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资本主义的成功、危机和改革》笔记
前话:看讲课教师,我喜欢先去搜索他们写了什么书,看看书评如何。搜索了一下, Douglas W. Rae ,完成了罗伯特·达尔《谁统治》的第二版,还写了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Laws,看来其主业是政治学。
[第1集] 暴涨的世界和课程简介
1.资本。
什么是资本?需要能再创造财富。
任意能创造财富的物质都是资本吗?不是,需要最小有效规模(MES),1块钱干不了什么,需要很多个1块钱,这就是说资本需要积累。
(资本具有迂回生产的性质,庞巴维克所说。)
资本主义压力团体,可能使经济政策无法执行。(因为是以效率为目的)推荐书籍 Thank You for Smoking 。本书电影
资本密集型生产VS劳动密集型生产,大趋势是资本密集取代劳动密集。(运用何种方法,与资源禀赋有关,即林毅夫的要素禀赋优势。劳动力在农业时代是越来越多,因为要农业生产,进入工业化社会就慢慢减少,变贵,然后转向资本密集型。) 但这种趋势很不平衡,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2.资本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攻击。
资本主义千差万别,有两点是核心:资本私有和创新自由。
阅读:Clark, Farewell to Alms, "The Sixteen Pag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World," pp. 1-16.
序言部分,作者讲述了本书的主题,主要是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1800年前,世界会长期处于马尔萨斯陷阱?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于1800年的英国?大分流(富裕国家和贫困国家差距在工业革命后越来越大)是怎么回事?
这几个问题都很有意思,尤其是后两个问题,更是我长久以来所困惑的。
1.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
作者简单的说是文化风俗,英国富人出生率很高,导致子女只能流入下层社会,把上层的文化知识带入下层,使得英国人有着最先进的文化。 (再看详细论证,感觉略胡扯。说子女继承权还靠谱一些,嫡长子继承导致很多贵族子弟去建立城市,带来自由城市的繁荣,产生了一个经济政治结构。林毅夫的关于科学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先声是正确的,所以关键问题是科学革命为何会产生。)
2.大分流
作者简单的说了一下,对“大分流”印象深刻,作者利用马尔萨斯模型分析,出生率取决于物质条件和风俗习惯,死亡率取决于物质条件和医疗卫生技术,当没有技术进步或进步缓慢的时候,不断增长人口会导致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下降。
在现代,非洲国家的寿命增加,人口增多了,但技术没有进步,结果导致更加贫困。这是非洲国家贫困的原因。 这让我想到援助,西方国家很多项目,比如盖茨基金会的,都把援助投入到保健和治疗传染病上,这样一来,非洲人寿命大大增加,但他们的经济发展显然无法养活这么多人,导致日益贫困。因此,对非援助的重点应该是帮助稳定政局,建立强有力的政府,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永远是生活水平提升的硬道理。当然,不能无顾人道主义,劳动力是必须的。所以重点要放在节育上。
[第2集] 托马斯·马尔萨斯和不可避免的贫穷
阅读材料: Clark, Farewell to Alms, pp. 19-132.
主要论述了马尔萨斯模型。它指出,当技术变革缓慢的时候,人类的生活水平一直停滞不前。这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
首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人口,当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人口上升,而在农业社会,生产要素最重要的是土地和人口,但在只增加一种要素的情况下,会产生边际收益递减,这样导致收入下降。这样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又达到了一个更低水平的人口均衡。进一步循环。
而出生率和死亡率,除了物质水平之外,其决定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收入水平——出生率、死亡率——新的均衡和循环过程。
建立了模型,就要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英国人的物质水平要高于亚洲人?
在马尔萨斯模型里,凡是降低人口的文化都是好的,凡是增加人口的文化都是不好的。英国人有很多特点,他们不爱卫生、不喜欢杀死婴儿、黑死病等传染病、聚集程度高(城市化),而亚洲人相反,这导致其物质生活水平高。
(看完之后,我在想,中国历史中的“治乱循环”与马尔萨斯模型有关吗?查了资料,感觉还是有一定的联系,毕竟,在传统农业社会,边际收益递减不可避免,人口又是重要的问题。王朝稳定后,人口繁衍,导致收入下降,加上天灾人祸,导致爆发起义,经过一番斗争,人口大大下降,进入了所谓太平盛世。 但这种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欧洲没有产生治乱循环和王朝更替,所以,政治结构依然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马尔萨斯陷阱,只是生活水平下降的条件,不是大规模起义的条件。)
课堂:
课堂倒没讲什么,只是大概介绍。老师对克拉克在书里说的一点不苟同: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是英国富人生育的子女多,只能到下层,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这里有一个假设,就是富人比穷人更有创造力。
[第3集] 亚当·斯密和无形之手
无形之手的前提: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包括,没有觅价者、无专利技术、完全信息、私有产权受保护。
后来请来一个安然高管,说明了,虽然市场经济是无形之手,但公司不喜欢这个,他们在竭力追求垄断地位,以追求高额利润。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个棘手的问题,突显出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股东和经理是交易关系,但股东不知道他们具体做了什么,这就产生了,经理为自己利益的所作所为,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这可以看出,个人理性需要在一定的制度指引之下,才能达成社会理性,在斯密那里是市场。
[第4集] 经济体制无法停息
创造性破坏:在自由竞争下,总会达到垄断,但会有新的技术出现打破这种平衡。 (微软、苹果、google显示出这点。)因此,资本主义处于动荡之中。
建立垄断:规模经济、监管俘获(权力垄断)。 VS 毁灭垄断:创造性破坏、反托拉斯。
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理论。老师认为马克思遗漏了很多。劳动供需基本关系,当处于刘易斯拐点前人口多,价格便宜。还有,他只看到了劳动力,没有看到资本(马克思主义者以劳动力价值来反驳,说资本也是人的劳动创造的)、生产方式、产权等等。
马克思预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企业的利润会逐渐下降,是因为剩余价值取决于劳动的使用量,随着资本密集生产,劳动总量下降,利润下降,工人赤贫。然后革命,当资产阶级被推翻,作为剥削阶级工具的国家就不需要存在了。
但这被证明是错的,因为有委托代理问题,人民的国家不可能。
[第5集] 财产、自由和政府的职责
[第1集] 暴涨的世界和课程简介
1.资本。
什么是资本?需要能再创造财富。
任意能创造财富的物质都是资本吗?不是,需要最小有效规模(MES),1块钱干不了什么,需要很多个1块钱,这就是说资本需要积累。
(资本具有迂回生产的性质,庞巴维克所说。)
资本主义压力团体,可能使经济政策无法执行。(因为是以效率为目的)推荐书籍 Thank You for Smoking 。本书电影
资本密集型生产VS劳动密集型生产,大趋势是资本密集取代劳动密集。(运用何种方法,与资源禀赋有关,即林毅夫的要素禀赋优势。劳动力在农业时代是越来越多,因为要农业生产,进入工业化社会就慢慢减少,变贵,然后转向资本密集型。) 但这种趋势很不平衡,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2.资本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攻击。
资本主义千差万别,有两点是核心:资本私有和创新自由。
阅读:Clark, Farewell to Alms, "The Sixteen Pag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World," pp. 1-16.
序言部分,作者讲述了本书的主题,主要是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1800年前,世界会长期处于马尔萨斯陷阱?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于1800年的英国?大分流(富裕国家和贫困国家差距在工业革命后越来越大)是怎么回事?
这几个问题都很有意思,尤其是后两个问题,更是我长久以来所困惑的。
1.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
作者简单的说是文化风俗,英国富人出生率很高,导致子女只能流入下层社会,把上层的文化知识带入下层,使得英国人有着最先进的文化。 (再看详细论证,感觉略胡扯。说子女继承权还靠谱一些,嫡长子继承导致很多贵族子弟去建立城市,带来自由城市的繁荣,产生了一个经济政治结构。林毅夫的关于科学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先声是正确的,所以关键问题是科学革命为何会产生。)
2.大分流
作者简单的说了一下,对“大分流”印象深刻,作者利用马尔萨斯模型分析,出生率取决于物质条件和风俗习惯,死亡率取决于物质条件和医疗卫生技术,当没有技术进步或进步缓慢的时候,不断增长人口会导致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下降。
在现代,非洲国家的寿命增加,人口增多了,但技术没有进步,结果导致更加贫困。这是非洲国家贫困的原因。 这让我想到援助,西方国家很多项目,比如盖茨基金会的,都把援助投入到保健和治疗传染病上,这样一来,非洲人寿命大大增加,但他们的经济发展显然无法养活这么多人,导致日益贫困。因此,对非援助的重点应该是帮助稳定政局,建立强有力的政府,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永远是生活水平提升的硬道理。当然,不能无顾人道主义,劳动力是必须的。所以重点要放在节育上。
[第2集] 托马斯·马尔萨斯和不可避免的贫穷
阅读材料: Clark, Farewell to Alms, pp. 19-132.
主要论述了马尔萨斯模型。它指出,当技术变革缓慢的时候,人类的生活水平一直停滞不前。这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
首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人口,当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人口上升,而在农业社会,生产要素最重要的是土地和人口,但在只增加一种要素的情况下,会产生边际收益递减,这样导致收入下降。这样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又达到了一个更低水平的人口均衡。进一步循环。
而出生率和死亡率,除了物质水平之外,其决定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收入水平——出生率、死亡率——新的均衡和循环过程。
建立了模型,就要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英国人的物质水平要高于亚洲人?
在马尔萨斯模型里,凡是降低人口的文化都是好的,凡是增加人口的文化都是不好的。英国人有很多特点,他们不爱卫生、不喜欢杀死婴儿、黑死病等传染病、聚集程度高(城市化),而亚洲人相反,这导致其物质生活水平高。
(看完之后,我在想,中国历史中的“治乱循环”与马尔萨斯模型有关吗?查了资料,感觉还是有一定的联系,毕竟,在传统农业社会,边际收益递减不可避免,人口又是重要的问题。王朝稳定后,人口繁衍,导致收入下降,加上天灾人祸,导致爆发起义,经过一番斗争,人口大大下降,进入了所谓太平盛世。 但这种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欧洲没有产生治乱循环和王朝更替,所以,政治结构依然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马尔萨斯陷阱,只是生活水平下降的条件,不是大规模起义的条件。)
课堂:
课堂倒没讲什么,只是大概介绍。老师对克拉克在书里说的一点不苟同: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是英国富人生育的子女多,只能到下层,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这里有一个假设,就是富人比穷人更有创造力。
[第3集] 亚当·斯密和无形之手
无形之手的前提: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包括,没有觅价者、无专利技术、完全信息、私有产权受保护。
后来请来一个安然高管,说明了,虽然市场经济是无形之手,但公司不喜欢这个,他们在竭力追求垄断地位,以追求高额利润。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个棘手的问题,突显出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股东和经理是交易关系,但股东不知道他们具体做了什么,这就产生了,经理为自己利益的所作所为,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这可以看出,个人理性需要在一定的制度指引之下,才能达成社会理性,在斯密那里是市场。
[第4集] 经济体制无法停息
创造性破坏:在自由竞争下,总会达到垄断,但会有新的技术出现打破这种平衡。 (微软、苹果、google显示出这点。)因此,资本主义处于动荡之中。
建立垄断:规模经济、监管俘获(权力垄断)。 VS 毁灭垄断:创造性破坏、反托拉斯。
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理论。老师认为马克思遗漏了很多。劳动供需基本关系,当处于刘易斯拐点前人口多,价格便宜。还有,他只看到了劳动力,没有看到资本(马克思主义者以劳动力价值来反驳,说资本也是人的劳动创造的)、生产方式、产权等等。
马克思预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企业的利润会逐渐下降,是因为剩余价值取决于劳动的使用量,随着资本密集生产,劳动总量下降,利润下降,工人赤贫。然后革命,当资产阶级被推翻,作为剥削阶级工具的国家就不需要存在了。
但这被证明是错的,因为有委托代理问题,人民的国家不可能。
[第5集] 财产、自由和政府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