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最近下厨房的一点体会
2014年。

从3月8号烤出第一盘蔓越莓饼干到今天,两月微余。在做饭这条路上是个实在小兵,列席大战的资格都没有。可是做了些饭菜,家人很喜欢吃,朋友很喜欢看,在我看来是发自于情感的捧场,并不借此为荣耀,仅可借此体会生活的丰富与多情,是所谓人间温暖情谊。
想记下一些体会,不见得对谁有借鉴意义,那所谓意义,只能凭个人经验及悟性自取之。
1、 是【下厨房】APP勾搭我开始做菜的。从此看来我是彻头彻尾学院派——全靠菜谱,没有受到任何指导——当然有人指导恐怕我也听不进去。我的理解是,有基本教育经历的人,能够看懂菜谱并按照上面写的去做,都能如我一样形似,只要肯做就可以达成。是的,谁都可以,这个层面毫不比照天分。比照的是是不是想尝试这件事的意愿。志趣所达,谁人都可,并无难事。
2、 我偶冯唐说,对自然始终要抱持敬畏之心。我这点极其同意,我从小一直敬畏煤气、火焰、热油、高压锅阀门发出的贼响、蒸锅滚开时候微缝喷射出的高温、案板上经常会觉得右手持刀分分钟会削下来左手的食指中指、使用插菜板时候指甲劈断道道血槽的幻想百分百脑补,几乎就要惊声尖叫……偶买嘎……额,我想说的是,这两个月以来,我这种敬畏逐渐平静,人类善用工具,摆弄的时刻发现器物设计之精妙,仿佛骑马,你不怕它,它忽然变得驯服起来。
3、 摆盘照相,花团锦簇。真吃起来,味道无法骗人。要真正入得神来,却还要常常实验,久久摸索,需要时间、精力、银两。不嫌烦闷的平常之心,可以忍耐劳累的强健体格。早起4点炖牛肉,晚上9点下班到家炖4小时高汤,上班族做好吃的虽然看上去很美,却也真是修行,需要体力,更须念力。
4、 这两个月,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了很多,鼓弄食材的时候,长久呆在厨房,一般都听评书。真觉得人生开始出现微微的差别——静下心来,睡眠更加沉重,万般压力在身却有四两拨之的自信轻松。去菜场,买些鱼肉,挑些干调,选些蔬果。上网上,拍些黄油奶酪、意面红酒、马苏里拉、杯盘工具。回到家里,挪挪酒桶,搬弄泡菜坛子,泡发笋干,炖锅香肉。揉面的时候想象世界上仅有自己和眼下这个面团,熬草莓酱的时候仿佛只有自己和这套蒸腾锅铲。等待热火上的食物出锅,押一口酒,听段隋唐演义,静。
5、 揉一次面包,觉得要巨大的柔韧臂力才能做出好吃的吐司。炖牛肉的时候,发现需要好几个小时不可以睡去的等待。发面团的时候,发现温度不够发酵不充分时需要长时间的耐心。然后觉得母亲不易——多年以来锅台旁边的站立、用心的搭配琢磨、天天起早准备早饭的渴睡、劳累一天还去逛菜市的辛劳。哦不要再唱《时间都去哪儿了》,妈妈的人生交付在这些美食上,更是交付在我的以及家庭的人生之中。下厨房,让我真的十分、万分感恩。
6、 所谓人生,其实都是家常。所有餐馆里吃到市场上买到的食物,基本都可以通过在家里的自我劳动做出,也许术业有专攻,名品因为付出更多心力、琢磨、天分必然更加美味,但是更多的食物都是家常滋味,只要如同阿信一般勤劳,都是可以通过双手制作,更便宜,更新鲜,更干净,并且,更加温情脉脉。
7、 曾经送过些朋友自己做的食物:果酱、蛋糕、饼干。老爸还把我做的点心用作清明扫墓指定品牌。我曾经计算过,自己动手做的食物,比起外面蛋糕店售卖的商品,味道不差,价格上却便宜许多, 但送出去的时候却一点没有羞愧之感反而十分自豪。因为那是我熬夜不睡才能做出来的心意,非常纯粹自然。开始对礼物重有认识,卡地亚、蒂凡尼,与这小小饼干,完全可以相提并论。
8、 下厨过程中,会忽然想起原来以前听过的某某某做法就是现在手中的这个,以前看过的某某某说法就是锅中这个,真觉得其实学习无处不在,亲爱的孩子们都不必死读课本。另外对于事儿逼的A型的我,下厨是一个自我完善体系化工作的过程:构划目标,购买食材,洗刷准备,烹饪制作,摆盘拍照,打扫战场。事必躬亲,一丝不苟。工夫在诗外,难说这就止是下厨而已,人生万物道理相通,悟性所致,处处菩提。 总的说来,这是场修行,通过给父母做菜,疲劳换取了最真切踏实的幸福之感,感谢这举手之劳即可获得的人生体验。但是若说做的能够摆上台面,承接大型活动,能做出像山地姐那样晶莹的马卡龙,还需要真正长久的练习和反复的调整。未来的一些时间,如果发现还能够坚持,希望自己可以做出些有益尝试。 这就是我,30几年人生中靠近锅台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月的人,最近两个月来下厨房的一点体会。越做会觉得这个圆越大,未知的世界就显得自己格外渺小。但是不怕。活在当下,每一次尝试的菜肴,都会是此刻人生里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