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午夜场笔记】重读库布里克 他创造的不只是电影
·时代的异数
库布里克不是在好莱坞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导演,但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把他当作地道的美国导演。
“直觉最为重要,一个导演在拍一部影片时,其中四分之三的问题需要凭直觉去处理,最好的处理方法总是在你刚看到问题时想到的。”
·反类型片高手
就像很多人说的,库布里克的厉害在于,他不但驾驭得了各种类型题材,还能把每种类型题材拍出花来没所谓拍出类型里德反类型……那么,要说库布里克“反类型”,那就有必要先搞清楚类型片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什么是类型片?简而言之就是陈词滥调,只有成千上万的电影都这么拍,才成了类型,所以回头看那些有口皆碑的类型片,导演的翻新能力是关键。在常规的模式里,杰出的导演有能力在叙事走向和视听节奏上,来那么一下反叛,而正是这种反叛,令人耳目一新。
换句话说,库布里克之所以能够反类型,表面看,是他突破了类型窠臼,很有灵气,但更大程度上,其实基于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正是在理解层次上比很多创作者深刻,这才让库布里克拍出的作品不同凡响。
我们常说,要看导演对历史真实的把握,更要看导演对艺术真实的把握,但对所谓的“真实”到底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那就真不是在技术层面上就能解决得了的。想想如果一般的美国导演拍核战题材会怎么拍,首先要战队,所谓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其次就是最拿手的“人性叙事”。但换到库布里克手里,一上来的立意就已经秒杀众人,他把《奇爱博士》拍成了黑色喜剧,其创作思路如下:“两个超级大国因为一点小摩擦就要通过核战争来消灭整个人类,而这个小摩擦竟然是因为不同的政治立场造成的,这样的斗争在100年后会变得毫无意义,就像现在我们看待中世纪的宗教对立一样毫无意义”,库布里克的历史意义让他在处理作品时,眼光放得比别人更远。
·用光写作
一眼望去,库布里克不是那种高度风格化的导演,但这并不代表库布里克在视听语言上的中庸,事实上,他对视听语言的运用和处理,可谓技艺精湛,反观眼下华语电影,说一个好故事是普遍共识,《失恋33天》的胜利,换个角度看,也是电视剧镜头语言的胜利。但电影不是广播剧,也不是PPT,其独特的魅力即在于视觉与听觉形成的富丽二重奏。《洛丽塔》库布里克的牛叉就在于,就算框死一个维度(此片的审查限制),他照样能在其他维度发力,比如在开场运用闪进手法,增强戏剧张力,又比如利用黑屏,暗示一个叙事节点的落幕,以呼应原著的文学形式。
·真实的虚幻
众所周知,电影史幻觉艺术,但与此同时,却格外强调其视听上的真实性,因为电影必须在最大程度上,让人对银幕上的虚幻世界信以为真。而这种真实性,除了指向道具、服装、特效上的逼真,也指向人物塑造上的可信性,而就电影的逼真性而论,也是当前华语电影普遍存在的短板。反观库布里克,其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实在非常人能比,而这也是为何其电影能够经得起时光淘洗的一个重要原因。
库布里克不是在好莱坞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导演,但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把他当作地道的美国导演。
“直觉最为重要,一个导演在拍一部影片时,其中四分之三的问题需要凭直觉去处理,最好的处理方法总是在你刚看到问题时想到的。”
·反类型片高手
就像很多人说的,库布里克的厉害在于,他不但驾驭得了各种类型题材,还能把每种类型题材拍出花来没所谓拍出类型里德反类型……那么,要说库布里克“反类型”,那就有必要先搞清楚类型片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什么是类型片?简而言之就是陈词滥调,只有成千上万的电影都这么拍,才成了类型,所以回头看那些有口皆碑的类型片,导演的翻新能力是关键。在常规的模式里,杰出的导演有能力在叙事走向和视听节奏上,来那么一下反叛,而正是这种反叛,令人耳目一新。
换句话说,库布里克之所以能够反类型,表面看,是他突破了类型窠臼,很有灵气,但更大程度上,其实基于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正是在理解层次上比很多创作者深刻,这才让库布里克拍出的作品不同凡响。
我们常说,要看导演对历史真实的把握,更要看导演对艺术真实的把握,但对所谓的“真实”到底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那就真不是在技术层面上就能解决得了的。想想如果一般的美国导演拍核战题材会怎么拍,首先要战队,所谓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其次就是最拿手的“人性叙事”。但换到库布里克手里,一上来的立意就已经秒杀众人,他把《奇爱博士》拍成了黑色喜剧,其创作思路如下:“两个超级大国因为一点小摩擦就要通过核战争来消灭整个人类,而这个小摩擦竟然是因为不同的政治立场造成的,这样的斗争在100年后会变得毫无意义,就像现在我们看待中世纪的宗教对立一样毫无意义”,库布里克的历史意义让他在处理作品时,眼光放得比别人更远。
·用光写作
一眼望去,库布里克不是那种高度风格化的导演,但这并不代表库布里克在视听语言上的中庸,事实上,他对视听语言的运用和处理,可谓技艺精湛,反观眼下华语电影,说一个好故事是普遍共识,《失恋33天》的胜利,换个角度看,也是电视剧镜头语言的胜利。但电影不是广播剧,也不是PPT,其独特的魅力即在于视觉与听觉形成的富丽二重奏。《洛丽塔》库布里克的牛叉就在于,就算框死一个维度(此片的审查限制),他照样能在其他维度发力,比如在开场运用闪进手法,增强戏剧张力,又比如利用黑屏,暗示一个叙事节点的落幕,以呼应原著的文学形式。
·真实的虚幻
众所周知,电影史幻觉艺术,但与此同时,却格外强调其视听上的真实性,因为电影必须在最大程度上,让人对银幕上的虚幻世界信以为真。而这种真实性,除了指向道具、服装、特效上的逼真,也指向人物塑造上的可信性,而就电影的逼真性而论,也是当前华语电影普遍存在的短板。反观库布里克,其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实在非常人能比,而这也是为何其电影能够经得起时光淘洗的一个重要原因。
-
Benjam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06 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