣,架不住爹地日弹夜弹,琴音虽微,爱睡懒觉的我总是一听就醒。后来他说我要能自学一首曲子,就能把琴带到学校去玩。出去爱炫耀的本能,我自己看着天书般的减字谱,自摸了一首《秋风词》。后来又摸一首《关山月》。在《秋夜读易》摸了一半的时候,慢慢就不弹了。直到去年才开始慢慢的捡起来。
古琴的自学难在一开始一无所知,会比较迷茫,真正上手后自学会容易许多了。在现在书籍和视频的搜集相对容易的时代,完全是可以自学的。
一,琴
有我爹这古琴狂热爱好者,我这方面完全没有操过心。几百块的琴我没有弹过,不知道音质和做工如何。3000左右的琴作为练习已然很不错了。每张琴都是不一样的,好好爱惜就好。
琴桌如果有条件的可以买一张,淘宝上几百块吧,也不贵。我自己是拿书垒的,上面架了块石板。。。用木板共振会更好一些。
二,书
书是最重要的,自学主要就靠书了。在资料搜集这方面,我也没操心过。。。
现在能搜集到的古琴教程有很多,我个人看的最多的也对大家推荐的是顾梅羹先生的《琴学备要》。这本书的优点在于:1,写的详细,对于要点都尽可能的描述到位,并且对一些琴曲的来龙去脉都有研究,对琴曲背后的故事也有提到。2,减字谱写的很清楚。减字谱目前来说以手抄再印刷的居多,有时候减字谱不清楚是很头疼的事情,3,与减字谱相配的是简谱。相对于五线谱,大家对简谱应该还是了解的多一些吧。
龚一先生的《古琴演奏法》也不错,但是是五线谱的。李祥霆先生的也很好,大家都可以参考。
三,视频
视频教程现在网上能搜到的也多。我建议先看书之后,再去看教程。
我自己对弹琴的动作很感兴趣。琴本身就是内敛的乐器,所以我个人对演奏的动作偏好于“不动声色”。在所有看过的视频中,个人觉得龚一先生弹琴是好看而流畅舒服的。
动作和曲子的关系,就好像咱中国画里的笔墨与形式,相辅相成,都不能单独的拎出来说,所以千万不可以小看了指法关。
我多希望看看管平湖先生的演奏视频。你如果把琴弦调到和他的音高一样,就知道他的弦有多紧了。这么紧,音准还这么到位,声音还那么清,真的很厉害。
再扯的远一些,坐姿啊什么的,跟“气”有关了,哈哈,这个就不是入门级别了,不在此讨论,大家多看书哈。
四,谱子
减字谱通过看书慢慢就会了解了。
对于一首琴曲,每个琴派,每个琴家都有不同的诠释,有的时候差别还很大,琴谱自然也就有差别了。所以你喜欢哪个人弹的版本,就要去找他所弹版本的曲谱,不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着北,我就曾经找不到过。。。
当你学熟了某一版本,不妨再弹弹其他版本,看看差别在哪里。
在跟谱学习的时候,一开始一定要严格按曲谱上的指法来,他是勾,你就勾,他是挑,你就挑,不要自己随便觉得顺手就改了。要知道以前人学琴的时候,是师傅徒弟在一张琴桌上对弹,要一模一样才行。
五,节奏
减字谱是没有节奏标示的,而一般像我这种不是学音乐的也很难根据简谱或五线谱去唱谱,所以唯一的途径就是多听原曲,跟着原曲一点点的学。大概摸熟之后,还要经常放着曲子和曲子一起弹,这样最能发现问题。即使是这样练,我自己录出来的曲子和原曲的节奏还是有很多的差异。其中的差异,其实也就是你的个人风格,你尽全力去靠近某一版本,最后剩一点不一样的,就是你的。
六,指法
关于指法书上的讲解会很清楚,我就用照片来补充下好了。
大指按弦的部分会用到一部分的甲,所以我的指甲上还有个小凹槽。。。
第一关节处这个茧提一下,这个应该是一般教程没有的。
有一些曲子会反复用大指在两弦之间来回过,或者上一弦接下一弦,比如《秋夜读易》,《阳关三叠》中都有,这个时候可以直接用关节处来接下一弦,声音的衔接会更好些。这个可以等熟练之后再用。一开始用关节处,会痛,等茧子长出来后,就好了。
要是小姑娘的芊芊玉手就只好不好看一点了。
中指和名指都是靠左外侧按弦。因为一弦比较粗,有时候也会用中指的正中间去按。
一开始都会疼,起了茧就好了,我最开始这两手指尖儿都肿成个小球儿了。
再次为姑娘们的芊芊玉手感慨下,男的就算了。
名指的这个关节处是专门用来跪指的。私以为这个是最疼的。我已经无力感慨了。
右手没啥好说的了,留点指甲。我是把指甲稍微剪的尖一点再让它长起来。
留了指甲后,每次打完篮球回来,指甲里都会有肉丝。。。
有一句话叫“按令入木,弹欲断弦”,意思是左手按指要实,右手弹弦要清脆。左手按弦要用力些,不然会有杂音。名指按弦走音一开始是最无力的,这时不要把中指搭在名指上加力,一来以后假如名指接中指的时候会不大方便,有多余动作,二来不美。右手弹弦初学的可以用大力度,但不是真要你去断弦,我的理解是有些像李小龙所谓的寸拳一样,在一点点的距离内产生很大的能量,是有弹性的,而不是用蛮力的,这样琴音会清。
据说有位琴家去找张子谦,张老先生看完他的弹奏,说你按指不实。琴家大吃一惊,想我都弹半辈子了,还按指不实?我自己平时也会注意这一块,因为很容易就会放松。
七,琴曲与数量
学琴不能贪多,不能刚把一首摸下来马上就学下一首,弹琴不在多,在精。据某消息称苏东坡就一首曲子弹的超级棒,依然被公认是大琴家。
而且,古琴的指法并不算多,就那么些,一首曲子弹精了再去弹其他的会容易许多。
我个人建议大家在会一些很小的曲子,如《秋风词》,《湘妃怨》后,学习《良宵引》。良宵是典型的易学难精,我两天下来就能完整的摸下来,但现在都大半年了,弹下来还是诸多的不满意,音准还是不到位。
八,调弦
我的乐理知识太少,一直不大明白,为什么只调了一根弦,整个音阶就变了,这个我讲不清。。。只介绍下自己的调弦方法。
调弦方法有很多种,我用的是泛音调弦。
正调宫音:一般上手很多都是正调宫音的曲子。以七弦为准,七弦不动,七弦是什么音都可以。把四弦的九徽泛音调到和七弦七徽泛音一样。再以四弦七徽为基础,调一弦的九徽。这样确定了一、四、七弦的音。
再以一弦四徽调三弦五徽,以四弦五徽调二弦四徽,以四弦四徽调六弦五徽,以七弦五徽调五弦四徽。
这样七根弦就全部确定了。注意,全是用泛音调。
正调紧五弦:《阳关三叠》与《玉楼春晓》都是这一阶的。顾名思义就是调五弦。在正调宫音的基础上,将五弦的五徽调成三弦的四徽就行了。
这就是初学常用的两种。
九 背景
想弹好一首曲子,除了技法技术,文化实际占了很重要的比例。
琴曲的背景你要了解吧。琴曲背后的小故事很多,很有意思,《高山流水》就不必说了,比如弹《长门怨》,你要知道那是金屋藏娇的故事吧,这样你就知道琴曲中的那些片段,那些娇气与怨气是怎么一回事了。你看姑娘们撒娇或生气的时候,“哼~“,”不要~“,“你烦~不~烦~~啊”,“你滚啊~我不要理你!!!”琴曲跟这是差不多的。比如《普庵咒》,跟和尚唱经有关,据说会招来鬼神,有人一辈子都不敢弹。《阳关》是送别的,古人一别恐怕就是八辈子,你不能弹的很欢快吧。
你要知道,琴为何而低吟。
背景不光是琴曲方面的。你要去读诗吧,诗寥寥数语,勾出一个画面。琴音数声,让心遨游吧。你要看看书法作品吧,书法与音乐都是有时间性的,一段过去就过去了,你的表现就在这段时间里。书法的线条,点画,与琴何其相关,纸与笔的摩擦,能够使你更好的理解手与弦的关系。
说白了,背景就是你的文化,你的思想,你的观念,你的灵魂,你不过是让他体现在琴上,或是纸上而已。
这些也都是我这种爱好者要去修炼的,慢慢来就好。
十,勤奋
我记得好像是龚一先生说的,大概是:哪里不会弹,弹500遍就好了。以至于我有时随便说哪儿哪儿难弹,我爹就说你500遍弹了没?噎的我翻白眼。后来就发展成,字写不好,500遍写了没?画不会画,500张有没有?我真是欲哭无泪。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练多了,至少手上的功夫是会慢慢过关的。初学不要在意弹的好不好,连贯不连贯,认真的,一遍遍的弹下来,就好了。
呼啦啦写了好多,也都是随想随写了,也不知道哪些地方是有错误和遗漏的。希望对愿意学琴的童鞋有帮助,错误的地方也请大家指正,不要误了初学的童鞋。很多地方我都是只提了一下,以多看书为主,琴家们写的才好。
众同学青眼此篇,那多说几句,以免误人。
如果有条件,能找老师是比较好的。
自学的坏处在于进度慢,也可能出很多错误。但不要怕出错,学琴就是慢慢改错的过程。
好处在于自学很有趣,可以慢慢读书慢慢学慢慢琢磨,不急功近利。
难处在于需要有一定的自学和自省能力,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自我反省去解决一个别人老师一句话就点破的问题。不过一旦学会了自学的方法,你不就比别人多了好多的老师了么?
自学不代表自闭,有条件应多与人交流请教。
这篇文章写的比较笼统,只是提个大方向,细节方面应以名师教材为确。
请各位多挑毛病,我好修改。
祝学琴愉快!
补:经菜鸟学琴童鞋提点,她通过看照片,指出我跪指的部位略有偏上,经查书后确如此,真是个严谨心细的姑凉,再次感谢指教!
节录《琴学备要》跪指:“名指屈曲中、末二节,以末节指背按弦。。。。。。按的处所,也有甲肉两用,用甲则于甲中按之,用肉则在末节近硬骨处按之,须能甲、肉兼按两弦为要。按时都宜侧左,才能运用得力。。。。。。”
又补:我已经不留照片上那么长的指甲了,留一点就可以了,半甲半肉,这样甲音不会太过。
开门见山,先贴自己录的音 :
酒狂
酒狂
管平湖先生版《良宵引》: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W7EtXUBw7I
梅曰强先生版本《秋夜读易》(有节奏不对的地方):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sOZNuf4VqE
然后再贴我爸比弹滴:
渔樵问答:http://www.tudou.com/listplay/-mstkmEEzdc.html
长门怨:http://www.tudou.com/listplay/-mstkmEEzdc/-B3O7Ov4qd8.html
之所以贴爸比弹的,是因为严格来说,一来他才是纯自学,他动辄就打击我,我不得不被指点。二来他确实弹的比我好,会的比我多的多。我的学习主要也是以书与视频为主,我爹没指点过我啥,负责的主要是打击我这一块。
现在也不怎么管豆瓣了,只是看到好多童鞋因为对琴有兴趣而不知如何起手,未免感到可惜,写一些自己学琴的方法和体会,抛砖引玉,大家多指点!
04年我爹开始自学琴,至今十年了。我一开始对琴并没有多大兴趣,架不住爹地日弹夜弹,琴音虽微,爱睡懒觉的我总是一听就醒。后来他说我要能自学一首曲子,就能把琴带到学校去玩。出去爱炫耀的本能,我自己看着天书般的减字谱,自摸了一首《秋风词》。后来又摸一首《关山月》。在《秋夜读易》摸了一半的时候,慢慢就不弹了。直到去年才开始慢慢的捡起来。
古琴的自学难在一开始一无所知,会比较迷茫,真正上手后自学会容易许多了。在现在书籍和视频的搜集相对容易的时代,完全是可以自学的。
一,琴
有我爹这古琴狂热爱好者,我这方面完全没有操过心。几百块的琴我没有弹过,不知道音质和做工如何。3000左右的琴作为练习已然很不错了。每张琴都是不一样的,好好爱惜就好。
琴桌如果有条件的可以买一张,淘宝上几百块吧,也不贵。我自己是拿书垒的,上面架了块石板。。。用木板共振会更好一些。
![]() |
二,书
书是最重要的,自学主要就靠书了。在资料搜集这方面,我也没操心过。。。
现在能搜集到的古琴教程有很多,我个人看的最多的也对大家推荐的是顾梅羹先生的《琴学备要》。这本书的优点在于:1,写的详细,对于要点都尽可能的描述到位,并且对一些琴曲的来龙去脉都有研究,对琴曲背后的故事也有提到。2,减字谱写的很清楚。减字谱目前来说以手抄再印刷的居多,有时候减字谱不清楚是很头疼的事情,3,与减字谱相配的是简谱。相对于五线谱,大家对简谱应该还是了解的多一些吧。
龚一先生的《古琴演奏法》也不错,但是是五线谱的。李祥霆先生的也很好,大家都可以参考。
三,视频
视频教程现在网上能搜到的也多。我建议先看书之后,再去看教程。
我自己对弹琴的动作很感兴趣。琴本身就是内敛的乐器,所以我个人对演奏的动作偏好于“不动声色”。在所有看过的视频中,个人觉得龚一先生弹琴是好看而流畅舒服的。
动作和曲子的关系,就好像咱中国画里的笔墨与形式,相辅相成,都不能单独的拎出来说,所以千万不可以小看了指法关。
我多希望看看管平湖先生的演奏视频。你如果把琴弦调到和他的音高一样,就知道他的弦有多紧了。这么紧,音准还这么到位,声音还那么清,真的很厉害。
再扯的远一些,坐姿啊什么的,跟“气”有关了,哈哈,这个就不是入门级别了,不在此讨论,大家多看书哈。
四,谱子
减字谱通过看书慢慢就会了解了。
对于一首琴曲,每个琴派,每个琴家都有不同的诠释,有的时候差别还很大,琴谱自然也就有差别了。所以你喜欢哪个人弹的版本,就要去找他所弹版本的曲谱,不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着北,我就曾经找不到过。。。
当你学熟了某一版本,不妨再弹弹其他版本,看看差别在哪里。
在跟谱学习的时候,一开始一定要严格按曲谱上的指法来,他是勾,你就勾,他是挑,你就挑,不要自己随便觉得顺手就改了。要知道以前人学琴的时候,是师傅徒弟在一张琴桌上对弹,要一模一样才行。
五,节奏
减字谱是没有节奏标示的,而一般像我这种不是学音乐的也很难根据简谱或五线谱去唱谱,所以唯一的途径就是多听原曲,跟着原曲一点点的学。大概摸熟之后,还要经常放着曲子和曲子一起弹,这样最能发现问题。即使是这样练,我自己录出来的曲子和原曲的节奏还是有很多的差异。其中的差异,其实也就是你的个人风格,你尽全力去靠近某一版本,最后剩一点不一样的,就是你的。
六,指法
关于指法书上的讲解会很清楚,我就用照片来补充下好了。
![]() |
大指按弦的部分会用到一部分的甲,所以我的指甲上还有个小凹槽。。。
第一关节处这个茧提一下,这个应该是一般教程没有的。
有一些曲子会反复用大指在两弦之间来回过,或者上一弦接下一弦,比如《秋夜读易》,《阳关三叠》中都有,这个时候可以直接用关节处来接下一弦,声音的衔接会更好些。这个可以等熟练之后再用。一开始用关节处,会痛,等茧子长出来后,就好了。
要是小姑娘的芊芊玉手就只好不好看一点了。
![]() |
中指和名指都是靠左外侧按弦。因为一弦比较粗,有时候也会用中指的正中间去按。
一开始都会疼,起了茧就好了,我最开始这两手指尖儿都肿成个小球儿了。
再次为姑娘们的芊芊玉手感慨下,男的就算了。
![]() |
名指的这个关节处是专门用来跪指的。私以为这个是最疼的。我已经无力感慨了。
![]() |
右手没啥好说的了,留点指甲。我是把指甲稍微剪的尖一点再让它长起来。
留了指甲后,每次打完篮球回来,指甲里都会有肉丝。。。
有一句话叫“按令入木,弹欲断弦”,意思是左手按指要实,右手弹弦要清脆。左手按弦要用力些,不然会有杂音。名指按弦走音一开始是最无力的,这时不要把中指搭在名指上加力,一来以后假如名指接中指的时候会不大方便,有多余动作,二来不美。右手弹弦初学的可以用大力度,但不是真要你去断弦,我的理解是有些像李小龙所谓的寸拳一样,在一点点的距离内产生很大的能量,是有弹性的,而不是用蛮力的,这样琴音会清。
据说有位琴家去找张子谦,张老先生看完他的弹奏,说你按指不实。琴家大吃一惊,想我都弹半辈子了,还按指不实?我自己平时也会注意这一块,因为很容易就会放松。
七,琴曲与数量
学琴不能贪多,不能刚把一首摸下来马上就学下一首,弹琴不在多,在精。据某消息称苏东坡就一首曲子弹的超级棒,依然被公认是大琴家。
而且,古琴的指法并不算多,就那么些,一首曲子弹精了再去弹其他的会容易许多。
我个人建议大家在会一些很小的曲子,如《秋风词》,《湘妃怨》后,学习《良宵引》。良宵是典型的易学难精,我两天下来就能完整的摸下来,但现在都大半年了,弹下来还是诸多的不满意,音准还是不到位。
八,调弦
我的乐理知识太少,一直不大明白,为什么只调了一根弦,整个音阶就变了,这个我讲不清。。。只介绍下自己的调弦方法。
调弦方法有很多种,我用的是泛音调弦。
正调宫音:一般上手很多都是正调宫音的曲子。以七弦为准,七弦不动,七弦是什么音都可以。把四弦的九徽泛音调到和七弦七徽泛音一样。再以四弦七徽为基础,调一弦的九徽。这样确定了一、四、七弦的音。
再以一弦四徽调三弦五徽,以四弦五徽调二弦四徽,以四弦四徽调六弦五徽,以七弦五徽调五弦四徽。
这样七根弦就全部确定了。注意,全是用泛音调。
正调紧五弦:《阳关三叠》与《玉楼春晓》都是这一阶的。顾名思义就是调五弦。在正调宫音的基础上,将五弦的五徽调成三弦的四徽就行了。
这就是初学常用的两种。
九 背景
想弹好一首曲子,除了技法技术,文化实际占了很重要的比例。
琴曲的背景你要了解吧。琴曲背后的小故事很多,很有意思,《高山流水》就不必说了,比如弹《长门怨》,你要知道那是金屋藏娇的故事吧,这样你就知道琴曲中的那些片段,那些娇气与怨气是怎么一回事了。你看姑娘们撒娇或生气的时候,“哼~“,”不要~“,“你烦~不~烦~~啊”,“你滚啊~我不要理你!!!”琴曲跟这是差不多的。比如《普庵咒》,跟和尚唱经有关,据说会招来鬼神,有人一辈子都不敢弹。《阳关》是送别的,古人一别恐怕就是八辈子,你不能弹的很欢快吧。
你要知道,琴为何而低吟。
背景不光是琴曲方面的。你要去读诗吧,诗寥寥数语,勾出一个画面。琴音数声,让心遨游吧。你要看看书法作品吧,书法与音乐都是有时间性的,一段过去就过去了,你的表现就在这段时间里。书法的线条,点画,与琴何其相关,纸与笔的摩擦,能够使你更好的理解手与弦的关系。
说白了,背景就是你的文化,你的思想,你的观念,你的灵魂,你不过是让他体现在琴上,或是纸上而已。
这些也都是我这种爱好者要去修炼的,慢慢来就好。
十,勤奋
我记得好像是龚一先生说的,大概是:哪里不会弹,弹500遍就好了。以至于我有时随便说哪儿哪儿难弹,我爹就说你500遍弹了没?噎的我翻白眼。后来就发展成,字写不好,500遍写了没?画不会画,500张有没有?我真是欲哭无泪。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练多了,至少手上的功夫是会慢慢过关的。初学不要在意弹的好不好,连贯不连贯,认真的,一遍遍的弹下来,就好了。
呼啦啦写了好多,也都是随想随写了,也不知道哪些地方是有错误和遗漏的。希望对愿意学琴的童鞋有帮助,错误的地方也请大家指正,不要误了初学的童鞋。很多地方我都是只提了一下,以多看书为主,琴家们写的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