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姥前
广州街区史话—斗姥前
在荔湾区金花街内有条名叫“斗姥前”的巷,是因巷内有斗姥宫而得名。根据《西关地名掌故》记载,“斗姥前”小巷,是因巷内有斗姥宫,距今已有360多年历史。斗姥宫是明代总制为纪念斗姥神而建造的。相传斗姥是道教所奉的女神,为北斗七星之母。斗姥宫内曾供奉60星宿神像,又称六十元辰或六十太岁。斗姥乃道教所奉的女神,为北斗七星之母,又称天后,生九子,长子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北斗七星(即九皇降世)。明崇祯初年总制熊文灿派郑芝龙攻打海寇时,菩萨现形于空中,因而大胜,为此分别在肇庆七星岩及省城(广州)两处(一今西华路斗姥前;一在东门线香街)设斗姥神以祭祀,清代斗姥宫香火鼎盛。
解放后,斗姥宫改作他用,部分建筑被拆除,现存建筑物有三间大厅、两个庭院,两侧有偏房和围廊,主宫四根大木柱一贯到顶。全宫没有一根钉子,全部用榫对接,非常坚固。桃檐雕刻,精细别致,十分美观。三个厅屋顶盖仍为清代制作的瓦,至今滴水不漏。宫门上方有一件长2米,宽0.8米的石匾,刻有“斗坛”两字,为清同治年岭南邓廷丹所书。斗姥宫曾在清雍正五年至九年(1727-1723)和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行重修和扩建。现存《重修斗姥古庙倡建斗坛碑记》等六块石碑,碑文记载斗姥宫重修年代,买地扩建时间及捐款人姓名。
昔日的斗姥宫,如今已经变成金花街迷路老人小孩临时寄居点。旁边是老人健康锻炼中心,该中心正对着金花直街,旁边是广州市聚贤中学。斗姥宫一侧,有一条宽约1.5米的狭长弯曲小巷,这便是斗姥前的所在。巷口的墙上还留着锈迹斑斑的繁体字门牌号“西禅分局斗姥前八号”,让人遐想它究竟属于哪个的年代。站在斗姥宫前,旧时的飞檐与瓦屋顶已经不见,但仍可以从门的石柱找到昔日的痕迹。
在荔湾区金花街内有条名叫“斗姥前”的巷,是因巷内有斗姥宫而得名。根据《西关地名掌故》记载,“斗姥前”小巷,是因巷内有斗姥宫,距今已有360多年历史。斗姥宫是明代总制为纪念斗姥神而建造的。相传斗姥是道教所奉的女神,为北斗七星之母。斗姥宫内曾供奉60星宿神像,又称六十元辰或六十太岁。斗姥乃道教所奉的女神,为北斗七星之母,又称天后,生九子,长子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北斗七星(即九皇降世)。明崇祯初年总制熊文灿派郑芝龙攻打海寇时,菩萨现形于空中,因而大胜,为此分别在肇庆七星岩及省城(广州)两处(一今西华路斗姥前;一在东门线香街)设斗姥神以祭祀,清代斗姥宫香火鼎盛。
解放后,斗姥宫改作他用,部分建筑被拆除,现存建筑物有三间大厅、两个庭院,两侧有偏房和围廊,主宫四根大木柱一贯到顶。全宫没有一根钉子,全部用榫对接,非常坚固。桃檐雕刻,精细别致,十分美观。三个厅屋顶盖仍为清代制作的瓦,至今滴水不漏。宫门上方有一件长2米,宽0.8米的石匾,刻有“斗坛”两字,为清同治年岭南邓廷丹所书。斗姥宫曾在清雍正五年至九年(1727-1723)和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行重修和扩建。现存《重修斗姥古庙倡建斗坛碑记》等六块石碑,碑文记载斗姥宫重修年代,买地扩建时间及捐款人姓名。
昔日的斗姥宫,如今已经变成金花街迷路老人小孩临时寄居点。旁边是老人健康锻炼中心,该中心正对着金花直街,旁边是广州市聚贤中学。斗姥宫一侧,有一条宽约1.5米的狭长弯曲小巷,这便是斗姥前的所在。巷口的墙上还留着锈迹斑斑的繁体字门牌号“西禅分局斗姥前八号”,让人遐想它究竟属于哪个的年代。站在斗姥宫前,旧时的飞檐与瓦屋顶已经不见,但仍可以从门的石柱找到昔日的痕迹。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