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另一片海洋-怀念安哲
未完成的另一片海洋-怀念安哲
“如果有幸能选择自己的死亡,我愿意死在电影拍摄的过程当中——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毛尖说一年四季,怀念侯麦,在这里,想说,一日永恒,怀念安哲,2012年1月25日(当地时间24日)于雅典拍摄《另一片海洋》时遇车祸离世,和他自己所预言的命定发生的一模一样,划上休止符的电影人生终结在76这个数字上,他曾说,人执迷的一切将决定自己的命运。人一生只能拍一部电影,只能写一本书。现实的命运与电影的命运曾在他身旁交替穿行,战争、历史、劫难,久远的幸福与悲伤,这个他笔下“充满了回忆、古老石块和残破雕像的国家”——希腊,在安哲的电影里留下了时间刻度,《另一片海洋》的未完成忽然使人察觉,现实与电影一直捆绑在一起。就像《雾中风景》里的那场雪,除了主角,其他的一切凝结止步,穿过如画般静默的街头,于浓雾中走向远处。谁都很难说,究竟下一秒是电影的完结还是现实的开始,谁也无法完全读懂宿命,剩下来的疑惑,交由给时间本身。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1935年4月27日-2012年1月24日)
Theo Angelopoulos,希腊语:Θόδωρος Αγγελόπουλος,希腊著名导演与编剧。出生于雅典商人家庭,1940年童年时代历经纳粹德军占领,父亲曾被判处死刑。1953年在雅典大学修读法律,1961年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La Sorbonne)就读文学、电影学、人类学,其后转读法国高级电影研究学院(IDHEC),因与教授理念不同,自愿退学返回希腊,以撰写影评维持生计。他的电影事业始于的右翼希腊军政府时期,1968年拍摄第一部电影短片《传送》。接着在1970年拍摄第一部长片《重构》,于翌年柏林影展获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导演地位从而受到肯定。他在1970年代拍摄了希腊近代史三部曲:《’36年的岁月》(1972)、《流浪艺人》(1975)、《猎人》(1977),透过三个独立的故事,回眸1940年代至1970年代希腊经历法西斯入侵、内战、右翼军政府的岁月。1980年以《亚历山大大帝》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奖。1980年代拍摄了沉默三部曲:《塞瑟岛之旅》、《养蜂人》与《雾中风景》;1990年代拍摄了巴尔干三部曲:《鹳鸟踟蹰》、《尤利西斯的凝视》(《尤里西斯生命之旅》)与《一日永恒》(《永远的一天》)。其中《永远的一天》获得1998年戛纳影展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奖。
代表作品
《雾中风景》
视频片段:
安哲为自己的孩子所拍摄的电影,通过电影中亚历山大和乌拉两个孩子的寻父之旅,来展现现代社会的弊端,经受过肉体和精神上的磨难才能长大成人的孩子,这个世界无疑是冷酷和残忍的。如果《雾中风景》是安哲电影中最易读懂的一部童话,那么童话里所呈现的无畏与无知是对成年人最大的隐忍作痛。
在安哲罗普洛斯的所有电影中,《雾中风景》可能是一座桥梁式的作品,它可以引导旁观者深深走进那个有时看起来神秘而特殊的世界。——迈克尔·威尔明顿
《尤利西斯的凝视》
视频资料: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9P3JCSXUlE/?resourceId=0_06_02_99
安哲在回到希腊之后拍摄的一部影片,和《雾中风景》不同,这部片子被形容为他最晦涩难懂的电影,影片开场的1分17秒是沉默的黑白影像,这段影像是巴尔干半岛最早的电影制作人马纳基兄弟的第一件胶片作品。这是电影历史上的第一次凝视,第一眼的世界,我们可以听到影片开头的旁白是“Is this the first gaze?”是一种最为原始的疑问,也是安哲对于电影所付出的如信仰般的虔诚,第一眼的纯洁纯粹,不着人工和商业。此外,《尤利西斯的凝视》是配合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而特别拍摄的艺术电影,荷马史诗《尤里西斯》的现代版本,总共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方言。
《一日永恒》
视频片段:
在片段中,主人公亚历山大频临死亡,带着自我的独白走向时间的尽头,一段优美的长镜头是安哲的诗意,让我们有可能去容忍生命的最后一刻,永恒是什么?时间是什么?可以在影片中找到答案。 —
“明天是什么?”
—“是永远再加一天”
电影作品年表
1965
《福尔曼故事》 Forminx Story
拍摄以一个流行乐队为题材而虚构的美国/希腊作品,中途因与制片人意见不合而终止。未完成
1968
《传播》 The Broadcast
1970
《重建》 Reconstruction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127/
1972
《’36年的岁月》 Days of '36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9404/
1974/75
《流浪艺人》 The Travelling Players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5759/
1977
《猎人》 The Hunters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615/
1980
《亚历山大大帝》 Megalexandros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103/
1981
《一个村子,一个村民》 One Village,One Villager
关于一个被居民遗弃的希腊村庄的故事,这是安哲一直想拍的主题。该片在希腊电视台放映。
1982
《雅典,回到卫城》 Athens, Return to the Acropolis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305564/
1983
《塞瑟岛之旅》 Voyage to Cythera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534/
1986
《养蜂人》 The Beekeeper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8428/
1988
《雾中风景》 Landscape in the Mist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252/
1991
《鹳鸟踟蹰》 The Suspended Step of the Stork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2789/
1995
《尤利西斯的凝视》 Ulysses'Gaze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573/
1998
《一日永恒》 Eternity and a Day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455/
2004
《悲伤草原》 The Weeping Meadow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88180/
2008
《时光之尘》 The Dust of Time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001296/
2011/12
《另一片海洋》 The Other Sea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463866/
拍摄开始于2011年12月26日,未完成
-----------
《传播》的文字内容
导演: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编剧: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主演: Theodoros Katsadramis / Lina Triantafillou / Yannis Kostoglou / Makis Panorios / Mirka Kalatzopoulou / Nico Mastorakis / 潘多利·佛加瑞 / D. Skoulakis / Iasson Yiannoulakis
类型: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希腊
语言: 希腊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1968
片长: 21分钟
本片《传播》讲述的是一个以“寻找理想的男人”为主题的大众传媒秀。当时这类综艺节目在希腊非常流行。电视台邀请年轻摇滚乐团来表演,现场直播部分则让观众直接参与,给市井小民一个机会与大明星共度时光,拍照留念,这是大众传播业牟取利润的方法。平民参与者不过是被利用的宣传工具,当一切目的达到后就会被抛到一边不予理睬。安哲在拍摄节目表演场景时进行了大量的场面调度,通过炫目的综艺现场与被选中的参与者狭仄的生活空间形成的鲜明对照,揭露了大众传播节目的内部运作机制,抨击了媒体的独断和虚伪。短短20多分钟的影片破除了被人们深信不移地传媒神话,将矛头直指媒体权利本身,讽刺了大众传播业的虚伪和消费社会的浮躁。
這部短片通过审查得到放映,并获得了1968年萨洛尼卡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我们曾几度得到的微薄希望来自于这位雕琢到极致又传达的轻描淡写的电影诗人,向陌生人袒露自己的敏感与哀愁,不计较是否被理解与瞻仰。转念想安哲的离开,心有不忍,于是拉紧衣衫,穿行而过,手握百合,如果这算一种祭奠的话。
个人专栏,供稿于好戏网
参考资料:
《光影之隙》 戴锦华主编 2011年
《尤里西斯的凝视-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世界》 诸葛沂著 2010年
“如果有幸能选择自己的死亡,我愿意死在电影拍摄的过程当中——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毛尖说一年四季,怀念侯麦,在这里,想说,一日永恒,怀念安哲,2012年1月25日(当地时间24日)于雅典拍摄《另一片海洋》时遇车祸离世,和他自己所预言的命定发生的一模一样,划上休止符的电影人生终结在76这个数字上,他曾说,人执迷的一切将决定自己的命运。人一生只能拍一部电影,只能写一本书。现实的命运与电影的命运曾在他身旁交替穿行,战争、历史、劫难,久远的幸福与悲伤,这个他笔下“充满了回忆、古老石块和残破雕像的国家”——希腊,在安哲的电影里留下了时间刻度,《另一片海洋》的未完成忽然使人察觉,现实与电影一直捆绑在一起。就像《雾中风景》里的那场雪,除了主角,其他的一切凝结止步,穿过如画般静默的街头,于浓雾中走向远处。谁都很难说,究竟下一秒是电影的完结还是现实的开始,谁也无法完全读懂宿命,剩下来的疑惑,交由给时间本身。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1935年4月27日-2012年1月24日)
Theo Angelopoulos,希腊语:Θόδωρος Αγγελόπουλος,希腊著名导演与编剧。出生于雅典商人家庭,1940年童年时代历经纳粹德军占领,父亲曾被判处死刑。1953年在雅典大学修读法律,1961年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La Sorbonne)就读文学、电影学、人类学,其后转读法国高级电影研究学院(IDHEC),因与教授理念不同,自愿退学返回希腊,以撰写影评维持生计。他的电影事业始于的右翼希腊军政府时期,1968年拍摄第一部电影短片《传送》。接着在1970年拍摄第一部长片《重构》,于翌年柏林影展获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导演地位从而受到肯定。他在1970年代拍摄了希腊近代史三部曲:《’36年的岁月》(1972)、《流浪艺人》(1975)、《猎人》(1977),透过三个独立的故事,回眸1940年代至1970年代希腊经历法西斯入侵、内战、右翼军政府的岁月。1980年以《亚历山大大帝》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奖。1980年代拍摄了沉默三部曲:《塞瑟岛之旅》、《养蜂人》与《雾中风景》;1990年代拍摄了巴尔干三部曲:《鹳鸟踟蹰》、《尤利西斯的凝视》(《尤里西斯生命之旅》)与《一日永恒》(《永远的一天》)。其中《永远的一天》获得1998年戛纳影展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奖。
代表作品
《雾中风景》
视频片段:
诗意的雾中风景
安哲为自己的孩子所拍摄的电影,通过电影中亚历山大和乌拉两个孩子的寻父之旅,来展现现代社会的弊端,经受过肉体和精神上的磨难才能长大成人的孩子,这个世界无疑是冷酷和残忍的。如果《雾中风景》是安哲电影中最易读懂的一部童话,那么童话里所呈现的无畏与无知是对成年人最大的隐忍作痛。
在安哲罗普洛斯的所有电影中,《雾中风景》可能是一座桥梁式的作品,它可以引导旁观者深深走进那个有时看起来神秘而特殊的世界。——迈克尔·威尔明顿
《尤利西斯的凝视》
视频资料: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9P3JCSXUlE/?resourceId=0_06_02_99
安哲在回到希腊之后拍摄的一部影片,和《雾中风景》不同,这部片子被形容为他最晦涩难懂的电影,影片开场的1分17秒是沉默的黑白影像,这段影像是巴尔干半岛最早的电影制作人马纳基兄弟的第一件胶片作品。这是电影历史上的第一次凝视,第一眼的世界,我们可以听到影片开头的旁白是“Is this the first gaze?”是一种最为原始的疑问,也是安哲对于电影所付出的如信仰般的虔诚,第一眼的纯洁纯粹,不着人工和商业。此外,《尤利西斯的凝视》是配合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而特别拍摄的艺术电影,荷马史诗《尤里西斯》的现代版本,总共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方言。
《一日永恒》
视频片段:
《永恒与一天》中那段经典旋律
在片段中,主人公亚历山大频临死亡,带着自我的独白走向时间的尽头,一段优美的长镜头是安哲的诗意,让我们有可能去容忍生命的最后一刻,永恒是什么?时间是什么?可以在影片中找到答案。 —
“明天是什么?”
—“是永远再加一天”
电影作品年表
1965
《福尔曼故事》 Forminx Story
拍摄以一个流行乐队为题材而虚构的美国/希腊作品,中途因与制片人意见不合而终止。未完成
1968
《传播》 The Broadcast
1970
《重建》 Reconstruction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127/
1972
《’36年的岁月》 Days of '36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9404/
1974/75
《流浪艺人》 The Travelling Players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5759/
1977
《猎人》 The Hunters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615/
1980
《亚历山大大帝》 Megalexandros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103/
1981
《一个村子,一个村民》 One Village,One Villager
关于一个被居民遗弃的希腊村庄的故事,这是安哲一直想拍的主题。该片在希腊电视台放映。
1982
《雅典,回到卫城》 Athens, Return to the Acropolis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305564/
1983
《塞瑟岛之旅》 Voyage to Cythera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534/
1986
《养蜂人》 The Beekeeper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8428/
1988
《雾中风景》 Landscape in the Mist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252/
1991
《鹳鸟踟蹰》 The Suspended Step of the Stork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2789/
1995
《尤利西斯的凝视》 Ulysses'Gaze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573/
1998
《一日永恒》 Eternity and a Day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455/
2004
《悲伤草原》 The Weeping Meadow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88180/
2008
《时光之尘》 The Dust of Time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001296/
2011/12
《另一片海洋》 The Other Sea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463866/
拍摄开始于2011年12月26日,未完成
-----------
《传播》的文字内容
导演: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编剧: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主演: Theodoros Katsadramis / Lina Triantafillou / Yannis Kostoglou / Makis Panorios / Mirka Kalatzopoulou / Nico Mastorakis / 潘多利·佛加瑞 / D. Skoulakis / Iasson Yiannoulakis
类型: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希腊
语言: 希腊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1968
片长: 21分钟
本片《传播》讲述的是一个以“寻找理想的男人”为主题的大众传媒秀。当时这类综艺节目在希腊非常流行。电视台邀请年轻摇滚乐团来表演,现场直播部分则让观众直接参与,给市井小民一个机会与大明星共度时光,拍照留念,这是大众传播业牟取利润的方法。平民参与者不过是被利用的宣传工具,当一切目的达到后就会被抛到一边不予理睬。安哲在拍摄节目表演场景时进行了大量的场面调度,通过炫目的综艺现场与被选中的参与者狭仄的生活空间形成的鲜明对照,揭露了大众传播节目的内部运作机制,抨击了媒体的独断和虚伪。短短20多分钟的影片破除了被人们深信不移地传媒神话,将矛头直指媒体权利本身,讽刺了大众传播业的虚伪和消费社会的浮躁。
這部短片通过审查得到放映,并获得了1968年萨洛尼卡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我们曾几度得到的微薄希望来自于这位雕琢到极致又传达的轻描淡写的电影诗人,向陌生人袒露自己的敏感与哀愁,不计较是否被理解与瞻仰。转念想安哲的离开,心有不忍,于是拉紧衣衫,穿行而过,手握百合,如果这算一种祭奠的话。
个人专栏,供稿于好戏网
参考资料:
《光影之隙》 戴锦华主编 2011年
《尤里西斯的凝视-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世界》 诸葛沂著 2010年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