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到Z的命题作文之ABCDEFG
A aim
凝视许久,总觉得取景框里的这个人和别人不太一样,虽然他没有绿色的眼睛,蓝色的头发,奇怪的紧身衣,也并非来自外太空,但就是透着股难以形容的气质,让人好奇又不敢随意靠近。
嘿,他突然冲这边微笑,还用食指指了指脑袋,再装作无奈地摇摇头。
恍然发现眼前的相机变成两手拇指和食指组合成的简陋取景框,啊?
B blank
她总是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从读书的时候就这个样子:拍班级合照的时候站在角落里突兀得上扬着头;和朋友并肩走着突然就停下来看看什么或拍照,比如光秃秃的树枝;和一群人聊天总是心不在焉,半天才想起来问一句,刚才你说啥了?
多少例证都不如舍友的一句话:你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被戳破时的诧异,戳破后的坦然,从此更是肆无忌惮,悠然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C chocolate
好友酷爱巧克力,酷爱的程度让我恍惚以为她的英文名就是chocolate,而不是上海某家连锁面包店的店名。喜爱总有缘由,只是初始的缘由即便记得,在往后的岁月里也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任由其隐匿在喜爱的背后。
某次夜归,走到七仔门外的时候,她刚好说起这个缘由。噢,好像瞬间破解了一个密码般,拼出你完整的模样。而我们也竟然到了能说点往事话当年的岁数了。
“你就去研究巧克力吧!那绝对是最适合你的行当。什么教育啊,NGO啊,行政啊都别管了。真的!”这说不定是我能给出的最好的建议。估计她又要发那个标志性的双箭头斜眼表情过来,表示无语凝噎。
D deal
大学毕业那年,她第一次去期盼已久的香港书展,在某个摊位上找了半天,总算找到那本他要的九把刀的小说。寄快递的时候,大叔看到书的封面,还问了一句,这不会是不良违禁物品吧?她呆了一下,说不是不是,这就是网络小说啦。心里暗自偷笑。
半年后,他们因为一件事而断绝联系。她愤怒又难过。半个月后,她竟然收到他寄来的宫崎骏原版漫画。之前,他曾答应过要送东西给她,感谢她帮忙买书。她说好啊,就要宫崎骏的原画集吧。没想到,他们绝交后,他还是遵守诺言,寄来了这套漫画。快递员走后,她看着一沓漫画和他写的快递单,一下子泪流满面。
他们依旧没有联系。
E explain
那是个初春的夜晚,还有些凉意,他们坐在书店外的椅子上闲聊着。店里在放法国默片,主持人投入地连讲带比划着,他们却一无所知。门内门外,截然不同又巧妙相连的两个世界。
不知怎得说到某个切身的话题,她突然顿住,想了想说,有些复杂。他自然地回了句,复杂就不用说啦。奇怪的是,听到这句,她一下子轻松了,觉得没啥不好说的,答案就这样蹦出来了。事后,她才想起,这是他们初次见面。
有趣的是,某些本该浓墨重彩渲染铺垫的话语,有时就这样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某些就该寥寥几笔点到为止的事情,却常常变得絮絮叨叨循环往复。
F face mask
21世纪新新人类的世界里,酷是第一要务。酷意味着既高(海拔高)且冷(表情冷),既矮且呆的呢,只能扮扮酷了。
一年来,呆同学和冷同学打过无数次照面,却没有过一次正式的对话。扮酷的总是拼不过真酷的。这不,在地铁上再次不期而遇的一个夏日早晨,呆同学思想斗争一分钟后果断搭讪身后的冷同学。毫无铺垫没头没脑的问话,出乎意料并不敷衍的应答,构成了这个表面呆冷实则萌暖的一分钟。
呆同学事后表示,看惯了冷同学的背影,对冷同学的正面真是每看每新。
冷同学则茫然不解,这个熟悉的陌生人,究竟是谁啊?
嗯,好像在哪里见过。
到底是哪里呢?
就这样困惑了一路。
——原来冷同学是个脸盲。
G grumble
几乎每天她都会听到以下的话:
“下班早点回家吃饭。”
“快,趁热把碗洗了。”
“饭后喝茶好!”
“要吃水果吗?”
“早点去洗澡!洗完澡再来玩。”
“早点睡觉啦。明天还要上班。”
“还不睡啊?手机充电没?”
“还不去上班啊?要迟到啦。”
“今天天气冷,穿多点。/今天下大雨,要拿把大伞。/带个苹果或香蕉去吃嘛!”
好像复读机一样,日日重复的平淡话语,琐碎零散,揉进生活里,成了习以为常甚至偶尔厌烦的存在,却这样必不可少。
温暖的,贴心的,一如既往的,持久又平凡的,这就是妈妈的爱。
凝视许久,总觉得取景框里的这个人和别人不太一样,虽然他没有绿色的眼睛,蓝色的头发,奇怪的紧身衣,也并非来自外太空,但就是透着股难以形容的气质,让人好奇又不敢随意靠近。
嘿,他突然冲这边微笑,还用食指指了指脑袋,再装作无奈地摇摇头。
恍然发现眼前的相机变成两手拇指和食指组合成的简陋取景框,啊?
B blank
她总是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从读书的时候就这个样子:拍班级合照的时候站在角落里突兀得上扬着头;和朋友并肩走着突然就停下来看看什么或拍照,比如光秃秃的树枝;和一群人聊天总是心不在焉,半天才想起来问一句,刚才你说啥了?
多少例证都不如舍友的一句话:你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被戳破时的诧异,戳破后的坦然,从此更是肆无忌惮,悠然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C chocolate
好友酷爱巧克力,酷爱的程度让我恍惚以为她的英文名就是chocolate,而不是上海某家连锁面包店的店名。喜爱总有缘由,只是初始的缘由即便记得,在往后的岁月里也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任由其隐匿在喜爱的背后。
某次夜归,走到七仔门外的时候,她刚好说起这个缘由。噢,好像瞬间破解了一个密码般,拼出你完整的模样。而我们也竟然到了能说点往事话当年的岁数了。
“你就去研究巧克力吧!那绝对是最适合你的行当。什么教育啊,NGO啊,行政啊都别管了。真的!”这说不定是我能给出的最好的建议。估计她又要发那个标志性的双箭头斜眼表情过来,表示无语凝噎。
D deal
大学毕业那年,她第一次去期盼已久的香港书展,在某个摊位上找了半天,总算找到那本他要的九把刀的小说。寄快递的时候,大叔看到书的封面,还问了一句,这不会是不良违禁物品吧?她呆了一下,说不是不是,这就是网络小说啦。心里暗自偷笑。
半年后,他们因为一件事而断绝联系。她愤怒又难过。半个月后,她竟然收到他寄来的宫崎骏原版漫画。之前,他曾答应过要送东西给她,感谢她帮忙买书。她说好啊,就要宫崎骏的原画集吧。没想到,他们绝交后,他还是遵守诺言,寄来了这套漫画。快递员走后,她看着一沓漫画和他写的快递单,一下子泪流满面。
他们依旧没有联系。
E explain
那是个初春的夜晚,还有些凉意,他们坐在书店外的椅子上闲聊着。店里在放法国默片,主持人投入地连讲带比划着,他们却一无所知。门内门外,截然不同又巧妙相连的两个世界。
不知怎得说到某个切身的话题,她突然顿住,想了想说,有些复杂。他自然地回了句,复杂就不用说啦。奇怪的是,听到这句,她一下子轻松了,觉得没啥不好说的,答案就这样蹦出来了。事后,她才想起,这是他们初次见面。
有趣的是,某些本该浓墨重彩渲染铺垫的话语,有时就这样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某些就该寥寥几笔点到为止的事情,却常常变得絮絮叨叨循环往复。
F face mask
21世纪新新人类的世界里,酷是第一要务。酷意味着既高(海拔高)且冷(表情冷),既矮且呆的呢,只能扮扮酷了。
一年来,呆同学和冷同学打过无数次照面,却没有过一次正式的对话。扮酷的总是拼不过真酷的。这不,在地铁上再次不期而遇的一个夏日早晨,呆同学思想斗争一分钟后果断搭讪身后的冷同学。毫无铺垫没头没脑的问话,出乎意料并不敷衍的应答,构成了这个表面呆冷实则萌暖的一分钟。
呆同学事后表示,看惯了冷同学的背影,对冷同学的正面真是每看每新。
冷同学则茫然不解,这个熟悉的陌生人,究竟是谁啊?
嗯,好像在哪里见过。
到底是哪里呢?
就这样困惑了一路。
——原来冷同学是个脸盲。
G grumble
几乎每天她都会听到以下的话:
“下班早点回家吃饭。”
“快,趁热把碗洗了。”
“饭后喝茶好!”
“要吃水果吗?”
“早点去洗澡!洗完澡再来玩。”
“早点睡觉啦。明天还要上班。”
“还不睡啊?手机充电没?”
“还不去上班啊?要迟到啦。”
“今天天气冷,穿多点。/今天下大雨,要拿把大伞。/带个苹果或香蕉去吃嘛!”
好像复读机一样,日日重复的平淡话语,琐碎零散,揉进生活里,成了习以为常甚至偶尔厌烦的存在,却这样必不可少。
温暖的,贴心的,一如既往的,持久又平凡的,这就是妈妈的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