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高尚“的伪装
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君子”就是一个高尚的目标,想成为君子,先学得“文质彬彬”再说。再大白话一点: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首先装作你是那个人。想象一下你已经成为了那样的人,按照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一步步练习,如果时间够长,毅力够强,自制极佳的话,这也不失为一条通向梦想之地的捷径。
但是,何谓捷径呢?捷径意味着风险,意味着你将抛弃安全的大道,走上意外暗藏的小路。因此,想走捷径的人必须先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一则是“勿装逼”,另一则是“勿作死”,至于后果,你懂的。
《格调》讲,社会里的上层和底层在某些方面惊人的相似,比如行为模式,大都是低调而不强调存在感,再比如生活态度,感受着生活的质感而少关注生活的外表。唯有一个夹心阶层,总是试图模仿他们想象中的上层。他们也期待着有一天能步入云端,享受俯视的快意。
当然模仿一些想象中的外在的东西很简单,而成就真正的上层的内在品质却不是模仿能获得的。结果呢?你学东施效颦了,依然不是西施。
貌似道理讲多了,下面说些个人经历以供娱资。
在新加坡,本地人对肤色深的住民一向是瞧不起的,就跟在中国城里人看农民工一样。他们在这里干着最脏、最累、最底层的工作,脏兮兮的,扎堆聚群。他们在一起总是吵吵嚷嚷的,也不在意周围的鄙视、制止、傲慢、成见、防备的目光。那些自以为高尚的本地人,他们于他们就是蚂蚁一样令人讨厌却无法避免的存在。Wait,I beg your pardon? 阁下如何定义高尚呢?您的高尚能否经得起细节的考验呢?
地铁上,这些深色人种大部分是很安静的,也有些人轻声快速的聊天。他们往往自动的站在车厢的连接处或靠近门口的位置,如果坐到了为“老弱病残孕幼”预留的座位上,一看到有需要的人进门,他们一定马上把座位让出来。他们的淳朴善良隐藏在粗陋的外表下。那些防备小偷心态的人会作何感想呢?
通常,我上地铁一定是往里面走,极少去坐专座,这一定要归功于祖国教育的好吧。然而,好多本地人上车后却直奔空座,哪管什么专座不专座,大有抢座的嫌疑。入座之后,抄起手机、平板便开始目不转睛,看什么呢?电子书?也有,很少,大部分在“看戏”(这是当地的语言,即看电视电影之类的)。中间上来什么人,是否需要让座,完全熟视无睹。这样普遍的、几乎是国民性的“电子依赖症”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与日本地铁上那些从容地读书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精神贫乏之氛围,又如何熏陶高尚的素质呢?若说那些无知无识的蝼蚁,真不知道究竟谁是它的同类呢?
我想起《动物庄园》里的猪老大,明明是一只猪,却模仿人类,穿人类的衣服,带人类的装饰,睡人类的床,学人类喝酒,奴役剥削自己的同类,跟人类交易、钻营,聚会,……最后,猪脸看着像人脸,人脸像猪脸,再也分不清哪个是人,哪个是猪。那场景真是精彩!讽刺的够味!
当你的行为对你自以为豪的“高尚”形成嘲讽时,离衰弱就不远了。正是,德不配位,久必有失。
但是,何谓捷径呢?捷径意味着风险,意味着你将抛弃安全的大道,走上意外暗藏的小路。因此,想走捷径的人必须先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一则是“勿装逼”,另一则是“勿作死”,至于后果,你懂的。
《格调》讲,社会里的上层和底层在某些方面惊人的相似,比如行为模式,大都是低调而不强调存在感,再比如生活态度,感受着生活的质感而少关注生活的外表。唯有一个夹心阶层,总是试图模仿他们想象中的上层。他们也期待着有一天能步入云端,享受俯视的快意。
当然模仿一些想象中的外在的东西很简单,而成就真正的上层的内在品质却不是模仿能获得的。结果呢?你学东施效颦了,依然不是西施。
貌似道理讲多了,下面说些个人经历以供娱资。
在新加坡,本地人对肤色深的住民一向是瞧不起的,就跟在中国城里人看农民工一样。他们在这里干着最脏、最累、最底层的工作,脏兮兮的,扎堆聚群。他们在一起总是吵吵嚷嚷的,也不在意周围的鄙视、制止、傲慢、成见、防备的目光。那些自以为高尚的本地人,他们于他们就是蚂蚁一样令人讨厌却无法避免的存在。Wait,I beg your pardon? 阁下如何定义高尚呢?您的高尚能否经得起细节的考验呢?
地铁上,这些深色人种大部分是很安静的,也有些人轻声快速的聊天。他们往往自动的站在车厢的连接处或靠近门口的位置,如果坐到了为“老弱病残孕幼”预留的座位上,一看到有需要的人进门,他们一定马上把座位让出来。他们的淳朴善良隐藏在粗陋的外表下。那些防备小偷心态的人会作何感想呢?
通常,我上地铁一定是往里面走,极少去坐专座,这一定要归功于祖国教育的好吧。然而,好多本地人上车后却直奔空座,哪管什么专座不专座,大有抢座的嫌疑。入座之后,抄起手机、平板便开始目不转睛,看什么呢?电子书?也有,很少,大部分在“看戏”(这是当地的语言,即看电视电影之类的)。中间上来什么人,是否需要让座,完全熟视无睹。这样普遍的、几乎是国民性的“电子依赖症”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与日本地铁上那些从容地读书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精神贫乏之氛围,又如何熏陶高尚的素质呢?若说那些无知无识的蝼蚁,真不知道究竟谁是它的同类呢?
我想起《动物庄园》里的猪老大,明明是一只猪,却模仿人类,穿人类的衣服,带人类的装饰,睡人类的床,学人类喝酒,奴役剥削自己的同类,跟人类交易、钻营,聚会,……最后,猪脸看着像人脸,人脸像猪脸,再也分不清哪个是人,哪个是猪。那场景真是精彩!讽刺的够味!
当你的行为对你自以为豪的“高尚”形成嘲讽时,离衰弱就不远了。正是,德不配位,久必有失。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