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场开始
(小记:2014年的五一节假期到苏州找亦佳,第一次独自一人坐飞机,由于虹桥机场的流量控制延误了一个多小时起飞,在飞机上无意中翻到杂志的一篇专题,觉得很有趣,把它从手机照片摘录到这里。)
题头:机场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在每天的人来人往中,无数的重逢与别离在这里上演。
惊喜、期盼、失落与等待,让机场成为了一个从不缺乏激情的场所。
匆匆之余,您可曾想过,在这样一个庞大的钢结构玻璃建筑物里,
其实也隐藏着许多充满温情的角落。
在这里,您可以放慢脚步,
体验那些有趣的设施,来一场机场小旅行,
又或是把机场也纳入自己的旅行计划,看一场艺术展……
无论是始发站、中转站还是终点站,
希望与机场的每一次相遇都不再是擦肩而过,
而是能给您留下多彩的回忆和美好的体验。
原文节选:
无意间,发现书报架上的一本小书——A week at the airport(机场里的小旅行)。这是2009年夏天,英伦才子Alain de Botton(阿兰·德波顿)获邀担任伦敦希斯罗机场第五航站楼“首位驻站作家”时所写的一本书。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德波顿有相当的特权在航站楼溜达,他结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客,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安检员、飞行员、首席执行官,乃至机场牧师、擦鞋师傅、书店经理等等;他还可以在出境大厅、入境大厅、机场限制区和机场酒店随意进出,以他独特的视角探索着机场这个值得敬重又引人好奇的“非场所”,观察着其中的奇妙与庸俗。
“航站楼是当代文化的想象中心。如果有人要你带火星人参观一个地方,其中简洁扼要地综合了人类文明的各种主题——从我们对科技的信息,到我们对自然的摧残,以及从人类的紧密联系,到我们赋予旅行的浪漫色彩——那么这个地方必然是机场;它是秩序和逻辑的庇护所。”在德波顿笔下,机场这个庞大且冰冷的钢结构玻璃建筑被赋予了浪漫的温情,窗外飞机起落时刺目的强光与壮烈的轰鸣被赋予了理智的赞誉,同时,我们看到得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与人文的忧伤。
机场的确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只不过,在趋同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不同的文化表征,或者说,机场可以代表一座城市的性格。
在拉斯维加斯机场,随处可见的“老虎机”仿佛一出机舱就能感受到“赌城”的温度。在曼谷机场,黄衣僧侣与红衣女郎是镜头前的主角,频频闪过的他们带来别样的泰式风情。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兰花园、蝴蝶园、仙人掌园,让您在对“花园城市”的美名发出啧啧赞叹时,也几乎可以把这里当做是旅途中的享乐一站。在迪拜机场,9000平方米的“购物天堂”尽显中东风格的富有与奢华。在火奴鲁鲁机场,花花绿绿的沙滩服、五颜六色的花环以及“Aloha”的问候为您带来夏威夷式的热情……
而从另一个维度上讲,以明晰的字体呈现着即将起飞和降落班次的显示屏,则隐含了一种无穷无尽而且能够立即实现的可能性。“望着这些屏幕,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在一时冲动之下走到航空公司的售票柜台前,然后不到几个小时,即可出发前往某个遥远的国家。在那里,祈祷仪式的呼唤声回荡在白色石灰墙的屋宇上空,我们不懂当地的语言,也没有人知道我们的身份。屏幕上显示的各个目的地没有任何说明描述,却因此更在我们内心激起怀旧与渴望的情绪,每个地点都承诺着不同于我们既有人生的生活形态。”
与此同时,机场还主宰了我们生活中最富有激情的两个时刻——重逢和别离,无数个充满渴望、期待与失落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其中一个比较特别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英伊混血儿Merhan Karimi Nasseri(迈尔汉·卡里米·纳瑟里)从英国老牌学校布拉德福德大学毕业后,参与了反对自己国家伊朗的示威游行,结果于1977年被伊朗开除国籍,此后他不得不持临时难民签证流亡到欧洲。1988年,纳瑟里在前往法国戴高乐机场的地铁上被人偷去了皮包,丢失了包括难民签证在内的所有能证明其身份的证件。当时,法国政府同意他留在机场,却不允许他离开航站楼。7年后,当纳瑟里终于拿到难民文件恢复了“自由身”时,他却退缩了,他认为自己若离开戴高乐机场就会被捕,因而始终在等待着一架永远不会到来的飞机。直到2006年8月,他因健康问题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才离开了生活近18年的戴高乐机场。纳瑟里的故事传到了美国西海岸,也激发了好莱坞的创作灵感。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买下了纳瑟里传奇经历的改编权,于是就有了2004年的“The Terminal”(《幸福终点站》)。只不过,与真人版的纳瑟里相比,电影中的维克多·纳沃斯基幸运多了。他在纽约肯尼迪机场待了9个月,用机场的洗手间洗漱,在候机大厅的椅子上睡觉,靠为过路的旅客服务生活;他自学了英语,还与机场的清洁员和安检员结下了深厚友谊,最后甚至意外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
窗外,星光点点,一架架飞机在停机坪上规则有序地排列着,让人感叹这样一部部如此庞大而复杂的机器,竟然能够不受体型的限制与大气的挑战而翱翔于高空之中。
航站楼内,灯火通明,各式各样的箱子和购物袋依然在眼前晃动。突然觉得自己也很有必要出去转一转,买一个小小的礼物,品尝一份美味的甜品,或许还能和同样等待航班的旅客聊上几句。其实生活中的一点点满足和惊喜都能让等待变得如此美好。在看一眼手表,赶紧背上包,开始我的机场小旅行。
(后记:与文章中的“我”发生在中转站的等待不同,我在登机之后才被告知延误,没有机会进行一场机场小旅行,期待在未来,邂逅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机场~)
题头:机场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在每天的人来人往中,无数的重逢与别离在这里上演。
惊喜、期盼、失落与等待,让机场成为了一个从不缺乏激情的场所。
匆匆之余,您可曾想过,在这样一个庞大的钢结构玻璃建筑物里,
其实也隐藏着许多充满温情的角落。
在这里,您可以放慢脚步,
体验那些有趣的设施,来一场机场小旅行,
又或是把机场也纳入自己的旅行计划,看一场艺术展……
无论是始发站、中转站还是终点站,
希望与机场的每一次相遇都不再是擦肩而过,
而是能给您留下多彩的回忆和美好的体验。
原文节选:
无意间,发现书报架上的一本小书——A week at the airport(机场里的小旅行)。这是2009年夏天,英伦才子Alain de Botton(阿兰·德波顿)获邀担任伦敦希斯罗机场第五航站楼“首位驻站作家”时所写的一本书。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德波顿有相当的特权在航站楼溜达,他结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客,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安检员、飞行员、首席执行官,乃至机场牧师、擦鞋师傅、书店经理等等;他还可以在出境大厅、入境大厅、机场限制区和机场酒店随意进出,以他独特的视角探索着机场这个值得敬重又引人好奇的“非场所”,观察着其中的奇妙与庸俗。
“航站楼是当代文化的想象中心。如果有人要你带火星人参观一个地方,其中简洁扼要地综合了人类文明的各种主题——从我们对科技的信息,到我们对自然的摧残,以及从人类的紧密联系,到我们赋予旅行的浪漫色彩——那么这个地方必然是机场;它是秩序和逻辑的庇护所。”在德波顿笔下,机场这个庞大且冰冷的钢结构玻璃建筑被赋予了浪漫的温情,窗外飞机起落时刺目的强光与壮烈的轰鸣被赋予了理智的赞誉,同时,我们看到得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与人文的忧伤。
机场的确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只不过,在趋同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不同的文化表征,或者说,机场可以代表一座城市的性格。
在拉斯维加斯机场,随处可见的“老虎机”仿佛一出机舱就能感受到“赌城”的温度。在曼谷机场,黄衣僧侣与红衣女郎是镜头前的主角,频频闪过的他们带来别样的泰式风情。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兰花园、蝴蝶园、仙人掌园,让您在对“花园城市”的美名发出啧啧赞叹时,也几乎可以把这里当做是旅途中的享乐一站。在迪拜机场,9000平方米的“购物天堂”尽显中东风格的富有与奢华。在火奴鲁鲁机场,花花绿绿的沙滩服、五颜六色的花环以及“Aloha”的问候为您带来夏威夷式的热情……
而从另一个维度上讲,以明晰的字体呈现着即将起飞和降落班次的显示屏,则隐含了一种无穷无尽而且能够立即实现的可能性。“望着这些屏幕,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在一时冲动之下走到航空公司的售票柜台前,然后不到几个小时,即可出发前往某个遥远的国家。在那里,祈祷仪式的呼唤声回荡在白色石灰墙的屋宇上空,我们不懂当地的语言,也没有人知道我们的身份。屏幕上显示的各个目的地没有任何说明描述,却因此更在我们内心激起怀旧与渴望的情绪,每个地点都承诺着不同于我们既有人生的生活形态。”
与此同时,机场还主宰了我们生活中最富有激情的两个时刻——重逢和别离,无数个充满渴望、期待与失落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其中一个比较特别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英伊混血儿Merhan Karimi Nasseri(迈尔汉·卡里米·纳瑟里)从英国老牌学校布拉德福德大学毕业后,参与了反对自己国家伊朗的示威游行,结果于1977年被伊朗开除国籍,此后他不得不持临时难民签证流亡到欧洲。1988年,纳瑟里在前往法国戴高乐机场的地铁上被人偷去了皮包,丢失了包括难民签证在内的所有能证明其身份的证件。当时,法国政府同意他留在机场,却不允许他离开航站楼。7年后,当纳瑟里终于拿到难民文件恢复了“自由身”时,他却退缩了,他认为自己若离开戴高乐机场就会被捕,因而始终在等待着一架永远不会到来的飞机。直到2006年8月,他因健康问题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才离开了生活近18年的戴高乐机场。纳瑟里的故事传到了美国西海岸,也激发了好莱坞的创作灵感。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买下了纳瑟里传奇经历的改编权,于是就有了2004年的“The Terminal”(《幸福终点站》)。只不过,与真人版的纳瑟里相比,电影中的维克多·纳沃斯基幸运多了。他在纽约肯尼迪机场待了9个月,用机场的洗手间洗漱,在候机大厅的椅子上睡觉,靠为过路的旅客服务生活;他自学了英语,还与机场的清洁员和安检员结下了深厚友谊,最后甚至意外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
窗外,星光点点,一架架飞机在停机坪上规则有序地排列着,让人感叹这样一部部如此庞大而复杂的机器,竟然能够不受体型的限制与大气的挑战而翱翔于高空之中。
航站楼内,灯火通明,各式各样的箱子和购物袋依然在眼前晃动。突然觉得自己也很有必要出去转一转,买一个小小的礼物,品尝一份美味的甜品,或许还能和同样等待航班的旅客聊上几句。其实生活中的一点点满足和惊喜都能让等待变得如此美好。在看一眼手表,赶紧背上包,开始我的机场小旅行。
(后记:与文章中的“我”发生在中转站的等待不同,我在登机之后才被告知延误,没有机会进行一场机场小旅行,期待在未来,邂逅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