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经济学
如果不想看文字 你可以选择听我扯:
跑步经济学 紫式物语 荔枝电台FM95409
有一天我在车里听着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跟听众在互动一个话题,问说大家跑步的时候都听什么音乐呀?然后各种各样奇葩的歌曲都丢了过来,以为只是大妈跳舞用的恶俗歌曲也成为伴跑的音乐,我在噗嗤笑出来的同时,忽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在跑步。
就好像忽然之间,我发现身边好多好多人在跑步,好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跑步运动,好像如果你不跑步你就OUT了,你不跑步你就不能成功。是哦,最著名的带头人,不就是地产界的几位老大么,这个榜样的效用可不能轻视。在我身边晒跑的人数和晒跑的长度,也同步在增加,马拉松,曾经很遥远的名词,如今就在身边。
可是我记得,当年读书的时候,每到体育课先跑几圈儿的惯例都是每位同学咬牙切齿的,不仅如此,考800米,1000米或者12分钟跑的时候,个个想尽了办法投机取巧,躲起来少跑几圈。是什么,让年幼时讨厌跑步的孩子们,现在开始变成了死忠?
听说第一个原因是,当你工作几年后,在办公室的板凳和驾驶室的小空间蹉跎了人生,你就会发现身体越来越孱弱,你会开始打算去运动,但是对于运动实在是没有把握可以投入多久,于是就考虑找一个小投入零门槛的运动,于是,跑步变成了首要选择。
的确,只要是个人就可以跑起来,你甚至可以不去健身房,只是在路边,只是在小区里跑。如果遇到下雨,甚至可以在家里原地高抬腿。这是一项随时随刻可以动起来的运动,只要你愿意,总可以实施。或许因为这样,跑步成为了一场MOVEMENT,而不仅仅是一项SPORT,这是一场以健康为名义的运动。
然后你开始觉得,我需要专业点,体现专业最方便的就是去下载一个APP,如上所述,你可以带着专业的APP运动,完了,还可以截图晒自己的成果。这个时候你会享受这些理念,跑步就是锻炼意志力,越是富有越是成功的人,越是会抽出时间运动。对,想要成为一名成功者,你看我和他们一样在跑步呢,不仅如此,我还一样专业。
于是你会需要一双好的跑鞋,你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名称上的跑鞋,NIKE+的配套就不说了,SKECHERS也不错,轻便的新贵色彩还很漂亮,总之一双合脚的跑鞋非常重要,因为要保护关节,要支撑重量。
重要的当然不止是鞋子了。当你看到跑友们在朋友圈的晒图,不光是APP的路线图,还有跑步结束后的笑容,一股王者之风,你怎么会甘心落后呢?要上自拍照,必然就要全身专业了,普通的T恤和运动裤怎么可以?皮肤衣、速干衣、女生的话还要考虑支撑性能好的运动内衣……这些装备不仅材质很重要,还要体现先进的科技元素,而且在造型上,你可能也会开始选择拉风的设计,这样跑起来才有风一样的感觉。
等等,你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吗?都开始上公路跑步了,一般的NIKE、Adidas显然不够看了呀。这时候你可能会在某些贴吧、某些小组中浏览到别人的讲述,很对哦,公路的话需要更专业的跑鞋来支撑和保护关节。于是世界四大慢跑鞋就开始进入视野。美国的Saucony(索康尼)、New Balance(新百伦)、Brooks(布鲁克斯)和日本的Asics(爱世克斯)。
然后的然后,用咕咚已然配不上高大上的范儿了。什么,你还兜着手机跑?拜托,你需要的是一条运动手环!戴在手上,不妨碍运动,而且可以随时记录数据,传输到APP进行分析。
你以为这就是所有了吗?错!还有专业的头带,起初只是为了绑住头发开阔视野,然后发展为吸汗,防止汗水进入眼睛,甚至高新科技的研究会体现在小小的头带里设置导汗槽,以满足大量出汗的运动员对导汗需求。
还有什么呢,还有运动眼镜,用不碎不裂的太空片作为镜片,又或者为了防止刺眼的阳光你需要偏光镜片,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跑步的时候可以轻便稳固地架在耳朵上。
好了,就先到这里吧。曾经有人说单反穷三代,因为一旦入门你就会不断不断地开始升级换代镜头和机身。而看似零门槛的运动跑步,就更像通关升级的游戏。其实长跑是一个通关模式非常典型的运动,只要你能够坚持,那么一定会有跑步时间和距离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公路上而不是跑步机上,跑步的进步直接体现在路程的长度上。每当你咬紧牙关,想着再坚持一下,再坚持100米,再坚持到前面那棵树的时候,从心理和生理上都为自己设计了一种关卡。而当你突破关卡,从1公里,变成5公里,变成10公里,半马,全马……每一个里程碑建立后,出于人类自然而然的心理,都会有一种自我犒赏和奖励的形式出现。而这,就会体现在跑步设备的升级上。
每当你在跑步的路途中前进一步,你在跑步的投入也上升了一个级别。而如今各种跑步APP,不仅可以让你自己截图秀成绩,而且也可以注册,可以在一个全世界跑步爱好者共存的平台中去发现专业话题,去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偶像。它告诉你,你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这样的社交化的平台,不是非常眼熟吗,就如同网游一样,高手带新手打关卡,打副本。而这些关卡和副本可能就是我们身边忽然出现的各种马拉松比赛。而当你打通关之后,你不仅战胜了自己,你也为跑步经济带来了新一波的生机。正如NIKE,在2008年在中国市场推出NIKE+,布局数码化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没有料想到,中国年轻的消费者会对跑步反馈出如此高涨的狂热。
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经济现象,或者也是一种经济模式?人们的一项零门槛的活动,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对美好的向往,具备着天然的正能量。但是随着活动本身的不断升级,阶段性地就可以以“专业”的名义制造和开发出各种需求。最后消费者成为了一座金字塔,越往上对该活动行为越忠诚,而在活动中的投入也越大,并且,有一个特征是,即便有一天消费者暂停了这项活动,暂时退出,当他再次回到这个活动中来的时候,他的消费习惯却已经被培养在之前的层次,只会向上,而不会下落。
因为经济的投入,并不是以奢华的名义,而是以专业的名义。所以即便,所谓的专业技术到底起了多少作用,消费者并不能准去地去测量——事实上也测量不了,但在一种通关礼包的认知下,消费者很容易接受,在设置目标的同时,把更高昂的装备设置为奖赏。
但是专业是不是必须的呢?自然是的。就如同,我们无法准确知道长跑对身体有多好,但无法否认运动一定比不运动要好一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你把高科技的装备穿在身上,迎着太阳奔跑的时候,那不仅仅是安全感,更有一种满满的自信,去挑战下一个关卡。
All Rights Reserved. | TO FIND ME in T.SINA | AUTHOR
跑步经济学 紫式物语 荔枝电台FM95409
有一天我在车里听着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跟听众在互动一个话题,问说大家跑步的时候都听什么音乐呀?然后各种各样奇葩的歌曲都丢了过来,以为只是大妈跳舞用的恶俗歌曲也成为伴跑的音乐,我在噗嗤笑出来的同时,忽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在跑步。
就好像忽然之间,我发现身边好多好多人在跑步,好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跑步运动,好像如果你不跑步你就OUT了,你不跑步你就不能成功。是哦,最著名的带头人,不就是地产界的几位老大么,这个榜样的效用可不能轻视。在我身边晒跑的人数和晒跑的长度,也同步在增加,马拉松,曾经很遥远的名词,如今就在身边。
可是我记得,当年读书的时候,每到体育课先跑几圈儿的惯例都是每位同学咬牙切齿的,不仅如此,考800米,1000米或者12分钟跑的时候,个个想尽了办法投机取巧,躲起来少跑几圈。是什么,让年幼时讨厌跑步的孩子们,现在开始变成了死忠?
听说第一个原因是,当你工作几年后,在办公室的板凳和驾驶室的小空间蹉跎了人生,你就会发现身体越来越孱弱,你会开始打算去运动,但是对于运动实在是没有把握可以投入多久,于是就考虑找一个小投入零门槛的运动,于是,跑步变成了首要选择。
的确,只要是个人就可以跑起来,你甚至可以不去健身房,只是在路边,只是在小区里跑。如果遇到下雨,甚至可以在家里原地高抬腿。这是一项随时随刻可以动起来的运动,只要你愿意,总可以实施。或许因为这样,跑步成为了一场MOVEMENT,而不仅仅是一项SPORT,这是一场以健康为名义的运动。
然后你开始觉得,我需要专业点,体现专业最方便的就是去下载一个APP,如上所述,你可以带着专业的APP运动,完了,还可以截图晒自己的成果。这个时候你会享受这些理念,跑步就是锻炼意志力,越是富有越是成功的人,越是会抽出时间运动。对,想要成为一名成功者,你看我和他们一样在跑步呢,不仅如此,我还一样专业。
于是你会需要一双好的跑鞋,你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名称上的跑鞋,NIKE+的配套就不说了,SKECHERS也不错,轻便的新贵色彩还很漂亮,总之一双合脚的跑鞋非常重要,因为要保护关节,要支撑重量。
重要的当然不止是鞋子了。当你看到跑友们在朋友圈的晒图,不光是APP的路线图,还有跑步结束后的笑容,一股王者之风,你怎么会甘心落后呢?要上自拍照,必然就要全身专业了,普通的T恤和运动裤怎么可以?皮肤衣、速干衣、女生的话还要考虑支撑性能好的运动内衣……这些装备不仅材质很重要,还要体现先进的科技元素,而且在造型上,你可能也会开始选择拉风的设计,这样跑起来才有风一样的感觉。
等等,你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吗?都开始上公路跑步了,一般的NIKE、Adidas显然不够看了呀。这时候你可能会在某些贴吧、某些小组中浏览到别人的讲述,很对哦,公路的话需要更专业的跑鞋来支撑和保护关节。于是世界四大慢跑鞋就开始进入视野。美国的Saucony(索康尼)、New Balance(新百伦)、Brooks(布鲁克斯)和日本的Asics(爱世克斯)。
然后的然后,用咕咚已然配不上高大上的范儿了。什么,你还兜着手机跑?拜托,你需要的是一条运动手环!戴在手上,不妨碍运动,而且可以随时记录数据,传输到APP进行分析。
你以为这就是所有了吗?错!还有专业的头带,起初只是为了绑住头发开阔视野,然后发展为吸汗,防止汗水进入眼睛,甚至高新科技的研究会体现在小小的头带里设置导汗槽,以满足大量出汗的运动员对导汗需求。
还有什么呢,还有运动眼镜,用不碎不裂的太空片作为镜片,又或者为了防止刺眼的阳光你需要偏光镜片,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跑步的时候可以轻便稳固地架在耳朵上。
好了,就先到这里吧。曾经有人说单反穷三代,因为一旦入门你就会不断不断地开始升级换代镜头和机身。而看似零门槛的运动跑步,就更像通关升级的游戏。其实长跑是一个通关模式非常典型的运动,只要你能够坚持,那么一定会有跑步时间和距离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公路上而不是跑步机上,跑步的进步直接体现在路程的长度上。每当你咬紧牙关,想着再坚持一下,再坚持100米,再坚持到前面那棵树的时候,从心理和生理上都为自己设计了一种关卡。而当你突破关卡,从1公里,变成5公里,变成10公里,半马,全马……每一个里程碑建立后,出于人类自然而然的心理,都会有一种自我犒赏和奖励的形式出现。而这,就会体现在跑步设备的升级上。
每当你在跑步的路途中前进一步,你在跑步的投入也上升了一个级别。而如今各种跑步APP,不仅可以让你自己截图秀成绩,而且也可以注册,可以在一个全世界跑步爱好者共存的平台中去发现专业话题,去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偶像。它告诉你,你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这样的社交化的平台,不是非常眼熟吗,就如同网游一样,高手带新手打关卡,打副本。而这些关卡和副本可能就是我们身边忽然出现的各种马拉松比赛。而当你打通关之后,你不仅战胜了自己,你也为跑步经济带来了新一波的生机。正如NIKE,在2008年在中国市场推出NIKE+,布局数码化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没有料想到,中国年轻的消费者会对跑步反馈出如此高涨的狂热。
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经济现象,或者也是一种经济模式?人们的一项零门槛的活动,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对美好的向往,具备着天然的正能量。但是随着活动本身的不断升级,阶段性地就可以以“专业”的名义制造和开发出各种需求。最后消费者成为了一座金字塔,越往上对该活动行为越忠诚,而在活动中的投入也越大,并且,有一个特征是,即便有一天消费者暂停了这项活动,暂时退出,当他再次回到这个活动中来的时候,他的消费习惯却已经被培养在之前的层次,只会向上,而不会下落。
因为经济的投入,并不是以奢华的名义,而是以专业的名义。所以即便,所谓的专业技术到底起了多少作用,消费者并不能准去地去测量——事实上也测量不了,但在一种通关礼包的认知下,消费者很容易接受,在设置目标的同时,把更高昂的装备设置为奖赏。
但是专业是不是必须的呢?自然是的。就如同,我们无法准确知道长跑对身体有多好,但无法否认运动一定比不运动要好一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你把高科技的装备穿在身上,迎着太阳奔跑的时候,那不仅仅是安全感,更有一种满满的自信,去挑战下一个关卡。
All Rights Reserved. | TO FIND ME in T.SINA | AUTHOR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紫上薰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空瓶季:想要秋冬肌肤状态稳定,护肤还得做加法 (1人喜欢)
- 2024年度爱用护肤品,不出错和通盘考虑似乎是我的偏好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