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住的院子
爷爷奶奶家住的院子,是我所记得的小时候去得最多的地方。大约是从3,5岁开始记事起,一直到9,10岁长成小大人。记得那个院子,名字叫做粮油食品公司的家属院,总是主题鲜明,又充满了新鲜感,有个单色的灰灰的或者旧照片那种颜色的背景和很多热心的面色平静的邻居。像是迷宫一样的门房,一边通往办公楼,一边通往宿舍区,里面坐着陌生的门卫伯伯,我不认识他,他却认识我,每次都不会拦我。简陋,干净的楼梯,有些杂物或整齐或零乱的堆着。楼顶那几层的杂物最多,多到很难找到下脚的地方,所以我从来没去过楼顶。
那个院子在中山亭后面,以前叫湖南旅社,现在没有了。曾经是长沙很繁华的地方。我最记得每次过去,下公交车后要穿过一个长长的立交桥,可以走桥面,但是有车很危险,也可以走地道,但是又黑又有流浪汉,还有尿味,总之有点探险的感觉。我还曾经在立交桥面上一不小心踩死了自己买的一只小鸭子,让我伤心了好久。
去爷爷奶奶家的感觉总是很好,过了立交桥,穿过门房,一个小小的杂乱的花坛,顺着边上的路走,左边是两个单元楼口,右边是花坛,正对着的就是爷爷奶奶住的那一栋。楼梯口窄窄的,楼梯也是窄窄的,但是总是很干净。也不记得是几楼了,总之上楼时各家各户也不关门,夏天就关个纱窗,经常邻居隔着两道纱门聊天。走啊走啊就到了爷爷奶奶家,是左边。右边的一户人家我也认识,但是记不得名字了,他家里养了很多丝毛狗,大概有三五只,很乖很听话,尤其是最老的那只。我也不记得它叫什么名字了。狗和狗主人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经常到他家跟狗玩,看电视之类的。
左边是我爷爷奶奶家,说是三室一厅,但是其实都是小小的,进门紧贴着右边就是一个小间,里面只能放一个柜子,一张黑漆漆的老木质床,和一张斑驳的旧书桌。斑驳这个词我当时是不会用的,只会说掉漆的桌子。小小的客厅,贴着小房间拐角的右手边是另外两间房,爷爷奶奶住一间左边的,小姨和姐姐住一间右边的。两间房都收拾得很干净,但是风格不同,爷爷奶奶那间都是旧色的木家具,木椅子,大木柜子,小姨和姐姐住的这间就都用不同的桌布,床单,窗帘,整理出明亮一些的色彩。客厅的左边基本上挨着门,有一扇推出去的格子窗,总是不显得明亮,让人容易遗忘。在左边墙角放着一台彩电,也是我最喜欢的东西,最记得夏天坐在地上,奶奶给我铺了个麻将席,总会说不要坐地板,会着凉的。然后三个人吃点西瓜,看着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客厅真是小啊,坐三个人就几乎要一半的面积,过年的时候摆张大桌基本上就满满当当的了。
正对着大门的是厨房,厨房边上是厕所。厨房里我不常去,去一般都是偷冰糖吃,奶奶也由着我吃,也不笑,也不恼。我也从来没长过蛀牙。不记得有没有冰箱了,大约是开始没有后来买了个最老款的绿色的小冰箱吧。
那时候小,很听话,也爱笑,爷爷从幼儿园接我回来,或者带我出去逛,路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爷爷比我高。奶奶好像始终在家,最爱坐在门口隔着纱窗,一边清理蔬菜一边和对面的聊天。楼道里十字形的窗眼,阳光天最透光的,对着一束束阳光喷一口水,马上就能见到彩虹。小时候一家人从来都是在家吃饭,直到后来偶尔过年出去吃一顿。奶奶也愿意做,我们也都会去。去了就睡在那里,大人有的不睡,我就睡在小房间里。天气热的时候人人都穿背心短裤,天气冷的时候汽车的冰棱子能一直结到地上来。雪厚的一年,小姨带着我和姐姐,到雪地上整个人倒下去,印出一个完整的影子。
对了还有小房间的墙壁边上的客厅里,摆着两张布的沙发。布像是布老虎那种绒绒的面料,上面铺着毛巾,我也很喜欢坐在那里,还和哥哥姐姐一起在那里照了一张相。
好像就记得这么多了,爷爷奶奶已经去了很多年了,在他们搬离那里以后,住的房间大了,大家还是会一起吃饭,但是我的记忆就没那么清晰了。后来慢慢的我比他们都高了,调皮了,有了很多自己的事情,总是回家吃饭睡觉看电视,其实也没几年光景就变成这样了。爷爷炒股,一如既往,练一练气功。奶奶就做饭,也不爱出门,守着窗眼望着窗外,一会儿看见爷爷回来了,就告诉我你爷爷回来了。一会儿看见姐姐回来了,就告诉我妹妹回来了。一会儿看见我回来了,我说我就在这里啊。再后来奶奶先病了,不记得眼前,慢慢的什么都忘了。再后来爷爷也病了,急性病,没几年就去了。再后来,大概是两年,奶奶也去了。
再后来,每次我路过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叫湖南旅社,后面是三角花园,有卖鸟的,卖衣服的,和在街上卖很香的白兰花的。那地方以前有老旧的职工宿舍,干干净净的。小小的爷爷奶奶的家,路上那些面色平静非常友好的邻居,大铁门,小铁门,对面的狗,楼道里的彩虹,还有爷爷和奶奶。就再也看不见了。
那个院子在中山亭后面,以前叫湖南旅社,现在没有了。曾经是长沙很繁华的地方。我最记得每次过去,下公交车后要穿过一个长长的立交桥,可以走桥面,但是有车很危险,也可以走地道,但是又黑又有流浪汉,还有尿味,总之有点探险的感觉。我还曾经在立交桥面上一不小心踩死了自己买的一只小鸭子,让我伤心了好久。
去爷爷奶奶家的感觉总是很好,过了立交桥,穿过门房,一个小小的杂乱的花坛,顺着边上的路走,左边是两个单元楼口,右边是花坛,正对着的就是爷爷奶奶住的那一栋。楼梯口窄窄的,楼梯也是窄窄的,但是总是很干净。也不记得是几楼了,总之上楼时各家各户也不关门,夏天就关个纱窗,经常邻居隔着两道纱门聊天。走啊走啊就到了爷爷奶奶家,是左边。右边的一户人家我也认识,但是记不得名字了,他家里养了很多丝毛狗,大概有三五只,很乖很听话,尤其是最老的那只。我也不记得它叫什么名字了。狗和狗主人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经常到他家跟狗玩,看电视之类的。
左边是我爷爷奶奶家,说是三室一厅,但是其实都是小小的,进门紧贴着右边就是一个小间,里面只能放一个柜子,一张黑漆漆的老木质床,和一张斑驳的旧书桌。斑驳这个词我当时是不会用的,只会说掉漆的桌子。小小的客厅,贴着小房间拐角的右手边是另外两间房,爷爷奶奶住一间左边的,小姨和姐姐住一间右边的。两间房都收拾得很干净,但是风格不同,爷爷奶奶那间都是旧色的木家具,木椅子,大木柜子,小姨和姐姐住的这间就都用不同的桌布,床单,窗帘,整理出明亮一些的色彩。客厅的左边基本上挨着门,有一扇推出去的格子窗,总是不显得明亮,让人容易遗忘。在左边墙角放着一台彩电,也是我最喜欢的东西,最记得夏天坐在地上,奶奶给我铺了个麻将席,总会说不要坐地板,会着凉的。然后三个人吃点西瓜,看着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客厅真是小啊,坐三个人就几乎要一半的面积,过年的时候摆张大桌基本上就满满当当的了。
正对着大门的是厨房,厨房边上是厕所。厨房里我不常去,去一般都是偷冰糖吃,奶奶也由着我吃,也不笑,也不恼。我也从来没长过蛀牙。不记得有没有冰箱了,大约是开始没有后来买了个最老款的绿色的小冰箱吧。
那时候小,很听话,也爱笑,爷爷从幼儿园接我回来,或者带我出去逛,路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爷爷比我高。奶奶好像始终在家,最爱坐在门口隔着纱窗,一边清理蔬菜一边和对面的聊天。楼道里十字形的窗眼,阳光天最透光的,对着一束束阳光喷一口水,马上就能见到彩虹。小时候一家人从来都是在家吃饭,直到后来偶尔过年出去吃一顿。奶奶也愿意做,我们也都会去。去了就睡在那里,大人有的不睡,我就睡在小房间里。天气热的时候人人都穿背心短裤,天气冷的时候汽车的冰棱子能一直结到地上来。雪厚的一年,小姨带着我和姐姐,到雪地上整个人倒下去,印出一个完整的影子。
对了还有小房间的墙壁边上的客厅里,摆着两张布的沙发。布像是布老虎那种绒绒的面料,上面铺着毛巾,我也很喜欢坐在那里,还和哥哥姐姐一起在那里照了一张相。
好像就记得这么多了,爷爷奶奶已经去了很多年了,在他们搬离那里以后,住的房间大了,大家还是会一起吃饭,但是我的记忆就没那么清晰了。后来慢慢的我比他们都高了,调皮了,有了很多自己的事情,总是回家吃饭睡觉看电视,其实也没几年光景就变成这样了。爷爷炒股,一如既往,练一练气功。奶奶就做饭,也不爱出门,守着窗眼望着窗外,一会儿看见爷爷回来了,就告诉我你爷爷回来了。一会儿看见姐姐回来了,就告诉我妹妹回来了。一会儿看见我回来了,我说我就在这里啊。再后来奶奶先病了,不记得眼前,慢慢的什么都忘了。再后来爷爷也病了,急性病,没几年就去了。再后来,大概是两年,奶奶也去了。
再后来,每次我路过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叫湖南旅社,后面是三角花园,有卖鸟的,卖衣服的,和在街上卖很香的白兰花的。那地方以前有老旧的职工宿舍,干干净净的。小小的爷爷奶奶的家,路上那些面色平静非常友好的邻居,大铁门,小铁门,对面的狗,楼道里的彩虹,还有爷爷和奶奶。就再也看不见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