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有限性
让我们设想一个生物,他知道宇宙里每颗分子的位置与动量,以及支配这些分子运动的规律;这种生物还能够预测宇宙以后的一切状态。 ——拉普拉斯【1】
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出现过一台名叫“深思”的超级电脑,那是一台伟大得无以复加的电脑,它的体积有一座小城市那么大,算得出创始大爆炸中每个原子的向量。
它之所以被设计出来,是要用来回答一个困扰全人类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是什么?
深思运行了七百五十万年,终于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隆重的向全人类宣布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是:42。
深思很肯定自己的答案是完全正确的,并且已经详尽的验算过了,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就是42没错。至于人类的困惑它表示无能为力。
你可以把这个段落当成是一个科幻小说作者的胡言乱语,但同时是否也可能把这段情节作为一个模型?用来表明一个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即人的有限性。
《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关于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是42,代表的或许是人类心智的有限,是人类心智与自然法则的不匹配,非理性的人与客观世界可能存在着无法弥合的裂缝。
换句话说,即使某一天有人向我们宣布了那些让哲学家与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自然界的终极答案,也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个让我们感到愤怒又难堪的结果:因为人类心智的局限而无法理解这个宇宙的终极答案。而这将是对理性主义的莫大讽刺。
一直以来,物理学家有着一个古老的梦想,即客观实在必定是可以完全彻底的预测到的【2】。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曾经设想过一种生物,它了解我们存在的这个宇宙中每个分子的位置以及动量,甚至知道支配这些分子运动的自然律,他是全能的神,能洞悉过去与未来。这种生物被称为“拉普拉斯精灵”。而“深思”本身就是这样一只“拉普拉斯精灵”。
但当玻尔提出了“并协原理”,海森伯提出了“测不准原理”,科学本身已经发展到由于理性本身而出现悖论的阶段。连爱因斯坦都反对玻尔的理论,因为根据这个原理,必须把电子看做既是波动的,又是微粒的,随着它的关联域的不同而不同,而这在19世纪的物理学家看来是根本不合逻辑的【3】。
爱因斯坦最后的30年都在探索所谓的统一场理论,即能够统一已知各种物理学理论的大统一理论,能够解释宇宙存在的终极定律,但他最后失败了。
即使这样,探索终极理论也是当今很多物理学家的梦想,但时至今日,大统一理论也迟迟不能建立。面对物理学的困境,物理学家费曼说:“如果你还没有被彻底搞昏,只能证明你还不懂这个领域。”
美国物理学家S 温伯格在《终极理论之梦》中对于终极理论是否存在作出过这样的表述:“还有一种情形,我认为可能性更大,不过也更令人困惑。也许存在某个终极理论,那是一组简单的定律,所有解释的箭头从它发出来,但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它是什么。例如:也许是人类还不够聪明,不足以发现和理解那个终极理论。我们可以训练小狗做各种灵巧的事情,但我不相信有人能教会它用量子力学去计算原子的能级。【4】”S温伯格还引用威格纳的话:“我们无权期待我们的理性能树立完全理解非生命自然现象的完美概念。【5】”
如果大统一理论最终不能建立,可能性之一或许不是自然界本身不符合逻辑,而是我们的心智不能够理解自然界的规则。
换句话说,逻辑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但它本身也许并不完全适用自然法则,所以并不一定是自然界是非理性的,而是我们的心智不适合了解它。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假设:终极定律是确实存在的,但它同时也并没有规定它是可以被理解的。
之所以这样猜测,是因为我们发现自然界在大部分时候是可靠的,但我们同时也逐渐了解到人本身是多么的不可靠。
在人类的行为中,引导我们做出决定,发展出行为的,并不总是理性,甚至大部分时候都不是理性。或许我们在细节上依赖理性,但在更宏观的目标与决策中,是非理性在实质上左右了我们的行动。
在人类历史中,我们稍加留意便总能发现非理性的存在。甚至在小说的领域,高明的小说作者们也都不约而同的试图探寻人在作出决定时非理性所起的作用。这些例子都在提供这样一个事实:在人类身上,非理性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我们原先的估计。(未完)
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出现过一台名叫“深思”的超级电脑,那是一台伟大得无以复加的电脑,它的体积有一座小城市那么大,算得出创始大爆炸中每个原子的向量。
它之所以被设计出来,是要用来回答一个困扰全人类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是什么?
深思运行了七百五十万年,终于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隆重的向全人类宣布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是:42。
深思很肯定自己的答案是完全正确的,并且已经详尽的验算过了,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就是42没错。至于人类的困惑它表示无能为力。
你可以把这个段落当成是一个科幻小说作者的胡言乱语,但同时是否也可能把这段情节作为一个模型?用来表明一个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即人的有限性。
《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关于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是42,代表的或许是人类心智的有限,是人类心智与自然法则的不匹配,非理性的人与客观世界可能存在着无法弥合的裂缝。
换句话说,即使某一天有人向我们宣布了那些让哲学家与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自然界的终极答案,也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个让我们感到愤怒又难堪的结果:因为人类心智的局限而无法理解这个宇宙的终极答案。而这将是对理性主义的莫大讽刺。
一直以来,物理学家有着一个古老的梦想,即客观实在必定是可以完全彻底的预测到的【2】。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曾经设想过一种生物,它了解我们存在的这个宇宙中每个分子的位置以及动量,甚至知道支配这些分子运动的自然律,他是全能的神,能洞悉过去与未来。这种生物被称为“拉普拉斯精灵”。而“深思”本身就是这样一只“拉普拉斯精灵”。
但当玻尔提出了“并协原理”,海森伯提出了“测不准原理”,科学本身已经发展到由于理性本身而出现悖论的阶段。连爱因斯坦都反对玻尔的理论,因为根据这个原理,必须把电子看做既是波动的,又是微粒的,随着它的关联域的不同而不同,而这在19世纪的物理学家看来是根本不合逻辑的【3】。
爱因斯坦最后的30年都在探索所谓的统一场理论,即能够统一已知各种物理学理论的大统一理论,能够解释宇宙存在的终极定律,但他最后失败了。
即使这样,探索终极理论也是当今很多物理学家的梦想,但时至今日,大统一理论也迟迟不能建立。面对物理学的困境,物理学家费曼说:“如果你还没有被彻底搞昏,只能证明你还不懂这个领域。”
美国物理学家S 温伯格在《终极理论之梦》中对于终极理论是否存在作出过这样的表述:“还有一种情形,我认为可能性更大,不过也更令人困惑。也许存在某个终极理论,那是一组简单的定律,所有解释的箭头从它发出来,但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它是什么。例如:也许是人类还不够聪明,不足以发现和理解那个终极理论。我们可以训练小狗做各种灵巧的事情,但我不相信有人能教会它用量子力学去计算原子的能级。【4】”S温伯格还引用威格纳的话:“我们无权期待我们的理性能树立完全理解非生命自然现象的完美概念。【5】”
如果大统一理论最终不能建立,可能性之一或许不是自然界本身不符合逻辑,而是我们的心智不能够理解自然界的规则。
换句话说,逻辑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但它本身也许并不完全适用自然法则,所以并不一定是自然界是非理性的,而是我们的心智不适合了解它。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假设:终极定律是确实存在的,但它同时也并没有规定它是可以被理解的。
之所以这样猜测,是因为我们发现自然界在大部分时候是可靠的,但我们同时也逐渐了解到人本身是多么的不可靠。
在人类的行为中,引导我们做出决定,发展出行为的,并不总是理性,甚至大部分时候都不是理性。或许我们在细节上依赖理性,但在更宏观的目标与决策中,是非理性在实质上左右了我们的行动。
在人类历史中,我们稍加留意便总能发现非理性的存在。甚至在小说的领域,高明的小说作者们也都不约而同的试图探寻人在作出决定时非理性所起的作用。这些例子都在提供这样一个事实:在人类身上,非理性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我们原先的估计。(未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