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怎么养活自己
最近读了《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系列3,环顾四周,看看现在的社会状况和自身的状况,还真想了一些事儿,记录一下。
1 年轻人很少去想象老年生活。年轻人有很多眼前的问题。纠结“我到底要不要买这个包”的女生,怎么会去想养老这回事呢?再说,想到自己会年华老去,也真让人兴味索然。
但是,如果不发生意外,我们都会活到老年,需要尊严、体面、健康、自给自足地生活下去。
现在人也逐渐不再有养儿防老的观念,有子女也不可能在财务上依附他们,反觉得老了还做伸手党,是非常窘迫的生存方式。
2 地铁上常常看到收废报纸的老人。在人满为患、晃晃荡荡的车厢里,他们背着沉重的大包,在大家的抱怨声里,费劲地挤过来,挤过去。
这些老人,有的是生活有困难,但有些据说家境尚可。那么,为什么家境尚可的也要去收报纸?
小区里也住着收废品的老人。以南京的房价,他们坐拥两三百万,为什么天天晚上翻垃圾箱?
可以想象,他们守着一份养老金,再没有其他任何入息,有坐吃山空之感,子女也未必给以经济支持和爱护,再加上对自己的未来很悲观(只有更老、更孱弱这么一个未来……),这种心理感受是多么恐怖,让人很想很想去做点什么,抓住一点点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
体面算个啥呢,自然是可以不要的。
3 这本《30年后,我们拿什么养活自己》是韩国人写的。韩国和日本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经济增长变缓。对于我们的未来,他们目前的社会状况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相比日韩,现阶段的中国中间阶级更不稳定。叶檀说“我国财富分配、财富形成方式特点鲜明,中产收入阶层与贫困群体更加脆弱。”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和日韩一样,中国也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养老金缺口逐年加大,国家养老体系也有越来越大的风险。最近有个说法,说今天的中国大概是9亿人抚养5亿人的局面,而18年后的未来,将面临5亿多人口抚养9亿多人的局面。
出生率下降,房屋的空置率将会提高,一代人时间后(?)房产市场必然出现萧条。如果年轻时候盲目投资房产,支付过高房贷利息,将来经济状况会很不稳定。
其实现在房价泡沫已经相当严重,房价也有明显的下行趋势,连地产大佬们都不再看好今年房市了。
4为了人到老年可以富足、健康、体面,更直观地说,不要有去地铁捡废报纸的心理需要,请从现在开始多存钱,减少高消费,锻炼身体,越早越好。
书中建议一:从30岁开始存钱,比从40岁开始要好得多,因为存钱有复利。(书中提到的每年10%到15%回报率,是指的三十年投资复利的平均值,过于乐观,不足为凭。但储蓄仍然是必要的。)
建议二: 信用卡欠债利息非常之高,一定要量入为出,别成为外表光鲜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卡奴。
“卡奴”这种不幸的生物,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在古代巴比伦、罗马、唐代中国,都有因欠债而沦为奴隶的人。最近读的一本古书,也劝谕普通人家不要为了面子借钱办婚事。包法利夫人最后的山穷水尽,也是因为借债消费、债台高筑啊。无论啥年代,喜欢过度消费的人都是很常见的。
建议三:车是日常生活中最大宗的消费品,虽然和房相比车不贵,但买车是消费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油费、保险、停车费、车的保养、堵在路上的时间损失,以及……你去年没收到两千块的罚单吗?购车前请三思。
书中一个24岁的卡奴女孩,理财师让她翻身的第一步,就是卖掉车。
周末我买糕饼,在蛋糕店听到打工的女孩子闲聊,正在大谈在南京限牌之前赶紧买车。其中一个有辆四五万块的小车。又聊到“宝马也不贵啊,也就三十万。”这种口气和消费观,真叫人一头汗哎。
建议四:书中建议不要一味攀比,过度投资子女教育,预留好自己养老金,在未来是对子女的最大支持。而且,有经济能力的老年父母,才能真正赢得子女尊重(多么现实啊)。
书中一位高收入人士,把一双初中子女送去美国读书,妻子也辞职跟去照顾,再加上房贷,几乎入不敷出。他心力交瘁,又孤单寂寞,心理状态差了,工作上就畏首畏尾,反而一塌糊涂,到了被解雇边缘。
家长觉得“现在苦一点,咬咬牙挺过去就好了”?别着急,临到退休还要掏空一辈子积蓄呢,因为子女要办婚礼、买房子了(韩国和中国还真像啊!)
建议五:从年轻时候起,就做好准备,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爱好,在退休之后继续工作。
书中有两个成功例子。一位电视台高管,退休后成立一家广告公司,利用人脉继续做事。一位爱好木工的老人,退休后设计制作传统手工家具,供不应求,闯出一片新天地。
5 另外,最近有个很火的日本纪录片叫作《无缘社会》(也有同名书),讲述的是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许多日本人,一是没朋友,“无社缘”;二是和家庭关系疏离,这是“无血缘”;三则与家乡关系断绝,这是“无地缘”。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无缘之人”,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没有工作,没有配偶儿女,也不回家乡;死了,没有人知道……
日本在步入“无缘社会”,那中国呢……
除去经济上要自立,我们也要多多珍惜各种人生的缘啊!刚看到一个家里蹲三年的小朋友去水族馆应聘的贴,觉得很感动。年轻时候还能有勇气、有能力走出去,如果是年纪大了,就更加难与人交流了。如果这一辈子一定要吃苦头,我们都希望是年轻时候,而不是老了以后。与大家共勉。
1 年轻人很少去想象老年生活。年轻人有很多眼前的问题。纠结“我到底要不要买这个包”的女生,怎么会去想养老这回事呢?再说,想到自己会年华老去,也真让人兴味索然。
但是,如果不发生意外,我们都会活到老年,需要尊严、体面、健康、自给自足地生活下去。
现在人也逐渐不再有养儿防老的观念,有子女也不可能在财务上依附他们,反觉得老了还做伸手党,是非常窘迫的生存方式。
2 地铁上常常看到收废报纸的老人。在人满为患、晃晃荡荡的车厢里,他们背着沉重的大包,在大家的抱怨声里,费劲地挤过来,挤过去。
这些老人,有的是生活有困难,但有些据说家境尚可。那么,为什么家境尚可的也要去收报纸?
小区里也住着收废品的老人。以南京的房价,他们坐拥两三百万,为什么天天晚上翻垃圾箱?
可以想象,他们守着一份养老金,再没有其他任何入息,有坐吃山空之感,子女也未必给以经济支持和爱护,再加上对自己的未来很悲观(只有更老、更孱弱这么一个未来……),这种心理感受是多么恐怖,让人很想很想去做点什么,抓住一点点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
体面算个啥呢,自然是可以不要的。
3 这本《30年后,我们拿什么养活自己》是韩国人写的。韩国和日本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经济增长变缓。对于我们的未来,他们目前的社会状况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相比日韩,现阶段的中国中间阶级更不稳定。叶檀说“我国财富分配、财富形成方式特点鲜明,中产收入阶层与贫困群体更加脆弱。”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和日韩一样,中国也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养老金缺口逐年加大,国家养老体系也有越来越大的风险。最近有个说法,说今天的中国大概是9亿人抚养5亿人的局面,而18年后的未来,将面临5亿多人口抚养9亿多人的局面。
出生率下降,房屋的空置率将会提高,一代人时间后(?)房产市场必然出现萧条。如果年轻时候盲目投资房产,支付过高房贷利息,将来经济状况会很不稳定。
其实现在房价泡沫已经相当严重,房价也有明显的下行趋势,连地产大佬们都不再看好今年房市了。
4为了人到老年可以富足、健康、体面,更直观地说,不要有去地铁捡废报纸的心理需要,请从现在开始多存钱,减少高消费,锻炼身体,越早越好。
书中建议一:从30岁开始存钱,比从40岁开始要好得多,因为存钱有复利。(书中提到的每年10%到15%回报率,是指的三十年投资复利的平均值,过于乐观,不足为凭。但储蓄仍然是必要的。)
建议二: 信用卡欠债利息非常之高,一定要量入为出,别成为外表光鲜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卡奴。
“卡奴”这种不幸的生物,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在古代巴比伦、罗马、唐代中国,都有因欠债而沦为奴隶的人。最近读的一本古书,也劝谕普通人家不要为了面子借钱办婚事。包法利夫人最后的山穷水尽,也是因为借债消费、债台高筑啊。无论啥年代,喜欢过度消费的人都是很常见的。
建议三:车是日常生活中最大宗的消费品,虽然和房相比车不贵,但买车是消费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油费、保险、停车费、车的保养、堵在路上的时间损失,以及……你去年没收到两千块的罚单吗?购车前请三思。
书中一个24岁的卡奴女孩,理财师让她翻身的第一步,就是卖掉车。
周末我买糕饼,在蛋糕店听到打工的女孩子闲聊,正在大谈在南京限牌之前赶紧买车。其中一个有辆四五万块的小车。又聊到“宝马也不贵啊,也就三十万。”这种口气和消费观,真叫人一头汗哎。
建议四:书中建议不要一味攀比,过度投资子女教育,预留好自己养老金,在未来是对子女的最大支持。而且,有经济能力的老年父母,才能真正赢得子女尊重(多么现实啊)。
书中一位高收入人士,把一双初中子女送去美国读书,妻子也辞职跟去照顾,再加上房贷,几乎入不敷出。他心力交瘁,又孤单寂寞,心理状态差了,工作上就畏首畏尾,反而一塌糊涂,到了被解雇边缘。
家长觉得“现在苦一点,咬咬牙挺过去就好了”?别着急,临到退休还要掏空一辈子积蓄呢,因为子女要办婚礼、买房子了(韩国和中国还真像啊!)
建议五:从年轻时候起,就做好准备,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爱好,在退休之后继续工作。
书中有两个成功例子。一位电视台高管,退休后成立一家广告公司,利用人脉继续做事。一位爱好木工的老人,退休后设计制作传统手工家具,供不应求,闯出一片新天地。
5 另外,最近有个很火的日本纪录片叫作《无缘社会》(也有同名书),讲述的是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许多日本人,一是没朋友,“无社缘”;二是和家庭关系疏离,这是“无血缘”;三则与家乡关系断绝,这是“无地缘”。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无缘之人”,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没有工作,没有配偶儿女,也不回家乡;死了,没有人知道……
日本在步入“无缘社会”,那中国呢……
除去经济上要自立,我们也要多多珍惜各种人生的缘啊!刚看到一个家里蹲三年的小朋友去水族馆应聘的贴,觉得很感动。年轻时候还能有勇气、有能力走出去,如果是年纪大了,就更加难与人交流了。如果这一辈子一定要吃苦头,我们都希望是年轻时候,而不是老了以后。与大家共勉。
-
月夜未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11 05:32:58
-
布鲁A夢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15 21:54:51
-
曲人甲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7 12:05:58
-
倪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4 13:09:22
-
大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26 22:36:18
-
黄小黄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2 16:20:10
-
黎甄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10-19 23:30:01
-
嫩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3-15 16:45:18
-
打瞌睡的阿拉蕾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2-22 17:05:07
-
Raphael*2 转发了这篇日记
年轻时候还能有勇气、有能力走出去,如果是年纪大了,就更加难与人交流了。如果这一辈子一定要吃苦头,我们都希望是年轻时候,而不是老了以后。
2015-12-08 11:45:19 -
Z小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17 21:42:31
-
也许有一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16 15:24:54
-
Ms.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16 00:02:28
-
问心朝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14 09:12:31
-
s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13 22:29:59
-
jasinez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13 21:41:16
-
书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13 20:58:53
-
Hathawa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04 09:02:40
-
MS.杏仁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27 14:04:10
-
毕巧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1-16 15:23:29
-
麋鹿不迷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1-13 14:40:43
-
其後間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12-15 16:22:34
桃花石上书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她是美容大王,也是疯批小妹,华语娱乐圈话题女王的陨落 (32人喜欢)
- 凌晨3点半起床的妈妈,和《再见爱人》里被困住的儿子 (36人喜欢)
- “如果羞耻也有立场的话,那么今天羞耻的立场必须改变。” (403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