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ments01|探索SlamDunk生命起源之谜
本贴原名:SD技术流不可回避的X个关键问题(1)甄嬛传、泰囧与SD赛制
我一直在想应该如何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而又清晰的阐述,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客观、更准确的了解灌篮高手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大诗人很早就指明,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带给每个观众不一样的感受。这是一部作品能够派生出各种争论的作品前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底蕴与故事的超强延展性,通俗点说,就是流芳百世。
无疑,SD在漫迷的眼中,是属于这个范畴的。
在SD中展现出的各支队伍都有他自己的拥趸,而各大论坛、后援团之间对于这些少年的强弱之争,正是作品生命力延展性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有绝对权威的来说明这个话题(即便是井上老师,也不一定会设定一个绝对的数值钉死仙道和流川之间的差别)。
所以对于强弱、X年之后、转校新队实力幻想这些,就让话题一代代传递下去;可是对于SD隐藏在背后的几个要点,我觉得对于理解井上的SD是十分有必要进行普适性的统一的。
和《哈》相似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者肉体&灵魂内独特的时代结晶:《七龙珠》&《阿拉蕾》的鸟叔的世界观都是基于人形科幻的,而《圣斗士》&《BTX》的车田正美的世界观则更趋向于机甲科幻;《头文字D》的重野秀一创作背景就是自己的亲身飙车经历改编,SD之父的故事,也正是他自己的世界观之下的产物[1]。
所以,如果是一些技术性的考古研究(而非延展性的幻想),我们就有必要先去追溯作者那个时代的背景,靠近作者心中的世界观,才能对技术性的问题得到准确的认知。
熟悉井上喜好的朋友都知道,井上是篮球粉,最喜欢的是MJ。创作SD之前曾试水创造了其他多部篮球短篇《紫风之情》、《JORDANみてーに》、《喜欢红色》、《耳环》。在SD之后,还创造了《HANGTIME》、《零秒出手》、《Real》三部非传统题材的篮球漫画[2]。
而对于SD这部作品,故事内角色凌驾于真实高校篮球水准是作者临摹太平洋彼岸超人模板的产物[3],色彩是一望而知的隐喻: 湘北的红白球衣与风城的球服不谋而合,海南就是当时湖人的翻版,翔阳也很明显像当年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所不同的地方就只是在于:超人们诞生在日本的土地上。
于是就切入到了第一个朔本求源的,也是必要的核心问题:SD已经准备好了超人,但是他们的篮球环境(也就是原著中着墨不多的赛制体系)是怎么样的?
对于这个读者猜测不一的SD赛制体系,有个人YY制、世袭制、积分制、现实IH赛制、改IH赛制等诸多的说法,但是经统计发现,这些提到赛制体系的话题,无一例外的都最终指向了实力、冠军等话题,也间接造成这些话题的正反之辩不能有效的深入下去(或经常是不欢而散)。换言之,在冠军、实力等核心话题之前,我们实际上首先要对SD赛制体系做一个前置话题,以避免后续话题中探讨的正反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各自站在不同的世界观领域,进行风马牛之争。
回到这个诞生在日本的土地上、井上所画的SD来。事实上,任何一部作品都不是兴之所至,SD前后画了6年,可想而知其中的艰辛远非出版呈现给我们的31本小册子所能理解。在一部长篇巨制中,人物设定是万事之头,没有开好这个头的,大多会沦为时间的排泄物。不论是樱木、流川、拓海、启介、星矢、紫龙、路飞、鸣人,都是作品的灵魂之一。而他们所处的世界观,也是与人物设定一样,是作者在开头就明确设定的一块内容,出海追求财富、追逐赛车极致、追寻篮球冠军……
很显然的,在整部篮球故事中,主要人设、故事背景是一件在第一场比赛开始就设定好的万事之头。虽然在故事中偶尔提到一些IH、冬季赛等字眼,但是绝大多数不熟悉日本本土高校篮球赛制的朋友,还是会依据自己的(中国)世界观来YY理解IH、冬季赛的赛制概念、或者是因为故事着墨较少而从纸上取只言片语而猜测赛制(世袭制),同时也存在一批盲目的支持IH赛制但是认为和现实有所不同的信徒。
这些额外观点的产生,全都有2个相同的特征:1.并没有深入挖掘故事呈现的背景,故事表达的重心;2.站在自己的理解要优先于井上故事背景设定的思维误区上(通俗的说就是臭美)。
首先,对于“臭美”一词需要解释一下:我尊重每一个读者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每部作品并从中吸取到了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但是那是指读者如何吸收作品蕴含或者不蕴含的文化营养。可是,如果你真的是技术流或要挖掘严肃的事实,那就请严肃的听我一声呐喊:你应该试着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其创作作品的初衷,再在这个前提之下去研究探讨。
然后,事实上SD的故事背景其实非常的明确与清晰。原著中有多处提及其基于日本高校IH赛制。那么在罗列这些常规依据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介入另外2个比较严肃的话题。
1. SD的故事主体,讲述的到底是梦想之路?还是敲锣打鼓的介绍日本IH的赛制?
2. SD作为井上出道的作品所面向的市场,是中国?还是充斥着日本街道名、地名、学校原型的日本?
我们都知道,SD是一部友邦作品,井上当然不是韩国人。作为发行商集英社而言,其出版的刊物在当时更多的是集中投放给日本国内青少年,而不是中国的青少年。即便是现在出版的日本漫画刊物,对象也依然会考虑本土作为主攻市场,世界开放,那也至少是千禧年之后的事情。有过类似制作人经验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认知:不同的市场,用户的喜好很可能是不同的。那中国票房10亿的《泰囧》来对比,他在海外市场的票房只能用惨败来描述,而国内极其火爆的《甄嬛传》在出口版权所给出的英文神翻译,也很容易预示其在海外的热度并不乐观。再加上刚出道时的菜鸟井上,还处于一个求生存的阶段,那么在全书充斥了他祖国的街道名、地名、学校原型、现实场景,面向的对象,显然是日本青少年啊!
此外,作为同样有过童年的井上,是在典型的日本校园环境生活成长的,在其个人介绍中明确说明了他曾参加过高校篮球部,在创作漫画的过程中,他又不断的找现实的日本学校、实景进行临摹,催生了湘南、北陵等现实高校在漫画中的投影;在面向日本青少年的这部漫画巨制中,漫画家追求的崇高理想,是要阐述一群少年追逐梦想、青春、热血、友情、坚持等核心主题的传达!他怎么可能会歇斯底里、大张旗鼓的去介绍日本的篮球赛制,或者是丧心病狂、泯灭良心的去[被]自定义一套井式IH?
事实上,不论SD里面用的是原IH赛制还是用中国的高校赛制或者是NBA赛制,都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两支球队只要还是按照同SD设定相遇,情节完全不会变更。
所以大多数认为井上有可能独创赛制的观点,都是知识面的短板造成的判断自信不足,而另一种情况,则是难以接受推翻自己原先“舒适”的信息认知[4]。
是什么样的前提下会导致明文申明存在IH3大联赛的SD会有独立赛制存在?
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套用现实的神奈川、大阪的对阵表,却会有独创赛制的可能?
是什么样子的情况下,是在200多支球队的神奈川在县大赛的时候变成了64只?
在短篇ZERO里面井上创造过10分球的规则。没有任何理由他不能独创规则,但是处于对SD里面哪怕是罚篮规则都要用几幅版面来特殊声明的谨慎态度,会如此不负责任的没有用Dr.T[5]明文解释提及某种特殊规则?在日本的高校背景下,以【追逐梦想】作为主题的他,何须丧尽天良的去编造一套对主题完全没有影响价值的篮球赛制呢?
所以,很显然的。灌高用的赛制背景,就是真实的IH,没有任何需求和理由需要去变更其中的规则,理由除了上面2条外部依据之外,还有以下8条SD内部依据:
1. Vol.6 #50 Page.118故事中神奈川县大赛前彩子说过存在200多支球队(与现实数量接近),而到了县大赛之后,却给出了一张只有64支参赛队伍的对阵表。其中的筛选规则在原著中并没有言明,这是漫画略过未表的部分[6]
2. Vol.9 #73 Page.29神奈川大赛正式开赛的时间段与现实时间段一致
3. Vol.9 #79 Page.148故事中展示出神奈川县大赛的对阵表与现实一致
4. Vol.10 #81 Page.8 && Vol.16 #135Page.14神奈川县大赛的决赛圈比赛体制与现实一致
5. Vol.23 #202 Page.88大阪赛区与神奈川县大赛截然不同的对阵表[7]
6. Vol.23 #199 Page.27提到了“IH夏季赛”、“冬季赛”、“秋之国体”,与现实一致
7. Vol.23 #199 Page.31全国大赛对阵表(这又是一张奇怪的对阵表?[8]按前面各县大赛的表来看应该改为偶数才对?),但和现实一致
8. Vol.21 #188 Page.185全国大赛的开赛时间段与现实一致
9. Vol.28 #250 Page.151Dr.T讲解恶意犯规时,特别提到比赛按照IH在94年4月修订的篮球规则[9]
……
大量的信息呈现给我们,SD就是一部基于现实IH赛制下的日本高校篮球漫画,而作为拥有不惜与集英社断裂关系[10]都要以在山王战后终结SD的强大魄力的井上大神来说,在漫画中间略过那些无聊的地区赛、春季赛,怎么就变成他创造了一套新的IH赛制的证据了?
对于SD,我们会感动的地方很多,那是因为这些建立在人性相通的情感上,可以让我们忽略掉其中的语言差异所带来的隔阂,达到了情感上的升华。可是,除去对于这些人性相通的因素之外,对于灌篮的理解,我们必须要承认,这始终还是一部友邦国度的作品啊。
—未完待续—
Buzzard777 @2013.09.14
——脚注——
[1]在长春出版社slamdunk的靳口简介上,井上添加了大量对自己的篮球爱好的介绍。包括他高中参与篮球队、最喜欢的NBA球员是M.Jordan以及现场观看公牛70胜比赛时感受到的激动之情
[2]参考作者官网摘取的井上雄彦创作作品一览http://itplanning.co.jp/previous/worksc.html
[3]井上雄彦在创作篮球比赛场面之前,是先大量搜集美国NBA的比赛照片,然后复印放大或缩小在灯箱上拷贝,然后按照剧本完成创作。网络上有流出一些SD漫画原稿和临摹NBA照片的对比图
[4]在詹姆士·哈维·罗宾森的《下决心的过程》一文中提到:如果有人反对我们的想法,我们就会全力地维护它。这时我们努力维护的,不仅是我们的想法,更主要的是我们的自尊心。
[5]T博士篮球讲座,取自井上名字Inoue Takehiko而化身为灌篮高手里的Dr.T。作为作者旁白插入介绍篮球相关知识,如带球上篮、篮下三秒、罚球、后仰跳投;篮球明星如贾巴尔、里克巴里等。
[6]现实的IH能够提供这个答案:这是春季赛兼县大赛预选赛决定的,在日本健全的高校篮球体制下,每一个大赛事都会有相应的预选赛来承担筛选规则。而通过井上不愿意绘制重复的赛程而收尾在山王一战全书高潮之处,可想而知对于并不影响故事进程的拖沓情节,井上都给予省略,同样的还有书中没有刻画的关东地区大赛,但是有部分读者盲目的因未画明而认定SD世界里的篮球并非现实折射。
[7]一般我们会认为篮球赛制,县大赛级别的规则理论上还是应该不会有差异才对,也方便绘制时偷懒,但是井上为什么花这份力气来展示一张和神奈川县大赛不一样的对阵表?事实是这与现实的大阪府县大赛对阵关系一致
[8]また全国高等学校バスケットボール選手権大会:出場校は、47各都道府県の内、東京都は3校、北海道・大阪府・神奈川県・埼玉県・千葉県・静岡県・愛知県・兵庫県・福岡県は各2校、それ以外の府県は各1校、そして開催地都道府県はもう1校増加されて。这是关于全国大赛的对阵表,为什么是59支参赛球队而不是偶数队伍的典故。后来几次篮协立法都有人提出修改为60支,但是都没有被通过提案,所以直到现在,依然保留了59支球队的传统。
[9]出自卷28井上的T博士篮球讲座,下面特别做了注记,依照94年4月开始的新规则,并与3月的规则做了区分,严谨的创作态度,保证细微的规则都与现实IH保持同步
[10]井上雄彦坚持《灌篮》应该在全国大赛篇然后结束,而集英社则是处于商业的目的威逼利诱的要求井上雄彦接续画下去。在井上雄彦坚持作品按照设定的结局收尾时,也意味着和出版社集英社闹翻。
我一直在想应该如何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而又清晰的阐述,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客观、更准确的了解灌篮高手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 |
大诗人很早就指明,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带给每个观众不一样的感受。这是一部作品能够派生出各种争论的作品前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底蕴与故事的超强延展性,通俗点说,就是流芳百世。
无疑,SD在漫迷的眼中,是属于这个范畴的。
在SD中展现出的各支队伍都有他自己的拥趸,而各大论坛、后援团之间对于这些少年的强弱之争,正是作品生命力延展性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有绝对权威的来说明这个话题(即便是井上老师,也不一定会设定一个绝对的数值钉死仙道和流川之间的差别)。
所以对于强弱、X年之后、转校新队实力幻想这些,就让话题一代代传递下去;可是对于SD隐藏在背后的几个要点,我觉得对于理解井上的SD是十分有必要进行普适性的统一的。
![]() |
和《哈》相似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者肉体&灵魂内独特的时代结晶:《七龙珠》&《阿拉蕾》的鸟叔的世界观都是基于人形科幻的,而《圣斗士》&《BTX》的车田正美的世界观则更趋向于机甲科幻;《头文字D》的重野秀一创作背景就是自己的亲身飙车经历改编,SD之父的故事,也正是他自己的世界观之下的产物[1]。
![]() |
所以,如果是一些技术性的考古研究(而非延展性的幻想),我们就有必要先去追溯作者那个时代的背景,靠近作者心中的世界观,才能对技术性的问题得到准确的认知。
熟悉井上喜好的朋友都知道,井上是篮球粉,最喜欢的是MJ。创作SD之前曾试水创造了其他多部篮球短篇《紫风之情》、《JORDANみてーに》、《喜欢红色》、《耳环》。在SD之后,还创造了《HANGTIME》、《零秒出手》、《Real》三部非传统题材的篮球漫画[2]。
而对于SD这部作品,故事内角色凌驾于真实高校篮球水准是作者临摹太平洋彼岸超人模板的产物[3],色彩是一望而知的隐喻: 湘北的红白球衣与风城的球服不谋而合,海南就是当时湖人的翻版,翔阳也很明显像当年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所不同的地方就只是在于:超人们诞生在日本的土地上。
于是就切入到了第一个朔本求源的,也是必要的核心问题:SD已经准备好了超人,但是他们的篮球环境(也就是原著中着墨不多的赛制体系)是怎么样的?
对于这个读者猜测不一的SD赛制体系,有个人YY制、世袭制、积分制、现实IH赛制、改IH赛制等诸多的说法,但是经统计发现,这些提到赛制体系的话题,无一例外的都最终指向了实力、冠军等话题,也间接造成这些话题的正反之辩不能有效的深入下去(或经常是不欢而散)。换言之,在冠军、实力等核心话题之前,我们实际上首先要对SD赛制体系做一个前置话题,以避免后续话题中探讨的正反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各自站在不同的世界观领域,进行风马牛之争。
![]() |
回到这个诞生在日本的土地上、井上所画的SD来。事实上,任何一部作品都不是兴之所至,SD前后画了6年,可想而知其中的艰辛远非出版呈现给我们的31本小册子所能理解。在一部长篇巨制中,人物设定是万事之头,没有开好这个头的,大多会沦为时间的排泄物。不论是樱木、流川、拓海、启介、星矢、紫龙、路飞、鸣人,都是作品的灵魂之一。而他们所处的世界观,也是与人物设定一样,是作者在开头就明确设定的一块内容,出海追求财富、追逐赛车极致、追寻篮球冠军……
很显然的,在整部篮球故事中,主要人设、故事背景是一件在第一场比赛开始就设定好的万事之头。虽然在故事中偶尔提到一些IH、冬季赛等字眼,但是绝大多数不熟悉日本本土高校篮球赛制的朋友,还是会依据自己的(中国)世界观来YY理解IH、冬季赛的赛制概念、或者是因为故事着墨较少而从纸上取只言片语而猜测赛制(世袭制),同时也存在一批盲目的支持IH赛制但是认为和现实有所不同的信徒。
这些额外观点的产生,全都有2个相同的特征:1.并没有深入挖掘故事呈现的背景,故事表达的重心;2.站在自己的理解要优先于井上故事背景设定的思维误区上(通俗的说就是臭美)。
首先,对于“臭美”一词需要解释一下:我尊重每一个读者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每部作品并从中吸取到了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但是那是指读者如何吸收作品蕴含或者不蕴含的文化营养。可是,如果你真的是技术流或要挖掘严肃的事实,那就请严肃的听我一声呐喊:你应该试着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其创作作品的初衷,再在这个前提之下去研究探讨。
![]() |
然后,事实上SD的故事背景其实非常的明确与清晰。原著中有多处提及其基于日本高校IH赛制。那么在罗列这些常规依据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介入另外2个比较严肃的话题。
1. SD的故事主体,讲述的到底是梦想之路?还是敲锣打鼓的介绍日本IH的赛制?
2. SD作为井上出道的作品所面向的市场,是中国?还是充斥着日本街道名、地名、学校原型的日本?
我们都知道,SD是一部友邦作品,井上当然不是韩国人。作为发行商集英社而言,其出版的刊物在当时更多的是集中投放给日本国内青少年,而不是中国的青少年。即便是现在出版的日本漫画刊物,对象也依然会考虑本土作为主攻市场,世界开放,那也至少是千禧年之后的事情。有过类似制作人经验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认知:不同的市场,用户的喜好很可能是不同的。那中国票房10亿的《泰囧》来对比,他在海外市场的票房只能用惨败来描述,而国内极其火爆的《甄嬛传》在出口版权所给出的英文神翻译,也很容易预示其在海外的热度并不乐观。再加上刚出道时的菜鸟井上,还处于一个求生存的阶段,那么在全书充斥了他祖国的街道名、地名、学校原型、现实场景,面向的对象,显然是日本青少年啊!
此外,作为同样有过童年的井上,是在典型的日本校园环境生活成长的,在其个人介绍中明确说明了他曾参加过高校篮球部,在创作漫画的过程中,他又不断的找现实的日本学校、实景进行临摹,催生了湘南、北陵等现实高校在漫画中的投影;在面向日本青少年的这部漫画巨制中,漫画家追求的崇高理想,是要阐述一群少年追逐梦想、青春、热血、友情、坚持等核心主题的传达!他怎么可能会歇斯底里、大张旗鼓的去介绍日本的篮球赛制,或者是丧心病狂、泯灭良心的去[被]自定义一套井式IH?
事实上,不论SD里面用的是原IH赛制还是用中国的高校赛制或者是NBA赛制,都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两支球队只要还是按照同SD设定相遇,情节完全不会变更。
所以大多数认为井上有可能独创赛制的观点,都是知识面的短板造成的判断自信不足,而另一种情况,则是难以接受推翻自己原先“舒适”的信息认知[4]。
是什么样的前提下会导致明文申明存在IH3大联赛的SD会有独立赛制存在?
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套用现实的神奈川、大阪的对阵表,却会有独创赛制的可能?
是什么样子的情况下,是在200多支球队的神奈川在县大赛的时候变成了64只?
在短篇ZERO里面井上创造过10分球的规则。没有任何理由他不能独创规则,但是处于对SD里面哪怕是罚篮规则都要用几幅版面来特殊声明的谨慎态度,会如此不负责任的没有用Dr.T[5]明文解释提及某种特殊规则?在日本的高校背景下,以【追逐梦想】作为主题的他,何须丧尽天良的去编造一套对主题完全没有影响价值的篮球赛制呢?
所以,很显然的。灌高用的赛制背景,就是真实的IH,没有任何需求和理由需要去变更其中的规则,理由除了上面2条外部依据之外,还有以下8条SD内部依据:
1. Vol.6 #50 Page.118故事中神奈川县大赛前彩子说过存在200多支球队(与现实数量接近),而到了县大赛之后,却给出了一张只有64支参赛队伍的对阵表。其中的筛选规则在原著中并没有言明,这是漫画略过未表的部分[6]
2. Vol.9 #73 Page.29神奈川大赛正式开赛的时间段与现实时间段一致
3. Vol.9 #79 Page.148故事中展示出神奈川县大赛的对阵表与现实一致
4. Vol.10 #81 Page.8 && Vol.16 #135Page.14神奈川县大赛的决赛圈比赛体制与现实一致
5. Vol.23 #202 Page.88大阪赛区与神奈川县大赛截然不同的对阵表[7]
6. Vol.23 #199 Page.27提到了“IH夏季赛”、“冬季赛”、“秋之国体”,与现实一致
7. Vol.23 #199 Page.31全国大赛对阵表(这又是一张奇怪的对阵表?[8]按前面各县大赛的表来看应该改为偶数才对?),但和现实一致
8. Vol.21 #188 Page.185全国大赛的开赛时间段与现实一致
9. Vol.28 #250 Page.151Dr.T讲解恶意犯规时,特别提到比赛按照IH在94年4月修订的篮球规则[9]
……
![]() |
大量的信息呈现给我们,SD就是一部基于现实IH赛制下的日本高校篮球漫画,而作为拥有不惜与集英社断裂关系[10]都要以在山王战后终结SD的强大魄力的井上大神来说,在漫画中间略过那些无聊的地区赛、春季赛,怎么就变成他创造了一套新的IH赛制的证据了?
对于SD,我们会感动的地方很多,那是因为这些建立在人性相通的情感上,可以让我们忽略掉其中的语言差异所带来的隔阂,达到了情感上的升华。可是,除去对于这些人性相通的因素之外,对于灌篮的理解,我们必须要承认,这始终还是一部友邦国度的作品啊。
—未完待续—
Buzzard777 @2013.09.14
——脚注——
[1]在长春出版社slamdunk的靳口简介上,井上添加了大量对自己的篮球爱好的介绍。包括他高中参与篮球队、最喜欢的NBA球员是M.Jordan以及现场观看公牛70胜比赛时感受到的激动之情
[2]参考作者官网摘取的井上雄彦创作作品一览http://itplanning.co.jp/previous/worksc.html
[3]井上雄彦在创作篮球比赛场面之前,是先大量搜集美国NBA的比赛照片,然后复印放大或缩小在灯箱上拷贝,然后按照剧本完成创作。网络上有流出一些SD漫画原稿和临摹NBA照片的对比图
[4]在詹姆士·哈维·罗宾森的《下决心的过程》一文中提到:如果有人反对我们的想法,我们就会全力地维护它。这时我们努力维护的,不仅是我们的想法,更主要的是我们的自尊心。
[5]T博士篮球讲座,取自井上名字Inoue Takehiko而化身为灌篮高手里的Dr.T。作为作者旁白插入介绍篮球相关知识,如带球上篮、篮下三秒、罚球、后仰跳投;篮球明星如贾巴尔、里克巴里等。
[6]现实的IH能够提供这个答案:这是春季赛兼县大赛预选赛决定的,在日本健全的高校篮球体制下,每一个大赛事都会有相应的预选赛来承担筛选规则。而通过井上不愿意绘制重复的赛程而收尾在山王一战全书高潮之处,可想而知对于并不影响故事进程的拖沓情节,井上都给予省略,同样的还有书中没有刻画的关东地区大赛,但是有部分读者盲目的因未画明而认定SD世界里的篮球并非现实折射。
[7]一般我们会认为篮球赛制,县大赛级别的规则理论上还是应该不会有差异才对,也方便绘制时偷懒,但是井上为什么花这份力气来展示一张和神奈川县大赛不一样的对阵表?事实是这与现实的大阪府县大赛对阵关系一致
[8]また全国高等学校バスケットボール選手権大会:出場校は、47各都道府県の内、東京都は3校、北海道・大阪府・神奈川県・埼玉県・千葉県・静岡県・愛知県・兵庫県・福岡県は各2校、それ以外の府県は各1校、そして開催地都道府県はもう1校増加されて。这是关于全国大赛的对阵表,为什么是59支参赛球队而不是偶数队伍的典故。后来几次篮协立法都有人提出修改为60支,但是都没有被通过提案,所以直到现在,依然保留了59支球队的传统。
[9]出自卷28井上的T博士篮球讲座,下面特别做了注记,依照94年4月开始的新规则,并与3月的规则做了区分,严谨的创作态度,保证细微的规则都与现实IH保持同步
[10]井上雄彦坚持《灌篮》应该在全国大赛篇然后结束,而集英社则是处于商业的目的威逼利诱的要求井上雄彦接续画下去。在井上雄彦坚持作品按照设定的结局收尾时,也意味着和出版社集英社闹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